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读懂1~3岁宝宝心理
32941300000005

第5章 宝宝的心智在游戏及沟通中锻炼

让宝宝变得更聪明的游戏

这个时期宝宝的各项能力,还没有进入到分化的阶段。所以,他的智能发育和其他各项能力的发育正在同步发展,而通过游戏促进宝宝的智能,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父母多跟宝宝做一些亲子间的游戏,可以促进宝宝智能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沟通。这里就为各位父母介绍两种游戏:“藏猫猫”和“打哇哇”。

藏猫猫

由于这个时期的宝宝没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做事情的时候精力不容易集中,在情绪上也常常表现为容易冲动、需求不能延缓、具有攻击性。而若是父母经常跟宝宝做“藏猫猫”的游戏,有助于促进宝宝自控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宝宝耐心的培养。同时,这个游戏还有利于宝宝记忆力的提高,使宝宝的反应能力增快。

妈妈可以先将自己的脸,用手捂起来,这样宝宝就不会看到妈妈的脸,然后,妈妈突然将手放下来说:“喵呜,看见宝宝啦!”这时候宝宝就会很高兴,并发出咯咯的笑声。

妈妈也可以把自己藏起来,当宝宝意识到妈妈不见了,可是还能听到妈妈声音的时候,他就会很吃惊,用眼睛到处看,希望可以找到妈妈,这时候妈妈可以突然出来。宝宝看到刚刚消失的妈妈又回来了,他就会觉得很有意思。有的时候也可以三个人一起做“藏猫猫”的游戏,妈妈可以抱着宝宝,爸爸则在右侧或左侧不同的地方喊宝宝的名字。

这个游戏能够伴随宝宝的成长,其难度也可以不断增加,不管是处于婴幼儿期还是到儿童期对宝宝来说这个游戏将是他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跟宝宝做这个游戏的时候,不要藏太长的时间。若是宝宝等得太久,他就会觉得父母不在了,于是他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东西上。父母在藏的时候,探头的方向应该一样,这样一来,宝宝就会把游戏规律掌握住,会让他有一种成就感,即使是同样的地方他也不会感到厌倦,他仍然会有很高的兴致。

与宝宝一起做“藏猫猫”的游戏,可以使宝宝对空间中的事物或人的运动、时间的理解有所提高,有利于让宝宝知道物体恒存性的概念,让他知道事物不见了并不代表不存在,从而促进了宝宝智力的发展。

打哇哇

“打哇哇”游戏,也是很受宝宝跟妈妈欢迎的亲子游戏之一。特别是在宝宝大哭大闹的时候,妈妈用这个游戏,很快就可以让宝宝开心起来。若是你家里的宝宝正在哭闹,你不妨也可以试一下。这个游戏并不需要准备复杂的道具,只要拿出一张干净的薄纸即可。妈妈可以把手放到自己的嘴上,不停地拍,使口里发出哇哇的声音,然后,再把宝宝的小手也拿起来放到他的嘴上拍。当宝宝也可以制造出哇哇的声音时,妈妈就可以将准备好的薄纸,放到宝宝的嘴前,这样纸张就会振动,从而使他感知声音。

若是宝宝并不能制造出哇哇的声音时,妈妈可以示范一下,让宝宝看着妈妈的嘴形。当拿着宝宝的小手拍打他的嘴巴时,妈妈可以制造出哇哇的声音,让宝宝看着妈妈如何做。最后,妈妈再将纸放在宝宝的嘴前,让他看到纸之所以会振动,就是因为他所发出的声音,使他可以感知声音。但需要注意的是,宝宝的皮肤比较嫩,也很敏感,拍打宝宝嘴巴的时候不能过于使劲,否则宝宝会感到疼痛。通过和宝宝做“打哇哇”的游戏,除了可以使宝宝的模仿能力得到锻炼,还可以使宝宝掌握比较容易的节奏,他会认为这是一件很快乐、好玩的事(游戏时父母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将纸吃入口中)。

专家提示

从宝宝刚出生开始,就应该对其智力进行开发,至于怎样开发,有的父母认为,应该多给宝宝讲故事,让他看一些书,虽然,这些做法也可以达到促进宝宝智力开发的作用。但是,父母跟宝宝一起做亲子间的游戏,是促进宝宝智力发展的最好方法。因为,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开发宝宝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等。

