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人凭什么成功
33312900000008

第8章 善待别人,快乐自己

1 与其超越别人,不如超越自己

懒惰是每一个人的大敌,也是人的天性。

犹太人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处世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与其超越别人,不如超越自己”。

超越自己,才能不断地鞭策自己前进,而不因为一时的懈怠或者暂时的成功而失去继续努力向前的动力。

知识如同银器,要经常擦拭,如果一天懒得动手,银器就会蒙上灰尘,失去亮光。犹太人认为,超越自己的事情一天都不能放松,尽量地学些不同的事物,将它们组合起来,才会有新的智慧和洞察力产生,这些不同的事物相互影响之后,往往会有许多新的创见。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只是有些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把它发挥了出来。更多的人则因为懈怠让这种才能荒废掉了。

犹太人坚信这一点,于是在自己的法典中写下了:“超越别人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超越;超越从前的自我,才是真正超越的人。”

在犹太人眼中,与其千方百计地想要超越别人,不如勤以自勉,借以超越自己,这种人才能最后走上成功的道路。

犹太人有一则故事教导人们要去超越自己。

有一对父子俩都是拉比。父亲性格温和,考虑周到;而儿子却孤僻、傲慢,所以他一直没有成功。

有一天,儿子对父亲抱怨这件事情,老人说:

“我的孩子,作为拉比我们之间的区别是:当有人向我请教律法上的困难问题时,我给他回答。他提的问题以及我的回答,我的提问人和我都满意;但是若有人问你问题,则双方都不满意——你的提问人不满意是因为你说他的问题不是问题;你不满意是因为你不能给他一个答案。所以,你不能怪别人而必须放下架子鼓励自己,才能成功。”

“父亲,你是说我必须超越自己?”

“是的,”父亲回答,“真正超越从前自我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

超越自己的历史传统融入了犹太人的血液之中,所以,犹太民族成为最勤奋的民族。

在当今,大多数人的生活,是不断复制的照片,一张与另一张极其相似,变得平淡乏味。在这样一种生活之中,保持一种不断前进的动力则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犹太人更加珍视这种流传已久的传统,不断反省自己的生活,追求更新和超越。

食品大王保罗·纽曼的故事更能说明犹太人如何打破旧有的生活状态。纽曼是美国著名的影星,他有杰出的表演才能和先天的强健体魄,他是银幕上的男性偶像。他主演了许多影片,如1956年的《上帝喜欢我》、1958年的《漫长的夏日》、1960年的《在阳台上》、1961年的《骗》等,均获观众的好评。他曾5次被提名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到1987年他60岁时,终于在第六次提名时,荣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圆了自己40年的梦。此外,他还是出色的导演。他在电影上的成就,为他赢得了声誉和财富,他成了一位富有的艺术家。

保罗·纽曼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商人,母亲喜欢音乐、艺术。纽曼大学毕业后,留在父亲的商店工作。本来做一个老板,做一个犹太商人,他也可以成功,可他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意。于是,在不解和怀疑的目光中,他毅然卖掉了杂货店,一心一意投入到了演艺界。1987年,他因在《金钱本色》中的成功表演而获奥斯卡奖。保罗·纽曼从商人到艺人的跨越,使其在新的领域内赢得了更大的成功,也发挥了自己在表演上的天赋。

但是,保罗·纽曼的超越永远没有完结。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接触到了一种新的食品。这种新玩意儿是拌面条用的酱汁,味道非常好。曾经作为商人的纽曼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于是他与朋友合作,投资数十万美元开发这种食品,并成立了“保罗·纽曼食品公司”,就这样,他又开始了从艺人到企业家的超越。最后,他被誉为美国的“食品大王”。

保罗·纽曼的从商人到演员直到天皇巨星,又从天皇巨星到企业家直到食品大王,他的人生之路告诉我们,要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让自己在新的生活和环境中去迎接挑战,我们才能保持住生命不灭的创造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获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2 善,能增加人性之美

犹太人注重善恶的价值判断。

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仅凭着自己的好恶而活着,那么他的自我感受也好,利害得失也好,都很难持久。一个人只有具有善的力量,才能吸引住别人。

善恶分明,这是犹太人诚实或信用的魔力所在。

犹太人不仅注重培养知识及能力,而且,强调教育应该培养一个人辨别善恶的能力。他们认为生活的意义应该很广泛,否则人们会失去生气,不能生活得有声有色。因为人处世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为“过人的生活”,二为“增加人性之美”。

一则犹太故事很能说明犹太人是如何看待善恶问题的。

有一个人终生都十分自私。他快要死了的时候,他的家人催促他吃点东西。他说:“如果你们给我一个熟鸡蛋,我就吃。”

他正要吃鸡蛋,一个穷人出现在门阶前乞求道:“给我点施舍吧!”将死之人便把头转向家人,命令他们把他的鸡蛋给乞丐。

临死时,儿子问他:“父亲,你所去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他回答道:“要以实际行动行善,那样,你就会在你将要去的世界里有一席之地。我终生所行过的善只是给了那个乞丐一个鸡蛋。但是我死了之后,那个鸡蛋却抵消了我所犯下的所有罪过并且我要被天堂接纳了。”

犹太人用这个故事说明,做善事可以抵消自己的罪恶。那么如何去行善呢?

犹太人又有一则寓言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人想知道天空是从哪里开始的。他首先遇到一只蚂蚁,问道:“天空是从哪里开始的?”

蚂蚁回答说:“天空是从你鞋子那么高的地方开始的。”

他继续向前走,遇到了一只山羊,他问山羊:“天空是从哪里开始的?”

山羊回答说:“天空是从草原消失的地方开始的。”

最后,他遇到了一位白发老人,问道:“天空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

老者说:“天空是从你的脚下开始的。”

天空开始于你的脚下,世界也是如此。

因此,犹太人认为,世界开始于每一个人,绝不可以说:“我怎么能有改善世界的力量呢?我是完全无能为力的啊!”所以,犹太人强调要加强个人自身修养,培养起善恶的观念,并由此来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

影响周围环境,就是要去阻止别人作恶。犹太人认为,无论谁,如果他能够阻止家里人作恶而没有去阻止,就要为家里人的罪恶而受罚;如果他能够阻止身边的人作恶而没有去阻止,就要为身边的人的罪恶而受罚;如果他能够阻止整个世界作恶而没有去阻止,就要为整个世界的罪恶而受罚。

善恶的判断,要从自己开始。《犹太法典》是这样教育犹太人的:“凡能超越别人的人,都受过两种教育——一种受自教师,另外一种受自自己。”

犹太人强调善恶之辨,但并不把善恶看成是非常绝对的,他们并不认为好人就会好到底,而坏人也坏得不可救药。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光”和“影”两面,任何好人都会有“影(坏)”的一面,任何坏人也都会有“光(好)”的一面,因此有缺点不要抬不起头,只要让光的部分更光亮就好了;同样,即使有优点和长处也不要自满,必须不断努力缩小影的范围。

犹太人虽然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善来改造自己、改造世界,但并不单纯地认为个人活着就是为了他人和社会。

《犹太法典》上指明个人的处世目的是:“人是为保存自己和帮助他人而生。”

因此,犹太人认为,人不可只为自己,或只为他人而活着。光想着自己的人是卑贱的,而光想着怎样做自我牺牲的人,则有丧失了理智的嫌疑。

因此,犹太人的善恶观,也是非常有分寸的,而且,易于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这正是犹太人绝妙的处世智慧。

3苦中作乐,处世中的智慧

犹太民族一向是以苦中作乐而著称的。

犹太人中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谚语:“有十个烦恼比仅有一个烦恼好得多。”

犹太人认为,因为仅有一个烦恼时,这个烦恼一定是相当深刻的,所以一个人如果同时有很多烦恼,他就应该谢天谢地。我们常听说有人为一个烦恼而自杀身亡,但却很少听到有人为十个烦恼而自杀。

犹太人的这个观念十分有趣,但是其中体现出了犹太人面对苦难和折磨的从容姿态。

犹太人有一则名叫“飞马腾空”的童话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人因惹怒国王而被判了死刑,这个人向国王请求饶恕一命,他说:“只要给我一年的时间,我就能使您最心爱的马飞上天空。如果过了一年,您的马不能在天空自如飞翔的话,我宁愿被处死刑,绝不会有半点怨言。”

国王想了想就答应了他。

在他回到牢房之后,另一位囚犯对他说:“你不要信口开河好不好,马怎么能飞上天空呢?”

这个人回答说:“在这一年之内,也许国王会死,也许我自己病死,说不定那匹马出意外送了命。总之,在这一年之内,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所以只要有一年的时间,没准儿马真的能飞上天空!”

