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梁启超讲国学
34174700000018

第18章 梁启超谈修养:淡看风云,毁誉不动(2)

梁启超认为,其实很多事情原本是很简单的,只是因为每个人看待事情的眼光不同,而让事情变得捉摸不定。他十分认可一句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在他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烦恼都源于自身,都是臆想而来的。

的确,在处理生活琐事时,有的人就可以化繁就简,用极为简单的方法处理繁琐复杂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快速理清,还能让事情变得水到渠成;而有的人则是杞人忧天,总是将小事化大,简单变复杂,最后作茧自缚。

任何事情都有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规律,这个我们是无法掌控的;所有的吉凶祸福,我们也都无法预料,该来的总会来,所以我们不必去为这些事情担忧,因为那样没有任何益处,我们还不如将精力放在做该做的事情上,这样我们的内心就可以变得无比宁静。

事实上,世界上本来是没有烦恼的。秋天树木枯黄,那是时节的交替;冬天大雪纷飞,照样是大自然的安排;春天柳絮飞舞,夏天蛙声一片等等,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没有人想着要去改变这种现象。其实生活中,同样如此,如果我们不可以去改变什么,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很多你认为是了不得的大事,如果放在生命长河中去看,你就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便足够了。我们应该笑看人生的输赢得失,这样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梁启超认为,山峰有高有低,道路有宽有窄,水流有急有缓,人生在世,自然要经历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因此,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失去一颗平常心。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无惧得失,不以成败而欢喜或沮丧。

在梁启超看来,如果缺少了一颗淡泊之心,就会被事物所累,进而心情急躁,处事失去章法,最终导致失败。其实,生命旅程中的输赢,根本就不能仅凭一次的得失而定论。过去的不能代表现在,现在的也不能决定未来。就算你当下获得了成功,那也不代表你可以一直赢下去;今天输了,仅仅是暂时还没有成功而已,并不能证明你以后都没有机会成功。因此,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输赢为判断某件事物的标准,只有做到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才有闲暇之心来享受生命旅途中的诸多乐趣。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成功了固然令人欣喜,但失败了也不能气馁,更不能因此而惶惶不可终日。范仲淹曾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一种淡然的心态,是一种很高的修养境界。人们如果用一颗淡泊之心看不平常之事,则事事会变得平常。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以功利之心去看待事情,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生活的标准,这样自然就容易被欲望困扰,最终陷入欲望的漩涡无法自拔。

佛家有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超然物外的境界,也是对淡泊之心的深刻体悟。在梁启超看来,世人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非常执着,因为执着会带领着人们逐步的靠近成功。但执着也会带给人们痛苦,而且过分的执着反而有害无利。所以,在处理事情时,尽力就好,不用太过执着,应该看淡输赢,放下得失,这样才能在平淡中有所成就。

怒对不公于事无补

在梁启超看来,如果人们想要成功,就要学会忍受,忍受心智、身体上的双重折磨,这样才能磨练自身,增加自己不具备的能力,最终获得成功。这种忍耐,不仅是对各种磨练的忍耐,更是对愤怒的忍耐。梁启超认为,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乱发脾气,一定要学会制怒,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平静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选择恰当的应对措施。

在他看来,只有愚者才会斗气,智者从来都不会因为某些事情而妄动肝火。愤怒不能改变既定的事实,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恶劣,最后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于人于己都没有任何好处。因此,在面对误会和不公时,不能只顾着生气,必须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愤怒会引来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因为生气而导致所有努力都化为泡影,那么还不如不生气,将心放宽一些,静观其变。

梁启超认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身情绪的人,才能生活得足够潇洒。愤怒仅能让你在情绪上进行发泄,却会将你的灵魂变得扭曲,让你自乱阵脚,甚至是滋生对别人的怨恨。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愤怒,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而在人们失去理性的判断时,往往会让自身的处境陷入危机之中。反言之,如果你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就可以保持理性,在遇到事情之后就可以做出合理的分析,避免让自己落入险境。

而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愤怒不仅于事无补,甚至还会让事态继续恶化。所以,这个时候,你应该学会平复心中的愤怒。例如,如果有人误会了你,你就会非常生气,其实这完全没必要,只要你平心静气地去对待这件事情,心结自然而然地就解开了,这样你也不会承担愤怒所造成的损失。

