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沮丧的原因是大脑被“充满着的消极因素”控制住了,要想摆脱这种忧郁的情绪,必须要学会在心头种上一棵“忘忧草”,清空负面情绪,保持一颗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既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又是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那样的生活即使不能轰轰烈烈,但绝对不会平庸。
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
人生的得与失,有的时候只在于一念之间。如果太过于计较,那么你就会背上精神的枷锁,同时也会迷失了真心,而生出烦恼;如果看开得失,你就能远离浮躁,走出情绪阴影,以后才能活得洒脱、自在。
人生的得到与失去,都是相辅相成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极其重视个人的得失,这类人整天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中,内心纠结,惴惴不安,也正是因为这种浮躁的心理,所以活得很辛苦,压力很大。患得患失是人们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人们想要铸就辉煌的人生,就必须砸碎精神的枷锁,丢掉思想的包袱,摆脱负面情绪带来的困扰。自己对自己应给予鼓励,只有乐观的心态才能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
人们之所以忧郁,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欲望过多,但是又不可能每一样都得到满足,于是得不到的时候便产生痛苦与忧愁。人们想得到的越多,那就活得越累。在利益得失面前,人们要学会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被欲望所侵蚀,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保持一颗平常心,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未来的目标设计要适度,不要过高或过低。如果目标定得过高,则容易产生妄想,偏离实际,对个人前途和未来设计过于理想化,容易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如果目标定得过低,则容易丧失自信,情绪低落,错失良机。
还有一些人,总有做不完的美梦,但是他们对事情的发展却容易估计不足,对挫折缺乏心理准备。在人生的道路上,曲折和困难何其多,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世间许多事情并不是以人们的愿望为转移的,往往是成功与失败相伴,希望与挫折并存。
得失之心在于人的心态。如果人们将名利视为过眼云烟,那么人们得到的将会是充实、潇洒、快乐,如果人们一味地追名逐利,那么人们得到的将会是忧愁、烦恼、苦闷。
镜湖山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区,它之所以远近闻名,不是因为风景,而是因为游戏。游客在饱览山顶风光后,可以乘坐索道奔下一个峪口。但是在购票前,游客可以玩个游戏,大家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乘索道前行,票价10元;二是先入另一个通道,然后再乘索道,在这个通道里会有一些闯关的项目,游客需要参加一种翻番奖励游戏,连过七关,奖励结果各关不同,全凭自己把握,票价15元。大部分游客都选择了后者,既然到了山顶,还差这5元钱?赌一次!
游客被带进一个封闭通道内,通道每次只能过一人,等前面的人先过去了后面的人才能继续接上。进入第一关时,游客会看见电子屏幕上的提示:现在,您已经获得了5元钱的奖励,如感到满足,您可以结束游戏,从侧边出去领取奖金。如果想要继续,可以往前挑战。游客心里想,不能白玩,继续。于是就进了第二关。第二关屏幕上提示:现在,您已经获得了10元钱的奖励,如感到满意,您可以结束游戏,从侧边出去领取奖金。游客想,接下来更刺激,再走。第三关,奖金成了20元。游客想,下一个定是40元了,继续下去会比较好……到了第六关,屏幕上写着:现在,您已经获得了320元钱的奖励,如感到满足,你可以结束游戏,从侧边出去领取奖金。大部分的游客想,我不过花费五元钱,损失了也没事,就快通关了,坚持就是胜利,下一关应当是640元了!
然而,当游客进入最后一关时,只见那里的负责剪票的工作人员,手中拿的是一个印有“欢迎下次光临”的牌子。这时想要退回去是不可以的,所以游客只好怀着一丝遗憾离去。最后从通道出来的是一位老者,只有他获得了奖金,因为他在第三关的时候领取了共20元的奖金,也就是说,他将免费乘索道,旅游区还要倒贴给他5元。其他游客笑问老者怎么没有再往前选取再高一点的奖金呢,哪怕是在第四关、第五关或者第六关,钱都会多一些。老者摇摇头说:“当我到了第三关的时候,我就发现,这第三关的奖金已经让我赚了5元,这就够了。贪念是人间最可怕的东西,只有舍弃这个可怕的贪念,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学会舍弃,你才有可能得到。”
有些时候,得不到不是因为人们没努力,而是人们的心放得太大,来不及收网,所以才会变得患得患失起来。只盯着远处那飘来飘去的巨大诱惑,又怎么能抓住眼前那一点点的“得”呢?
