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好习惯
32869100000033

第33章 尽量多问几个为什么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发现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法国)巴尔扎克

【经典事例】

上初一年级的张阳期末考试数学成绩明显退步了,他把改正过的卷子拿给父亲签字。父亲看了5分钟说:“你再仔细检查一遍出错的题,然后,把每一道题为什么出错,而改正后的答案为什么正确的原因一一说出来,然后我就给你签字。”

张阳虽然很不情愿,但是还是照着父亲说的去准备了。准备好之后,在听张阳陈述的过程中,父亲发现他虽然把卷子改正了,但是很多问题根本没有搞清楚,因为张阳无法回答父亲问的“为什么”。

看到这种情况,父亲第二天争得老师的同意,把数学卷子留在家里一星期。这样,每天晚上帮助张阳解决“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为什么不选那个答案”的问题。

张阳上初二年级的那一年,父亲每天晚上都会检查张阳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一定让张阳搞清楚为什么出错,这样的改正为什么正确。在父亲的帮助下,张阳的成绩突飞猛进,最终名列班级前茅。

【智慧点拨】

如果父母肯花时间用心帮助孩子的话,孩子一定可以给父母最大的惊喜。张阳学习成绩退步,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刨根问底的习惯。而父亲坚持让他说出“为什么”,无形之中,张阳从中挖掘了学习的深度,不像以前一样对学习只是做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过:“‘学问’这两个字中,第一个字‘学’和第二个字‘问’,意思就是一定要学着怎样去问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问。”对于学习中的孩子而言,能够问出“为什么”,证明他在思考,问的“为什么”越多,说明思考的程度越深。一个勤于思考,勤于找到问题答案的孩子,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因此,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孩子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这个习惯一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参考建议】

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看来,只要具备的刨根问底的精神,就有可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取得成就。

1.父母应在生活中多问“为什么”。

孩子在学习中是否愿意问“为什么”,关键看“为什么”这个词汇有没有频繁地出现在孩子的耳畔。而且,这不仅是一个声音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表达。如果父母对于生活中的问题会经常性地问“为什么”,自然就把“习惯质疑”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遗传”给了孩子。

而父母对待生活和工作总是得过且过,从来没有什么疑问,自然就不会表露在孩子面前,孩子也会用这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

2.常常对孩子提出“为什么”。

父母平时要有意识地把“提问”运用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如果父母能够常常用“为什么”启发孩子的思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这样,孩子一旦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就会主动带着“为什么”找到答案。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布朗童年时,祖父常常问他类似“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的问题。祖父也总是让他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他自己知道为什么。赫伯特?布朗曾这样说过,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一切都求之于理。

父母如果可以学习张阳的父亲那样,让孩子搞清楚学习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多问“为什么”,孩子一定会在学习中有所提高。

3.耐心回应孩子的“为什么”。

其实,每个孩子从小都爱问“为什么”而父母的耐心对待就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追着父母问“为什么”时,如果父母总是敷衍和搪塞的话,就会打击孩子提问的积极性。时间一长,孩子就没有兴趣提问了。这样,孩子是不会把问“为什么”落实在学习上。

所以,每当孩子问父母“为什么”的时候,如果父母知道答案,就请耐心地回答,如果不知道答案,也请耐心帮助孩子找到答案。父母耐心的态度就是对孩子提问的鼓励。

4.给孩子讲一些名人故事。

父母可以给孩子多讲一些科学家创作发明的故事,因为,科学家在研究发明的过程中一定是问了无数个“为什么”才发现了最后的成果。比如,英国科学家亨特在摸到鹿角是热的之后,就提出“为什么鹿角是热的”的问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创造出了外科学上的亨特氏手术法。这样的故事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也可以让孩子知道爱问“为什么”的好处。

【金玉良言】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和孩子的质疑能力紧密相联的,正如“勤学”和“好问”常常放在一起来形容学习好的人。所以,父母首先不要拒绝孩子的提问。然后,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经常和孩子一起对感兴趣的事物探讨“为什么”。只要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好问”的思维习惯,孩子在学习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愿意刨根问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