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是唐代的诗人、书法家,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他的书法继承了“二王”的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
书家生平
虞世南(558~638年)唐代诗人,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初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的父亲虞荔,哥哥虞世基,叔父虞寄,都是隋唐时期的著名人物。虞世南,虞世基二人本为陈朝的官员,隋朝灭陈以后,虞氏兄弟二人被征入长安,人们将他们比作“二陆”(陆机、陆云)入洛阳,可见虞氏兄弟在当时的影响。
虞氏兄弟到长安后,虞世基很快受到重用,尤其是获得了隋炀帝的宠信,当时虞世基一家贵宠无比,惟独虞世南一人谨慎艰苦,只知读书写诗。虞世基是隋朝末年最著名的奸臣之一,隋朝鼠盗狗窃,朝政败坏也有他的“功劳”。隋末天下大乱,宇文化及杀掉隋炀帝以后,禁军们痛恨虞世基败坏国政,冲入他家准备将其杀死,虞世南哭泣着求情,称自己愿意代哥哥死。但未获准,哥哥全家被杀。但因为虞世南平日谨小慎微,故舍他而去。隋朝灭亡后,虞世南加入了农民起义军窦建德的阵营,虞世南在窦氏帐下做黄门侍郎。李世民擒获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府参军,与房玄龄一起对掌文翰。后来,唐朝定鼎天下,虞世南获得重用。
唐太宗非常器重虞世南,经常和他谈论经史,虞世南趁讲史之际规调劝谏,陈述昔日帝王得失。而且,他志性抗烈,多次因修陵、游猎等事进谏太宗,李世民更加亲礼于他,对他非常优待,封为永兴县子(唐朝爵位之一,子爵),后又封为县公。贞观十二年,虞世南病死,享年81岁。
艺术风范
虞世南师法王羲之,他的技法得到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的传授,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传统。其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上承魏晋之绪,下启隋唐之盛,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大书家,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书法论作《书断》把虞世南的行书称为妙品,称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存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述书赋》评论虞世南的书法:“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宣和书谱》以虞世南晚年正书与王羲之相比,又以欧、虞相论,说:“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虞世南作品
虞世南的传世墨迹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等,其行书《汝南公主墓志铭》被认为可与《兰亭序》相媲美。另外还有书法理论著作《笔髓论》、《书旨述》。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群书理要》五十卷、《兔园集》十卷等。
此外,虞世南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他的咏物诗《蝉》紧紧抓住蝉的特点,写蝉饮清露,栖高处,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从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其描摹状物、托物言志之功可见一斑矣。
延伸阅读
虞世南书法故事
相传,唐太宗学书就是以虞世南为师。唐太宗常感到“戈”字难写。有一天,他写字时写到“”字,只写了“晋”的半边,让虞世南写另外半边的“戈”。写成以后,唐太宗让魏征来鉴赏,魏征看了说:“今窥圣作,惟字戈法逼真”。唐太宗赞叹魏征的眼力高,从此,也更为赞叹虞世南的书法了。后来,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慨叹地说:“世南死,没有人能够同我谈论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