改变这种情绪,首先要真正地懂得舍弃,让自己少一点贪念,才能得到更多。如果心态摆正,就不会被忧郁的情绪所打扰,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如果妄想是烦恼,人们舍去妄想,不就能得到真实了吗?如果忧郁是痛苦,你能远离忧郁,不就能得到轻松愉快了吗?所以能舍,就能得,这是必然的道理。
别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
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习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类人喜欢将个人与群体隔离开来,与外界断绝联系,不管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似乎都与自己无关。世上精神上的烦恼以及忧郁的情绪纠缠不休,要想远离这些,首先得走出一个人的世界,然后调整心态,笑对人生。
有些人喜欢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在这些人的世界里,春天没有开放的景色,秋天也不是丰收的季节,他们所拥有的只有孤独、封闭、烦躁与苦闷,这样长久下去不仅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对周围的人和事越来越漠然。要知道,自闭的人没有快乐可言,想要快乐相伴,人们需要学会远离消沉,将忧郁抛在脑后,使自己拥有一个轻快明朗的心情。
生命只有一次,那么就应该活得舒心,活得快乐,活得潇洒。跳出自己狭小的圈子,敞开心胸去接纳世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人分享才是幸福。生活中已经有太多的纷扰,遇到困难时,给自己一些鼓励,寻求亲人的安慰、朋友的帮助,毕竟在这世界上你不是一个人,生活不需要独自承担。
五年前,彼特先生三岁的爱女不幸暴病而亡,彼特夫妇为此哀恸不止。两年后,彼特的妻子又生下一女婴,但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五天,又不幸意外夭折,彼特先生内心的悲伤是难以言表的。
这两件不幸的事情把彼特先生完全击垮了,他吃不进,睡不着,心也静不下来,一天到晚神情恍惚,非常颓丧。他开始把自己封闭起来,整天沉浸在悲痛之中,难以自拔,妻子也迫于压力,离他而去。朋友们都劝彼特先生去看看心理医生,寻找安慰,但彼特先生面对心理医生什么都不愿意说,没有任何语言、动作,只是呆滞地看着墙面。无奈之下,医生先给他开安眠药,而后建议彼特先生去旅行,可彼特先生依然把自己锁在家,足不出户,他只觉得自己全身各处仿佛被什么东西绑住似的,不能动弹。
彼特先生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半年,正当人们认为他无法痊愈时,他却奇迹般地恢复了过来,开始积极面对生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彼特先生还有一个四岁的侄子,是他帮彼特先生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天下午,彼特先生静静地坐在后院里,侄子前来看望他。侄子一进门就很不识趣地来到彼特先生身边说:“叔叔!给我做一只小木船!”此时的彼特先生是什么兴趣也没有,更别谈做什么玩具木船了。但这个孩子一向挺能缠人,最后彼特先生花了三个小时做好玩具船。
望着满地的木屑、铁钉、橡皮,还有孩子那一张幸福开心的脸,彼特先生忽然想到:刚才的三个小时似乎和以往大不相同——那是自己第一次感觉到被人需要与重视,半年以来,彼特先生第一次享受到精神的愉悦。此时,他似乎已跳出精神恍惚的状态,恢复了昔日的活力。没过多久,他开始反思,并且找到其中的原因,开始走出大门,与许久未联系的朋友们畅谈心中的苦闷,发泄内心积压已久的情感。
