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读懂1~3岁宝宝心理
32941300000006

第6章 宝宝的认生与分离焦虑

建立正确的母子依恋关系

宝宝寻求并企图跟一个人保持亲密的身体联系,这一种倾向就是依恋。它主要存在于宝宝跟主要照料者(通常是指妈妈)之间,是宝宝寻求与妈妈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行为。依恋主要表现为咿呀学语、笑、啼哭、喊叫、吮吸、抓握、身体接近,跟随和依偎行为。母婴依恋是宝宝跟妈妈之间,一种充满深情的、积极的情感联结。

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和妈妈之间,就会产生母子依恋的关系。当然,这是指当宝宝的主要抚养人是妈妈的时候。

何为母子依恋关系

当宝宝哭泣的时候,妈妈会跑过去将他抱起来;宝宝肚子饿了的时候,妈妈就会给他哺乳;此外,妈妈还会及时为宝宝换尿布,按时哄宝宝睡觉等,没有什么比这些温暖的关爱更重要。

宝宝出生以后,妈妈要为宝宝哺乳、洗澡、换洗尿布,要跟宝宝一起做亲子游戏。给宝宝讲故事,逗引宝宝让他开心,教宝宝认识社会常识和周围事物等。所以,可以说跟宝宝接触最多的就是妈妈。妈妈在宝宝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很独特。在妈妈的指导下,宝宝在跟其他宝宝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与人分享、团结、合作、友爱、有礼貌等最初的社交技能以及良好的社会行为。在母子间的交往中,宝宝情绪社会化的一个标志,就是母子依恋的形成。

一旦建立起母子依恋,宝宝经常会表现出情绪活跃、欢快,对物体喜欢操作、喜欢探索、尝试着接近新鲜的事物。因此,母子依恋有利于宝宝形成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能养成探索、好奇、勇敢、自信的良好性格,并对宝宝的智力发展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宝宝信任人、乐于与人相处的基本交往态度。

当宝宝有了被爱的体验,长大后才会懂得爱社会、爱别人,也才会友好地跟人相处。因此这种良好的交往能力在情商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宝宝在6个月以前,并不能通过用大脑思考和眼睛观察来认识世界,而是利用感觉来对世界进行认识。由于人的嗅觉和听觉非常敏锐,所以宝宝能通过气味和声音认出妈妈。因为听觉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发育,因此,宝宝一出生,在听到妈妈声音的时候,就会将头转向妈妈的方向。若是每天都能闻到同一种气味、听到同一个人的声音,宝宝的嗅觉和听觉就会更加发达。尤其是嗅觉,它跟控制情绪发育的脑组织密切相关,若是天天闻到同一种气味,将会促进宝宝的情绪发育。所以在这个时期,不应该任由许多人在宝宝身边走来走去,让宝宝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对主要抚养人进行变换,使宝宝闻到不同气味的做法是错误的。周岁前,让宝宝每天都能闻到同一种气味,听到同一个人的说话声,用同样的方式睡觉、吃饭,形成有安全感、有规律的生活,对宝宝来说非常重要。

规律的生活对宝宝的智力发育有着很深的影响。宝宝肚子饿了后会大声哭出来,这个时候妈妈应该温柔地将宝宝抱起来并对他进行喂食。当这种情形反复出现的时候,宝宝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举动,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从而有所期待。但是,若是宝宝肚子饿了没有人来喂一直哭,尿布湿了后一直不给换,宝宝就会由于没有出现他所期待的结果,使内心充满慌张感。这样不仅不利于宝宝的智力发育,还会让他对父母和这个世界产生不信任感。

但是,有的妈妈并没有将宝宝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更多情况下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例如,患有抑郁症的妈妈在宝宝哭泣的时候,有时会跑过去安慰,可有时却任凭宝宝哭泣,无论如何也不去抱并且也不经常和宝宝说话。这种不正常的做法,是宝宝完全可以感觉到的。若是宝宝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那么会出现不爱吃饭或者晚上闹觉等各种问题。

如果宝宝缺乏妈妈的关爱,那么他将很难跟妈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往往会产生孤僻的性格。这种宝宝多疑、胆小、不易与人相处,那么,就更谈不上在未来取得成功了。

