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博览
32851200000108

第108章 动静适宜的运动养生

“动则不衰”是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早在数千年前,运动锻炼就已经成为强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在历代养生家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下,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运动养生理论、原则和方法,达到了非常好的健身、治病、益寿延年的功效。

“生命在于运动”,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国古人非常注重运动养生。晋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曾自创一套“鹅掌戏”经常锻炼,以强身健体。所以直到晚年,他的身体依然健壮,尚可进行长途跋涉。

运动养生就是通过适量的运动来保养生命。传统养生学认为运动益处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运动可以增强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使得气血在血脉内的运行更加有力、通畅,人的精神也更加饱满。

(2)

运动可以增强肺脏呼吸的功能,使得呼吸更加深沉而均匀,气体交换更加充分,并能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功能。

(3)

运动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使其运化水谷的能力加强,同时促进食欲。

(4)

运动可以增强肝脏的藏血和主筋的功能,使得肝脏对血量的调节更加协调,四肢关节的运动更加灵活。

(5)

运动可以增强肾主骨生髓的功能,使得骨骼强健有力,牙齿坚固,耳聪目明,并能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

(6)

运动可以增强气血的运行,使得全身各脏腑器官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以保持精力充沛,机体强健。

传统运动养生学是以中医的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它以调养“精气神”为运动要点,以运动为锻炼形式,做到形神统一、刚柔相济、动静得宜,以达到活动筋骨、疏通气血、调和脏腑的目的。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就在于“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意守”,是指意念专注,即把全部精力专注于某一件事物上。“调息”,是指调节呼吸,即根据运动的节律快慢来调节呼吸的频率。“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即采用某种形式的身体运动进行锻炼。我国传统的运动形式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运动养生还必须遵守一些原则,讲究一些方法。

首先,运动量的强弱要适度。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这就是说,每个人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量。

其次,运动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是指要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状况来选择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因时而异,是指根据一年四季及一日昼夜变化的规律而选择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因地而异,是指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地点的运动形式与运动量有所不同。

最后,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养生法非一时一日之功,如果平时不锻炼,忽然心血来潮进行剧烈的运动,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运动养生从任何年龄段开始都不算晚,但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延伸阅读

运动养生术八段锦和易筋经

八段锦,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故名“八段”;因为这种健身功可以强身益寿,病除疾,效果很好,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锦”。据有关文献记载,早在南宋时期,就有了《八段锦》专著。由于八段锦不受环境场地限制,术式简单易记易学,运动量适中,老少皆宜,而强身益寿作用显著,故一直流传至今。

易筋经,顾名思义,就是活动肌肉、筋骨,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从而增进健康、病延年的一种传统健身法。相传,梁武帝萧衍时,中国佛教宗的创始者达摩到了河南

山少林寺,为了缓解坐

修炼的困倦和疲劳,向弟子们传授了易筋经。后来逐渐流传开来,自唐以后历代养生书中多有记载,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