记者 陈张坤 通讯员 张纪奎
“华夫饼,又叫窝夫、格子饼、格仔饼、压花蛋饼,是一种烤饼,源于比利时,用专用的烤盘烤制。”这是百度百科里的解释。
相信北仑很多人也还记得,在霞浦街道也曾有过一家红极一时的华富食品厂生产这种华夫饼。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初建厂到90年代关停,只历经了短短几年的时间;虽然霞浦路173弄1号厂房早已物是人非,成了一家机械制造厂,但它留给了众人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近日,记者采访了当年华富食品厂的创建者、经营者、生产者等,追寻那段回味悠长的历史。
从霞浦第二缝纫机零件厂分离出来的十来个人,转行生产起了华夫饼
一直以来,霞浦的乡镇企业都走在全区前列。早在上世纪70年代,霞浦的童装就闻名遐迩,生产厂家一度达到几百家,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以后这些半机械化操作的童装企业失去了原有优势,被市场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霞浦塑胶加工业、缝纫配件业和生产配套产品企业的兴起,并不断地发展壮大。
当时在霞浦,仅缝纫机配件厂就有好多家。霞浦第二缝纫机零件厂,是一家以生产工业缝纫机零配件为主的厂家。现任宁波市公安局大榭开发区交警大队调研员的张谱谊曾是该厂的销售员。“我们厂里当时主要产品是44种旋梭,技术是从上海引进的,虽然工艺很先进,但由于当时经济形势不是很好,所以销量一直上不去,企业经济效益较差。”张谱谊回忆说。
穷则思变。1983年春节,张谱谊得知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同村人回霞浦山前探亲,就试探性地问了问他:“现在缝纫机零配件生产不好做,想转产,能不能介绍一下有什么样的行业好做。”张谱谊知道,这位同村人在上海一家无线电厂工作,肯定见多识广。
“得知那个上海人回乡的消息后,我们也很振奋,希望他能帮我们探条路子出来。”时任霞浦工办副主任的贺永根告诉记者,随后,霞浦分管工业的副乡长、工办主任一行又来到山前村探访。“可以做华夫饼,投资小、见效快,还可以解决不少劳动力。”这位同村人爽快地答应了,回到上海后,就与上海明星食品厂联系。上海明星食品厂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是一家以生产华夫饼干、鸡蛋杏元饼干为主要产品的企业。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霞浦工办召开办务会议。“当时乡党委书记、乡长以及分管工业的副乡长都参加了,主要就是研究制定1983年的霞浦工业经济计划。”贺永根说,当时大家讨论后决定:新办食品厂。
说干就干。春节上班后不久,上海那边联系开始有了眉目,霞浦工办就委派张谱谊到上海明星食品厂去参观。“3天后,他回来了,跟镇里汇报说,上海方面非常热情,愿意在技术、设备等方面提供帮助,并解决部分原料供应问题。”贺永根说,有了这些,大家心里就有底了。
张谱谊被乡工办任命为食品厂的筹建负责人,从乡工办那里借来2万元钱,带着从缝纫机零件厂分离出来的十来个工人,就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了。“把厂房简单地改造一下,花了10400元钱买了两台牛车盘大的生产华夫饼的‘转盘机’,从上海明星食品厂请来师傅做技术顾问,就准备生产了。”张谱谊说,一切准备就绪后,他连夜赶到镇海,找县工商局审批营业执照。
“当时取厂名的时候还有一段小‘插曲’呢!”对此,张谱谊记忆深刻。他说,当时想了好几个厂名,其中比较有意向的一个是“东亚食品厂”,但这一想法遭到了工商局工作人员的反对。“当时,注册的人说了,‘东亚’这个名字不好,一听起来还以为是日资企业。”张谱谊说,负责注册的工作人员说:“生产华夫饼,干脆就叫华富食品厂好了。”张谱谊一听这名字不错,好听好记,而且一听就知道厂里是做什么产品的,于是就注册了“霞浦华富食品厂”。厂子筹建起来了,张谱谊被任命为厂长。
