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34284800000021

第21章 揠苗助长不可取

“揠苗助长”是《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中的一则故事,意思是:从前宋国有个性急的人,嫌他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因而把它们一棵棵地往上拔。拔了以后看看,禾苗果然高得多了。他又兴奋又疲乏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一下子长起来啦。”他的儿子听了,很觉迟疑,赶到田里去一看,只见禾苗全都枯死了。

社会发展到今天,在农业生产中揠苗助长者绝不会存在,但在教育子女上揠苗助长者仍不乏其人。譬如,有的家长托熟人,拉关系,找学校,想方设法把自己不足龄的孩子送进小学,他们错误地将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与早上学等同起来。

美国学者戴蒙德在1983年对夏威夷学校的15400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12月份出生的儿童(该地区入学年龄限制在12月31日前)被诊断为无学习能力的,大约是同年1月份出生儿童的2倍。

1957年以后,由于前苏联的卫星上天,“促动”了美国的“课程下放”。同时,儿童过早上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问题越来越严重。数年后,教育科学研究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1955年,福雷斯特对新泽西州蒙特克莱500个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后指出,那些很聪明但入学时年龄很小的学生常常不能发挥他们的潜力。因为他们体力上不成熟,情感上不稳定,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缺乏能力。从初中开始,他们中有50%的人只能得3分。通过调查,进而发现,那些天资聪颖、适时入学的孩子,一般都能愉快顺利地度过他们的学校生涯。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一岁的年龄差,将可能形成智能与身体上的极大差异。即使同样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成熟度的不同,他们的行为年龄可以相差一到两岁甚至更多,从而导致在对“学习的准备”上差异更大。在无法准确判定孩子的行为年龄时,适龄入学会对孩子更为有利。

北京师范大学许燕博士介绍,在一项对两所小学100名“提前上学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对“您的孩子对上课、做作业感兴趣吗”的回答是,感兴趣占18%;兴趣一般的占65%;不太感兴趣的占17%。对“您的孩子在班上成绩好吗”的回答是,成绩好的占2%;成绩中等的占31%;不太理想的占56%。“您的孩子上课40分钟能坚持得住吗?”结果是,6%坐不住;18%有点吃力;76%还可以。“您的孩子在班上年龄小,感觉如何?”5%感到吃亏;26%感到自豪;65%感到勉强过得去。从这一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孩子的表现并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和预期。

有人会说,有的孩子提前入学,成绩也不错(我们不能否认确有少年早慧者,但这只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均为智力正常儿童)。诚然,未足岁儿童上学确有能跟上班的,但是他们比其他同学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是以大脑过度疲劳为代价的。许多孩子厌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就像用暖水瓶倒水一样,虽然儿童也能做到,但要比成年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我们奉劝家长们不要送未足岁儿童,特别是小男孩提前入学。

不仅孩子入学不可随意提前,就连三岁以前入托也同样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这是世界著名育儿专家提出的忠告。澳大利亚的史蒂夫·毕德甫是一位具有20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也是世界著名的育儿专家,他警告说,把3岁以下的幼儿放进托儿所中不利于他们的发育成长。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幼儿往往更具有攻击性,并常常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毕德甫说:“最好的托儿所会尽力满足生活在群体中的每个幼儿的需要,但往往力不从心;而最差的托儿所则玩忽职守,令人恐惧,里面的幼儿孤独而不知所措。”

在我们的近邻韩国,心理学家不但反对“揠苗助长”,而且还提出了“慢速培养”孩子的观点。他们认为,“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必须要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要有懂得等待的智慧。”这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来说不乏为一个良好的忠告。

“慢慢培养”并不意味着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对他们的成长漠然置之。相反,它更需要父母具备等待的智慧,需要家长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需要我们少一些浮躁和功利,多一些理解和冷静。因为成人缺少等待,许多“花期”特别的孩子就会遭受被疏远、被歧视的厄运,而这对于极度重视别人看法和态度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许多“瓦特”、“牛顿”、“陈景润”、“华罗庚”因此被埋没。无数事实无可争议地证明了盲目求快是极端短视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但达不到促进孩子快速成才的目的,而且会造成拔苗助长、扼杀孩子前程的恶果。

毕德甫的忠告和韩国专家的提示,对于那些急于打工赚钱而将孩子提前入托、急于孩子“成才”而让孩子提前入学的年轻朋友是一个重要提醒,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可存机变之心,行机变之事”,不要因眼前的利益或急功近利而贻误孩子的成长,不要违背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