彼特先生从一个人的世界中走了出来,心理得到了满足,情绪得到了释放,自然打碎了忧郁的心锁,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当人们遇到非常棘手的问题时,如果一味地逼自己,强迫自己,那就很难跳出思维的定势,就如同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如果人们遇到问题时,用智慧去审视所涉及的诸事,改变心态,平衡情绪,烦恼就不可能袭来。驱逐你内心的悲伤,别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那样,你会感到更加轻松,更加自在。与忧郁共舞,同快乐相伴每个人都会经历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焦虑烦躁、自我控制力减弱、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阶段、容易出现幻想、妄想、悲观厌世的状况甚至有轻生观念和行为,这就是典型的忧郁症特征。其实,忧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消极地对待它。只要你不断调整环境,保持内心的和谐,就可以做到与忧郁共舞,同快乐相伴。
人生总是充满困苦与悲伤,我们既然无法选择逃避,也无法让自己绕道而行,那就让我们勇敢面对,经历困苦,感受悲伤,让我们的感情丰富多彩起来,学会与忧郁共舞,同快乐相伴。
当然,忧郁或快乐是与人的心情息息相关的。同样一个人,当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都赏心悦目;而心情不好的时候,心境全无,再好的风景也感到厌恶。所以,人们要想从“忧郁型”变为“快乐型”,首先就需要调整心态,控制情绪,然后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培养自己良好的兴趣爱好,保持好的心情,去品味生活,用闲暇时光去欣赏周围环境,促使自己形成良性循环,如此一来才能益于身心,改变忧郁。
每当感到失落、压抑、困惑、烦恼的时候,一定要想开一些,把所有不顺心的事,不如意的事,甚至沉重的打击都暂时抛在脑后,顺其自然,应该遗忘的就遗忘,应该远离的就远离,应该放弃的就放弃。对于人们来说,平衡心态,稳定情绪,让快乐与开心占据你的心是最重要的。低落的时候让自己笑一笑,让自己的内心能够保持平静,等积极的想法涌上心头,愁苦也就自然下了眉头。
乔治是一家拥有500多名员工的钢铁制造工厂的董事长,他的生活顺心,人际关系也不错。可是,在他事业成功后的半年里,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医生诊断的症因是多愁善感。
几乎任何事情都会引起他的烦恼,例如在他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他总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是否太肥胖?头发是否太少?家人是否会离我而去?我是否能将公司发展壮大?是否能成为一个好爸爸?对下属员工是否太严肃……所以,这半年的时间里,乔治憔悴了不少,身体也出现亚健康的状态,有一段时间他甚至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后来他只好暂时放弃工作,在家休息。但是这样并没有让病情好转,相反,他的压力不断升级,最终乔治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这种病症,表面上看来没有任何的肉体痛苦,但事实上折磨人的是心灵啃噬的痛苦,这更加让人难受。
接下来的日子里,乔治只觉得头脑整天昏昏沉沉的,连对家人也懒得开口说话,他的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任何微小的声音都能使他心惊肉跳。有的时候他会毫无来由地大哭大叫起来,胡乱发泄。总之,那段时间是全家人的噩梦,他每天起来都是苦恼的连续,乔治觉得自己已经被所有的人遗弃了,他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后来,乔治听从父亲的建议,让自己换个环境来改变心境,他思考几天后决定到佛罗里达半岛去旅游。上火车的时候,父亲递给他一封信,让乔治抵达佛罗里达州府后再拆阅,乔治麻木地点点头。