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是一个有感觉的小生命,对外界的各种变化都能做出一定的反应,因此,恰当地对胎儿进行胎教,可以很好地开发宝宝的智力。但胎教成功与否与孕妇的心理、营养、情绪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同时,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方法来实施胎教。
请从怀孕开始就对胎儿进行必要胎教训练,坚持每天进行胎教。相信在瓜熟蒂落之时,您一定可以得到一个智力超群的健康宝宝。
01 胎教的定义
《辞海》中对胎教的词条是这样解释的:“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孕妇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妇必须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叫‘胎教’。”也就是说,胎教,一方面是胎,一方面是教,它是胎与教相结合的学问。胎是受教育的实体,教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能受到各方面的感化并接受教育、教养之意。
孕妇在各方面有意识地、主动地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对胎儿进行良好影响的方法就是胎教。
胎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胎教,是指为了促进胎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产妇能够顺利度过孕产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因为如果没有健康的母亲,就不能生育出健壮的孩子。
狭义的胎教,是指妊娠期间,在加强孕妇的精神、品德修养和教育的同时,重点通过母体,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刺激胎儿的感觉器官,以激发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有益活动,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育。
我们通常所说的胎教,一般是指狭义的胎教。然而,广义和狭义的胎教是统一的,两者不可偏废,通过孕妇保健和对胎儿感官有益的刺激是胎教的两个方面,它们属于有机组成的整体,是不可分开的。
02 胎教的理论基础
即使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是有人会奇怪,深居母亲腹内的胎儿对于外界既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能接受教育呢?无数实践已经证明,这完全是可以的。
人们通过胎儿镜观察到,触碰胎儿的手心,手指会握紧;胎儿的眼睛会随着送入的光线而活动;胎儿从4个半月起就非常注意外界的声音。
在妊娠的这一阶段,内耳的鼓膜已发育成熟,完全可以用耳朵去听外界的声音,这些情况说明,胎儿在宫内已具有触觉、视觉、听觉等感知能力,在宫内进行教育时,可以利用这种能力给他传递有益的信息。
我们只要顺应胎儿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为其“修路搭桥”,为他的生存发展创造一个好环境,父母健康的身心,优美、宁静、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母亲平和、安乐的心境都能使胎儿的感觉器官——大脑皮质能受到良性刺激,为孩子未来能拥有智慧和好性情奠定基础,孕育出健康聪明的宝宝。可以说,胎教是集优生、优育、优教于一身的学问。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经过良好胎教出生的新生儿,在听力、记忆力、性格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因此,对胎儿进行胎教是有其一定的生理基础的。东西方都有自己的一套胎教体系。
03 胎教的起源与发展
胎教的发源地是中国。许多古籍中均有关于胎教的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胎病”的论述。到了汉代,各种书籍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胎教内容的记载和论述,初步形成了胎教学说。这比希腊学者、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胎教观点还要早。到了宋代,名医陈自明有《胎教论》,对胎教进行专篇论述。而到明代,胎教学说更进一步完善起来,成为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学说,并且对清代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古代胎教六要素
古人所说的胎教,是指母体在妊娠期间为给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胎内环境而自我采取的有关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的措施,以使母子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古代胎教的主要内容包括6个方面:
