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那些被遗忘的历史
34649000000047

第47章  一代才女薛涛

历史档案

薛涛(约公元768年~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父亲薛郧因做官而被流放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薛涛从小就聪颖伶俐,八九岁的时候就能知晓声律、诗词歌赋。

历史揭秘

薛涛小的时候,有一天,她的父亲在院子里,一时兴起,指着自家院中井边的梧桐树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此时虽还年幼,却也懂得作诗吟词,于是不假思索就应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其父闻后,除了讶异她的才华,更觉得这是不祥之兆,父亲为此发愁良久,恐其女今后沦为迎来送往的风尘女子。

然而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这首代表了薛涛小时候的智慧和才华的一首诗歌,果然成为她日后过上妓生活的暗语。薛涛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自己遗居,母女俩相依为命,生活极其窘迫。薛涛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时,这时候的薛涛已经是仪表举世无双,才华横溢,在附近也小有名气。迫于生计,加入了乐籍。

公元785年,韦皋奉命镇守蜀地,就召唤薛涛来侍酒赋诗,从此以后薛涛就开始了乐籍的生活。

韦皋奉命镇守蜀地二十一年,韦皋爱惜人才,他的手下人才济济。唐朝中期的许多有名将相都出自他的大门。薛涛虽身为幕府营妓,但是她的才华出众,备受韦皋重视;薛涛曾和黎州刺史行一起,共同完成创作了《千字文令》,她的聪颖辩才博得满座喝彩;她和幕宾僚属们一起喝酒吟诗,她拥有超于常人的才华,这份上天独有的赏赐为她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她的诗作和才气也随着幕府走出的使车传遍了全国各地。少年不知愁滋味,当时年轻的薛涛尚且不知愁是什么滋味,也仅仅是自然界的物景物变化,偶尔能撩起她几丝感伤的情绪,但是她仍然以‘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草’(《鸳鸯草》)的心态过着消遣诗酒流连忘返的生活。韦皋对她的才华很是欣赏,愈加宠爱薛涛。因此薛涛曾经介入了幕府里面的政事,在何光远的《鉴戒录》卷十记载说:“每次奉命到蜀地的人,大部分都要求见薛涛,然而薛涛生性狂傲,加上受韦皋宠爱,从不避嫌嫌疑,收到的金银布帛都据为己有。”这件事引起了韦皋的恼火,终于薛涛在公元789年被韦皋驱赶到松州。

松州是西边的边境,抵抗吐蕃的前线,来到如此荒凉的地方,此时薛涛才意识到以前自己思想有多狭隘,如今才真正的体会到何为悲凉。虽然沦落到如此境地,但是她的才情不会随着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于是她就把边塞落寞的景象和自己内心的幽怨衔接起来,来诉说心中的委曲,她的代表作《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和《罚赴边上韦相公》两首诗就是她在那个时期创作的。后来因为献诗就获得释放。

薛涛的字也是苍遒有力,所写的字没有一丝女子的柔情,笔力刚劲有力且峻激。每当写字写到酣畅淋漓的时候,笔法甚至可以和王羲之媲美,如果再加以练习就一定能赶上卫夫人。薛涛尤其喜欢写自己所做的诗,她的诗因语意工整,意寓深邃,书法警句颇多而著名。

重获自由之后,薛涛就马上回到了成都。没过多久,她就脱去了乐籍,隐居在浇花溪边,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寄张元夫》)等诗作,就是在那里创作完成的。她时常身着红衣,在溪畔徘徊思忖着,在冷静中开始思索着什么,经过岁月的洗刷,沉淀很出了她的成熟。在溪畔的那段日子生活是自由、更是富有浪漫气息的,这段宁静的日子,让薛涛更加释放了她的天性,这期间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她的个性,不管是写‘红开露脸误文君’(《朱槿花》)中的朱槿花,还是“晓霞初垒赤城宫”(《金灯花》)中的金灯花,或者是写“竟将红缬染轻纱”(《海棠花》)中的海棠花。全部都从“红”处着笔,不难看出她对红色的钟爱。她在自己的门前种满了和杜鹃一样的琵琶花,自己整日沉浸在红浪般的一片花海里。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甚一时重金难求,到处都体现着女主人内心热情活泼的世界。

到公元805年,镇守蜀地的韦皋去世。在这之后的十镇节度使中,武元衡、王播、高崇文、段文昌、李德裕等五镇和薛涛都有书信往来,交往甚密,甚至当时知名的诗人元稹、王建、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都视薛涛为知己。此时薛涛人已到了中年却依然过着“门前车马半诸侯”的富贵交游生活。薛涛之所以得到众多人的尊重主要是因为她自身才华横溢,独特的诗作风格,使得她自成一派,与那些自认为才华横溢的诗人们志同道合。

公元807年,武元衡奉命到成都镇守,便马上上封薛涛作为校书郎,虽然没有真的授予官职,但是薛涛却由此获得了“女校书”的光荣称号。在王建的《寄蜀中薛涛校书》一诗中写道:“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女校书”从此就成为了展现薛涛才情的头衔,成为了薛涛的一个代名词。这位“女校书”的才华横溢不但表现在辞客停笔、“工卿梦刀”的艺术功力上,同时她还在政治方面,治理国家大事方面体现了非凡的能力。因为薛涛有作为幕僚营妓的生活精力,所以对历朝历代幕府的政迹情况有所了解,所以她很自然的成为了节度使们咨询信息的对象,也因此受到了极高的待遇。大和五年的时候,李德裕下令修建一所筹边楼,要为防吐蕃。薛涛就为他作了《筹边楼》一诗道:“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十四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唐代也有不乏有才的人,像李冶、鱼玄机都是风华才子,他们的智慧和文才或许可以和薛涛相媲美。薛涛虽为一介女流,但是在政治素质和人生经验上却显得略逊一筹,所以从这一点说来。“这位女校书”的才名是独一无二、无可以替代的。

太和五年,公元832年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代才女薛涛香消玉殒,65岁的薛涛永远闭上了她寂寞的眼睛。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薛涛的坟墓在今天的成都市东郊,望江楼公园东锦江的旁边,在四川大学的校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