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34284800000027

第27章 莫给孩子贴“标签”

俗话说,“庄稼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可是在家庭教育实践中,有些父母虽然心中对孩子寄予无限的希望和疼爱,而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却总是用挑剔的目光看孩子,常常给孩子一些否定的、结论性的评价,诸如“懒鬼”、“笨蛋”、“弱智”、“自私”等等。这些类似下定义式的贬斥性词语,等于给孩子贴上了“标签”。致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蒙受创伤,身心发育受到严重障碍。

有位心理学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幢结构相同、外貌相似、距离相近的厂房,同时被告知是危险房屋,并限期搬出。其中一个厂家的工人临走时,愤愤地将厂房的门窗全部砸毁,而另一个厂家却原封不动、完好地保留在原地。在以后的日子里,那幢被损坏了门窗的厂房逐渐沦为小偷、乞丐、吸毒者、流浪汉的栖息地和避难所;而另一个厂家的房屋却完好如初。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自毁了门窗,等于宣告了对这幢建筑的厌恶和放弃。这就是著名的“标签理论”。

而对孩子随意下结论,或是把孩子“看死”,也会发生同样的负效应。有一位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正在做数学题的孩子说,看你的脑子,笨得就像糨糊一样,凭你还能做出数学题来!因而,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凡是做数学题时不是先思考解题思路和方案,而是先想到“我的脑子像糨糊,我是做不出来的。”结果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直到成年,也不能从这“脑子像糨糊”的阴影中走出来。

再如孩子一次考试失误或者做题出错,家长就给孩子贴上“弱智”、“笨蛋”的标签,必然会使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挫伤,最终还会导致学习兴趣索然;也有可能因自信心受到打击而出现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从而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甚至连游戏与各种活动都不愿参加。有的孩子还会在这顶沉重的帽子下,失去好奇好问的天性,求知的欲望不再萌发,以致像阴云一样笼罩他的一生。即使孩子真的存在智力上的落后,也不要把孩子的缺陷挂在嘴上,而应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智障音乐指挥舟舟的父母那样,用爱的甘露浇开智慧的花蕾。

另外,从智力的定义来看,其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综合体,既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数学能力,也包括空间想象能力、灵活机动能力、机智应变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等等。仅凭偶然事件就给孩子的智力定性是特别错误的。众所周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童年并不出众,4岁时才学会说话,7岁时才会读书,中学时代成绩依然很不理想……若当时他的父母也给他贴上“弱智”、“笨蛋”的标签,世界上可能就会少一位精深博大的科学巨人。

如果孩子确有懒惰、喜欢占小便宜等缺点,也不要用标签式的语言去评价和批评。因为激发孩子改善自己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要鼓励他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好孩子,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要求他摒弃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父母出言不慎,轻易地给孩子下了负面结论,使他以为自己已是不可救药,又怎能振作起进取的精神,改善他们的行为。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谨言慎行,时刻注意自己语言所带来的效果,避免产生负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尊重、信任、鼓励、喜爱和期待的情感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进取心,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可以产生积极的“意向效应”。一位心理学家说得好,“一个感受到温暖和热爱的孩子才能自由地探索与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所以,作为父母,为孩子发展的长远计,切不可轻易给孩子贴上各种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