调情志
妊娠是女性生理上经历的一个特殊过程,在此期间,孕妇在生理上不仅要发生着系列的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的集中体现就是孕妇情绪的变化。医学认为,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有所逆,即致子疾。
古人认为:凡有孕之妇,宜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喜、狂、悲、思皆可使气血失和而影响胎儿,这就是说,孕妇在怀孕期间要保持舒畅的心情,及时消除烦恼,而不要大动肝火,因为这样会导致气不顺,气不顺则孕胎不安,若长久气不顺,孕胎必受影响。《傅青主女科》中也有“大怒小产”的论述。
由此可见,孕妇的情绪和心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孕妇应该做到心情舒畅,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节房事
房事,是指夫妻的性生活。虽然房事为受孕怀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受孕之后,则房事必须节制。《产孕集》对此论述道:“怀孕之后,首忌交合。”也就是说,怀孕以后,首先要禁房事,这是由于孕妇伴有妊娠的不适,常有恶心、厌食、嗜睡、疲劳等不适反应,从而会导致自身及胎儿的营养不足,而且此时胎儿发育还不稳定。当然现在医学观点认为,并不是整个怀孕期间都不能进行夫妻性生活。但是怀孕初期和末期的性生活以不进行为宜。怀孕7个月以后,孕妇腹大身重,行动不便,此时胎儿又即将入盆,阴道受压变短,此时行房事,则会造成难产或“生子多疾”。
由此可见,孕妇在孕期的3个月前和7个月后应节房事,不仅能安胎养孕,还能防止流产、难产等。
节饮食
胎儿的营养来源于母亲,而母亲的营养直接来源于饮食,所以母亲饮食和营养的摄入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万氏女科》中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饱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平和之气以养其胎,则胎之完固,生子无疾。”这就是说,孕妇的饮食要讲求节制,既不能少食,又不能过食,特别不能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孕妇只有节饮食、多吃清淡平和的食物才有助于养胎,孕妇若饮食失节,饥饱无度,嗜食重味,则易导致消化功能失常,影响胎儿发育。
适劳逸
按照传统医学的说法,人禀气血以生,胎赖气血以养,太逸则气滞,太劳则气衰。若劳逸失宜,举止无常,攀高负重,则会致其胎心坠,甚而导致难产。
因此,怀孕之后要有适宜的运动,使血液循环畅通,若好逸恶劳、好静恶动,贪卧养娇,使气血不畅,易致难产。正确的做法大致为5个月以前稍逸,5个月以后小劳。
慎寒温
寒温是指自然界气候的冷热变化。孕妇怀孕以后,由于生理上发生了特殊变化,极易受风、寒、暑、温、燥、火的侵袭,尤其是遭受风寒侵袭之后,易感染疾病,重则危及胎儿的生命。
因此,准妈妈应该注重怀孕期间的健康保护,慎起居,慎寒温,对孕育一个健康的胎儿尤为重要。
戒生冷
一般来说,怀孕以后,孕妇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往往口味不佳,尤其喜欢吃一些生冷的东西,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怀孕后阴血下注以养胎儿,致阴血偏虚、阳气偏旺所致。殊不知,孕妇若贪恋生冷,便会导致脾胃受寒,呕吐、腹泻、痢疾等病症,既伤孕妇之身,又伤胎儿,不可不慎。
古代流传的胎教,主要是让孕妇在怀孕期间,始终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使身体各器官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创造良好的胎内环境,从而有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不少学者借助现代科学检测技术,如生理描记器、胎儿监护仪、B型超声扫描仪、神经递质的测定和心理测验等,对生命在子宫内形成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观察,发现胎儿在子宫腔内能对外界的触、声、光等刺激发生反应,为直接胎教法的实施奠定了科学基础。
现代的科学胎教理论
现代的科学胎教理论,是在古代这种广义的胎教基础之上发展而来,更加注重对胎儿直接胎教的狭义的胎教实施。胎儿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初步建立,都为胎教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胎教,除了对胎儿的感觉、知觉的认识不清楚之外,对胎儿能否学习也模糊不清。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早已用实验科学地论证了,学习本质是大脑的条件反射的建立。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由外界给予的刺激信号与引起非条件反射的信号,多次结合共同作用于大脑,逐步建立起来的。至怀孕中期以后,胎儿虽然有了某些感觉,但是受环境的限制是无法建立包括学习在内的各种条件反射的。
