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
33026600000085

第85章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名。武则天十四岁时,长孙皇后去世,杨妃为太宗选美女充实后宫,武则天被选入宫,被太宗封为才人,并赐名媚娘。

太宗死了以后,媚娘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高宗李治即位后将她召回宫并封为昭仪,媚娘才貌双全,又颇善权术,因此倍受高宗宠幸。

永徽四年,武则天为高宗生下儿子李弘,宫中地位更是无人能及,当人的权力越来越大时,欲望也会不断地膨胀。又过了一年,她又为高宗产下一女。一天,王皇后来看望小公主,武则天顿生一计。王皇后走后,高宗来看爱女,掀开一看,小公主早已没气,武则天抱着女儿嚎啕大哭,高宗大怒,问谁人来过,大家均说是王皇后。事实不言自明,唐高宗就起了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念头。

围绕着要不要立武则天为皇后的问题,朝廷中两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派是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重臣,他们坚决反对。一派是以许敬宗、李义府、李为首的新贵族,却表示支持。

过了几天,唐高宗问李:“我打算立武昭仪做皇后,褚遂良他们坚持反对,这事怎么办好呢?”李说:“废立皇后,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一定要外人同意呢?”李当时任司空掌握军权,唐高宗听出他是支持武则天做皇后的,便下了决心。

655年冬天,唐高宗下诏废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废除或诛杀先朝大臣,提拔许敬宗,李义府等担任宰相等要职,更是趁高宗生病之际,将朝政揽入自己手中。由于武则天将朝政处理的井井有条,甚至比高宗还好得多,威信越来越高。

当时,大臣们把唐高宗和武则天并称为“二圣”。实际上,实权完全掌握在武则天手中,高宗对此深感不安,便立李弘为太子。没想到,武则天竟用酒毒死了李弘,立次子李贤做太子。不久,又把李贤废为庶人,改立三儿子李显为太子。

683年十二月,唐高宗去世,太子李显即位,即唐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执政。后又把唐中宗废了,立她的四儿子李旦为帝,即唐睿宗。她不许睿宗干预朝政,一切由她自己作主。

唐朝一些元老重臣对武后专权极为不满,便以“护中宗”为由在扬州起兵。武则天派兵三十万讨平了他们,并杀了徐敬业、裴炎等老臣。

690年,已六十七岁的武则天下诏废了唐睿宗,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

武则天称帝以后,想了很多办法挖掘人才。

她鼓励地方官推荐人才,还允许人们自己推荐自己。被举荐之人,只要真有才学,即刻便被重用。此外,她还改革了科举制度。贡生考时,考生不用再糊住自己的名字,表示了对考官的充分信任;并且还开创了殿试,以表皇帝对人才的重视;除了文举的选拔之外,还增设了武举人的选拔。

武则天还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她以修书为名,广泛召集有文才的人到宫里来,让他们对朝廷政治提出意见,并协助宰相处理各地送来的奏章。因为这些人出入宫廷不走角门而走北门,所以称为“北门学士”。由于武则天善于选拔人才,在她当政的时期,人才济济,文武大臣并不比贞观时期少。像李昭德、苏良嗣、狄仁杰、姚崇这些武则天选拔出来的宰相,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

武则天当皇帝不久,封她的侄子武承嗣做魏王,还任命他做宰相。从此,武承嗣权倾朝野,无人敢惹,不仅想做太子,还想当皇帝。李昭德看到武承嗣野心勃勃,便劝武则天对武承嗣要严加提防。武则天刚开始还不能接受,李昭德便以“亲子也可能弑父,更何况子侄乎?”来劝说,于是武则天削了武承嗣的权。武承嗣知道自己被革去宰相之职是李昭德所为,便到武则天那里去诋毁他,武则天板着面孔说:“我任用李昭德,才能睡好觉。他能为我效劳。你怎么能比得了他!”武承嗣碰了一鼻子灰,只好退出来。

苏良嗣也是武则天后来任命的一位宰相。他为人耿直,不喜欢逢迎。当时武则天特别宠爱和尚薛怀义。众人都怕他,见之唯恐躲避不及。有一天,苏良嗣在朝堂遇见薛怀义,薛怀义趾高气扬,昂首而过。苏良嗣大为生气,命令左右把他拉下去,打了几十个嘴巴。大家都想苏良嗣这次死定了。没想到,武则天却批评薛怀义说:“你应该出入北门。南门是宰相往来的地方,你不要触犯他们。”

武则天保护直言敢谏的大臣,对她身边的亲近人,加以约束,尽量限制他们的特权,目的是使她的那些皇亲国戚的不法行为有一定的限度,不至于过多地损害她的统治。对于那些被提拔上来的人,武则天对他的监督、控制也很严厉。发现不称职的,不是罢免就是判刑或者杀掉。

所以,她能在唐高宗去世以后局势十分动荡的岁月,稳定自己的统治,客观上起了巩固国家的统一、保持社会安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