等到达目的地后,乔治发现正值当地的旅游旺季,所以每家旅馆都告客满,无奈之下,他只能买了一个帐篷在野外夜营。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他漫无目的地到处乱走,去公园,去海滩,去游乐场打发日子,这种生活比起在家里更加无聊。百无聊赖之余,他才想起父亲的那封信,于是他拆开来阅读。父亲在信上写道:“孩子!相信现在你已身在千里之外的异乡了,但我猜想你的心境并未改变,因为你把忧郁的种子也带到那里去了。其实,你的健康并无异状,你所面对的一切也没有严重得足以打垮一个人。实际上,让你一蹶不振的是你对这些事情的思考方法。当你能够领悟到心态的重要和情绪的掌控方法时,就可以回家了,因为那时你的病已经痊愈了。”
乔治读完父亲的信后非常感慨,也有所醒悟。往后的几天时间,乔治虽然还会忧郁,但是心态却发生了改变,他不再专注于悲伤消极的一面,而是开始重视乐观开朗的一面。他开始明白:高兴与失落,从来都是人们心情的玩伴,它们本身并没有对错,错的是人们自己,错的是人的想法,人的心态。只要有敢笑敢哭的勇气,有破涕为笑的能力,那么生活就会无限美好,人们就会更加珍惜幸福。
故事中的乔治最后的生活状态并没有改变,那些之前让他忧郁的问题仍然存在,可是他听了父亲的话后改变了心态,经常去想身边快乐的事情,把忧郁的事情放到一边,那么他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能战胜内心的人,比攻陷一座城市的人更为强大。”诚然,忧郁与快乐都是人们自己的选择,如何应对,在于人们自身。生活中,别让抑郁的乌云遮住了阳光,人在低落的时候笑一笑,学会与忧郁共舞,将脑海中那些层层堆积的尘屑一扫而光,在理智之光的照耀下,找寻快乐的自己,这样才是生活的艺术,才是对自己的关爱。
抛掉包袱,清空负面情绪
生命可以不必沉重,人们只有在当下解脱才能让自己更加轻松。抛掉包袱,清空负面情绪,解脱才是快乐,只有放下身上的负担才能找回心灵的家园。如果生活中的人们都能如此,那么何愁快乐不上门。
很多人都遇到过烦恼,你可能曾经与烦恼擦肩而过,可能现在正处于烦恼之中,烦恼所带来的负面情绪,相信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当然,每个人面对烦恼时的心境是不一样的,有的被困境折磨得焦头烂额,有的却能泰然自若。在一些佛教典故中,人们经常会见到“烦恼即菩提,菩提本无树”这句话。也就是说,烦恼不是本来就有的,正所谓相由心生、相随心灭就是这个道理。
抛掉包袱也就是要学会忘却,把不开心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很多时候人的负面情绪来源于生活的习惯,生活中充满了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如果人们总是重拾起往日的不快,无疑是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经历那不堪回首的伤痛,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今后的情绪。
我们要学会忘记那些让我们精神不爽的烦恼,将它们抛到九霄云外,不让它们干涉到我们的生活,如果说哪天我们的思想不再受到情绪的禁锢,那说明我们真的超脱于烦恼之外了。
生活中的压力都来源于自身,如果人们选择简单的生活,放下沉重的包袱,就会获得解脱,就会使我们随时都能快乐地面对人生。
从前有一个青年人,他背着个大包裹满世界寻找快乐,希望自己成为最幸福的人。他听说千里之外有一个老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于是他不辞辛苦跑去找这个人。找到后他对老者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极点;我的鞋子也磨破了,衣服更是破烂不堪;荆棘也割破了我的双脚;现在就连双手都受伤了,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沙哑,视力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快乐?”