因此,把向胎儿输送声音的或光线的刺激认为是早期教育,不仅缺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科学根据,而且也会误导人们忽视对正在发育中胎儿大脑的保护。所以,现代的胎教并不是简单地认为胎教就是对胎儿的早期教育。
给孕中期以后的胎儿以声、光、触摸的刺激,是希望通过适度的有效刺激,诱导与刺激相关的神经通路和大脑皮质中枢,使这些部位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增长更多的树突,以促进它们和周围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建立传递信息的突触联系。使大脑与感觉、运动、思维、记忆等密切相关的神经网络更丰富,有利于出生后的智力开发。
这实质上是在产前对胎儿大脑生长发育的一种来自于环境的促进。它和在胎儿大脑细胞生长的剧增期所给予的营养促进,共同组成了“产前促进”的内容。
以“环境促进”为科学本质的胎教,是建立在行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上的。
首先,神经分子生物学角度的一些科学研究,证实了学习的本质是信息在大脑的储存过程,而记忆则是从大脑的信息储存中提取。
许多医学科学研究证明:长期记忆被编码在大脑皮质神经细胞(锥体细胞)的连接上,并非在大分子特别是RNA上,长期记忆的结构基础在于锥体细胞之间的突触的改变(而非全脑的解剖结构上的改变),即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的改变。强烈限定的突触活动,可增加突触的功效,反复多次的刺激可导致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升高6倍。
综上所述,可知人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树突和树突棘的发生发展及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之间突触建立的多少,和一生中的行为、学习、记忆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如果在胎儿大脑细胞分裂增殖的第一个高峰期,即妊娠12~24周,大脑皮质的6层结构将要全部形成时,保障热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供给充分,可以促进大脑锥体细胞生长发育得更多。
在此基础上,当胎儿从胎龄6个月起,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体积开始长大,树突开始延伸期间,增加外界对大脑皮质的各种良性刺激,如声、光、触摸等,会促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树突棘增长,有利于和周围尚未建立突触联系的锥体细胞建立突触联系。使负责神经脉冲传递和信息存储的大脑神经网络,建立发展得更丰富,有利于大脑的感觉和思维更敏捷,能更多地储存信息,使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能受益于先天就聪慧的大脑。
所以说胎教并不是指要教会什么。所谓的胎儿教育,很多人将它看成是教给腹内胎儿某种东西,其实不然。胎教用一句话来说,是要为体内的胎儿和母亲提供一个完备优良的环境。
04 胎教的现实意义
胎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胎儿在宫内的学习与出生后孩子的学前学后教育都不一样,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概念和学习功利性。胎教并不是要向胎儿灌输生活知识和科学知识,而是为了促进胎儿的身心发育,提高胎儿的个体功能,对胎儿的心灵起到塑造、健全和完善的作用。
促进胎儿大脑健康发育
胎儿的脑部发育、发展的过程以及各种器官的形成,所需的时间也只有短短几天而已;所以,怀孕中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更加受到重视。脑的神经细胞一旦发育完成,就会使用一辈子,而且不会再生,因此形成的过程很重要。人类生存最基本而重要的感觉系统是在胎儿时期奠定基础的。胎教最关键的时期就是在脑部的发育阶段。脑部是否能迅速发育,要看胎教的实施情况而定。
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在妊娠期间对胎儿反复良性刺激,可以促进人类智商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大脑细胞分裂增殖主要是在胎儿期完成的,如果在脑细胞分裂增殖的高峰期,适时地供给胎儿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营养,脑细胞的分裂便可趋于顶峰,为孩子具有高智商奠定了基础。
因此,正确认识胎教的重要意义,重视并正确实施胎教对胎儿的大脑潜能的开发是很重要的。
胎教还能促进胎儿大脑的发育。胎教的精髓是在怀孕期间保持稳定的身心状态、降低胎儿的压力,并非教导胎儿学习算术或者语文,因此胎教的内容要情感化、艺术化,使形象和声音融为一体,从而可促进胎儿右脑的发育,使孩子出生后知觉和空间感灵敏,更容易具有音乐、绘画、几何和空间的鉴别能力,并使孩子情感丰富,形象思维活跃,直觉判断准确。同时,胎教给胎儿大脑以新颖鲜明的信息刺激,具有怡情养性的作用,又有利于胎儿大脑的健康和成熟。此外,由于胎教重视情感化和形象化,使胎儿的语言学习和数字等知识学习变得容易,这样也就调动了左脑的功能,使左右脑功能得到互补,使胎儿出生后大脑的潜能得以更好发挥和利用。
