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中有一句至理名言: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可以说是人生至高的修养境界,一个人只有看淡宠辱,才能毁誉不惊。
梁启超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肯定,必然会有人否定;只要有人夸赞,必然会有人诋毁;人们可以追求赞美,也必然难免受诋毁。如果人们一直被外在的毁誉所束缚,那么将会无法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而致最终一事无成。
孔子曾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这就是说:芝兰在林间深处开花,并不会因为没人欣赏而不吐露芬芳;君子应该修炼自己的德行,不能因为生活上的窘迫而违背道德伦理。
梁启超十分推崇孔子的修养观,他认为,做人应该不急不躁,遇事不能慌乱;做事时应该知进退,不能逞强;看淡名利,不为繁华的种种蒙蔽了心智。此外,还要修炼出一种得之坦然,失之泰然的心态,不在得意时忘乎所以,不在失意时悲愤难耐。
淡定是一种修养,一种人生境界。学会淡然处世,就可以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我们要学会与自己对话,在沉静中思考,这样即使是浮华绕身,也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
壹
缺憾也是一种美
梁启超在《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中这样写道:“宇宙是不圆满的,正在创造之中,待人类去努力,所以天天流动不息,常为缺陷,常为未济。若是先已造成——既济的,那就死了,固定了,正因其在创造中,乃如儿童时代,生理上时时变化,这种变化,即人类之努力。除人类活动以外,无所谓宇宙。现在的宇宙,离光明处还远,不过走一步比前好一步,想立刻圆满,不会有的,最好的境域——天堂,大同,极乐世界——不知在几千万年之后,决非我们几十年生命所能做到的。能了解此理,则作事自觉快慰。”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圆满的,正因为它的不圆满,才有了孜孜不倦的人,去完善它改造它,让它变得更好。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完善事物的过程中,享受着独特所带来的乐趣。如果世界圆满了,那么人们就无所事事了,这样迟早会迎来毁灭。只有一直有缺憾,才能一直有前进的动力。
在梁启超看来,人生不可能一直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和坎坷,这其实就是人生的缺憾。我们无法预知人生的缺憾具体是什么,但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无论何种缺憾,我们都要去面对,不能逃避。
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完美。当他们看到桌子上有一根头发时,会发出尖叫:怎么还有头发呢?于是会再次进行一次大扫除,因为他们总喜欢表现得一丝不苟。他们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看,人家的生活多么精致,多有品位!他们总自诩是完美主义者。
生活中,这种人往往是“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不喜欢任何缺憾,整天都会为完美而纠结。虽然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得到比较好的结果,但在你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对人对事达到吹毛求疵的程度,这样很可能会对你的人际关系带来影响。甚至会让你因为害怕失败而造成某些事情不完美而失去接受挑战的信念,最终成为一名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庄子》中有这样一段话:“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这就是说:无论事情大小,如果你不遵循规律办事,那么就很难将其做好。如果将事情办砸了,或许就会出现人为的刑罚祸患;而如果将事情办成了,或许会因为过度在意事情的结果而可能让人的阴阳气失调,导致身体出现隐患。无论事情成败,都可以泰然处之的人,必然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可以做到。
的确,任何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不敢保证自己可以做得完美无瑕,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生命是完整无缺的,一个人拥有这一点,或许就会缺少那一点。例如,有人才学过人,却相貌丑陋;有人富甲一方,却子孙不肖;有人权倾天下,却没有朋友;有人家庭和睦,却没有子嗣,等等。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尽管你一直在自我修复,但缺口仍在。只有正视这个缺口,才能让生活变得美好起来。
世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或事,人们注定要与“缺憾”相守一生,因此,不圆满其实就是一种圆满,只有正视自己不完美的人,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梁启超在《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易经》说:‘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此言甚精彩。人要能如此看,方知人生不能不活动,而有活动,却不必往结果处想,最要不可有奢望。我相信孔子即是此人生观,所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又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天天快活,无一点烦闷气象,这是一件最重要的事。”
古人之所以能欢乐多,悲苦少,就是因为他们足够豁达,不苛求圆满。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需要人们认真学习的,只有具备这种修养的人,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贰
宽容是一种智慧的善行
梁启超说:“因为大地足够宽容,所以才有了万物的蓬勃生长;因为大海足够宽容,所以才有了一望无际的浩瀚;因为天空足够宽容,所以才有了云雾成就的绚丽;因为人生足够宽容,所以才有了让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赢得不一样的未来!”