纵观犹太人颠沛流离的历史,到处都弥漫着这种乐观的精神。

可以说,犹太民族就是因为有了这种乐观的精神,心中充满希望,他们才能生存下来。

对于犹太人来说勇气和希望深深地埋藏在他们心底,任何人都无法夺去。所以,他们一直乐观向上,纵使在世间最罕见的苦难中也坚强无比。

在犹太人眼中,幽默是只有强者才能拥有的特权。因此他们很重视幽默。因为幽默是人所具备的力量中之最强大者。

犹太人常说:“笑是百药中最佳的良药之一。”

因为“笑”能在痛苦时安慰他们的心,能使快乐的犹太人更加充满活力,可是,犹太人认为笑所隐藏的力量绝不仅如此;只要更重视笑,它就会成为人类所有与生俱来的能力中,最强而有力的一种武器。犹太人认为幽默就是要使人笑起来。

尽管犹太人有着苦难的历史经历,但他们对生活一直充满坚定的信念,否则他们的民族就不可能经受住那么多折磨而幸存下来。事实上正是苦难造就了犹太人不可动摇的乐观精神。

欢乐和笑声是犹太人生活中必备的良药,这使他们总能保持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犹太人来说,生活的压力太大了,他们无法用泪水和无休止的呻吟来化解它。迫害、痛苦和他们在潮湿的“贫民监狱”里的贫困生活都不能阻止他们的欢笑。但是,犹太人的笑声不是一般的无聊取乐,也不仅仅是消遣,而是对严酷生活的一种顽强而具有反抗性的回答。因而在犹太人的幽默里存在一种独特的智慧,它不仅仅是一种对生活的尖锐批评,还是一种能帮助他们缓解痛苦,有效地调节、娱乐身心的好办法。

这令人愉悦的幽默,有人把它叫做“犹太风趣”。

很多犹太传说和民间故事包含着深深的悲剧幽默情调。就像许多犹太民歌一样,它们的旋律中总是回荡着挥之不去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却没堕落为绝望或是自怜自叹。他们总是在净化之中保持着尊严,在坚定的信念中使痛苦也变得高贵,即使是在失败中他们也因为拥有正义而获得道义上的胜利。

犹太人性格中的“幽默”,是与他们的乐观精神以及向逆境挑战的勇气联系在一起的。

犹太人认为,幽默是人们所能拥有的最强大的力量。它能使人放松心情,持宽和的心态。

因此,每逢尴尬的场面,犹太人总喜欢借助笑话、幽默来使气氛、场面开朗起来。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幽默都是成功的,有些幽默反而会使局面更加难堪。但是,犹太人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们看重的是个人的心态,而不计较效果,因此,犹太人说:“只要是幽默就能使人放松心情,而惟有贤者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永远保持着宽松的心情。”

犹太人认为只有那些强人,那些不屈不挠的人,才能在危机之中,瞬间离开自己所处的境地一步,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自己、幽默自己。在犹太人眼里,幽默既代表了强人的韧性,也代表了强人的胆识。

犹太人把幽默当做一种重要的精神食粮。在希伯来语中,智慧被称为“赫夫玛”,幽默也被称为“赫夫玛”,而幽默正好成为了犹太民族苦中作乐的生存和处世智慧。

4 宽容自己——钱和性并不肮脏

犹太人做事讲求节制。但是如果把犹太民族看做是一个主张禁欲的民族,那就大错特错了。犹太人对人的基本需求采取的是一种相当宽容的客观态度。

犹太人正视人对于金钱和性的欲望,并不认为这是个可耻的事情。在犹太人心中,这两者并不肮脏。相反,却是有益于人生的。

犹太教的拉比们认为,金钱和性有某种共同点,缺少了两者或者之一,人们便会一股脑儿地想着这两件事,直到得到了之后,才会有心情去享受别的乐趣。所以,它们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慰藉。

古代的犹太社会里,曾经有过很多隐士,他们为了摆脱世俗的烦恼,寻求神仙般的生活,就住进沙漠,一面向神祷告,一面苦修宗教,犹太人称这种人为“那吉尔人”。那吉尔人远离酒和女人,在沙漠地一住少则1年,多则10年。但是,一旦他们回到社会之中,就要请求神宽恕自己的罪。

因为在犹太教的观念之中,否定生存的喜悦是一种罪行。

这种观念犹太人保存至今。

对犹太人来说,一时的脱离常规并不是不可饶恕的事情,比如时而酩酊大醉、口出呓语;时而引吭高歌、放松心情;甚至还要打架,疏散心中的郁闷,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无论一个人如何摆脱常规,都应该使自己的行为有益于正常生活的维持。

犹太人并不害怕人生齿轮一时的乱转,对于他们来说,可怕的是它终生的乱转。

犹太人并不以金钱和性为耻,但也绝不以此为荣。相反,对于金钱和性,犹太人认为要适当,不可过度沉迷其中。

对金钱和性,既不敌视,看若洪水猛兽,也不倡导放纵沉迷其中。主张对其应有一个正确客观的看法,这一点自古以来为许多民族所缺乏,而犹太人却独特地做到了,并且成为他们处世的一个准则。这无疑是犹太民族的高明和不凡之处。

5 对自己充满希望才会有希望

犹太人认为,和疾病搏斗的最有效方法,并不是消极地杀死细菌或毒素,而是积极地设法使自己的身体强健起来。

因为,在犹太人眼中,当有充分的营养和休息后,身体自然而然地就能抵抗疾病。

同样的道理,犹太人认为,生命的天平常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摇摆不定,只要增加希望的分量,便能保住生命,也就可以让天平的指针倾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所以,在处世智慧中,犹太人坚信与其和绝望搏斗,不如维持希望。

“我们必须勇敢,并且运用自己所具备的优良本质,借以生存下去,更要发挥这一种能力来认识自己。经常有恐惧、谨慎、懦弱及胆怯等因素控制着我们的活动,所以我们最大的敌人是妨碍自己的本能,也就是与生俱来的‘欲望’和‘个性’。”一位犹太拉比告诫人们时说。

《犹太法典》中有一句话:“今天将要发生的事我们都还不知道,何必为明天而烦恼呢?”

犹太人认为,人生有三道门,分别通往过去、现在和将来;不可关闭这三扇门中的任何一扇,同时还要对每一扇门都存着希望,借着过去的经验,来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这是人生的真正目的。

在犹太人心中,人的一生并不只是由今天和过去两个因素构成,还应包括有很多“明天”的成分在内,而明天的那一部分,也就包括着明天一定能好转的“希望”部分。所以人不仅是能生存在过去和现在之中的动物,同时也是能够生存在未来之中的动物。

犹太人为什么尊敬年高德劭的长者?因为他们“过去”的那一扇门中有宝物。为什么年轻力壮的男女都很美?因为他们“现在”的门中有宝物。孩子为什么可爱?因为他们象征着“未来”。

犹太人很倔强、好强、不屈不挠,他们绝不甘心落在别人之后,他们认为谁灰心、谁气馁,谁就是战败者。

雅各向朋友艾隆克借了一笔钱,眼看着明天就要到期了,可是雅各仍然囊空如洗,一毛钱也没有。明天怎么还债呢?他脑子里乱糟糟的,不知道明天怎么向艾隆克解释?他虽然躺在床上,可是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后来他干脆下床,在床边绕圈子,又在椅子上坐了下来。他想了又想,仍然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时雅各的太太利百伽突然开口说:“你这个人真笨,明天你没有钱还,应该担心,应该睡不着觉的,不是艾隆克吗?”雅各一下恍然大悟,他呼呼大睡,一觉睡到天亮。

犹太人认为,有晴朗的日子,也会有阴暗的日子,所以事情既然已经成为过去,谁也无可奈何。神为了补偿人的过去,所以赐给人未来,只要不失去希望,人们就一定能随心所欲地创造未来。

因此,犹太人对困难和逆境是既不灰心、也不气馁,总是保存着希望而顽强地生活着。

6 看重自我,尊重别人

一个人来到小镇,他拦住集市上的一个犹太人问道:“先生,您能否告诉我,教堂的主持瑞伯·扬科住在哪里?”

“哦,”那人回答道,“你说的大概是那个结巴瑞伯·扬科吧,他的父亲是瑞伯·艾瑞莫,一个老湿疹……他住在离教堂稍远的地方。”

这个人到了教堂,他问一个过路人,“您能告诉我瑞伯·扬科住在哪里吗?”