1983年7月1日,在建党62周年之际,第一炉华夫饼正式出炉。从筹建到生产,仅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
产品九成左右由烟糖公司包销,剩余的交关紧俏
华富食品厂建厂的时候,我国还是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什么是计划经济,你们年轻人可能不清楚。”在采访过程中,张谱谊向记者介绍道,就是几乎所有的生产性资料都是政府定额安排的。
生产华夫饼主要的原料是面粉、色拉油、奶油、白糖等,虽然用量不是非常大,但每一吨原料都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定额购买。“那个年代可想而知,资源非常紧缺。”张谱谊说,面粉、糖都是2吨、3吨这样子批下来,“有时候还要托关系”。
当然,计划经济对当时的华富食品厂来说,也有受益的一面。“一开始,我们的产品九成左右是由镇海县烟糖公司负责包销。”张谱谊说,基本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愁销路。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种松软可口、又香又甜的饼自然很是“吃香”。“炉子烧了以后,经过膨化,中间夹了奶油,吃起来很舒服的。”张谱谊说,当时的产品生产出来后,十分紧俏,通过烟糖公司销售到镇海县各乡镇以及周边县市区,一下子,华富食品厂的名气就打响了。
产品出来不久,镇海县召开了一次工业经济会议。“通知开会的时候,县乡镇企业局生产科一位姓金的同志就在电话里专门嘱托,要我带点华夫饼过去,让大家尝尝。”贺永根回忆说,当时,参加会议的有全县各乡镇工办主任、副主任等共50个人左右,他带了5斤华夫饼过去,每人分到了一两块。大家都说好吃,希望下次开会再带点过来。贺永根打趣地说:“今天吃掉就算了,以后要吃的话要凭粮票买了。”
华夫饼的紧俏也给霞浦工办的人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工办的电话不停,都是想托关系买点华夫饼。“买华夫饼是要凭粮票买的,大概八两粮票买一斤。”贺永根说,但仍是供不应求。
“当时的宁波地区,食品生产企业本来就不多,生产华夫饼更是没有。”曾在华富食品厂担任过2年会计的张瑞根说,当时那种25公斤的大箱子,每天可以销售300箱左右,不仅在镇海,连舟山、慈溪观城等地都有销售。
与杭州食品厂联营,经常参加全国各地的展销会,产品每年都有更新,除了华夫饼,还有其他饼干、糖果、饮料、月饼等几十个品种
“在那个时候,不管什么食品,一搞就行。”张谱谊说,到后来,华富食品厂除了华夫饼外,还生产各种饼干、糖果、月饼、饮料,有数十个品种。
“企业走向辉煌的时候是与杭州食品厂联营。”张谱谊告诉记者,杭州食品厂是当时浙江省轻工系统里最大的一家企业,有上万名工人,以生产奶粉为主。1986年,经人牵线搭桥,华富食品厂与杭州食品厂取得了联系。“虽然他们从来没搞过联营厂,但他们看中我们乡镇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还是决定试一下。”张谱谊说,于是,华富食品厂又多了一个厂名——杭州食品厂滨海分厂(当时,北仑称滨海区)。
“他们有市场,还提供计划油和技术,我们只要开足马力生产就可以了。”张谱谊说,当时的杭州食品厂产品种类众多,什么产品畅销,厂里就派技术人员过来指导生产。通过与杭州食品厂的联营,华富食品厂的产品不仅种类丰富多样,而且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新产品跟着杭州食品厂走,做出来马上就可以卖出去。”张谱谊说,产品除了销往镇海县,还有周边的奉化、慈溪以及舟山等地。
当时,华富食品厂生产的饼干有早餐饼干、甜饼干、咸饼干,糖果有夹心糖、硬糖、软糖、五彩糖等。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多,原来的小厂房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后来,又在原来厂房的基础上加了一层,还在旁边建了一幢。”贺永根指着如今成为一家机械厂的老厂房告诉记者,一楼用作生产车间,二楼是包装车间,三楼是办公用房。