宝宝照镜子益处多

宝宝在1岁的时候,主要通过各个感官的运用,来达到学习的目的。通过对周围事物进行抚摸、倾听和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接收到许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就是宝宝以后发展的一个基础。

宝宝在1个月的时候,对于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手和面孔只会看一会儿,而这时宝宝的视线,可以跟着父母的动作而移动。而当你在为宝宝穿衣服、洗澡的时候,有感情地跟宝宝唱歌或是说话,如果宝宝没有用眼睛注视你,你可以用手把他的头转向你,你也可以用一个玩具,放在宝宝眼前,这样可以将宝宝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宝宝在两个月的时候,可以注视着周围环境中正在移动的东西并保持20秒。在吃一些酸、咸、甜等不同味道的食物时,作出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可以注视着一个事物,当事物不在他的视线范围之内的时候,他不会去追视。把一个颜色比较亮丽的玩具放到宝宝面前时,宝宝会追视这个玩具,而那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玩具(沙锤、铃铛、拨浪鼓),也会使宝宝产生兴趣。还可以呼喊宝宝的名字,使其作出反应。这些活动都可以使他的专注力得到锻炼。

宝宝在3个月的时候,已经具备一定能力来对颜色进行区分,看到彩色圆盘的时候会很兴奋,而且对它进行注视的时间,要远远长于看暗色圆盘的时间。吮吸熟悉食物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换了新食物以后,他就会使劲去吮吸,也就是说他的口腔触觉已经可以对不同的食物进行区别。听见摇铃或说话声音的时候,会主动将头和身子转过去。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宝宝在0~3个月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照镜子。

等宝宝到4~5个月的时候,当他看到跟自己月龄相仿的小朋友时,会很高兴,可是他在镜子面前却并不知道镜子里的影像其实就是他自己,他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所以,他会尝试着去触摸镜子里的宝宝,并用手来拍打镜子,希望自己这样做可以引起镜子里的宝宝的注意。当他看到镜子里的小宝宝做什么的时候,他也会跟着模仿。所有的这些都可以使宝宝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还有利于促进宝宝听觉、触觉、视觉的发育。

而宝宝到10~12个月的时候,视力的发展可以说是越来越完善,认知能力也有了很大进步。这个时候,他刚刚开始知道照镜子,也会通过镜子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宝宝10个月大的时候,当父母把一些东西扔向空中,当它缓缓落下时,宝宝就想要把它抓住。而11个月大的时候引起宝宝兴趣的,只是镜子,而非镜子中自己的影像。

通过照镜子,可以使宝宝的观察力逐渐提高,使其可以注意到自己在镜子中的影像,而且能够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体的不同的部位上,从而有利于促进宝宝专注力的发展。此外,照镜子还有利于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父母可以多跟宝宝做一些“照镜子”的游戏。

专家提示

通过照镜子,可以促进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父母可以常常把宝宝放到镜子前面,和他一起做照镜子的游戏。使他可以从镜子中认识眉毛、嘴巴、耳朵、鼻子、眼睛等,还可以提高宝宝的专注力,使宝宝的智能得到提高。

让宝宝享受独自游戏的乐趣

宝宝1岁的时候,尽管他还是常常需要父母陪在他的身边,但可以慢慢培养他独自玩的能力。不仅能让父母有更多自己的时间,还有利于促进他的成长。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娱自乐的能力,可以自己乱涂乱画、翻书、拿玩具。但这种能力不够纯熟,还需要多次练习,并且需要父母的帮助。

让宝宝独自游戏的原因

教会宝宝独自玩,有利于他自立能力的培养;鼓励宝宝去发现、摸索世界,可以使他的创造力得到激发;独自玩不仅可以培养宝宝的自信心,还有利于锻炼他的语言能力。

当然,宝宝独自游戏的能力的强弱,离不开他的性格。而且,当宝宝处在生病、困乏或饥饿的时候,不会愿意独自玩。洗完澡或午饭后,这段时间是宝宝最喜欢自娱自乐的时候,因为他在这个时候会感到很满足。在你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可以尝试着让宝宝独自玩,否则,你只会把你的紧张情绪传染给宝宝。

大多数宝宝在1岁的时候,可以独自玩20分钟也不会感到厌烦。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这个时间也许还会延长,但并不一定会成正比。当宝宝22个月大的时候,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个时候他越来越渴望独立,他会尝试更多你禁止或限制他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更贴近地保护宝宝。