“哦,你说的是瑞伯·扬科啊,那个疝气患者,爱打老婆的家伙?”过路人说道,“他已经埋掉了三个老婆了。你到那边能找到他。”

这个人继续往前走,他相信自己没走错,但为了确保无误,他还是停下来问了一个店铺老板。

“您能告诉我瑞伯·扬科住在哪里吗?”

“哦,瑞伯·扬科!”店主答道,“你是说瑞伯·扬科·高尼夫,每过一年就要破产一次的那位!他就在那里!”

这个人向瑞伯·扬科走去,向他问道,“请告诉我,瑞伯·扬科,您究竟为什么不愿做这个镇的主持呢?”

“因为不幸太多!”

“那么为什么您又要做呢?”

“问得好!我这样做是出于荣誉!”

犹太人非常重视个人的荣誉。因为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真正能保持高度荣耀、重视荣誉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有地位,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别人的信赖。

但是,对于荣誉,犹太民族又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在犹太人心中,只有靠自己才能决定什么是美。荣誉和荣耀都要发自个人的内心,绝对不是可以透过别人眼光来衡量的东西。因为一个人必须要有某种不可动摇的立场,才能证明人格的尊严。

因此,对于犹太人来说,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即在于信念,不具信念的人,同时也欠缺说服力。自信是犹太人荣誉的源泉。

犹太人认为,一个人愿意信赖你时,他所想依靠的就是你的信誉。在犹太人眼中,一个人为了自己的信誉,即使必须付出生命,也应该紧紧地把守住它。虽然,“荣誉”是虚假的,但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荣誉心。

“神是神,只有神才是神。”这是犹太人在漫长历史中,长久流传的一句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神有它的荣誉。

“荣誉”代表着社会上的好评,“荣誉”也代表自己的信誉。所以,犹太人认为一个人是否能保存自己的荣誉,完全在于自己,和别人一点关系也没有。因此,荣誉也好,信誉也好,首先是个人内心的问题,其次它又是社会的。因此,既重视自我又重视别人的人,才是重视荣誉的人。

对于荣誉的独到理解,使犹太人能够辩证地处理好个人行为与他人看法的关系,这是一种成功的处世智慧。

7 有进有出,才是快乐人生之道

在犹太人心目中,任何人都不可妄想占据所有的东西。

因此,在犹太人看来,对于人们来说,分享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但是,大多数的人总是希望分享别人的利益,而不希望别人与自己分享。对此,犹太拉比常常用以色列的两个内海——加利利海和死海给犹太人以这方面的教育。

死海在海平面下392米的低处,它的周围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对岸则是约旦的领土。死海的水中含有很高的盐分,盐的比重很大,当人们掉进去时,身体会自然浮起而不会淹死。死海的水中无鱼,也没有其他任何生物。

加利利海是一个淡水湖,里面含有很多生物,因耶稣基督曾在此地渔猎,而享有盛名。海中盛产一种“圣彼得鱼”,这种鱼虽然外表丑陋,可是肉味鲜美,已成该地名产。加利利海边餐厅林立,都以售圣彼得鱼为主,来游览的旅客们常常因此大饱口福。

加利利海的岸边的老树枝叶茂密,树上百鸟云集,啼声悦耳,真是一个充满生趣的美丽世界!相形之下,死海就没有这么活跃。死海没有任何生物生存在其中,周围也没有半棵树,更听不到鸟儿的歌声,连漂浮在死海上的空气,都让人觉得沉重而透不过气来,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名之为“死海”吧。

两者为什么有如此差别呢?

犹太拉比们的解释是:加利利海不像死海——只知收,而不知出。

约旦河流入加利利海之后,又流了出来,最后到达死海。加利利海接受了多少东西,也会给别人多少东西,所以它经常是活生生的。而每一滴水,到了死海之后,都要被占有。死海把所有的东西都占为己有,只知进而不知出,所以生物都不愿意住在其中,造成死气沉沉的景象。

水不流,鱼不栖,没有任何生物饮水,只取而不予,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因为死海从来不分给别人什么,所以它才会“死”在那里。在人的一生中,也常常会遇到像死海这样只进不出的人。

因此,犹太人认为,人应该像加利利海那样活跃,经常给予,千万不能学死海,只进不出。

有进有出,这才是聪明人的处世之道。而犹太民族在处世之中就常常注意这一点,既接受人家的给予,同时也很注意把自己的东西给予人家,把分享作为人生的信条。这是犹太人成为世界上最优秀民族的原因之一。

8 人的热情要靠理智来支撑

犹太人把人的热情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情所煽起的热情,另一种则是理智所支持的热情。

犹太人认为,感情所煽起的热情是很危险的,因为感情时而高昂,但却绝不能持久;理智则可贯彻终生。

在犹太人看来,人的热情,要靠理性来支持。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研究,都充满着热情,并以理智为基础,理智又促进热情,使他敢于向困难挑战。

同时,在犹太人心中,凡是经不起时间折磨,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失去价值的东西,都不珍贵,感情便是这种不堪时间折磨的东西。

在犹太人心中,同情是一种感情煽动起来的热情。

犹太人称同情为“雷赫姆”,“雷赫姆”是“母亲的子宫”之意。

拉比们说母亲怀胎10月时,不管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她都一定会流露出深切的母爱,“同情”的语源就是这么来的。

《圣经》上说:神本来打算让这个世界成为只有正义才可以统治的地方,但是没有成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把“同情”给了人,使人能继续生存于世上。

犹太拉比告诫人们:绝不可因过度的热情而引火焚身,毁灭自己。因为这种热情会使人生的齿轮狂转,恋爱就是其中的一项。犹太人很少有激烈的热恋,虽然他们也会恋爱,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恋爱只不过是为建立家庭预做准备而已。

犹太人很重视“中庸”的观念,而不喜欢偏激,这也是犹太人强调理性处世的原因之一。

虽然如此,但并不是所有的犹太人都不重视感情。

《犹太法典》中有一句很美的话:“心满了的时候,就会从眼睛溢出来。”可见《犹太法典》是肯定感情的存在。但是,当犹太小孩哭时,他们的父母就会以“笑是风力、哭是水力”这句谚语来耻笑孩子,教导他以理性的态度来停止感情的泄放。

总之,在处世的智慧中,犹太人作为整体的民族来说,它是比较偏重于理性而少感情的。

9 人生需要除“锈”

金属会生锈,这是生活中的常理。也许有人认为“锈”是一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东西,但是犹太人却认为绝非如此。

在犹太人心中,神创造的每一件东西,都有它的理由。而且它创造的每一件东西天天都在进步,人也参与了这种创造的活动。

甚至人每天都要重生,都要蜕变,而且无论是知识或是流行,每天也都有或多或少的改变。所以这个世界的创造过程是时时刻刻有进展的。“锈”是创造过程中的一员,所以它也是有用的。

为了去创造,犹太人提出,必须毁掉旧的东西,才能有新的创造。在一场戏剧中,常有新的角色出现;当新的东西诞生时,就会有旧的东西腐蚀、消失。“锈”就是一种去除旧的东西,并且准备产生新的东西的东西。

假如没有“锈”的破坏,这个世界就会堆满破铜烂铁。

犹太拉比们认为,人的生活中,也有类似“锈”的现象,例如:人们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稀淡。因为人类应该忘怀从前的事情,不必记住所有的事物,而应该用清新的头脑去思考一些新的问题。

老年人常说:“年纪一大,记忆力就愈来愈差,牙齿也不管用了。”犹太人认为,其实这正是神的旨意。神为了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所以才减弱他们的记忆,同时也老化他们的牙齿,使老年人只能接受柔软的食物。

因此,犹太人认为任何事都有好与坏两面。他们看待人生也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有坚强的一面,同时也有脆弱的一面。

无论人或事,都不应单纯地看待他们的某一方面,而应综合、全面、辩证地看待。

10 自大是罪恶的捷径

世界上有很多不美丽的东西,但是其中最丑陋的便是“自大”。

犹太人认为,当人自满自大时,就会失去一个人应有的谦虚以及改过向上的念头。自满自大的人很容易犯过错。因此,《犹太法典》虽不认为自大是一种罪过,却认为它是一种愚昧。

有很多人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是周围的任何人却绝不可能那么重视自己,因此他厌恶别人的漠不关心,同时更为自己没有达到更高的目标而生气,于是就会产生过度的自我嫌恶。在犹太人看来,这也算是自大的一种。

因为这种自我嫌恶和虚荣心是互为表里的。

犹太人说:“如果自己的内心已由自己占满时,就再也不会有留给神住的地方了。”因此,在夸奖别人之前,犹太人绝不会夸奖自己。

犹太人告诫孩子们不可自大时,常引用《圣经·创世纪》做比喻:

在《创世纪》中,神首先分别光明与黑暗;再分割天空和地面,并将地面划分为水、陆;然后他开始创造生物;到了最后才创造人——亚当;因此,甚至跳蚤都比人早到这个世界,那么人有什么了不起呢?就是在动物面前,连耀武扬威的资格也都没有。

谦虚是美德,因此《犹太法典》中告诫人们说:“即使是一个贤人,只要他炫耀自己的知识,他就不如一个以无知为耻的愚者。”

犹太人有许多嘲笑不谦虚的人的故事。

有一位从事神圣工作的拉比好像在熟睡。他的旁边坐着信徒,他们正在讨论这位神圣的人无与伦比的美德。

“他是多么虔诚!”一个信徒陶醉般叫了出来,“在整个波兰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他的人!”