老者问他:“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呢?”青年回答说:“包裹里面的东西对我非常重要。它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每一次生气后的不满……全靠它,我才走到了您这儿。”老者听完青年的回答,没有说话,两人默默地来到河边,老者带着青年人坐船过了河。等到船靠岸,两人上岸后,老者微笑着对青年说:“你扛着船继续赶路吧!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了。”
“什么!扛着船赶路?”青年听后感到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为什么要我带着它赶路呢?”“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点点头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弃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你明白吗?就像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你总是记在心里,它就成了人生的包袱。这样你会越来越沉重,你也会越来越累,直到你感觉无法承受,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听后猛然醒悟,他开始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走得也比以前欢快多了。他终于明白,抛弃负面情绪,生活竟然如此美好,快乐也如此简单。
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可能是平坦的,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尽如人意。面对社会的纷繁,生活的压力,人们有太多的无奈、悲哀、寂寞,当这些不良情绪占据了我们的心灵时,我们便开始苦苦追寻心中的那一份安宁。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追寻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这个过程给已受伤的心灵又一次增加了负担。在这个时候,我们何不试着放下包袱,放下烦恼,清空负面情绪,让自己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
人们之所以会有烦躁不安的情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精神的束缚。心态没有摆正,自然会扰乱思绪,只有抛弃包袱,减轻压力,才能使精神得到解脱。
其实,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的烦恼和忧郁都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如果我们主观上阻止那些令人不快的事情发生,选择遗忘,尽量避免与小事纠缠不清,那么负面情绪自然会离我们而去,人也会变得更加的轻松快乐。
看淡一切,不为琐事烦忧
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相互纠缠在一起,所以人们没有必要过于忧郁。要学会看淡一切,看淡生活中的烦恼,看淡所经历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不为琐事烦忧,或许痛苦之后就是幸福。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难免有沉有浮,有贫有富,有悲有喜,有乐有苦,那么人们应该选择怎样度过呢?是笑看风云,还是愁眉不展?面对艰难困苦,为什么有的人会消极面对,而有的人却能看淡一切?其实主要是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一个妇人因为家里的琐事整天非常忧郁,心情十分不好,她找到了庙里的老禅师。老禅师默默地听完了妇人的诉说,然后把她带进一个古老陈旧的小屋,屋子里只摆放了一张桌子和一杯水。禅师看着妇人微笑着说:“这只杯子已经在这个地方摆放了很久,几乎每天都会有灰尘飘落到里面,但它上面依然这么澄清透明。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妇人经过认真思索后,答道:“那是因为灰尘都沉淀到杯子底下了。”老禅师赞同地点点头:“是啊,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的烦心事,就像这些掉在水中的灰尘,但是我们可以让它沉淀到水底,让水保持清澈透明,使自己不再忧郁,心情变得开朗起来。如果你选择不断地振荡,那么不多的灰尘就会使整杯水变得浑浊,这样会更令人烦心,也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情绪。”
妇人听完禅师的话后恍然大悟,是啊,把那些让自己忧郁烦心的事当做每天必落的灰尘,让它们慢慢地、静静地沉淀下来。在心头种一棵忘忧草,让自己用一种自然的心态来面对这些琐事,学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贫乐道、从容自在,这样我们才能让心灵沉静下来,放松下来,我们的人生也才会更加快乐。
在匆忙和浮躁中,人们总是喜欢进行疯狂地追逐,也喜欢拼命地摇晃自己的生活,使其没有片刻的沉静。当生活变得一片浑浊的时候,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忧郁的成分。更有甚者,在最贫困、无助、失意、烦躁、痛苦的时候,歇斯底里地震荡自己,不断摇晃满瓶的灰尘,让自己时时感到忧郁不堪。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些人的痛苦多于幸福,而是因为他们用不正确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混乱的处境。
人生如同一杯水,在生活中要学会沉淀心情,看淡一切。如果平时我们能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些,抛开那些所谓的贫困、失意,学会解开心锁,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会得以宁静,就如老禅师所言:一切又恢复清澈与透亮。
虽然说人活着有时真的很累,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它的态度。人不要过于忧郁,因为生活本身就有很多无奈,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更有期待的时候,偶尔往对自己有利的地方想想,哪怕是实现不了的也要尽力一下,不论成功与否,心里也会舒服些。
换一种态度来生活,把不高兴的统统抛开。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是人都会有烦恼。面对生活的无奈,我们要学会看淡一切。生活中总会有快乐,有悲伤,这都是很正常的,要不老天为什么会创造出眼泪来呢?
让自己时刻保持一份好的心情,充满自信地来面对前方的道路。好好地珍惜人生,尽情地拥抱生活,看淡一切,不为琐事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