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同病不同医
33122100000070

第70章 地域不同体质各异

阴阳五行论气候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复杂,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这一点早在远古时期就被人们所认识。《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就运用五行学说概述了我国五方气候的基本特点:“东方生风,风生木”;“南方生热,热生火”;“中央生湿,湿生土”;“西方生燥,燥生金”;“北方生寒,寒生水”。

另外《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篇中还运用阴阳理论,解释了地域有南北高下之不同,气候亦有寒热温凉之差异:“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南方热而东方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北方寒而西方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

东南西北话体质

不同的地域,气候、水质、土质、物产等均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受其影响也各不相同,长期居住在这些地域的人们,便形成了他们各自的地域性体质类型。比如《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中就提到:“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杂食而不劳。”这些内容初步概括了中国远古时代,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地形、地貌、水土、气候、物产以及人的生活习俗、体质等特点。

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也认为:“西北之人,阳气易于降;东南之人,阴火易于升。”也强调了西北地域属阴,所以气候较冷;东南地域属阳,所以气候较热。由于地理气候之不同,人的体质不同。人的体质直接影响到人健康与寿命。《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篇中通过:“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阳精所降,其人夭。”“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阴精所奉,其人寿。”告诉人们:东南方阳气有余,阳精自上而下降,所以气候温热,人的寿命较短;西北方阴气有余,阴精自下而上奉,所以气候寒凉,人的寿命较长。

地域人群体质现状

人的体质与他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其饮食结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存环境,都会影响到个体体质。我国东部地区湿热体质较多;南部地区湿热体质和血瘀体质较多;西部地区气虚体质、阴虚体质较多,阳虚体质较少;华北地区湿热体质较多;东北地区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较多。

气虚体质在西部和东北较多,可能与西部高海拔地区低气压、低氧分压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东北冬季长、春秋气温比较低有关。阴虚体质在西部较多,可能与西部地区多风、干燥、强紫外线辐射等特殊气候环境有关。湿热体质在南部和东部较多,可能与南部和东部地区高温多雨,易酿生湿热,且经济发达,老百姓生活相对富裕,常吃热量大的饮食有关。综合上述因素,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由于地域环境带来的体质差异。

小提示:

在自然界中,如果气候温暖,则万物生长快,收成比较早;如果气候寒凉,则万物生长慢,收成比较晚。通过这一现象我们不难看出“早成熟,早衰退;晚成熟,晚衰退”这个道理。说明了地域不同,气温不同,影响了万物生成速度,所以说人体的健康长寿地域气候环境也有着必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