“谁能和他比仁慈?”另一个信徒狂热地呐喊,“他给人宽广无私的施舍。”

“还有多么温和的脾气!难道有谁见过他激动吗?”另一个信徒眼睛发光地低语。

“啊,他是多么的博学!”一个信徒用圣歌般的调子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拉比!”

信徒们陷入了沉默,这时这位拉比慢慢地睁开了一只眼睛,用一种受伤害的表情看着他们。

“怎么没有人说说我的谦虚?”他责备说。

这则故事的名字就叫《谦虚的拉比》,它嘲讽了一个毫不谦虚的拉比的愚蠢。

此外,法典还对自大的危险提出了警告:“金钱是自大的捷径,而自大是罪恶的捷径。”

不把内在显现给别人看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不自大,也是犹太民族处世技巧之一。

11 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翻阅那些成功犹太人士的奋斗史,我们总会看到:他们都是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自我做起,不断超越自己,最终成就自己的强者。就犹太商人而言,那些名震天下、威仪四方的富商巨贾们,更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不断积累,不断壮大自身实力,而最终功成名就的代表。美国连锁店先驱卢宾最早也是一个穷光蛋,他16岁时随着“西部大淘金”的浪潮去加利福尼亚,但淘金并没有为他挣来多少钱。后来他做一些小商小贩的买卖,才开始赚一些钱。慢慢的,他越赚越多,并将自己的生意扩大到城市,直到发明连锁经营的方式,他的生意才越做越大,以致像滚雪球一样,历经数年的时间,终于成了大富翁。而金融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迈耶·罗斯柴尔德也是一个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条脏乱犹太街的穷小子。他开始时贩买古钱币,并为之苦苦经营了20多年,终于因世人对古钱币的喜好而命运陡转,成了富翁,并最终涉身金融领域,一发不可收,最后成了威震欧洲乃至全球的金融舵手。另外,服装大王罗森沃德、牛仔裤的创始人利维·施特劳斯、美国电报大王萨尔诺夫、股票神人孔菲德等等都是白手起家,不断完善自我、承认自我,从一无所有,而最终成为富翁大亨的犹太人。

《犹太法典》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犹太人,一个是家世显赫的青年,另一个则是一贫如洗的牧羊人。家底殷实的青年非常神气,他为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的富有而自豪,并向牧羊人趾高气扬地吹嘘。牧羊人听后,毫不自卑地回应说:“原来你是那样伟大祖先的后代啊!可是,你要知道,你或许是你们家族的最后一个人,而我却是我们家族的祖先。”

牧羊人的意思是说,尽管你很富有,但你不过是背靠着显赫的家势,并不能说明你自己有多大本事;我尽管贫穷,但我的一切都来自我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家族或祖先的给予,并且只要我努力地去奋斗,我们的家族就可能因我而开始富裕,从而慢慢显赫起来,到若干年后,我就是我们这个显赫家族的祖先了。由此看来,在犹太社会当中,个体的存在是高于家庭,乃至家族的存在的。家族的存在不是不重要,但在个人的成功方面,家庭或家族并不是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自己,是个人的努力与奋斗。

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我们才有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奥本海姆这样伟大的智慧头脑,而他们都不是来自显赫的家族,他们依靠的是自己。

那么具体而言,怎样才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心呢?在犹太人的思想和犹太商人的行动当中,可以体现出以下几点:

(1)要有顽强的独立意识;

(2)要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3)要确立自己人生奋斗的远大目标;

(4)要在人生奋斗的旅程中,积极进取,奋斗不已。

如果做到了这四点,估计你就找到了掌握自己命运的金钥匙。

12 惟我可信,独立意识强烈

犹太人的现实生活,几乎都是处于动荡与逆境之中。如何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是每个犹太人都在思考和关心的问题。长期的流浪和居无定所,加上所料不及的歧视和压迫,使他们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树立了一种独立的生命意识。而对于后代,在他们还是孩提时就被灌以独立自救的意识,以期能在未来的坎坷人生路上自如应付。这种独立意识的培养,主要得自于父母对孩子“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任何人都不可靠”的知性教育。

每个人在童年时都有一颗纯洁的心,他们并不知道世界的真实面目,只觉得世界很美好。他们不仅相信自己,而且信任周围所有的人。如此天真单纯的人,是无法应付复杂的人类社会的。由于犹太人生来就处于逆境之中,生存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更可谓是充满荆棘。要适应这个环境,首先就必须懂得怎样对待自己和他人。因此,犹太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相信自己,除了自己以外,任何人都是信不得的。

为了达到让孩子们不信任别人的目的,父母时常担任坏角色,不断地骗自己的孩子,同时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双亲在骗自己。每次的上当受骗,使孩子们意识到,双亲是信不得的,自己至亲的人都信不得,还能去相信谁呢?

一则小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它讲述的是父亲和儿子之间的事。

三岁的迈克有一天在客厅里和姐姐玩游戏。当他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父亲抱住小迈克,把他放在壁橱的上面,并伸出双手做出接住他的样子。迈克为父亲参加他们的游戏而感到十分高兴,他望着父亲,毫不犹豫就往下跳。在跳下来的瞬间,父亲却缩回双手,迈克重重地摔在地板上,嚎啕大哭。他向坐在沙发上的妈妈呼唤。可是,妈妈却若无其事地坐着,并不去扶他,而是微笑地说:“啊,好坏的爸爸!”父亲则在一旁站着,用嘲弄的眼光望着可怜的迈克……

在中国人看来,这样做未免残忍了些,可是,犹太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合情合理的。他们说:“像这样重复五六次以后他们就不敢相信别人了,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可以相信的,连亲生的父母也不例外,惟一可以信任的就是自己。”

这种只相信自己的思想,是孩子们独立意识形成的基础,它使犹太小孩从小便有独立生计的意识存在。他们相信,只有自己才能养活自己,靠别人来过活绝对是天真的幻想。因此,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顽强地生存下去。

这种“惟我可信”的做法,也使他们在处理所有事务时,小心谨慎,认真思考后再作出决择,所以他们很少上当受骗。

这种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做法,在我们看来虽有些残酷,但绝对理智!它正是犹太民族长期流而不散不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长期的流浪生涯和被人排挤中顽强生存下来的犹太民族自然会对他人疑窦丛生。而商业经营者作为独立掌握自己命运的市场经济一分子,首先应具备的便是这种理智的独立意识与生存意识。这种意识还构成了犹太商人自我保护的防护膜,使他们从不陷于别人的商业陷阱。

犹太人正因为不轻信别人,不被许多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所以才能在生意场上纵横捭阖,成就卓然。当然,犹太人这种不轻信别人的思想也几乎到了偏执的程度,他们不相信父母也就罢了,但对自己最爱的妻子也不相信就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按照中国的传统,这种思想是可怕的,不相信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家庭岂不破裂?可换一个角度,那些腰缠万贯的大亨巨富,又有几个真正拥有一位只爱他并愿与之终生为伴的妻子?正如一位犹太人律师的幽默自嘲:“娶了老婆,她必会觊觎我的财产。为了我的财产,说不定什么时候她还会将我杀掉,我何必冒生命和财产的双重危险而去结婚呢?”怪不得有那么多的犹太富翁独身,原来如此!

