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中国)周恩来
【经典事例】
上小学4年级的赵凯一到放寒暑假,就成为让父母头疼的孩子。因为在假期中,赵凯的生活就彻底乱了套,不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他的学习就更别提了,就连自己的寒暑假作业也都会堆到假期的最后三天才去突击。至于其他的事情,例如帮妈妈做家务或者帮爸爸干活,他更是连想都没想过。而且,整个假期,如此长的时间,赵凯竟然连家门都不出。妈妈仔细观察了一下,放假期间赵凯的生活只有三件事:吃饭、睡觉、玩。
父母觉得,一个才10岁的小学生,生活就如此没有规律,等到他以后长大一些,这种没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若是被延续下去,孩子的未来成长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于是,妈妈与爸爸经过商量,帮助赵凯定了一份生活计划表,让孩子的生活逐步纳入正轨,并且通过训练,让孩子无论在上学还是放假都能按照这份计划生活。他们要让赵凯的生活能建立起一个规律来,这不仅是为他现在着想,同时也是在为他的未来作打算。
【智慧点拨】
如赵凯一样,孩子们都有这样的想法:“我上学已经上了一个学期了,我也该好好休息一下了。既然不用上学,生活还那么规律有什么用?”所以,一到放假,许多家庭就都出现了这种窝在家里的生活毫无规律可言的孩子。父母应该向赵凯的父母学习,要及时纠正孩子的这种想法,要让孩子明白,生活规律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的身体以及未来的成长所必需的。
其实不一定是在假期,有不少孩子在平时上学的时候,日常生活就一直都很不规律。作息时间不固定,或者人前人后两种表现的现象比比皆是。而这种没有规律的生活,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这有可能会让孩子养成懒惰的习惯,还有可能会让孩子的身体因生活的不规律受到损伤,更重要的是,不规律的生活让孩子的思想产生懈怠,而这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将会产生阻碍。
因此,鉴于生活规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父母还是尽早提醒并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生活的好习惯,让孩子为自己的未来负起责任。
【参考建议】
失去规律的生活除了让人的工作学习受到损失,人的身体也会受到伤害。而规律的生活,可以让人各方面都得到很好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所需要的。过于懒散与无规律的人,迟早要被社会抛弃。
1.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生活观。
孩子往往不清楚规律生活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他可能也弄不明白,为什么生活一定要有规律。孩子一般都认为,只要吃饭、睡觉、上学、玩耍就可以了,而这也就成了他脑中的规律。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生活观。
所谓生活观,就是指人对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的总称。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学习与生活的目的,让孩子认清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同时还要清楚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正确的生活观的确立,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规律生活对人生的意义。
2.让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生活规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时间的合理规律的安排。一些人之所以生活不规律,往往就是因为,他们每天的日程没有经过合理安排。而没有安排的生活除了显得忙乱外,还会出现遇到突发事件无法处理的可能。
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整理清楚自己每天的生活,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每天都要做些什么,同时也要让孩子将每天所做的事情分清主次与轻重缓急,然后再根据事情的先后进行时间分配。另外,父母也要提醒孩子,学习、休息、锻炼、劳动的时间都要区分清楚,也都要罗列出来,尽量做到安排全面。
3.提醒孩子要有独立精神。
规律的意思就是尽量不发生变化,除了特殊原因,大部分情况应该基本相同。而有的孩子会在父母在的时候可以做到规律生活,一旦父母离开或者他的生活换了地点,他就会丢掉以前的规律,转而懒散起来。
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的这种想法,要时刻提醒孩子应该有独立的精神。也就是说,不论是否有父母或其他家人照看,也不论是到了哪里,孩子的生活都应该按照自己制定好的规律计划来进行,尽量不受到外界其他条件的干扰。
4.让孩子灵活掌握规律。
规律养成了是件好事情,孩子生活规律也是父母乐于看到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规律来,那样就走入了极端。比如,一定要在什么时间吃饭,即使没有相应的条件也必须要吃;到了什么时间应该玩耍,就算还在做别的事情,也应该放下手里的事情,转而去放松。这些行为都是不正确的,这并不是规律的表现,这已经变成了死板。
因此,父母要提醒孩子,尽管生活要规律,但也要灵活掌握,要随着每天所经历事情的发展变化来进行调整。
【金玉良言】
生活规律是一种生活态度。面对发展迅速的世界,只有规律的生活才能让人应付自如。而也只有规律的生活,才能让人更好地完成学业与事业。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从小就建立起一个规律的生活,让孩子的未来不会因陷入混乱而被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