如何培养正确的母子依恋关系

首先,多跟宝宝做一些亲密的身体接触,多为宝宝按摩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其次,妈妈的敏感性要提高,对宝宝的需求要及时应答。不要忽略宝宝,不要让宝宝任意哭闹。

最后,根据宝宝的需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宝宝。也不要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跟宝宝玩耍,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迁怒于宝宝。要知道宝宝并不是妈妈的出气筒,这样的做法会对宝宝带来不利的影响。

许多妈妈在宝宝出生不久后就要投入到工作中去,只好把宝宝交给保姆或奶奶来看护。此时,宝宝的主要照料者就由妈妈变成了别人。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不能正确分辨出妈妈是谁,只会喜欢跟自己相处时间最久的人。所以,若是跟妈妈相比,宝宝更喜欢其他主要照料者才正常。尽管妈妈心里会很难过,但对于主要照料者,可以很好地对宝宝进行照顾这一点,应该心存感激。

可是,当妈妈归来的时候,宝宝就跑过来黏着妈妈不想回到照料者身边的时候,这就说明主要照料者,没有为宝宝提供一个稳定的养育环境。若是奶奶带宝宝的时候,让宝宝整天看电视,或者带着讨厌陌生环境的宝宝到社区里串西家走东家,让宝宝接触到很多人,就很难跟宝宝之间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

专家提示

当宝宝出生后,应该精心照顾他,以使宝宝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妈妈在和宝宝交流的时候,要用充满爱的眼神,给宝宝爱抚、亲吻和微笑,让宝宝通过感知觉感受到妈妈的爱,从而促进母子依恋的建立。母子之间形成依恋关系,有利于宝宝的心理发育。依恋情结可以使宝宝充满安全感,具有探寻世界的创造力和好奇心,长大以后才会有更强的独立性。因此,妈妈要充分抓住一切机会同宝宝建立感情。

认生是认知能力发展的表现

宝宝认生是否正常呢?为什么突然之间宝宝就变得很害羞的呢?这会不会对他以后的交往能力产生影响呢?妈妈时常有这些疑问。到宝宝6~8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拒绝和害怕陌生人,这就是“认生”。这是因为宝宝这个时候的认知能力有了发展,他已经可以区分出陌生人和妈妈不同,而在这之前,他对此还不能明确区分。

什么样的宝宝比较容易认生呢?相对而言,性格内向的宝宝比性格外向的宝宝容易认生;接触人少、体弱多病的宝宝比家中人口多、体格健壮的宝宝容易认生;环境刺激少的宝宝比环境刺激丰富的宝宝容易认生;过分依恋妈妈的宝宝比母子依恋关系正常的宝宝容易认生。此外,有的宝宝只对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如戴帽子或戴眼镜的人,表现出恐惧的反应。这也许是因为宝宝受到过具有这种特征人的恐吓或强制的缘故。

每个宝宝在出生以后,都会有一个“认生期”,它随着宝宝的成长自然产生,也许一夜之间宝宝的认生期就会来到。宝宝在半岁之前并不能分辨出家人和陌生人。对于他来说,看到的事物就会存在,看不到的事物就不存在。这时候的宝宝喜欢别人在身边逗引他、照顾他,与他玩耍交谈,至于这个人是家人、父母,还是其他人都没有关系,因为这个时候的宝宝还没有亲疏概念。

宝宝的听力、视力在半岁以后会有很大的发展,他已经可以清楚地听到妈妈的声音,看见妈妈的脸,依据声音和影像宝宝已经能够将陌生人和亲人区分开来。谁是照顾他的人,谁是陌生人,宝宝的心里已经非常清楚。宝宝知道是家人一直在照顾自己,会表现出对他们的依恋和信任;对于陌生人,宝宝会躲避、警惕甚至恐惧。

宝宝经历了“认人”的时期后,紧接着就会经历“怕生”这一时期,而这一过程表明了宝宝认识能力正在快速发展,说明宝宝的记忆和感知能力在发展,对陌生人和家人能加以区分,而产生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对陌生人不喜欢、不熟悉,他就会感到不安全、恐惧,因此就产生了“怕生”这一现象。

家长应该多给宝宝创造与人交往、外出活动的条件,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不断扩大交往范围,使宝宝在跟陌生人的交往中,不断地增强记忆能力和感知能力。