13 万事从我做起

人最爱犯的错误是认识和观念错误,一旦观念不正确,就必然导致行为跟着错。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给予帮助。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我们总在想:要是有人帮我一把有多好!于是,我们老寄希望于别人,特别是自己的朋友。但实际上,朋友再好也仅仅是朋友,他的心里想什么你只能去揣测,而绝对不会受你的左右,而至于那些不曾相交的一般人,就更别指望了。一般而言,人是有善心的,但是绝不是每个人都是菩萨。所以,自己不做事而寄希望于人,自己便是天生的寄生虫;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从自己开始,牢牢把握自己。

人人都希望有个好的家庭,在生活中获得成功与幸福;也希望自己有个好的工作条件和拥有一个好的祖国。这样的话,我们便不怎么努力也可衣食无忧。可是,我们知道如何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好的工作条件和富裕的国家吗?我们羡慕那些显赫的家族,可我们必须知道,当他们的先辈创业时多半也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才赢得了一片天地,后继者也是勤耕不辍,兢兢业业,在先辈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而绝不是坐享其成,坐吃山空。我们梦想着有个优雅舒适的工作空间,做着令人艳羡的白领或金领贵族,可是我们必须知道,这样的工作空间是靠自己不断地学习和经验积累才有的。同样,我们希望自己降生在一个美丽富饶繁荣的国度,可是,正如肯尼迪说的那样:不要问你的国家能给予你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如果没有众多个体的奋斗与努力,一个国家又何来繁荣与富强呢?

总之,一个道理,一切都要从自己开始,与其指望别人,不如自己亲自动手。

可是,人的天性就是对别人的过失总是很敏感,而对自己却异常的宽容,有时甚至还为自己强词夺理,巧言辩护。人很能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妻子、儿女、同事、朋友、上司、下属,却惟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因此,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中国有句俗话叫“正人先正己”,更告诫人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要时时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也”,先自我批评,管好自己,然后才能推己及人。

《犹太法典》中这样告诫犹太人:

“最值得依赖的朋友在镜子里,那就是你自己。”

“人们介意他人身上些微的皮肤病,却睁眼不见自己身上的重病。”

同时,《犹太法典》中也这样来比喻领导者:

“身体从头开始。”

“没有船长的船,就如同没有舵,全然不知方向。”

“能以微笑回答别人非难的人,是领袖之才。”

人首先要要求自己,然后才可以要求别人。路要真正自己去踩,才真正算走自己的路。自己不走,叫别人走,是毫无道理的;而踩着别人的脚后跟走,其实是替别人走路。

犹太人有着凡事从自己做起,善于自我反省,慎独自律的传统。作为上帝的“特选子民”,他们以信守合约、遵守法律著称于世。在商业活动中,犹太商人严格遵守契约合同,哪怕这种约定是口头上的。在他们看来,既然双方达成了某种一致,就应该一丝不苟地去执行。也就是说,不管如何,都要求自己遵照契约的约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和享用自己的权利。他们相信,只有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这方面去执行合约,才符合上帝对“特选子民”的要求,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合约的精神——按照合约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两方都按合约定来要求自己,这样合约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否则,一方不从自己做起,却要求对方,那合约的执行就会遇到困难;如果双方都想着用合约去牵制别人,那么这个合同就可能要无法执行。在与犹太人的商业往来中,根本不存在犹太人不履行合约的情况,除非是合约本身有问题。正是这种先从自己做起,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约定的商业精神,使犹太人获得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

同样,在犹太人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他们从来都是以身作则,先自己做好表率,然后才以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影响别人,而很少有自己都没有遵守却让别人遵守的情况。或许,遵守规章,履行契约,从我做起,这些只是犹太人从我做起的比较浅层次的表现。在内心的灵魂深处,犹太人有着可贵的“慎独”精神,也就是可贵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精神,他们总是去问自己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应该做什么,却很少去要求别人该怎样。

在公众面前受到社会的压力,遵守规范是比较容易的。而单居独处之时,外界压力完全消失,只剩下内心的良知抵御着蠢蠢欲动的恶念。惟有此时能把持得住自己,方算得上有道德根底的人,所以《塔木德》上有一句话,叫“在他人面前害羞的人,和在自己面前害羞的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这个差别,就是所谓“罪感”和“耻感”的区别。

所谓“罪感”就是把罪之恶看做是由罪本身的属性决定的。无论何时何地,人知我知,犯罪就是为恶,就是一件应该激起愧疚之心的事情。

而所谓“耻感”,则把罪之恶看做某种取决于外界状态的属性,为人知者方为恶,不为人知则无所谓恶不恶。所以,犯罪者的愧疚或者忏悔,不是为了作恶本身,而是为了作恶竟然被人发现。这种“愧”是为了“出丑”而愧,“丑”要是不出来,何愧之有?这种“悔”是为了搞错时机而悔,要是正逢无人发现的机会,何悔之有?

很明显,在“罪感”支配下的个体行为要比在“耻感”支配下的行为,在遵守规范时有着更大的自愿性、自觉性和自律性,这在犹太人的行为中表现得是十分明显的。

在拉比的教诲中,“独居闹市而不犯罪”,之所以能同“穷人拾遗不昧”和“富人暗中施舍十分之一的收入给穷人”同立为“神会夸奖的三件事”,其共同之处,尽在一个“独”字。犹太人所推崇的“慎独”,其实正是犹太民族延存的基本要求。

犹太民族弘扬“慎独精神”,但绝不必意味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绝不提倡“独善其身”式的“隐士”,而是教导人们要和普罗大众生活在一起。

有个拉比,行为高洁,为人亲切而仁慈;对神虔敬,做事审慎,因此他理所当然成为受人景仰爱戴的人。

过了80岁后的某一天,他的身体突然一下子开始变得虚弱了,并很快地衰老下去,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已经临近,便把所有的弟子叫到床边。

弟子到齐了之后,拉比却开始哭了,弟子十分奇怪,便问道:

“老师,您为什么要哭呢?难道您有忘记读书的一天吗?有过因为疏忽而漏教学生的一天吗?有过没有行善的一天吗?您是这个国家中最受尊敬的人,最笃敬神的人也是您;并且您对那像政治一样肮脏的世界从没有插过一次手,照理老师您没有任何哭的理由才是。”

拉比却说:“正是因为像你们说的这样,我才哭啊。我刚刚问了自己:你读书了?你向神祈祷了?你是否行善?你是否做了正当行为?对于这些问题,我都可以作出肯定的回答;但当我问自己,你是否参加了一般人的生活时,我却只能回答:没有。所以我才哭了。”

以后的拉比们常用这则故事来劝说一些不在犹太人共同体活动中露面的人,以使他们一起“参加一般人的生活”。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一般人的生活”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衣食住行,也不是指常人的其他感性生活,而是特指犹太民族的集体生活。

可见,犹太人“从我做起”的这种以自我为基点的人生观念,并不是与集体与别的个体相离移的,犹太人“从我做起”的意义在于提升了自己,却又影响感化了别人,这比单纯的要求别人要强得多。正如在犹太复国运动中体现出来的,犹太人不论贫富,地位悬殊,一律为着心中的以色列建国而积极努力,他们从没有想过要求别人为重建国家而做些什么,而只是想着我能为祖国的重建做些什么。正是这种先从自己做起的理念和精神升华了犹太民族的集体感和凝聚力,才使他们能够在四散各地的情况下紧密相连,并最终促成了以色列的再生。

14 健康最重要,记得给自己放假

犹太人自我解放的要诀是要让自己休息,并要懂得如何休息和保养健康,犹太人的精明在于,他们懂得如何来计算少休息几年与多休息几年的利弊。同时,懂得以享受生活和彻底放松自己来维护自己的健康。

首先,犹太人非常注重吃的享受,他们认为吃得好,身体自然也健康,只要不过分,这是符合保健原则的。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有个固执的想法,认为吃得少,吃得简单些,吃得粗糙些,也能长寿。在一些故事里,甚至还有许多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这显然是很荒谬的。按现在身体健康的标准,食物营养好,身体补给越多,就越健康,要是食物粗糙,缺少营养,吃得再多,也不会健康。

因此,一个正确的健康观念很重要。健康是犹太商人的本钱,这是因为,犹太人自从几千年前被罗马人赶出家园后,就浪迹天涯,几乎没有存身之处,到处都受到歧视。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他们始终没有倒下而断绝了种族,即使是在二战期间的空前灾难中,犹太人一下子被屠杀了600万,但剩下的犹太人又生存繁衍下来。这实在是因为他们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怎样去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犹太人注重饮食,更注重充分的休息,也注重享受。

商人同普通人相比,有一个特点就是忙,他们几乎随时都有事,只要愿意,工作干一辈子也干不完。但是,对于犹太人来说,身体健康则是根本,而身体健康则需要休息。休息必将和工作相冲突,怎么办?这时犹太人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工作,选择休息。假如你不理解,向犹太人提问:

“你工作一小时可赚50美元,如果每天休息一小时,一个月就少赚1500美元,一年少赚18万美元,这值得吗?”

