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34284800000052

第52章 磨难 人生成长的必修课

加里·里士满在他的著作《动物园观察》中描绘了一只新生的长颈鹿如何开始它的第一课学习。

长颈鹿胎儿从母亲的子宫掉出来,落在大约三米以下的地面上,通常是后背着地。这时,长颈鹿母亲会低下头,看清小长颈鹿的位置,并将自己确定在小长颈鹿的正上方。她等待了大约一分钟,然后做出最不合常理的事——她抬起长长的腿,踢向她的孩子,让它翻了一个跟头后,四肢摊开。

如果小长颈鹿不能站起身,这个粗暴的动作就被长颈鹿妈妈不断地重复。为了站起来,小长颈鹿拼命努力。实在疲倦了,小长颈鹿有时也会停止努力,母亲就会再次踢向它,迫使它继续努力。最后,小长颈鹿终于第一次用它颤动的双腿站起身来。

这时,长颈鹿母亲做出了更不合常理的举动——她再次把小长颈鹿踢倒。为什么?她想让它记住自己是怎么站起来的。在荒野中,小长颈鹿必须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以免遭受狮子、土狼的侵袭和伤害。如果长颈鹿母亲不教会她的孩子尽快站起来并融入鹿群,那么它就会成为野兽的猎物和美餐。由此可见,长颈鹿母亲的“最不合常理”的举动却是最富远见、最负责任的行为,是最崇高最深层的母爱,她让孩子在磨难中获得了“站立”的能力和生存的机会。

类似事例在动物界比比皆是:猎豹咬崽,狐狸赶子,燕雀逐雏……当动物母亲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该独立生活时,便毫不留情地一次次地将赖在身边的小家伙坚决赶走。表面上看来,这种作法似乎有些残酷无情,可是仔细想想,动物的这种特性正是基于它们对子女更深远更真挚的爱。

孩子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人生总是从顺境中获得教益少,从逆境中获得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教益深。若想让孩子做一个平庸的人,则是磨难少一些为好。若想让他们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则不妨多经历些磨难为宜。还是那句古话说得好,“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美国伯克希尔公司的资产仅次于比尔·盖茨,他的总裁是有着“美国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他在读大学时,每逢学校周末或放假,他都得赶到父亲霍华德·巴菲特开设的工厂去上班。他要用打工的工资去偿还父母为他支付的学费和伙食开支。在厂里他要和工人一样排队打卡上下班,月底要凭车间给他评定的质量分和完成工作情况结算工资。有一次,他因公车晚点而迟到了两分钟,那月的奖金就被扣掉了一半。

沃伦·巴菲特终于熬到了大学毕业,满怀信心地准备接管父亲的公司时,父亲非但不让他接管公司,反而对他更加苛刻,就连生活费也得定期向父亲索要。他始终想不明白,父亲经常捐钱给福利院,可就是舍不得多给儿子一分钱。就是这样,最终他还被父亲赶出家门。沃伦·巴菲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要不然怎么会这样对待他呢?他想反正自己跟父亲已经没有关系,不如去外面另谋生路。

沃伦·巴菲特想去银行贷款做生意,可父亲坚决不给他担保。没有担保人他就没有办法向银行贷到一分钱。于是他只好去给别人打工,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他被挤出那这家小公司。失业后,他用打工积累的一点资金开了一家小店。小店生意不错,他又开了家小公司。小公司慢慢地变成了大公司。令人痛心的是,公司因经营不善和其他变故而倒闭了。他想过跳楼,但又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他不停地在思索,思索自己的过去,思索父亲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冷酷,思索自己在打工和经商中为什么屡遭失败……痛定思痛,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决心咬紧牙关挺起胸膛从头再来。

就在沃伦·巴菲特重振精神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他的父亲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他的面前,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他,并决定让他来接管自己的公司。对于父亲的决定他非常不理解,他说:“我现在是个一无所有甚至是个失败的人,你为什么还要我接管您的公司呢?”父亲说:“不,孩子,你虽然跟几年前一样,依然没有钱,但你有了这段可贵的经历。这段经历对你来说是一场艰苦的磨难,然而它却是可贵的。如果我前几年就将公司交给你,你很难把公司经营管理好,也可能迟早会失去公司,最终变得一无所有。可是现在你有了这段经历,你会珍惜它,而且会把公司管好,还会让他不断发展壮大。孩子,无论干什么事情,不经受一番磨难是干不好的。”果然,沃伦·巴菲特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将父亲的公司发展成了一家令全球瞩目的大公司。

“亚圣”孟子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妇孺皆知的至理名言:“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颜回的“箪食瓢饮”,范仲淹的“断齑划粥”,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都是在磨难中成就事业、走向成功的典范。

即使现代社会,许多明智的家长也是特别注意对子女这方面的教育。梁启超之子梁思礼,5岁时父亲去世,17岁赴美求学,边打工边读书,在饭馆里洗碗碟,在游泳池当救生员,什么都干,苦读八年,终于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成为我国著名的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著名哲学家艾思奇之孙李冽,1998年独自去日本上大学,靠打工养活自己,凭优异成绩被学校免去学费。民革中央副主席李赣骝,总是教育儿子李季名要勤劳俭朴。在其任邯郸市副市长期间,经常带全家出义工,去大街清扫垃圾。李季名在首都经贸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个职业却是很多人看不上眼的医疗器械推销员。为超额完成任务,他经常是从万寿路的家中骑自行车出来,一天就要骑几十公里,几乎造访了北京的所有医院。不是靠家族的荫蔽,不是靠他人的恩惠,而是靠坚韧的毅力,李季名现已成为中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经理。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也是饱经磨难的。1971年,17岁的布莱尔第一次足踏伦敦,他梦想成为一名摇滚明星。可是,他太穷了,一把吉他和一只破旧不堪的褐色手提箱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他甚至连住一晚旅店的钱都没有,只好露宿在火车站附近一个公园的长椅上……经过不懈努力,昔日流落街头的摇滚青年,几十年后成为了英国首相。

现在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已占主体,一些孩子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而导致他们自身本能的下降和生活技能的丧失:孩子手中的那根油条上半截吃完了,还要靠妈妈替他把下半截往上挪一挪;参加夏令营的孩子吃不了鸡蛋,因为孩子从来没看过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自己也就不会剥鸡蛋;小学四年级的小女孩拉完屎还要等保姆擦屁股;上大学的女儿要带两个女青年做“高级保姆”,晚上还要妈妈“哄”她睡觉……

顺利的境遇,优越的地位,富足的资财,舒适的生活,似乎是个人、家庭以至民族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却一再告诉我们,一个处在优越地位的人,往往要为他享受的诸种优越条件付出代价。正如曾国藩所言:“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成,富家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膏粱子弟衰落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满清的八旗子弟。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曾是多么的骁勇剽悍,但成了寄生的统治阶层后仅100年就蜕化成了百无一用的庸人——出没于茶馆戏楼的提笼架鸟者。对此,乾隆皇帝早有洞悉,他曾说过,旗人“唯知鲜衣美食,浪费资财,相习成风,全不知悔,旗人的贫乏率由于此。”

生活好了,对孩子的教育不能放松;家里富了,切记要苦苦孩子。须知,“历史是贵族的坟墓”(帕雷托语),磨难确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