西晋的司马炎执政期间,有一位叫石苞的将军,其能征善战,立下过赫赫战功。任何朝代,擅长打仗并且手握重兵的将军在朝中的地位都非常高,但也容易受到君主的猜疑,石苞所处的位置正是如此。当时天下还未统一,战乱依然不断,东吴的势力还在,并且经常出兵攻打西晋。石苞作为领军大将,为了击退来敌,防止东吴不断进犯,所以常年驻守在边关。

有一句古话叫作“山高皇帝远”,而且当时石苞还手握重兵。因此,朝中的奸佞之臣便找到了攻击他的理由,那些嫉贤妒能的人开始在司马炎身边说石苞的坏话。其中一位名为王琛的官员,对司马炎进献谗言,称石苞心怀二心,居心不良,意图谋反。正好当时在京师测风水的先生说,西晋的东南地区将有大的战事发生,结合两者,顿时让司马炎对石苞起了疑心,开始让人调查石苞。虽然石苞是个忠于朝廷的人,但身处君主之位的司马炎却不得不防。

不久,司马炎得到荆州刺史胡烈送来的消息,东吴已经列兵边境,将大举进犯。此时,石苞派出的探子也带回来了同样的消息,于是,他开始积极备战,整顿边防,加强防御。

司马炎听到石苞固守自卫的消息之后,疑心更重。于是他就问当时的中将军羊祜:“东吴的军队每次进犯我国边境,都是东西同时开战,很少有单面攻打的。难道是与石苞勾结好了,来个里应外合?”羊祜与石苞相交多年,十分了解对方的为人,因此其劝告司马炎,连称石苞不是那样的人。但是,司马炎对石苞的疑心并没有因此而解除。而当时凑巧的是,石苞的儿子石乔在朝中担任尚书郎,司马炎有事召见他,一天之后,也没见到他的人影。这让司马炎的疑心更重了。

于是,司马炎决定秘密派兵前去讨伐石苞。事实上,石苞正在忙于备战,对朝中的事情一概不知。根本不知道他一直在遭人诬陷,并且受到皇帝的猜疑。直到司马炎派遣的军队到了石苞驻守的地方,他还莫名其妙,不知道朝廷唱的是哪一出。石苞正在积极备战,准备为国家而战,但突然遭到了朝廷的讨伐,受到君主的猜疑,可以想象他当时有多愤怒。因为能一心为主,最终却遭到这种对待,所以石苞顿时怒火冲天。

但他转念一想,自己一向对朝廷忠心耿耿,并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什么会遭到这样的对待呢?必然是司马炎对他产生了十分严重的误会,才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石苞本就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于是,他采纳了部下的建议,不带任何武器,独自出城,不作任何反抗,直接走到对方的营帐中,等候处理。

司马炎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并并不是一个昏君。在得知石苞的反应之后,他才消除疑虑,其实关于石苞谋反的事情仅仅是传言而已,如果他真要谋反,之前他已经修好了防御工事,为什么不做丝毫抵抗就出城接受处理呢?再说,如果他与东吴有所勾结,那么怎么不见东吴有任何举动呢?最后,石苞班师回朝,司马炎还对其进行了一番嘉奖。

其实,当时手握重兵的石苞,完全有实力举兵攻晋。但是他没有因为愤怒而失去理智,走上不归路,反倒是进行了极为理智的思考,然后又接受了部将的提议,最终证实了自己的清白。

梁启超曾说:“愤怒是一把可以燃烧一切的大火,它可以将自己和敌人统统烧死。”可见,怒火可以燃烧一切。因此,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认清形势,让自己平和一点,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处理方式。

懂得知足,生活就不苦

梁启超认为,“贫而不苦的原因是知足,失意不苦的原因是安分。”在他看来,知足者才能常乐。人生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永远都不能真正的得到满足,所以一旦被欲望所左右,人们就会一直生活在烦恼痛苦中,找不到幸福在哪里。其实,真正的幸福是没有客观标准的,它只有一个自我标准,自我满足了就是幸福。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其意思就是:功名与性命相比,哪个比较重要?性命与货物相比,哪个比较重要?得到名利与失去性命相比,哪个不好?所以说越是喜欢的东西,想要得到它必然要付出很多;东西收藏得多了在失去的时候,必然会更加难过;因此,知足常乐的人往往不会受到屈辱,凡事适可而止的人不会受到伤害,这样才可以活得更长久。

人们总是说知足常乐,但实际上人们真的知足吗?如今,几乎每个人都在为名利东奔西走,懂得知足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相反,见利忘义的人却有很多,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哀。

俗话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明代著名律学家朱载堉曾写过一首《山坡羊·十不足》的诗,来描述人心的贪婪,诗是这样的:“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思为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下还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