犹太人会比你算得更快:

“假如一天工作八小时不休息,一天可赚400美元,那我的寿命将减少五年,按每年收入12万美元计算,五年我将减少60万美元收入,假如我每天休息一小时,那我除损失每天1小时50美元外,将得到5年每天7小时工作所赚的钱,现在我60岁,假设我按时休息可活10年,那么我将损失18万美元,18万和60万哪个多呢?”

这在犹太人看来是很简单的道理,犹太人确实是很精明的!

15 真正的假日才能解放自己

犹太人从每周的星期五晚上开始一直到星期六的傍晚为止,禁烟、禁酒、禁俗,一切杂念都抛到九霄云外,一心一意地休息和向神祈祷。犹太人的商业活动也似乎处于停止状态,事实上他们正是运用这段时间在积聚力量,准备投入下一场生意的博弈。

星期六的晚上,犹太人则开始尽情享受,过一个开心的周末。

不会休息的人是愚蠢的人。连视钱如命的犹太人也愿意放弃钱来休息,而那些不为钱所缚的人们为什么不保护一下自己的生命,在工作之余找点时间休息?

《圣经·创世纪》上说,神造物用了6天时间,所以到了第七天就要停歇一切工作。神赐福给第七日,意为圣日,在这一天,绝对不能从事工作,因为神停止了他的一切的工作,就安息了。

所以这一天是放假的日子,这一天不可谈论有关工作的事,不可思考有关工作的问题,不可阅读有关工作的书,当然,也不可从事有关工作的计算,甚至连煮饭做菜都在禁止之列。

点火的行为也被禁止,这对喜欢抽烟的犹太人来说,安息日实际是一个痛苦的日子。但是,异教徒点着的烟是可以抽的。

安息日访问朋友,一定要步行。这一天不可乘坐任何交通工具,但从事替外国人驾车的人,则被允许可以开车。

这一天是真正神圣的日子,也是真正放假的日子。

这一天到来之前,妇女们早已把家中的桌、椅擦得干干净净,银器更是光彩夺目,并且为准备食物大费工夫,忙得简直跟汉族人的过年一样。

每个注重传统的犹太家庭,每一周都有一个这样快乐的日子。安息日降临时,所有的犹太人仿佛受到主的恩惠,脸上放出圣洁的光辉。

因为主妇的刻意准备,所以星期五的晚餐是一周中最为丰盛的。

为了迎接安息日,大家都必须保持自己身体的整洁。所以每个人都要洗澡,换上最干净的衣服,然后全家人到礼拜堂去做礼拜。回家之后在餐桌上点燃蜡烛,放上一瓶酒,这时,丈夫便从《圣经》上挑出一些赞美词,来赞美他的妻子多么多么漂亮,多么多么能干,接着全家人一起祈祷,希望第二天开始的一周是最好的一周,最后,高唱赞美安息日的歌来结束这个日子。

这是犹太人真正的假日,一切工作都抛诸脑后,与家人和睦相处,或拜访朋友,不谈工作,就谈人生观、人性、艺术……这是多么美好的假日呀!因为身心的轻松愉快才是最好的休息。

中华民族是一个辛苦勤劳的民族,终年劳累到头,简直到累死累活的地步,但就是不懂得休息,不知道如何休息。

当我们累得不行的时候,可否学学犹太人,将一切工作和烦恼抛于脑后?亲爱的同胞,让我们给自己放假,从劳累中解脱出来,以轻松健康的姿态去迎接多彩的生活吧!

16 不逃避责任,自己的责任自己负

《犹太法典》中说:“原以为一定会有人带蜡烛进去,可是一走进房间里,发觉整个房间都是黑漆漆的,没有半个人拿着蜡烛。其实只要每个人都拿一根小蜡烛进去,这个房间就会像白天那般的明亮。”

犹太教是反对犹太人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

古代的拉比们说过:“好事可以分享,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自己负。”

因为不管是把事情推给别人,还是归咎于环境,自己的责任仍然存在而无法消失,所以犹太人从不把责任推给别人,而是自己动手去做。

因为人总是在世界的中心,不能完全抹消自己,当然也就不能抹消自己的全部责任,只要存在一天,人们就会有一天的责任,即使可以把其中的一半责任推给环境,但自己仍须负担另外的一半责任。

不朽的上帝对他的使者盖博瑞儿说:“去!在那些正直人的前额上用墨水做个标记,这样破坏天使就不会伤害他们;在那些恶人的前额上用血做标记,破坏天使就会消灭他们。”

这时正义站在上帝面前说:“宇宙之王,第一种人和第二种人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人是彻底的好人,”上帝回答说,“第二种人是彻底的坏人。”

“宇宙之王,”正义争辩道,“正直的人有力量反抗其他人的行为,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做。”

“你知道,”上帝回答说,“即使他们反抗过了,邪恶的人也不会听他们的话。”

“宇宙之王,”正义说,“你知道那些坏人不会改变,可是那些正直的人知道这一点吗?”

由于正直的人没有反抗,上帝改变了主意,没有把他们和邪恶的人分开。

这是上帝对于一个放弃自己责任的人的处置。

放弃自己的责任是上帝不宽恕的事情,所以犹太人在现实的生活中,从不逃避自己的责任。为了负起自己的责任他们甚至可以倾家荡产,可以去牺牲性命。正是因为犹太人在任何时候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们在别人心中讲究诚信,在商场注重契约。

在犹太人眼中,人永远无法逃避责任。自瞒自欺容易,但却无法逃离世人锐利的眼睛。因此,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自己负。

有一个犹太商人,接到美国芝加哥某公司3万个刀叉餐具的订货单,双方商定的交货日期是9月1日。犹太商人必须在8月1日从本港运出货物,才能在9月1日如期交货。

但是,由于一些意外事故,犹太商人没能在8月1日赶制出3万个刀叉餐具。这位犹太商人陷入了困境,但他丝毫没有想到要给对方写封情真意切的信,要求延期交货并表示歉意,因为这本身就是违背契约,不符合犹太商法,并且也是逃避责任的做法。结果,这位犹太商人后来花巨资租用飞机送货,3万个刀叉如期交货了,这位犹太商人损失了1万美元。

不逃避自己的责任,自己的责任自己负,这是犹太人处世为人的一个原则。也正是他们这样做了,才在世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17 做自己的主人,决不做情绪的奴隶

犹太人,大多非常博学,知识领域非常广,堪称“杂学博士”。因此,犹太人在用餐时,谈话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家常谈话,到娱乐、艺术、各地名胜古迹、动物、植物等天下大小奇闻趣事都纳入话题之列。但是会影响到用餐时愉快气氛的话题绝对不谈,例如有关政治及战争、宗教迫害的话题绝口不谈,因为这些话题往往会勾起犹太民族被迫害的痛苦回忆,而且又往往因为各人的看法不一致,引起争论,如此便破坏了融洽的用餐气氛,另外猥亵的话题也是避而不谈的,这些都是为了在用餐时可以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

人的情绪都有一个周期,时好时坏,或是伤心——在失去友情、爱人或是自尊心的时候;或是焦虑——在恐怕受到伤害或是遭遇挫折的时候;或是愤怒——被人误解,被人得罪触怒,被人背叛的时候;或是内疚——对自己失望,害怕别人对自己失望,觉得自己无能的时候,等等。特别是人在盛怒之下,往往会失去理智,容易伤害他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做自己的主人,不要做自己情绪的奴隶。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与他人友好相处,保持自己的理智,从而使自己获得成功,享受快乐生活的要诀。

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是人格完善的一个标志。能够从精神上驾驭自己的人,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

回顾自己的经历,或者是观察他人的行为,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即我们心理上的感受,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

动不动就暴跳如雷,表面上看似乎你颇具有权威,其实并得不到别人对你的尊重,结果只能使别人憎恶你或者害怕你。

你可以采取一种延迟反应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你突然遇到了一个不能容忍的事件,你感觉到将无法克制自己,怒火像海潮般涌来,正常的心境将遭受无可挽回的破坏,你就要爆发了!这时你不妨试着在心里默默地数数,从1数到12,然后再决定采取什么行动。这时,你会发现,你的怒气已经大大缓解,你能够控制住自己,恢复了理智,这时你可以考虑采取什么行动了。

当你觉得自己就要被恶劣糟糕的情绪所控制的时候,就念一遍先辈传下来的那句话:

弱者被情绪控制行为,

强者让行为控制情绪。

自负时,想想自己曾经是多么幼稚;

成功时,想想自己潜在的危机和面对的竞争对手;

志得意满,众人争捧,沾沾自喜时,想想自己那些失意孤寂的日子;

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时,那就试一试能否让自己变回少年;

想放纵自己的欲望时,想想自己的责任……

如果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如果你成为自己恶劣情绪的俘虏,你又怎么能够控制即将开始的谈判局面?又怎么能够树立自己的权威,率领大家去实现你的计划?又怎么能够赢得合作伙伴的信任,死心塌地地和你一起去承担投资的风险?