有利于胎儿的心理健康
胎教给胎儿的心理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不仅有利于胎儿感知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胎儿情感接受能力的培养,使胎儿未出世就容易在感知、情感等方面和父母相互沟通和交流。触摩胎儿时,胎儿会做出相应的动作;为胎儿播放音乐或唱歌时,胎儿会变得很安宁,这都是感知能力和情感接受能力的体现。这2种能力是基本心理功能,有了这2种能力,胎儿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接受审美教育,具有想象、直觉、顿悟和灵感能力,并具有情感体验、调节和传达能力,使孩子心理得到健全发展。
有利于完善胎儿的人格
胎教对胎儿的影响是整体性的,胎儿学习的结果也是整体性的,因此胎教有助于胎儿以及胎儿出生后精神素质各个方面的塑造,即有助于人格的完善。人格又称个性,即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或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人格的形成与人早期经验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人生的开始就受到整体性的审美教育,那么这种教育就会对一个人的心灵产生长远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使这个人的人格趋向完善,并使这个人成为一个真诚、善良、美丽的人,成为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人。
胎教就是人生最早的审美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开创性的作用,如人们常说的那样,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澳大利亚和我国的专家对胎教儿童的追访表明,经过胎教的儿童大都性格活泼、爱跳,而且身体健康、聪明好学,有的成为早慧儿童,有的具有艺术等方面的特殊能力。
胎教是可行的,但不是万能的
胎教是在优孕和养胎的基础上,通过母亲对胎儿身心发展提供的良好影响,而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起促进作用,是集优生、优育、优教于一体的一门实用科学,但不是创造神话的手段。
尽管现代医学为胎教提供了可行的依据,也有诸多实验、实例证明了胎教的可能,我们对胎儿应以科学的态度审视,肯定胎教的结果,但绝不夸大胎教的作用,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胎教,科学地实施胎教,从而收获胎教的效果,这是我们所应倡导的科学的胎教观。
成为超智力的宝宝,健康完全的大脑是首要的,除了这个主要因素,与遗传和后天的努力等因素还密切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双亲均为智力正常者,其子女73%为智力正常;双亲一个智力低下一个智力正常者,其子女64%为智力正常;双亲均为智力低下者,其子女只有28%为智力正常;双亲一个智力低下,一个智力缺陷时,其子女只有10%为智力正常;父母智力都有缺陷的,其子女只有4%为智力正常。这就是说,智力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可是,智力并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后天的努力有时也会收到令人惊异的效果。智力虽来源于大脑,但大脑的生长发育要受遗传和后天努力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忽视后天的影响。只有二者兼顾,相辅相成,才能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使孩子的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05 母子之间的信息传递
母子之间,是血浓于水的深情,她们不但有血脉相连,而且还心灵情感相通。胎儿在孕妇体内就存在听、触、嗅等大脑神经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力逐渐增强,就其增幅而言,则以婴儿期的记忆力增长最快,这时期的孩子之所以能很快记住电视画面和儿歌,是因为早在胎儿期就已形成了这种能力。
母亲与胎儿之间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彼此传递生理、行为、情感信息。因为这些信息的传递,所以能够进行有效的胎教,它是能够进行胎教的前提条件。
脑的发育
人的诞生始于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后依次分化出外胚叶、中胚叶、内胚叶,其中外胚叶就是脑的原形。开始它是圆板状,随后发育成神经管,如果以最初神经管的形态发育下去就只能长成鱼类的细长形大脑,而胎儿的神经管在初期即发生弯曲变形,出现褶皱,以便在有限空间容纳更多的细胞,正是这一原因造就了复杂的最终布满沟回的大脑。在胚胎的第4周胎儿脑已在原始形态上完成了主要的部分。第7周胎儿面部轮廓形成,眼、鼻、口已依稀可辨。到第9周脑干和脊髓便以半个大脑的体积完成了发育过程,这时胎儿触觉神经的出现。大脑继续发育到第4个月,胎儿便形成了头部比例过大的完整人形。
神经系统的发育