若是宝宝“怕生”现象比较严重,交往的时候可以先从比较熟悉的人开始,例如经常和邻居问个好,打个招呼;和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一些的宝宝一起游戏;再逐渐发展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小朋友嬉戏,利用散步、乘车的机会跟陌生人接触等。

到了2~3岁仍然认生的宝宝,家长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把他认生的这一缺点明确地提出来,这样只会使认生的这种情况得以强化,从而增加宝宝的心理压力。可以先让宝宝跟陌生的小朋友交往,例如,常带宝宝到儿童游乐场跟许多陌生的宝宝一起攀登障碍物、荡秋千、滑滑梯等。

还可以主动为宝宝找一些不认生的小朋友做伙伴,伙伴的榜样作用常常比父母的指导作用还要大,当宝宝能够有礼貌地称呼陌生人或自然地回答不熟悉的人的问话时,一定要记得及时给予宝宝称赞或奖励。

专家提示

宝宝认生是不想让家人,尤其是妈妈离开自己的身边,远离陌生人。可以说认生是自我防御的一种表现过程。认生是宝宝在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父母不要把“胆小”“害羞”之类的标签贴在宝宝身上,对于宝宝认生强加改变或是过度保护,这都不利于宝宝的交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正确理解并引导宝宝的认生

昨天谁抱就会对谁笑的宝宝,今天就变得非常黏人,当陌生人对着宝宝笑的时候,他就会大声哭闹。没错,宝宝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认生了。

认生是指宝宝对陌生人表现害怕的反应。例如,有的宝宝见到陌生人会表现出紧张、严肃的神态,或试图躲藏和回避;有的宝宝甚至表现出十分的恐惧、尖叫哭喊、挣扎着要远离现场等。这些都是宝宝认生的表现。许多妈妈认为,宝宝天生就会认生,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的现象,所以,会听之任之,或故意让宝宝远离陌生人;有的家长为此十分着急,认为一回生两回熟,强制宝宝跟陌生人接触。大部分宝宝的认生,一般在12个月大的时候就会消失,但是有的宝宝一直到3岁的时候仍然会认生。这时的认生,是宝宝心理发育的一个表现。

宝宝认生期的发展

宝宝在0~6个月的时候,他看不见的事物就是不存在的,也包括父母跟陌生人。在他的心里根本就没有陌生或熟悉的概念,自然就不会出现认生的反应。尽管有的宝宝可以通过气味和声音来认出妈妈,但是更多情况下,只要有人照顾他就可以,至于这个人是谁对他来说没有关系,他只是不想独自一个人。

宝宝在8~12个月的时候,“联系期”就到来了,他开始跟一些使他印象深刻的人之间建立联系,一般这些人指的是父母或者是在宝宝害怕的时候、困了或饿了时候,可以提供给他帮助的人。这是一个标志,说明宝宝开始跟他人之间建立起联系。因此,宝宝一发现妈妈不在自己视线范围之内的时候,他就会大声叫妈妈,想要妈妈陪在他身边。而且宝宝这个时候可以用声音、长相将他的“联系人”跟其他人区别开来,并在对待他们的时候,也是以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并会跟他们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宝宝12个月以后,随着他的成长认生期会逐渐消失。认生的宝宝,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会学到怎样对他的“联系人”产生信任。因为,他们总会在他需要的时候来到他的身边。慢慢地宝宝的经验会让他意识到,妈妈总是在他需要的时候,马上出现在他面前。所以,他对陌生事物不会那么恐惧了,认生的现象也会逐渐消失。

认生的方式和反应由宝宝性情决定

宝宝认生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宝宝突然间就会变得害羞,藏在妈妈的身后,与此同时,还会偷偷地张望;有的宝宝在其他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就会哭着来到妈妈跟前。认生反应的强度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的,是由宝宝的性情所决定。

若是宝宝越哭越厉害,无论怎么哄劝也不行,而且每当陌生人走近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反应,那么也许会有发育障碍,应该带宝宝去看医生。同样,若是宝宝没有出现认生的情况,这并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这说明宝宝没有跟任何人之间建立深层次的联结。即宝宝也许连自己的父母也认不出来。因此,宝宝一定要经历认生期,这是宝宝成长的一个标志。