做自己的主人,还要战胜各种诱惑。

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中,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美酒佳肴,比如金钱美女,比如歌舞厅夜总会,比如精彩的电视节目,比如麻将、扑克、钓鱼、溜冰、电子游戏、网上聊天……

现实生活就是由这无数个考验组成的,它们有的企图腐蚀消磨我们的意志,有的是想侵占我们的时间,有的是希望我们养成不良的习惯。

这些诱惑是性格的试金石。

有一个孩子问他的父亲:“爸爸,我长多大才能过上随心所欲的日子?”父亲严肃地告诉孩子:“你永远也长不到随心所欲的年龄,因为这世界上原本就没有这样的事。”

古希腊有个神话,说在很久以前,世界本是安宁美好的乐园,有一天,天神交给潘多拉一个精美的盒子,叮嘱说:“你千万不要打开它!”潘多拉特别想知道盒子里面装了些什么,但是想到天神的嘱咐,她忍耐着,最后,她实在忍不住诱惑,把盒子打开了,结果,盒子里面装着的战争、瘟疫、罪恶……都飞了出来,安宁美好的乐园就此永远失去了。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潘多拉的盒子”,我们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健康美好,也可以让它变得丑恶,其中的关键就是看我们自己能否战胜自己,打败诱惑。

一个人能够战胜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控制了你自己的情绪,打败了各种诱惑,你就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你就真正成了自己的主人。这时,你会看见,成功就在你的面前。

18 只有有节制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快乐

“只有有节制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快乐”,犹太人的这种观念,使得他们把对享乐的态度,看做一种衡量人的重要的尺度。

《犹太法典》上写着:“有4种尺度可以用来测量人,那便是金钱、醇酒、女人以及对于时间的态度,这4种尺度标准有其共同之处——它们都有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却不可以沉迷于其中。”

犹太人这种处事有度的态度,表现在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显得有些过分的节俭,甚至有些吝啬。

犹太人出门买东西,不管花费多少,不管东西便宜或是贵,都一定要有账单。所以许多犹太人到一些地方,看到一般餐厅中只报账而没有账单的情况,就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许多民族对待金钱的态度要比犹太人马虎得多。据说有一位希腊人经常光顾某家餐厅,每次吃大致相同的饭菜,但每次结账,价钱都互不相同,但相差不多。他的犹太朋友听到这件事,十分惊讶,要追究所以然。希腊人说:“这么一点小钱,何必认真?”犹太人一边摇头,一边口呼上帝,仿佛犯了什么大罪过。

犹太人很吝啬吗?其实并不是如此,他们只是不付没有道理的钱。

大多数犹太人不喜欢一些东方民族广泛赠送礼物的习惯,原因也即在此。

有一位犹太人在逛一家日本百货公司的时候,偶然和经理攀谈起来,那位日本经理很认真地问:“情人节、圣诞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我们都沿用了西方的习俗,可是还嫌不够,请问在你们的风俗之中还有没有可以送礼物的节日呢?如果有的话,请你赶快告诉我,因为我们日本人是很喜欢送礼的。”

这种说法在犹太人中成了笑谈。

犹太人虽然也会在某些值得庆祝的日子里交换礼物,但只限于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所送的东西也是很便宜的礼物。礼轻情义重,收到礼物的人也都很高兴。这是犹太人送礼的法则和智慧。

因为犹太人在金钱方面的这种“节制”,在世界各地都流传着有关吝啬的犹太人的故事。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犹太商人夏洛克贪婪、吝啬和狡诈,显然这也是受欧洲社会长期歧视犹太人的偏见的影响。

事实上,比较恰当的说法是:“犹太人爱惜金钱”,但是,他们整个民族并不是都吝啬得像铁公鸡。犹太人讲究的是节制的生活。

19 爱护世上的每一个人,

哪怕是你的敌人为什么神在开始的时候,不一下子就造出许多人,却只造出一个人来,让全人类自一个人而繁衍成许多人呢?

拉比们对这个问题所给出的答案是:“这是神为了告诉我们,谁夺取了一个人的生命,就等于杀害全人类。”相对的,如果谁能救一个人的生命,那么他就等于拯救了全世界人的生命;同样地,爱上一个人时,也就等于爱上整个世界的人。

因为人类都是一个祖先繁衍下来的,所以同源同根。因此犹太人认为人要去爱整个人类。

《犹太法典》中的解释是:

“神在开始时,为什么仅仅创造一个人呢?这是为了防止任何人说他自己的血统优于别人的血统。因为如果当初只造出一个人,那么溯源而上,每个人都会发觉大家都是来自同一个祖先,所以,也就不会有这一个民族比那一个民族更优越的说法了,因为实际上,大家都是从同一个亚当繁衍下来的。”

其中,亚当的头,是出自乐园的泥土;他的身体,是来自巴比伦的泥土;至于他的双腿,则是网罗了全世界的泥土所造成的。

早在希腊时代,犹太人就用希腊语,对“亚当”作了以下的说明——“亚当”这一个名词,是由四个希腊字母A、D、A、M所拼成的,第一个A字,代表希腊语的“亚那多雷”(东),第二个D字,代表希腊语的“第希斯”(西),第三个A字,代表希腊语的“阿尔克都斯”(北),最后一个M字,代表希腊语的“美森布里亚”(南),所以,“亚当”这个名词,是集合东、西、北、南每个字的头一个字母汇集而成的。

总之,“亚当”这两个字,在犹太人心中,就是一件事实,那就是人的存在是世界性的,即四海之内皆兄弟。

因为有这样一个大人类的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犹太人受尽迫害,历尽坎坷,人生几乎就是奔波亡命,但是,一旦犹太人有能力主宰异族命运的时候,他们却并不会像当年遭受迫害追杀那样迫害侮辱其他民族。相反,他们能够以平常的心对待其他人,甚至用爱心去帮助他们。

为此,犹太人有句名言说:“谁是最强大的人?化敌为友的人。”

犹太人认为,谅解和接受曾经伤害过你的人,才是最好的待人之道,这样就能得到希望中的回报。为此犹太拉比高度赞美那些“受到侮辱却不侮辱别人,听到诽谤却不反击”的人。

在犹太人的《圣经》中有一则约瑟夫接纳他的哥哥的故事。

约瑟夫是雅各的第11子,遭兄长忌妒,在年少时他被卖往埃及为奴,后作了宰相。

有一年因为饥荒,他的哥哥们到埃及来寻求食物,约瑟夫见到了兄长们。

当约瑟夫发现自己的哥哥们时,在众多仆人面前终于控制不住自己,他大声叫起来:“所有的人都走吧!”

众仆人都离开了,这时约瑟夫对哥哥们说:“我是约瑟夫,父亲还好吗?”

可是,他的哥哥们无法回答,一个个都目瞪口呆了。

接着,约瑟夫又对哥哥们说:“走近些。”

当他们走近后,他说:“我是你们的兄弟约瑟夫,你们曾经把我卖到埃及。”

兄长们还是不敢相信。但是,当他们明白一切都是真的时,他们看着眼前的弟弟如此威风,如此荣耀,更是吓得说不出话来了。

但是,这时他们听到约瑟夫说:“现在,你们不要因为把我卖到这里而感到难过,或谴责自己,那是上帝为了救我的命把我早些送来的。老家发生饥荒已经两年了,接下来还有5年时间所有的土地将颗粒无收。上帝把我早些送来,是为了让你们继续存活,以特殊的方式搭救你们的性命。所以是上帝而不是你们把我送到这儿来的,他使我成为了法老的父亲,所有财产的主人,整个埃及的统治者。”

在约瑟夫的话中,他把自己的少年的苦难看成是上帝救自己的命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宽以待人、化敌为友的处世为人之道。

对整个人类充满爱心而去真诚爱护每一个人,这就是千百年来犹太人杰出的处世智慧。

千百年来,犹太人备受迫害和欺辱,但是他们能够从硬币的另一面看待福祸的关系,一切的错是明天的好,一切的好是因为曾经的错。所以犹太人对待敌人能用爱心去宽恕,对待朋友能用真诚去回报。

这是犹太民族的伟大和高尚之处。

20 为他人保守秘密,

守口如瓶的人才是处世高手在处世智慧中,犹太人很强调为人保守秘密,认为能够守口如瓶的人才是善于处世的高手。

保守秘密是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的试金石,犹太人常常把人的价值用保守秘密到何种程度来予以衡量。