在脑的发育过程中最关键、所需时间最长的是神经网络的形成,因为是神经网络最终导致大脑功能的产生。不可思议的是构筑这一神经网络的主角突触的数量在出生后反而急剧减少。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急剧减少的多出部分是胚胎期的储备,供出生后适应环境过程中的消耗。
神经细胞的数量及神经纤维的长度由遗传元素决定,而突触的形成则受制于子宫内的环境元素。突触的形成略迟于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
信息传递
胎儿的存在促进了母体分泌维持妊娠所需要的激素,并使母体产生孕育胎儿所必需的生理上的变化,如子宫增大、变软、乳腺增生、乳房变大、新陈代谢加快、激素活动增加以及全身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等等,胎盘分泌的一系列激素可以维持妊娠的进行。
总而言之,胎儿在积极地促使身体分泌一些物质,协助母亲维持自己的生命,这也就是说胎儿已经能够对自己的生命施加一定的影响。
母亲的积极作用母体也在积极地向胎儿传递生理信息,如母亲不安时分泌出来的激素使血液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通过胎盘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当母亲有嗜烟、酗酒、滥用药物、暴饮暴食以及遭受外伤等情况时,可使胎儿的生长环境发生有害的变化,进而使胎儿产生恐惧的心理,表现为胎动异常、心跳过速等。
母亲的情感诸如怜爱胎儿、喜欢胎儿,以及恐惧、不安等信息也将通过有关途径传递给胎儿,进而对宝宝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说,当母亲在绿树成阴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愉快舒畅,这种信息便很快地传递给胎儿,使他体察到母亲恬静的心情,随之安静下来。
而母亲愤怒之时,胎儿则迅速捕捉到来自母亲的情感信息,变得躁动不安。据报道,一些毫无医学原因的自然流产正是由于母亲的极度恐惧不安造成的。
总之,母亲与胎儿之间是存在情感沟通渠道的。事实已经证明,凡是生活幸福美满的母亲所生的孩子都聪明伶俐,性格外向;而生活不幸福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易反应迟钝,存在自卑、怯懦等心理缺陷。
母子间的心电感应
直至今天,还是有不少人认为新生儿根本听不懂大人说的话,而且也不会思考,没有情感,因此胎教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孩子从胎儿期开始,就能借着心电感应感觉母亲带来的波动了。美国的约翰·亚伦瓦德博士将母子间的波动关系命名为“母子的心电感应关系”。所以胎教是有着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的。
母亲的情绪在变化的时候,腹中的孩子也接受着相应的变化,当母亲打从心底觉得安详的时候,此时,孩子也能敞开心扉接受母亲的各种波动。当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感觉不安或焦躁、疑虑等,心中有否定的情绪时,孩子就会封闭心灵,无法直接接受母亲的波动。这时,即使母亲想将意图传达到孩子的心中,孩子也会腻烦。
心电感应不只限于母子之间,孩子与父亲的心电感应也是很强烈的。如果从胎儿期开始,父亲就经常对孩子说话,则生下的孩子就会成为与父亲非常亲近的孩子。父亲只要是不在胎教中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孩子就能获得心灵的满足,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成长为温柔的孩子。
06 及早建立与胎儿的情感交流
胎儿在母亲体内是否能和母亲进行情感交流?实验证明,这是完全可以的。当然,要想了解胎儿与母体是怎样进行情感交流的,必须要借助现代化的仪器设备。
我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母亲接受了惊恐的刺激,胎儿也会出现受惊反应,而母亲高兴则胎儿安心,可以说母惊儿担忧,母安儿舒畅。据观察,母亲哭泣后心跳加速,这虽和横膈膜摇荡状态相同,但是,胎儿活动状态却有着戏剧性的不同。关于连接母亲与胎儿的复杂的神经激素的“通路”问题,人们现已获得大量的相关知识。
母亲与胎儿在生理上并非只有一个大脑和自主神经机构,而是分别有其独自的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功能。这些神经激素的通路,是母亲与胎儿交流情感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手段,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行为和思维下指令的机构,固然是人的大脑,但其过程却是在大脑的表层——大脑皮质内进行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大脑中所感觉所思考的事情,在与大脑皮层直接相连的下丘脑本身的作用下,在下丘脑内转化为情感,继而转化为躯体的感觉。
目前,关于胎儿的神经系统在何种情况下最容易接受母亲应激反应时分泌出的剩余神经激素问题,尚不清楚,而且由这些神经激素引起的变化也未查明。但是,从最近的研究结果中获知,胎儿的下丘脑以及受此控制的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最易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