当妈妈意识到宝宝有“认生”反应的时候,应该下意识地让宝宝多跟其他人接触。比如,让家里其他成员帮着给宝宝喂水、哺乳、逗着说话、换尿布、做简单的游戏、抱着玩等,通过接触其他人,有利于帮助宝宝适应各种社会环境。

妈妈可以多带宝宝去外面,接触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慢慢地使他的接触范围扩大,让宝宝对跟陌生人的交往可以一点点适应,并使宝宝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得到加强。一般来说,宝宝都比较喜欢同龄的宝宝和年轻女性。所以,让宝宝学会跟陌生人交往可从这些人群开始。当带宝宝到室外玩耍、去亲戚朋友家或有朋友来自己家里做客的时候,父母抱着宝宝先跟那些小朋友或者漂亮阿姨打招呼,让宝宝慢慢认识到除了家人外,周围还有很多其他的人,他们也都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没有必要害怕。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这些特点,尽量根据宝宝的喜好使他的社交圈子得到扩展。

只要宝宝认生的现象没有消失,妈妈就不要强迫宝宝跟别人亲近,这样只会使宝宝排外的心理越来越深。当陌生人来的时候,若是宝宝怕生,可以让他对情况熟悉后,再慢慢接近陌生人。若是宝宝不喜欢亲近陌生人,也不要勉强他,更不要让他独自跟陌生人在一起。在看到朋友的时候,妈妈可以先自然地跟朋友打个招呼,讲几句话,等宝宝适应后,再把对方介绍给宝宝。等到宝宝跟这些陌生人慢慢熟悉之后,才可以让陌生人摸摸宝宝,甚至还可以抱抱宝宝,一定不要把宝宝很突然地交给“陌生人”,否则会使他心里害怕和紧张。

家长的情绪会传染给宝宝,如果家长很焦虑、很担心,宝宝肯定会感觉到,那么只会使宝宝变得更加胆小。过分认生现象,就是这种养育方式的产物之一。

专家提示

宝宝“认生”表明他已经可以区分家人和陌生人,同时,也是宝宝对妈妈的依恋的表现。当然若是宝宝气质类型不同,在跟陌生人接触的时候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宝宝对陌生人,是退缩还是接近由他的天性所决定。对于退缩的宝宝,应该多为他创造跟人交往的条件,家长应多关心他,帮助他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让他有安全感。这样一来,后天环境就会使他先天的特性得以改变。

正确理解宝宝的分离焦虑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会因为要跟妈妈分离,使情绪变得焦虑。你的宝宝是不是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无法离开你身边呢?

何为宝宝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指宝宝在要跟依赖对象分开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安的行为和情绪。宝宝出现分离焦虑,跟他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有关。宝宝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当他和某一个特定对象分开时,就会产生焦虑,这种情绪是一种消极的体验。这个时候,宝宝常常会有哭闹的表现,这是一种外在的抗议行为。而特定的对象说的就是宝宝的主要抚养人,因为他跟宝宝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因此宝宝对他会十分依赖。

在6~8个月和18~24个月的两个时间段的宝宝正处在特定依附的时期。在这两个时间段中,当宝宝跟某个特定的人分开的时候,会开始出现明显的抗议行为和不舒服的表情。宝宝8~9个月的时候,已经开始会爬,他会想跟在主要照料者后面、接近主要照料者,对陌生人他开始变得害怕,这个时期,宝宝和主要照料者之间的依恋关系正在逐渐建立。

这个时期形成的依恋关系有一个特点,即照料者就是宝宝的安全基地。换句话说,一方面,宝宝把照料者作为他的安全基地,照料者在他身边的时候,他在探索周围环境的时候就会很安心;另一方面,由于宝宝跟照料者之间有着强烈的情感联结,因此,当他要跟主要照料者分离的时候,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焦虑感。

发生原因

宝宝本身的特质

有的宝宝天生胆子就比较小,只有当特定的依赖对象在他身边的时候才会觉得安全。

父母保护过度

父母对宝宝的过度照顾,也是使宝宝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之一,在照顾宝宝的事情上,父母除了自己外谁也不相信,牢牢地把宝宝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因此当宝宝需要走出去的时候,就会没有胆量。对宝宝的“过分”照顾不利于他自主能力的锻炼,过多的担忧只会阻碍宝宝跟陌生环境接触的机会,让宝宝慢慢失去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和兴趣。