如何拓展和培养宝宝自己玩的能力

首先,你可以在宝宝的周围摆上许多玩具然后再悄悄走开,但是,这种方法也许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例如,玩具过多会让宝宝感到无所适从,使其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此外,你的突然消失会让宝宝觉得你抛弃了他。培养宝宝独自玩的窍门在于,你要使宝宝改变只有妈妈在他才可以好好玩的习惯。

第一步,从吸引宝宝做他喜欢的事情开始。妈妈可以先和宝宝玩一会,然后停下来让他独自玩,但是你要在他身边和他说话。过几天,当你停下来的时候,你可以离他稍微远一点、再远一点。开始的时候,可以是一臂的距离,之后慢慢后退直到你到了房间的一角。偶尔还要跟他说上两句话,让他感觉,虽然你不在他的身边,但是你还在关注着他。当他对这个距离适应了以后,试着离开宝宝几分钟。但不要蹑手蹑脚地走开,你可以告诉宝宝你需要离开一下,然后,当你走进另一个房间的时候,再马上返回。慢慢延长你离开的时间。最初,他看到你走开了会感到烦躁和不安。这个时候,不要快速跑回来,要给他一点时间,他自己就会“搞定”。你可以假装对他说:“妈妈在厨房,立刻就回来。”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够学会独自玩,并且他始终相信,只要他一有需要,你就会出现在他面前。若是宝宝缠你缠得紧,无论如何也不肯独自玩,可以让他做一些他可能会感兴趣的事。例如,你可以在橱柜里专门留一个抽屉,在里面放上储物盒、塑料量杯、塑料勺等,吸引着宝宝在你准备做饭的时候可以自己坐在一旁独自玩过家家的游戏。

许多妈妈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放到宝宝身上,妈妈为此感到内疚,这个时候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确保自己每天晚上最起码留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和宝宝相处,全心全意地跟他玩。对宝宝来说,宁愿要家长陪他一心一意地玩30分钟,也不愿意家长陪他不专心地待几个小时。若是妈妈认真地跟他玩过之后,他会更加愿意独自玩。

宝宝独自玩的能力并非是平稳地进行,可能今天他独自玩得很高兴,第二天就不可以了。但逐渐地父母还是能感受到他的变化。不知不觉中,一直处于忙碌状态的父母,有一天突然发现已经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一段时间,没有宝宝的纠缠和哭闹,因为这个时候,宝宝已经沉浸在了独自玩的快乐中。

对玩具的要求

要想让宝宝学会独自玩,对玩具也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宝宝对某一种玩具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就会对这个玩具不再感兴趣,这个现象很好理解。因为宝宝在玩玩具的时候,一直存有两个目的,发现新的东西和验证现在已有的经验。他要验证一下,是不是昨天发现的小秘密和规律今天一样适用。例如,今天是不是还可以将不一样的小积木完美地放到空格里呢?吸引宝宝注意力的玩具,除了要给他带来新鲜感之外,还要给他带来熟悉的安全感。另外,对玩具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若是给宝宝一大堆玩具,便很难让宝宝学会珍惜和专注。过不了多长时间,他依然会把这些东西丢弃,闹着找父母。

专家提示

训练宝宝独自玩需要经历两个阶段:家长应尽量给宝宝选择带有声音或色泽鲜艳的玩具,并且经常给宝宝变换玩具以及变化一下游戏的场所,让宝宝可以充分享受到独自玩的乐趣;但是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即使是让宝宝独自玩,家长也要陪在宝宝的旁边,不要让宝宝在你视线之外的地方。而且,注意不要让宝宝把危险的物品,当做是可以玩的玩具,例如化妆品、药品、装有开水的杯子、钉子、针等等。

如何对宝宝的感官进行训练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就可以从视觉、嗅觉、听觉开始有计划地对宝宝进行训练。而且,对宝宝这种感官能力的综合训练有利于宝宝智能的发展,更是智力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宝宝在4~6个月的时候,视网膜就已经得到很好的发育,这一阶段的宝宝会以视线追踪物体或寻找声音来源。例如,有人在房间里面来回走动时,宝宝的眼睛也会随之来回转动,也会伸手去抓视线范围以内的东西。例如,悬挂在宝宝床上方的小吊饰等。宝宝在4个月的时候,会比较喜欢红色的物品。所以,妈妈可以将一些红色的玩具拿给宝宝让他玩耍。宝宝5个月时,视觉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光会追随掉落在地面上的玩具,距离远的事物也会引起宝宝的注意力,如街上的车辆和天上的白云等。这个时候妈妈可以把周围的事物指认给宝宝并介绍给他听,不要去管宝宝是不是可以听懂,也不要嫌麻烦,只要一遍遍重复讲给宝宝听就会让他有所感知。

