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绩效考核量化管理全案手册
33604300000050

第50章 光环效应

《列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齐国人,打柴时丢了一把斧头,他到处寻找,也没有找到。他猜测:一定是隔壁那家的儿子偷去了。当他带着这种情感去观察时,他觉得那人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头的;看那人的面部表情,像是偷斧头的;听那人说话的声音,也像是偷斧头的。总之一句话,那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没有一点不像是偷了斧头。于是,他肯定地说:“那斧头一定是这小子偷去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又上山去砍柴,巧得很,在一个山沟里发现了一把斧头。他拿起来仔细一看,正是自己丢的那一把,想了想,原来是上次到山上砍柴时,丢在山沟里了。第二天,他见到隔壁人家的儿子,留心看时,觉得那小孩的动作神态,没有一点像是偷斧头的样子。

“齐人失斧”中齐人所犯的错误,我们今天就称之为“光环效应”,也就是说当你对一个人抱有成见时,不论怎么看,总会觉得他很不顺眼;相反,当你对一个人心存好感时,就会觉得他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正合你的心意。

在考核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往往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三国时,孙权初见庞统,就因为掺杂了个人感情,从而错识了良才。庞统去见孙权之时,自恃有真才实学,所以谈吐狂傲,言辞间不时流露出对周瑜的不敬,这使孙权深感不悦。正是这种感情上的好恶,孙权轻率地认定庞统是个“狂士”,从而拒绝收用,使这位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从孙权帐下郁郁而去。

由此可见,考核的时候,一定不能带有感情色彩,尤其不能对人抱有成见。美国著名企业家爱德华·利伯对迈克尔·欧文斯的态度,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19世纪末,利伯是一个玻璃制造商,拥有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新英格兰玻璃公司。利伯与其他玻璃制造商一样,渴望公司能发展壮大,成为美国玻璃制造业界的巨擘。

当时,欧文斯只是新英格兰玻璃公司一名普通的员工,同时还是当地颇有声望的工会领导人之一。

在一次罢工运动中,欧文斯鼓动工人反对利伯,要求增加薪水、缩短工时并改善条件。这次罢工迫使利伯把公司迁往另一个城市。但利伯在把公司迁走之时,不仅没有开除欧文斯,反而把他带到了新厂所在地,加以重用。

原来,在罢工期间,欧文斯曾代表工会与利伯举行谈判。在双方唇枪舌剑的交锋中,利伯发现欧文斯不仅血气方刚、敢说敢干,同时还是一个在玻璃生产和技术的改进革新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他不仅没有因为欧文斯带领工人与自己作对而怀恨在心,反而起了爱才之意。所以,在乔迁公司之时,特意带上了欧文斯。

到新地方后,利伯开始注重发挥欧文斯的才干。他不计前嫌的宽容大度深深感动了欧文斯,他们开始了真诚的合作。3个月后,欧文斯向利伯提出一连串的建议,并被利伯全部采纳,根据这些建议制定的措施使公司大受裨益。利伯也更加器重欧文斯,重任他为吹玻璃部门的监工,两年后,再次提升他担任了业务部门主管。

此后,利伯一直不遗余力地在各方面支持欧文斯对玻璃制造工艺的改进,而欧文斯也不负厚望,他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技术革新,使利伯公司成为全球闻名的大型企业。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利伯对欧文斯抱有成见而不去重用他,那么利伯本人绝不会取得后来引人瞩目的成功。

在我国的企业界中,也有像利伯一样不抱成见的人。被誉为近代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之一的卢作孚,就有这么一段佳话。

卢作孚在经营民生实业公司的过程中,有一个得力助手和心腹干将,名叫郑壁成。郑壁成是警察出身,起初与卢作孚关系很不好,卢作孚曾吃过他的亏,两人关系一度势如水火。但后来,卢作孚发现郑壁成有干实业的抱负,又精明强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不计旧怨,力排众议把郑壁成请到民生公司,并委以主任秘书之要职。郑壁成因此竭智尽力,为民生实业公司的发展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