宝宝通常会把主要照料者当做是一个堡垒,所以当他想对环境进行探索以及在情绪上需要支持的时候,他会确认一下他的照顾者是不是在身边。例如,跟妈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的宝宝,跟着妈妈去邻居家的时候,当他回头看到妈妈坐在沙发上,他就会很放心地跟到客厅玩;但是当妈妈因为去洗手间没有在他的视线范围之内的时候,宝宝就会担心并且不再继续玩耍,而是到处找妈妈。

所有的宝宝都会有分离焦虑,只是轻重程度不同。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宝宝摆脱这种情绪,若是没有引导好或宝宝有着过于严重的分离焦虑,则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发展。

分离焦虑的诱发原因是心理活动。若是宝宝有比较严重的分离焦虑,会对宝宝的活动产生影响;若是宝宝没有办法摆脱这种情绪,不利于他适应能力的发展;分离焦虑还会对宝宝以后健全人格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专家提示

事实上,宝宝分离焦虑的表现也属于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那种真情流露、难分难舍的感情难能可贵。只要父母对此做好妥善处理,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跟宝宝一起度过分离焦虑的时期,那么对于因分离焦虑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宝宝就可以很好地应对。

正确应对宝宝的分离焦虑

宝宝的分离焦虑,令许多年轻妈妈感到十分头疼,只要妈妈不在宝宝身边,他就会哭闹不止、烦躁不安。宝宝有分离焦虑的时候,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宝宝度过分离焦虑期,不要过分溺爱或者置之不理,这都不利于宝宝心理健康的发展。

既然分离焦虑是宝宝要经历的一个时期,那么,父母就应该帮助宝宝度过这个时期,以下就是应对的方法和技巧:

让宝宝慢慢适应分离

通过做游戏,让宝宝逐渐地适应分离,可以采用闹钟计时间,从1分钟开始,逐渐拉长跟宝宝分离的时间,让宝宝对分离的情境逐渐地适应。

让宝宝知道物体的恒存性

对于已经学习行走的宝宝,家长可跟他玩藏东西或藏猫猫的游戏,有利于让宝宝知道物体的恒存性,知道物品不见时,还可以找到,父母离开了,还会再回来。

告诉归来的时间

宝宝在妈妈上班的时候哭闹是分离焦虑的表现,这时候妈妈要坚定而温和地告诉他说:“妈妈要去上班。”让宝宝意识到即使是哭也不能把妈妈留住,但是答应宝宝什么时候回来就一定要在那个时间回来。

将主要照料者的物品放在宝宝身边

带上主要照顾者或父母的几样东西,如包、梳子、钥匙,让宝宝对父母的归来和存在更有信心。

让宝宝携带他喜欢的东西

有的宝宝对于自己的玩具很钟爱,有的宝宝则对自己的小被子很依恋。所以,在宝宝要跟家长暂时分开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带上这些,这些可以为他带来信任感、安定的玩具或物品,可让宝宝感到安心。

选择照料宝宝的人一定要慎重

若是家长要外出一段时间,一定要把宝宝托付给宝宝和自己都熟悉、都信任的临时照料者,这有利于减轻宝宝的分离焦虑。

一定不能忘记对他说“再见”

父母要记得在跟宝宝分开的时候,要说“再见”,这对宝宝来讲,是一个重要的承诺,也是对父母产生信心的基础。尽管已经处在分离焦虑的情绪中,也不要忘了跟宝宝说“再见”。因为,这是父母跟宝宝之间建立信任感的一个好机会,一定不要偷偷地与宝宝分开。

若是一定要和宝宝分开的话,最好有一个适应期,建议父母先陪伴宝宝,等到他心情比较放松的时候再离开。当然,若是能让宝宝有一个预先准备的心理则更好,因为若是能早早建立起“预先熟悉新事物”与“预告”的习惯,那么,宝宝在以后的生活历程中就会比较顺利。

专家提示

宝宝对跟妈妈的分离会有很强烈的反应,而且十分害怕妈妈离开。这对宝宝来讲是一种创伤,妈妈一定要注意,不要说“不要你了”,这些让宝宝感觉要被抛弃的词语;宝宝不知道这是玩笑话,若是他有分离焦虑,听到这种话后会对宝宝造成很大的伤害。要坚持跟宝宝说:“妈妈永远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