华富食品厂能够在短时间内打开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年都在更新产品。在那个信息较为封闭、交通不够发达的年代,张谱谊就经常跟着镇海烟糖公司、杭州食品厂一起去参加各种食品展销会。“现在去一趟上海,开车几个小时就可以到,但那个时候不一样。”张谱谊说,去一次上海,要两天一夜。但他从不放过参加展销会的机会,去上海、武汉,只要一有大型食品展销会的信息,他就会想方设法去参加。“一个是带着自己的产品去展销,另外一个就是去看看别人都在生产什么样的新产品。”张谱谊说。生产华夫饼,华富食品厂在宁波是第一家;生产夹心糖,华富食品厂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生产夹心糖工艺相对复杂,先要用手做,做成一定的形状后,中间加入各种馅料,再到机器上生产成型。由于那时这种糖果还比较少见,生产出来后,很快就在市场上畅销起来。
霞浦村民张友仁1984年11月进入华富食品厂,刚开始的时候做保管员。“就是记记账,原料进多少、出多少,都要清清楚楚地记下来。”张友仁说。3年后,张友仁当上了厂里的车间主任,两个女儿也先后进入食品厂工作。“做糖果和做饼干是分开的。”张友仁说,他负责糖果生产车间,当时有五六个工人专门负责生产,而更多的工人则是负责包装。
买来罐装机,生产果汁等袋装饮料。在霞西路上开设的门市部,成为人们夏天纳凉的好去处
与杭州食品厂联营后,华富食品厂还购买了一台饮料罐装机。
“这台设备是通过杭州食品厂的关系,从国外进口的。”张谱谊说,这种设备在当时来讲是非常先进的,一般没有“关系”是买不到的。设备买来后,他们从杭州食品厂请来师傅,进驻到厂里,带来配方并进行技术指导。那个时候,华富食品厂生产的饮料是袋装的。“有点像现在市场上的袋装老酒、米醋。”张谱谊说,饮料配方调好后,送到生产线上,一袋一袋的饮料就自动封装好了。生产饮料,水质当然要好。“我记得当时还没有自来水,用的是井水,井水抽上来,经紫外线杀菌后,再送到车间。”张友仁介绍道,饮料生产出来后,除了本地销售,也卖到定海、沈家门、象山、奉化等地。
曾担任过华富食品厂第二任厂长的周益苏介绍,饮料在当时比较稀奇,所以产品利润也相对较好。“主要是果汁饮料,有酸的、有甜的。”周益苏说,说是“果汁饮料”,其实就是色素、香精等配置而成的果味饮料,一般在夏天生产。
在当时,霞浦区域还基本上没有卖饮料的地方。为了方便本地人购买,华富食品厂在霞西路上租了两间店面,开设了一个门市部,还专门添置了几个大冰柜,用来冷藏。现在在霞浦工办食堂边上开小卖部的柴佩华夫妇对此还印象深刻。“三四个大冰柜,除了厂里生产的饮料,还有银耳汤、绿豆汤等。”她说,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比较差,家庭都没有冰箱,所以门市部一开,就成为人们纳凉的好去处,每天晚上人多得不得了。
产品种类的拓展,企业规模的扩大,给华富食品厂带来了良好的发展。鼎盛时期的华富食品厂,职工有近200人,年产值达200万元,每年向霞浦上缴利润10万元左右。“但是后来随着各种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的兴起,厂里的经济效益便开始下滑。”周益苏惋惜地说,加之后来资金投入跟不上,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华富食品厂最终走上了消亡的道路。到了1990年,华富食品厂正式关停。
“现在回头看来,创建华富食品厂有两个最大的成功:一是解决了一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二是填补了当时北仑区域饼干生产的空白。”张谱谊如今谈起华富食品厂,作如是评价。
(2012年9月18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