在梁启超看来,宽厚待人的人,往往很善良,因为他既然可以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那么必然可以做出一些善举,而每一次善心的流露,其实也是宽容的表象。而待人宽厚的人,也必然有大智慧。
如果你可以宽容地对待他人,你将会感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如果你能给予仇敌宽容,你将会收获化敌为友的感动。
其实,宽容并不容易,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宽容越多,自己距离光明就越近。任何人的心灵都是一方净土,但是,如果你总是怨恨事实不公,那么这里就会变成地狱;如果你宽容待人接物,那么这里将会变成天堂。
有人说,宽容是弱者才会尊崇的东西,它代表的是软弱和妥协。其实不然,如果你在对待某些事情时软弱和妥协了,那么这必然不是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人生最难达到的境界,它是真正地放下和看淡。
适度的宽容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宽容指的就是对周围人或事所出现的错误的原谅,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矛盾加剧。很多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懂得宽容,那么他身边会聚集起很多朋友;如果总是抱怨和记恨,那么他将是孤独一人。
法国大文学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可见,人的心胸是何其宽广,所以在待人接物时,我们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这样才能收获良多。要知道,人生在世,并不是一个人在独行。虽然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路要走,但必然离不开人际交往,如果你拥有很多朋友的扶持和陪伴,那么你的人生路必然会顺畅很多。只不过,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产生一些摩擦,因此,我们需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身边每一个人,这样才能保证彼此之间的友谊长存。有了宽容,才能让一些过错成为“美丽的误会”。
1926年初,梁启超身患重病,并且久治不愈,经过检查,医生给出的结论是他得了尿血症。随后,他不顾家人与亲朋好友的劝阻,毅然接受了北京协和医院的治疗。经过透析,医院发现梁启超的右肾上有一个小黑点,最后经过分析,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后医院建议其切肾,认为这样的治疗方式效果最明显。于是,梁启超再次不顾朋友的反对,决定进行手术,手术后,梁启超却依然尿血,这让社会对西医产生了很大质疑。很明显,右肾已经切除,但梁启超的病却没有好,所以说有病变的是左肾,而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却弄错了,这无疑就是一桩医疗事故,这导致社会上对西医的质疑越来越强烈。
其实,早在明末清初,西医就已经流传到了中国,但当时的中国中医无疑更占优势,可以说占据着医药界的整个天下,在这种环境下,西医根本难成气候。直到梁启超因病需要进行手术时,西医在中国依然是根基未稳。人们有了什么病痛,首先选择的就医方式还是中医的望闻问切。
虽然中医自古传承至今,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很多病症束手无策,比如伤寒、结核、麻风等传染病,以及粉碎性骨折、器官破裂等等。梁启超曾在国外留学,认识到了西医的作用,所以他想通过自己的病向大家证明,西医不仅可以治疗疑难杂症,而且安全性还很高,尤其是在手术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最后事与愿违,当时的西医,显然还不具备如今先进的检查流程,更没有相应的检查设备,所以由于误诊导致了医疗事故的发生。这可以说是一出悲剧,正是因为知道要承担怎样的风险,所以很多朋友在开始时竭力反对梁启超做手术。如果当时梁启超接受的是保守治疗,没准还可以再活几年。
这起医疗事故发生后,梁启超的学生陈源和徐志摩等人非常气愤,纷纷通过手中的笔杆对协和医院展开了口诛笔伐,向其兴师问罪。这直接让西医站在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当时,为梁启超主刀的大夫是拥有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担任协和医院院长的刘瑞恒,助手是一位在美国非常有名的外科医生。谁知最后好事未成,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故,这使得协和医院失去了众多患者的信任,西医的权威性被人们不断质疑。
而身为手术的受害者,梁启超已经证明,这桩手术的确错在协和医院,是因为他们检查的失误,造成了手术失误,他已经看过,右肾没有任何病变,他对协和的这种疏忽十分生气,认为对方简直就是将人命当成儿戏。而协和也承认了自身的错误,确实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病人受到了无谓的伤害。
当时,如果梁启超气愤不过,直接现身说法,指责西医不可信,以他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相信西医就很难在中国立足,因为他自己正是西医的受害者,这更具说服力。但梁启超经过一番思考后,并没有那样做,因为梁启超意识到,当时的西医已经是科学上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因而维护西医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必然有助于引导人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从大处着眼,这可以说是在维护可以让人类文明获得进步的事业。当时的中国,不是一直在提倡民主和科学吗?
因此,到最后,梁启超不仅没有状告院方,还不让自己的学生们起诉协和医院,而且不接受任何赔偿,也没有让协和医院做出书面道歉,甚至是在饱受病痛折磨的情况下,亲自写文章为协和医院开脱罪责。1926年6月2日,梁启超亲自执笔的《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正式发表,他将自己接受手术的整个过程作了详细陈述,同时肯定了协和医院的医疗技术,连称这次手术并没有白做,有很大效果。梁启超这样写道:“出院之后,直到今日,我还是继续吃协和的药,病虽然没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术前的确好了许多。想我若是真能抛弃百事,绝对休息,三两个月后,应该完全康复。至于其他的病态,一点都没有。”
任何事情,即使再简单,也有失败的可能。更何况是难度如此大的手术。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手术失败了,就认为手术治不了病,否定它的作用。西医确实具有很高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可以根治许多中医治不了的病症。梁启超用自己的宽容之心,维护了西医的权威性,让人们不因为一次成败而彻底否定西医的作用,其做法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弥足珍贵的。
梁启超坚信,宽容,对人对己都是一种“精神良药”,他不需要进行任何投资便可以得到。而学会宽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身心更健康,还可以赢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友谊、爱情、合作等等。所有开阔明达的人生境界,都离不开宽容,只有懂得宽以待人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叁
淡定,停下来看看路边风景
在梁启超看来,静下心来看世间变幻,可以观察到天下各种变化,真正看透自己的本心。他认为,“怀圣人之心,做平常之事,才能有所成。凡是不可急躁,更不能急功近利,要时常保持一颗超然物外的心,得失随心,才能得到真正自在。”
这是淡定的心态,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的外露。面对大喜大悲、大失大得、大起大落都能淡然处之的人,必然拥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
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不被淘汰,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都变得越来越快,基本没有时间停下来去留意一下身边的风景。为了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生活在忙碌之中,每天埋头赶路,埋头工作,有时甚至忘记了时间。
殊不知,一味地追求速度,让自己一直处于高度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之下,精神会极度紧张,让生活多了一份焦躁,少了一份从容,这样最终会使你变得郁郁寡欢,没有丝毫的生活乐趣。
在忙碌之余,一定不能忘记呼吸一下周围的新鲜空气,留些间隙享受一下阳光的温暖。只有学会了淡定沉静,才能在闹市中找到片刻宁静,即使浮华绕身,你也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