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砖雕艺术以甘肃临夏砖雕和天津砖雕最为着名。一般认为,临夏的回族砖雕艺术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近代更臻完美。当代砖雕作品以东公馆、北寺影壁、大拱北、红园等处最富有特色。砖雕多以松柏、荷花等植物,仙鹤、鹿等动物以及汉字或阿拉伯文书法为主,加以各种几何图案,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临夏砖雕以周声普(1908—1987年)为代表的“周派”最为有名,特点是设计精妙,气势宏伟,图案富丽,充满诗情画意。在天津,回族艺人马顺清等将刻砖由泥瓦细活发展为砖刻艺术。马顺清的外孙刘凤鸣进一步发展了砖雕艺术,人称“刻砖刘”。
(二)木雕艺术
木雕也是各地回族主要的建筑装饰之一,内容多表现以经训为主题的各体阿拉伯文书法、几何与花卉图案等。许多建筑物的藻井、门窗、柱梁上多有构思巧妙、刀法细腻的木雕,融古朴、精巧、高雅为一体。
青海洪水泉清真寺的木雕中充分体现了回族多种雕刻艺术融会贯通、浑然天成的高超技术。纯木结构的邦克楼,通体全用木头勾连搭建而成,没有用一个铁钉,镂刻的木椽、廊檐及斗拱,新颖别致,木雕工艺精妙无比。清真寺大殿内部正中央的木雕吊顶,也是精致镂空的木雕结构,宛如一簇花灯,美轮美奂。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内的《古兰经》木刻,选择优质原木,用中文、阿拉伯文将整本《古兰经》雕刻在大殿四周的木板墙上,这项工程历时13年,由于从立意构思到书法、雕刻诸工艺均与大殿古建风格自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然天成、气势宏伟的艺术效果,被国内外着名人士赞誉为“世界奇迹”。
(三)石刻艺术
回族的石刻可以上溯到唐宋回族穆斯林先民时期。在广州、泉州、扬州、海南等沿海地区的着名港口城市等地,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穆斯林石碑和碑铭,其中以泉州的石刻最为有名。
迄今为止,泉州发现的伊斯兰碑刻有200余方,有清真寺建筑石刻和墓葬建筑石刻。墓葬建筑石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墓碑、塔式石盖、祭坛式墓葬石刻和拱北式陵墓建筑的门楣石刻。这些石刻的雕刻图案,大多有云月、几何、花卉、枝叶等;石刻文字以阿拉伯文为主,部分为波斯文和突厥文,有的混刻汉文、波斯文、阿拉伯文于同一碑中。泉州遗存的回族穆斯林石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国内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尤其可贵的是石刻上阿拉伯文、波斯文的记载,可以弥补史籍史料的不足,对于我们研究伊斯兰教传入及其在泉州的历史,回族穆斯林先民在泉州的生活、从事的职业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海外交通贸易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在我国回族穆斯林中有多种手抄或印刷类的纸质文字版本,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有《古兰经》的木雕全文,但尚缺一份永久保存且能被广为瞻仰的石刻全文。现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的陈广元大阿訇有感于此,遂举念手书《古兰经》全文,并在河北省威县虔诚的穆斯林石刻家王凤桐夫妇的鼎力协助下,由其自筹资金并亲自镌刻陈广元大阿訇手书《古兰经》全文。陈广元大阿訇于2002年开始书写《古兰经》首章,到2006年完成《古兰经》末章,历时4年多。王凤桐祖孙二代也将自己的举念付诸行动,筹资并亲手镌刻。该石刻选用泰山基石为材料,将《古兰经》30卷114章全文镌刻在高1米,宽0.5米,厚3厘米的石板上。共用石板528块,总面积为264平方米,总重量约26吨。该石刻《古兰经》历时较长、工程浩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已成为我国伊斯兰文化史和回族石刻史的瑰宝。这一壮举弥补了中国伊斯兰文化史上缺乏石刻《古兰经》的空白,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另外,回族不仅有经营玉器珠宝生意的传统,玉雕艺术同样成就斐然。清末牛街不少回族除经营玉器珠宝买卖外,还设有玉器加工作坊,形成前店后场的格局。制作玉器以摆件为主,大件如鼎、炉、茶具、花鸟、人物,小件如戒指等饰物。民国初年,牛街回民常文庆还到新疆和田采购玉石原料,用骆驼驮回北京,开了“富润德”玉器店,前店后厂,产品远销国外。回族铁宝亭的“德源兴”玉店,加工的玉器以巧妙利用玉石色彩闻名,如有一次买进一块白玉,仅有一点翠绿色,该店将它雕刻成一棵大白菜,上面立着一只绿蝈蝈,妙合自然,被视作稀世珍品。日伪统治时期,北京回民的玉器雕刻加工厂大多倒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近十年来,回族玉雕日益复兴,牛街成立了玉器加工厂,北京宣武区外贸公司还成立了民族玉器厂,许多回族玉雕艺人组织起来,贡献出玉雕绝艺,制作出许多高水平的工艺品,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五、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从古至今,回族音乐家不乏其人。如明末古琴演奏家金琼阶,自称修去逸叟,古琴技艺高超,孤愤凄怨,闻者莫不动情,是明代琴坛松江派的后期名手。当代中国音乐领域,涌现出了不少有突出成就的回族音乐家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回族歌手。如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梁祝》曲作者之一的陈钢,作曲家杜矢甲、杨庶正等。着名的回族歌手马玉梅、丹慧珍、马太萱、安妮、哈辉演唱的回族民歌,经常在电视和广播中播放。在流行乐坛,则有观众熟知的回族歌手蔡国庆以及因演唱电视连续剧《金粉世家》主题曲《暗香》而崭露头角的北京回族歌手沙宝亮等。
回族音乐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北的民歌“花儿”。回族群众喜爱花儿,是花儿的创造者、演唱者、继承者和传播者。花儿内容以歌唱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形象地反映了回族人民的生活和历史遭遇,最着名的是长篇叙事诗《马五哥和尕豆妹》。从形式来看,回族花儿的语言、结构、比兴手法的运用等也都有自己的特点。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加之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有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宁夏花儿等不同的流派。其中河州花儿(属于河湟花儿)最具代表性。