4个月宝宝的听力,已经接近于成人的听力。宝宝听到妈妈说话的声音时,还会做出一些回答,已经有了简单的互动。5个月的时候,可以训练宝宝叫名字回头。例如,在小区里和几个宝宝的妈妈一起抱宝宝晒太阳的时候,其中一个陌生的妈妈叫其他小宝宝的名字,看看宝宝有什么样的反应。然后再喊出宝宝的名字,看他是不是会回头,当宝宝听到自己的名字,回头并感到很高兴的时候,对宝宝要及时鼓励说:“你真棒,真聪明!”这样可以使宝宝对名字的反应能力得以强化。当然,对宝宝最好有一个固定的称呼,否则只会使宝宝无所适从。宝宝5~6个月时,妈妈还可以念儿歌给宝宝听,尽管他还不懂儿歌的意思。但是,会喜欢儿歌欢快的节奏和有韵律的声音,更喜欢你念儿歌时丰富的表情、动作和口形。念儿歌的时候,应该使用固定的表情、动作和内容,使宝宝做到眼、耳、足、手、脑并用,便于学习和记忆。以下是对宝宝的感官进行综合训练的两种方法:

视线转移法

利用过去几个月对宝宝进行的视听训练,父母用动作或声音吸引宝宝的视线,并让他的视线跟着转移。或让宝宝的视线从爸爸转移到妈妈,或者在宝宝盯着某个玩具的时候,把玩具迅速移开,使他的视线可以跟着移动,也可以把滚球从桌子的一端滚到桌子的另一端让宝宝观看。此外,还可以利用户外锻炼的时机或在窗前让宝宝仔细观察外面来往的汽车或行人等移动物体。

利用声响让宝宝感知

利用声响让宝宝感知的意思就是通过手部触觉、听觉与视觉之间的协调,使宝宝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得到发展。训练的时候,父母可以把颜色鲜艳的玩具拴在松紧带的一端并悬吊在床栏上,把另一端系在宝宝的任意一个脚踝或手腕上,然后父母触动松紧带让玩具发出声音。开始时,宝宝的手和脚会一起动或把全身的力气都使出来带动松紧带让玩具发出声响,经过多次训练之后,宝宝就能知道该动哪一只脚或哪一只手,才能让玩具发出声响。当宝宝有了成功的体验之后,就会信心百倍、高兴万分,慢慢学会自己使这些漂亮的玩具发出声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结束之后父母一定不要忘了,把拴在宝宝脚踝上或手上的松紧带解开,避免出现由于松紧带长时间拴在脚踝上或手上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人是利用身体各个感觉器官跟事物之间的接触来获得经验,然后才会产生智慧。所以,对宝宝进行感官训练有利于他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以及拥有更多的智慧。

0~3个月的时候,视力快速发展,宝宝可以聚焦20厘米远的物体,父母可以制作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彩色卡,在宝宝的聚焦点慢慢地移动,促进他视力的发展。

3~6个月的时候,宝宝听觉与视觉基本发育完成,你可以引导宝宝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通过自动寻声的能力,促进听觉与视觉间的协调;把可以啃咬的玩具,提供给宝宝,除了可以发展手部的触觉以外,还有利于强化舌头与嘴巴的探索能力。

6~12个月的时候,是宝宝认识到事物有着细节差异的时期,父母要培养宝宝对事物的细节差异进行关注,可提供区分色彩、大小、软硬、冷热、声音、外形特征等不同属性的玩具,培养宝宝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能力的发展。

12~36个月的时候,宝宝对事物探索的兴趣仍持续发展,这个时期也是对五大感官能力进行精准练习的时期。父母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地为宝宝提供各种细化感官的练习,如制作系列色卡,以此来区分各个色彩的差别;利用小罐子来制作音筒;用木片、纸片、绒布片,认识触觉的不同;用盐水、清水、糖水,对味觉进行训练等。

