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妈妈说:训练宝宝拿起或拖物行走的能力
宝宝的平衡能力增强,走路也进步了,能够弯腰捡东西,然后站起来不摔倒。宝宝已经不满足在平地上蹒跚行走,也不满足于往桌子、椅子上爬,宝宝开始试探着往更高的地方、更危险的地方爬。宝宝运用手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能用单手完成动作。
宝宝可用手拿着东西独立行走,或拖拉着玩具独立行走,这种动作会改变宝宝的身体重心,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父母应该给宝宝创造一处可自由行走的安全空间,准备一些有趣的拖拉玩具,训练宝宝这方面的能力。如让宝宝拉着小车在地上绕圈,将毛绒熊从沙发上抱到床上等。
父母还可以让宝宝干点小“家务”,如让宝宝把毛巾给妈妈拎过来,把爸爸换下的鞋子提放到一边,给奶奶拿个苹果,或把垃圾袋拖过来等。
睡前故事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睡前故事一直以来是增强亲子关系的纽带,帮助宝宝更好睡眠的催化剂。最近的研究发现,父母给宝宝创造的优美、安静的故事情境可不知不觉地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神经系统发育两方面来实现的。
睡前故事可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宝宝第一次听故事几乎什么都没记住,但反复地听上几遍就会注意到故事中情节和次序,有时他们还会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预测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这些关于次序性、直觉性知识在宝宝今后数学、科学、写作等学习中会发挥巨大的潜力。父母讲故事时可以多提出一些问题,如“你猜后来会怎样”等。
选择内容平静、优美的故事
为了让宝宝安静入梦,最好挑选有安定感、情节变化平静的故事,宝宝才不会越听越兴奋,如《会飞的小蚂蚁》、《彩虹尾巴下面的青蛙》、《小白兔的种子》等;家长讲故事时,要把故事讲得有安宁的气氛,并不时针对宝宝的年龄和心智发育,稍微调整故事内容。
语言生动形象、感情丰富
父母在给宝宝讲故事时可适当夸张自己的语言,让声音更加生动形象,多用一些宝宝喜欢的、容易理解的词语,如拟声词、重叠词等,如果家长能够充分表现愉快、愤怒、失望、难过等情绪,睡前故事就会更精彩。为宝宝讲床边故事,要用感情来表现气氛,而且要轻柔甜美。讲故事之前,最好先了解故事的主题和内容,那么讲起来一定很自然生动。
如何教宝宝用词组表达意图
在这个阶段之前宝宝可能只会说单音节词汇,比如问宝宝叫什么啊,可能会说“宝”,问宝宝吃奶了没,可能会说“吃”或“奶”;但满1岁后,宝宝慢慢学会舌头拐弯,使用词组,如“吃奶”、“妈妈抱”之类的话,也就是说宝宝已经进入了短语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宝宝能够准确地使用简单词汇,通常是身边的事物名称,或经常发生的动作等,比如“鸭子”、“车子”或“爸爸喝”等。
这时期父母要在宝宝学会用一个字表达自己的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宝宝用两个字以上的词组表达要求。例如,宝宝说“抱”时,可能是让妈妈抱他,也有可能是他想抱布娃娃。这时父母就可根据当时的情景引导他说出完整的词组,如,“妈妈抱”或“抱娃娃”。再如宝宝说“喝”时,父母就可问他“宝宝要喝水?”、“宝宝要喝奶?”然后教他说,“喝水”、“喝奶”。
父母在教宝宝使用词组时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多说
多说包括父母要多向宝宝说话,和多激励宝宝开口说话两方面。父母可不断地向宝宝介绍周围的人和物,详细地描述一些细节,让宝宝暴露在语言环境当中。同时还要适当地鼓励宝宝多使用口语词汇而不仅仅动动手指,比如在宝宝指着冰箱做出想要的动作时,父母可以鼓励他说出“果汁”、“牛奶”等词汇。
儿歌与阅读
儿歌和阅读是促进宝宝语言发展的主要手段,多给宝宝唱儿歌,多给他讲故事,配合表情和动作,增加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丰富宝宝的语言词汇。同时,在押韵或重复字处放慢速度,给宝宝一定的时间模仿发音。
语言游戏
多花些时间在游戏上,鼓励宝宝说出各种玩具的名字及颜色,大人说出玩具的名字让宝宝找,让宝宝玩过家家等等。在游戏中父母要多说,并且要刺激宝宝说。
当宝宝无意中使用短语表达他的意愿时,父母应当积极鼓励并好好表扬一下,帮助他建立自信,同时引导他尽量多使用短语代替哭闹和手势。
每个宝宝的语言发育程度不一样,有的宝宝可能言语发育缓慢,1岁时还不会说词组,父母也不用着急,多和宝宝“交谈”,激发宝宝说话,多和宝宝做语言游戏,加强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