河州花儿委婉动听,基本调式和旋律有数十种,变体甚多。形式上有慢调和快调。慢调多为4/4或6/8拍,唱起来高亢、悠长,曲首、曲间、句间多用衬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调进,高音区多用假声。快调多为2/4或3/8拍,相对紧凑短小。河州花儿多为五声微调,自成体系。一般每首词由四句组成,前两句常用比兴,后两句切题。字数上单双交错,奇偶相间,不像一般民歌那么规整,故更加自由畅快。
近年来,回族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以及继承与发展进一步受到了重视,花儿作为西北回族地区的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仅仅是山野村言进入了学术研究的殿堂,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除了民间传统的一些“花儿会”以外,花儿还走上了舞台。一批新作如歌舞剧《曼苏尔》,歌舞《花儿与少年》,歌曲《宁夏川》《宁夏的花儿塞上的歌》《山乡盼望你们来》《站在高山望北京》等,受到广泛的好评,成为展示西北地区人民风貌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
(第三节)现当代回族作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族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涌现出一批回族作家和优秀作品。诗人沙蕾、木斧(杨甫)、马瑞麟、高深,小说家胡奇等较有影响。回族作家以汉语为载体,一方面坚守自己民族的精神根脉,另一方面在审美心理、文化结构上进行多元参照,创作手法日益丰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精神的行者张承志
张承志,笔名张录山,经名赛义德,原籍山东济南,1948年出生于北京。曾供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等。现为自由职业作家。1978年开始创作。已出版着作30余种。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义气质”着称。
1978年,张承志的第一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后,《黑骏马》《北方的河》分别获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5年获首届爱文文学奖,长篇小说《金牧场》入选中国小说50强(1978—2000年)。张承志迄今为止出版着作(单行本)约60部,代表作品有《心灵史》(长篇小说)、《黑骏马》、《北方的河》、《清洁的精神》(散文集)、《谁是胜者》(散文集)、《文明的入门》(散文集)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出版。
张承志早期以草原生活为题材,稍后他把个人理想与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开始了他对回民生存和真主信仰的探索。他用文学形式书写的宗教史《心灵史》(花城出版社1991年初版)歌颂了哲合林耶门宦回族群众为了维护信仰的纯洁及心灵的自由而不惜牺牲的英雄主义,在文坛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张承志的散文却体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小说的风格,愤世嫉俗,而且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对诸多国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字里行间,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典型的忧患意识。张承志一直不懈地追求一种内清外洁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追求实现“人性之大美”,成为当代中国文坛上的一面独特的旗帜,获得了主流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可以说,张承志具有浓郁回族风格的作品,乃是回族奉献给中国汉语文坛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二、思乡游客白先勇
白先勇,1937年生于广西南宁,系前国民党着名将领白崇禧之子,台湾当代着名作家。1965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部任教中国语文。1958年首次在台湾《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金大奶奶》,此后创作势头一发不可收拾。在迄今为止的40多年创作生涯中,除了散文、论文、杂文以及改编的戏剧、电影脚本外,共发表短篇小说36篇,长篇小说1部,在世界华文文坛享有盛誉,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中少见的奇才”夏志清:《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说——(寂寞的十七岁)代序》,远景出版社,1977年。2000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了5卷本《白先勇文集》,首次将他的文学作品全面介绍给大陆读者。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的作品主要回忆少年生活,主观色彩较浓,较多地受到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玉卿嫂》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中期,白先勇创作了一系列以留学生活为题材的作品,结集为《纽约客》出版。白先勇在小说中渗透了对民族、文化、中西价值观念的严肃思考。《芝加哥之死》《谪仙记》等作品写出了浪迹天涯的中国留学生“无根”的痛苦,字里行间显示了作者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后期,以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为代表。收在《台北人》中的14篇小说几乎篇篇都是精品,它们奠定了白先勇作为优秀小说家的地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一部作品集《青春·念想——白先勇自选集》以及新作《姹紫嫣红牡丹亭》。白先勇喜爱中国地方戏曲,对于其保存及传承,亦不遗余力。
三、不让须眉的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