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提醒
34500500000044

第44章 常怀一颗善心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老子·第三十一章》

战争杀人多时,要带着悲痛的心情,胜利了要以丧礼对待。

做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人世间最复杂的莫过于人,做人要常怀一颗善心。如果每个人都能常怀一颗善心,这世界就应该平和美好多了。

老子认为,战争意味着死人,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打了胜仗,杀了许多人,不要沾沾自喜,而应该心怀悲哀而哭泣。如果为战胜而高兴,则等同于为杀人而高兴,这样就是“乐杀人”。因此,战胜方用丧礼的方式来对待胜利是非常合理的。

曹操和袁绍在反董卓时曾是战友,后来分道扬镳乃至兵戎相见。经过十分艰苦曲折的战斗,曹操才打败袁绍,袁绍兵败身亡,死的很悲惨。得胜后曹操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袁绍的坟上去祭奠,哭得很伤心,忆起了很多充满友谊的往事,这件事令随行的兵士很不解。甚至连后来那位很喜欢评点古籍的金圣叹也很不解,也嘲讽地说曹操真不愧是“奸曹”。

其实未必。当年既为战友总是有一定友谊的,无论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毕竟是后来的事,不能抹杀当年的友谊确实存在过,并在人的记忆中占着实实在在的位置,结怨之后再想起当初的友谊,尤为感到伤怀。刀兵相见,一存一亡,存者忆起当初为友时的一切,往往产生双倍的悲怆之意,这是君子的胸襟,大家的风范,小家子气的人是很难体味的。

曹操仿刘邦哭项羽,除了念及一点旧情外,还有敬畏,友善。在曹操看来,虽然袁绍战败了,但仍然值得尊重,值得以礼相待。曹操身在弱肉强食的乱世,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凶狠的一面;但是,曹操终归也是个有感情的人,明白“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特别是曹操连自己的敌人都能善待,那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善待呢?

所以,如果我们把老子的“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拓展一下的话,那就是要善待自己、善待敌人、善待我们这个和谐的世界。

古代圣人说:“天下有受饥饿的人,如同自己受到饥饿;天下有落水的人,如同自己落水。”这就能看出他的伟大,他的仁德如同天地。

人间需要每个人都永存爱心,然而这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做到永存爱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修养。

一要有自爱之心。自爱心是人的本性,是个体生存的基本特征。自爱心的进一步发展,就会产生自尊心、羞耻心、责任心和自信心,这有助于塑造自我道德形象。

人若没有自爱心,生命便缺乏根基。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何国何人,大都承认‘爱己’是一件应当的事。这便是保存生命的要义,也就是继续生命的根基。”自爱包含着对自己做人的准则、人生意义、道德信仰、价值观念、人格荣辱等诸方面的理解、信奉和实行。它体现着一个人对真、善、美的珍视和追求。

二要有爱人之德。一个人如果只能自爱而不能爱人,那只能说是一种低层次的狭隘的爱;人只有做到爱人如己,以爱己之心爱人,才算有了爱人之德。正如古人所云:“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三要有利人之行。在社会生活中,“爱语”会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快乐,甚至有“回天之力”。但是,人们之间的相爱,不能只停留在漂亮的语言上,而要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上。佛教有这样一句格言:“一个救人性命、出于纯正之爱的行动,比在侍奉佛祖的宗教活动中献祭大象和马匹而度过一生时光要更伟大。”

然而,人际关系也常常像自然界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正如墨子在《兼爱》篇中所云:“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现实生活中,许多宽厚的人,常有“己愈予人己愈多”的感受。在人们之间的交往中,总是有思想感情的交流与沟通。把自己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奉献给他人,而自己的感情并不会因“给予”而减少;相反,我们给予他人的愈多,那么自己所得的也会愈多,从而也就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更加丰富、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