犹太人认为当一个人得知一件秘密时,都会沉不住气地想把那一份秘密透露出来,并且认为这是人之常情。

因为一个人手中握有某种秘密时,他可以借此引人注意——每一个人都喜欢探知别人的秘密,同时也希望吸引别人注目的眼光。抖出秘密来时,必定会备受大众的注目,而使人自觉高人一等。

但是,犹太人又认为,当一个人从甲处听来一件秘密,再将此件秘密转告给乙时,表面上似乎非常信任乙,其实不然,他非但不信任乙,而且也已经辜负了甲的信任。

为此,拉比教育犹太人说:“只要秘密仍在你手中,你便是秘密的主人;但当你说出秘密后,便会成为它的奴隶。”

在日常生活中,犹太人为人守口如瓶,常常表现出对于别人隐私的尊重。

一次,占卜者巴拉姆去诅骂以色列人,可是,一看到他们的营地,他就为他们祈祷。

原来,巴拉姆看到以色列人的帐篷并非彼此正对,他认为他们尊重彼此的隐私,所以为他们祈祷。

犹太人把对隐私的高度尊重诉诸法律,防止对隐私作任何方式的探查。

为了尊重别人的隐私,犹太拉比告诫人们说:

“当你的朋友愤怒的时候,不要试图安慰他。

当尸体还停在他面前的时候,不要试图消弭他的悲伤。

在他宣誓的时候不要向他提问。

在他不幸的时候不要坚持去看他。”

基于对别人隐私的尊重,在犹太民族中,任何人不能没打招呼就到别人家里去。甚至,当一个人借债给邻居的时候,也不能闯入别人的家里去拿抵押品,而要在外面等着,直到对方自己拿着抵押品出来。

《犹太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的屋顶高到可以俯瞰邻居的庭院,他应该在屋顶周围修建尽量高的栏杆,用以拦住视线,以看不到别人家的庭院的情况。

对于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为他人保守秘密,犹太人还有许多的格言:

“有3个以上的人知道的消息就不能称之为‘秘密’了。”

“听到秘密很容易,但要将之保存下来则是很困难的。”

“傻瓜和小孩不能保守秘密。”

在众多犹太人守秘的箴言中,犹太人最喜欢的是——

“喝下秘密这种酒,舌头就会跳起舞来,所以应该特别小心。”

21 不去强迫他人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皇帝安冬尼有一次派使者到朱丹拉比那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帝国的国库快要空了,你能给我一个增加的建议吗?”

朱丹拉比没有回答一句话,他把使者带到了他的花园,然后安静地干起活来。他把大的甘蓝拔掉,种上小甘蓝。对甜菜和萝卜也是这样。

看到朱丹拉比无意回答问题,使者对他说:“请给我个回信。”

“你什么都不需要。”

于是,使者返回到安冬尼那儿。

“朱丹拉比给我回信了吗?”皇帝问。

“没有。”

“他给你说什么了吗?”

“也没有。”

“那他做了什么?”

“是的,他把我领到他的花园里,把那些大蔬菜拔掉,种上小的。”

“那我明白他的建议是什么了!”皇帝兴奋地说。

于是,他立刻遣散了他所有的官员和税收大臣,换成少量的但更有能力、更诚实的人。不久,国库就得到了补充。

犹太人运用这个故事说明国王要补充国库时,应该去想办法,而不能以不利的条件去强迫百姓去多缴税。不去强迫别人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犹太人的处世方法之一。在现实生活中犹太人更反对以不利条件去强迫别人。

对于以不利条件去强迫别人,犹太人又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天,拉比在路上碰到两个正在争辩的男孩。

两个男孩面红耳赤地争论到底谁的个子高,吵来吵去,还是没有结果。后来,其中一个男孩强迫另一个男孩站在水缸里,他终于证实了自己较高。

拉比看到这一幕情形,很悲伤,对自己的弟子说:“是否世上的人都常这么做呢?为了证实别人劣于自己,就强迫别人下水缸;如果别人不愿意下去,他们就会自己爬到椅子上面,以显示自己优于别人。”

犹太人经常引用这个故事去告诫那些以不利条件去强迫别人的人,例如,赌场的老千们,以不正当的手段诈取人们的财富。这都是犹太人告劝的对象。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进行种种欺骗的事件屡见不鲜,但是,犹太人认为坏事掩不住别人的耳目,终有一天人们一定会发现事情的真相。即使有人能幸运地瞒过别人,但是做了坏事之后,自己的心里一定会觉得很不舒畅,而时时怀着恐惧之心。因此,以不利条件强迫他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此,犹太人在和别人进行竞争时,总是站在同等公平的立场上,而不是以不利的条件去强迫别人。

22 谈判时,勿积怨宿仇

犹太人一坐到谈判桌上,总是摆出一副笑脸。无论是风和日丽的晴天,还是电闪雷鸣的雨天都是如此。早晨见到你,总是Good morning。(早安!)

可是,当进入谈判,进展却相当慢。

犹太人对金钱得失,细心得让人厌烦。无论金钱的一分一厘,还是合同上的每一个细小的局部,他们都要与你争个面红耳赤,偶尔达到唾沫横飞的地步。

犹太人绝不理会日本人的“马虎主义”。意见有分歧,那就非得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看究竟孰是孰非。由激烈的争论上升到互相谩骂的情形,也是屡见不鲜的。绝没有一天之内顺顺当当就谈成的买卖,一般来说,第一天都是以吵架而告终。

遇到这种情形,多数日本人都会放弃谈判,要不就是吵完后,非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冷战时间,是不会给对方好脸色的。

可是,犹太人呢,他跟你吵过架的第二天,仿佛就没有过这回事一样,仍然摆出一副坦诚的姿态,仍然微笑着问候你:Good morning!而他们的对手们呢,则因为还没有完全抑制住昨日的激动,不是盲然失措,便是困惑不解,心里老是犯别扭:

“什么早上好不早上好,昨天的事你都忘记了?真没劲!”

这样强忍住心中的不快,努力装出一副平静的姿态,不情愿地把手伸给对方,而心中七上八下,委实难以冷静。

如此这般,大概已经八成中了犹太人的圈套。他们仿佛早已看穿了对手的不安,从而掌握主动权,向对手发动进攻。只得匆忙应战,待平静下来,已经接受了犹太人所期待的条件。

毫无疑问,犹太民族像大多数民族一样,愿意有归化他们的人。《塔木德》上就写有:神喜欢犹太化的非犹太人。

有个国王有一大群羊,他雇了一个牧羊人,每天出外放牧。

有一天,牧羊人发现一头似羊非羊的动物,混在了羊群里,他便来向国王请示说:“有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混进了羊群,如何处理比较好?”

国王说:“你要特别照顾好那个动物。”

牧羊人一听,十分不解地看着国王。

国王告诉他:“这些羊一向是我们一手养大的,所以没有什么好担忧,但这个动物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却能和我的羊群一起行动,这不是令人高兴的吗?”

一个犹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在犹太人的传统文化下培育,而没有经历犹太传统文化培育的人,能够理解犹太文化,且因而犹太化,这比真正的犹太人更应受到尊敬。

在《塔木德》上写着:世界上的人们,不管具有什么样的信仰,反正好人都会得救,无须特别努力犹太化。

犹太人的比喻大多是很恰当的,这里也不例外。犹太人的这种情感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妙就妙在最后的那句话:好人总会得救,无须特别努力犹太化。其神态俨然学校招生办公室在人满为患时对热心的申请者的那种“极为理智”的态度:“你们愿意进来学习当然欢迎,但其实自学也能成才。”

所以,在塔木德时代,犹太人常和非犹太人一块儿工作,一块儿生活。犹太人遵守自己的613条戒律,但无意把它们强加给非犹太人,使他们成为犹太人。拉比们并不向非犹太人传教。但根据《塔木德》的规定,为了保证彼此和平共处,对非犹太人有7项约束:

(1)不吃刚杀死的动物的生肉。

(2)不可大声斥责别人。

(3)不可偷窃。

(4)要守法。

(5)勿杀人。

(6)不可近亲通奸。

(7)不可有乱伦的关系。

非常明显,这7条约束并没有多少“犹太味”,基本上属于各个民族共同遵守的道德、习俗或法规。尽管第一条让“茹毛饮血”的野蛮人有点为难;第二条有点小题大做,不过适用于民族关系时则另当别论;而第四条又会让有些习惯于无法无天的统治者恼火:“我大,还是法大?”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所有这些约束是可以指望得到人们共同遵守的。

要求自己适用613条律法,对别人只要求适用7条!也许对一切人、一切民族来说,相处中真正重要的只是一条:

相互尊重,彼此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