专家提示

这个时候的宝宝对外面的世界有着越来越强的好奇心,所以特别喜欢跟父母一起出去散步。若是宝宝每天只是在家里,那么散步就是使他情绪得到调节的最佳方式。许多宝宝一到家里就会哭,一到外边就会停止哭,就是因为他体会到了外面的世界的精彩。多带宝宝到户外散步,不仅可以锻炼他的皮肤抵御能力,还有利于促进他感觉器官的发育。无论如何对宝宝进行训练,父母一定要记住及时表扬和鼓励宝宝,尽管他不一定能明白这话的意思,但他能从你的表情和语气当中感受到你的鼓励,从而使他有勇气进一步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

怎样跟宝宝进行沟通

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要经历一个过程。开始,他并不能将自己的意思清晰地表达出来,他表达不出来的时候,父母应该如何发现宝宝的这种行为背后有着怎样的意图呢?这个问题在亲子沟通里是一个非重要的环节。

在宝宝8~12个月的时候,初为父母的你因为可能会有幸听到宝宝发出的第一声“爸爸”或“妈妈”。如果没有听到,父母也无需担心,因为宝宝已经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如摇摇头、点点头,和你进行交流。科学研究表明,在这个时期,宝宝除了更加注意父母讲的话之外,还会尝试着模仿父母讲的话。这时父母对宝宝讲话对于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宝宝如何与父母沟通

8个月以后的宝宝,已经可以发出各种单音节,如“d”、“b”和“g”。宝宝发出的这些单音节,实际上表明他已经意识到如果要跟对方交流便要通过声音。若是宝宝有很强的说话欲望,并且还会从嘴里喊出“妈妈”来,这会让你感到兴奋不已。

宝宝在1岁左右的时候,常常不能通过有限的单音节词语,来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因此,就只能用肢体语言来将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例如,点头的意思就是同意,努动鼻子的时候代表不高兴。当表达需要的时候,宝宝还会朝物体的方向爬或用手指。

在此期间,对父母讲的话宝宝已经有了简单的理解。例如,当妈妈说,“爸爸在哪里”,他就会把自己的头转过去,朝爸爸的方向看去。若是你说,“去拿球球”,他就会自己爬着去拿。对一些简单的命令语言,宝宝也可以做出基本反应。例如,当你说的话中带有“不”字的时候,他就会抬起头来看着你。

当宝宝满1周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对一些简单的要求做出基本的反应,如“和爸爸再见”,他就会把自己的小手挥起来,向要上班的爸爸表示再见。此外,宝宝常常会发出一些你听不懂的嘟噜噜声,这表明他想跟你在语言上进行沟通。

父母应该如何做

每次在跟宝宝说话的时候,你要尽可能使用一些固定的名词,并将这些名词反复挂在嘴边。而且语言要尽可能规范不要吞音,例如“这是什么”不要用“这什么”来代替。当你在对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作出回答的之前,应该稍加停顿。这个时候宝宝虽然还不能将一个完整的句子说出来,但依然有提问题的能力。例如,他会用小手指着某一个物体,与此同时嘴里还会发出单音节“b”的声音,这就表明他有疑问。在这个阶段,你要利用一切机会向宝宝介绍他身边所有东西的名称。例如,从早上他需要喝的牛奶到晚上他抱着跟他一起睡觉的毛毛熊。为了让宝宝可以自然地把这些基本名词掌握,你可以在跟宝宝玩耍的时候,给他的大脑里注入这些概念,如点着宝宝的小脚趾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脚趾头”,或捏捏自己的鼻子告诉他,这是“妈妈或爸爸的鼻子”,这不仅会让宝宝开心,还能使宝宝掌握这些名词的含义和发音。对宝宝讲话的时候,一定要面对他,让他可以清楚地看到你的面部表情。

在此基础上,你可以把一些大开本的相册或画册拿给宝宝看,鼓励宝宝自己看相册。你也许会发现,有的时候宝宝看一个画面会看上好长时间,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有耐心。当你对里面的内容提出问题并等宝宝“回答”的时候,要有耐心。在这个阶段,宝宝有两个发育的方向,一是行走,二是说话。有些宝宝学会行走要早于学会说话。好动的宝宝通常是先学会走路,然后才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说话能力上面。行走和说话,这两种能力基本上不会同步发展。

专家提示

宝宝熟悉名词的数量,以及对这些名词有着怎样的理解,对他以后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流畅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父母对宝宝讲的话要尽可能的准确化、规范化。同时,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时候,不要用多种方式,这样会给宝宝留下很多模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