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陈洪绶《宣文君传经图》
在西晋末期和东晋初期,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大规模南下,初期是与中原中央政权对峙抗衡,继而攻城略地,肆虐侵扰,最终形成“五胡乱华”之势,对中原汉民族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灾难。然而,在刀光剑影、生灵涂炭的黑暗岁月,优秀成熟的汉文化在血雨腥风中反过来影响、同化着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根性。在族群间生死予夺的过程中,形成事实上的文化碰撞与不断融合。这一时期,作为在中原具有绝对文化统治地位的汉族,也在频繁往来的社会活动中,同样汲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为之后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注人了新的文化基因。
宣文君,这位生活于狼烟四起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博士”。由于年代久远,史籍中只留下了“宋氏”之姓,名却失传了,只是知道她生于公元283年,卒年不详,为前秦的女经学家。
宣文君的人生经历伴随着社会大分化、政治大动荡的历史进程,并和文化交汇息息相关。她身逢乱世的遭际与波澜起伏的时事相重合,个人命运依附着时代。然而怀有经世之才,亦会绽放出异彩。《晋书·列传》第六十六,记录了她的事迹:
韦迳母宋氏,不知何郡人也,家世以儒学称。宋氏幼丧母,其父躬自养之。及长,授以《周官》音义,谓之曰:“吾家世学《周官》,传业相继,此又周以所制,经纪典诰,百官品物,备于此矣。吾今无男可传,汝可受之,勿令绝世。”属天下丧乱,宋氏讽诵不辍。其后为石季龙徙之于山东,宋氏与夫在徙中,推鹿车,背负父所授书,到冀州,依肢东富人程安寿,寿养护之。逞时年小,宋氏昼则樵采,夜则教逞,然纺织无废。寿每叹曰:“学家多士大夫,得无是乎!”逞遂学成名立,仕苻坚为太常。
前秦的创建者、政治强人苻坚,得益于深厚的汉文化修养,不仅博学多艺,而且擅长谋略。他初封东海王,公元357年在氐、汉豪贵支持下诛杀暴虐的苻健子后,自立大秦天王。由于即位前他就立志高远,暗布党羽,广泛结纳人才,以举经国济民之业。即位后励精图治,选人唯贤,视才为用,无才无德的宗室外戚,每每摈弃而拒之。而对王猛、吕婆楼、强汪、梁平老等怀有文韬武略之人,均授以高官显位而重用。尤其对王猛委以“军国内外万机之务”,支持他整饬军政,强化封建王权。同时,命地方官荐举遵奉孝悌、正直清廉和长于文学、政事者进行类似现在的业务能力的综合考核,取其优秀,“得人者赏,非其人者罪之”。
于是,在他执政时期,出现了大面积“内外之官,率皆称职”的情景。他在思想意识上以汉文化融合治下各族,尤其提倡以儒学为宗。广兴各级学校,下令公卿以下子孙均须人学。只要有空他就亲临太学视察,甚至亲自监考,检查学生的优劣。可以想见,他惜才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眼光又是多么的长远。
历史往往给有准备的人提供了可遇不可求的机遇。明末着名画家陈洪缓所描绘的这位八秩寿星宋氏,就是以学问的储备,在一个偶然机遇走进历史的。定格的图画,再现了她当“教授”的尊严与风光,并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一千七百年前。宋氏出生于一个儒学世家,幼年丧母,由父亲一手抚养长大。其父欲传《周官》音义予她,不无尿情地嘱咐说:“吾今无男可传,汝可受之,勿令绝世。”从此她朝暮复晨昏,焚膏以继晷,以承继绝学的意志,始终牢记父亲的教导,一心背诵所授之书,不断温习、理解、消化,直至烂熟于心。她不仅身经父亲去世的变故,更是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平常的心态、超人的毅力,一边抚养年幼的儿子,一边自修不辍。乱世凋敝,度日艰难。白天上山砍柴,下地除草,大部分时间操持着母子生活的营生;晚上则挑灯教儿子韦逞读书,终于将他抚育成才,做了前秦的太常。“太常”为古代中央的九卿之一,是掌管祭祀礼乐、宗庙礼仪的最髙官吏。
有一天,前秦国君苻坚到太学堂视察,问儒学经典课程设置情况,为没有开设“礼乐”这门课程感到些许遗憾。博士卢壶对苻坚说:
废学既久,书传零落,此年缀撰,正经粗集,唯《周官》礼注未有其师。窥见太常韦逞母宋氏世学家女,传其父业,得《周官》音义,今年八十,视听无阙,自非此母无可以传授后生。
如此这般地描述一番,苻坚听后大悦。敕请韦逞的母亲在家里开设讲堂,选派一百二十名学生跟她学习《周官》,赐号“宣文君”。从此《周官》复行于世,而中国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位教授《周官》的女博士。她的事迹历经岁月的流传,宋代诗人林同把宣文君列为妇女的楷模之一,并有诗赞之:
难把父书读,只因手泽存。
遗方汝可爱,忍使世无闻。
此画表现宣文君授课休息之间隙,师生讨论的情景。构图布势取不同人物活动形成一个回环,外实中空,并依人物目光的视线牵引而达致气脉连贯。借用格式塔心理学“完形”之眼,超越“三维空间”的认识局限,把欣赏角度上升为“第四度空间”,即审美心理空间的场阈。通过观赏者的主体意识,以“时间的延续”去感知、审视、品读,经过分解与组合,将画中每个人行为举止串联起来。设计安排分布妥帖,活泼自然,场景长于组合,人物聚散分布。关系协调而巧妙,在精致之中透出一种端庄稳健的气象。
宣文君教授端坐榻上,双手靠在为她特制的凭几上,身子微微前倾,构成了全图的中心。她目光向下直视,流露出欣慰的神情,乍一看好像在温和注视着她的这些已经满腹经纶的学生,仔细瞧却分明是在那里静坐发愣。此情此景,像沉浸在往事回忆中。也许在她的心中,读书论义已不再重要,迟暮之年,对早逝父亲的冥冥缅怀,才是此际心情的真实体会。
由此,“有意味的形式”以她为视阈的“运动”开始了,一坐两立的三角形的安排又形成相对独立的场阈。旁边送羹的婢女居于画中最高点,屏息静气,不忍打扰,木呆呆看着同伴。同伴心存敬畏地直直定睛注视着宣文君镌刻忧患的脸庞,稚嫩与沧桑两相对比,从而引出对她身世的无限联想和悯惜……
下方红衣者手拿《周官》,向各位阐释心得。侧身面对数人,形成六人的中心,此为展开画意的关键点。这样的布局使人的思路向经典集中,进而领会作者的构图立意。透过生动的形象,描绘宣文君教授《周官》,而张明文化传承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一老者相向微笑,颔首称许;旁立者蹙眉凝想,似觉疑惑;前方背对观者的学士不停发问;拢卷女生闻言入迷,陷入沉思,似得启示;贡案旁的伫立者听之似有所悟。众人你言我语,兴致正浓。连送灵芝盆景的小童,也被眼前的气氛所吸引,歪着头静静地立在那里。两组人物以眼神呼应,形成气脉相通的视觉回环,神态各异,个性鲜明,形象刻画入微。造型强化夸张对比,然皆以性情为本。既有情节性描述,具有常人易于接受的可读性,并富有装饰意味,造成视觉和心理的独特艺术感受。色彩单纯清丽,用线大胆流畅,清圆细劲,重重并列,意趣盎然,显示“森森然如折铁纹”般的笔情墨性,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象。
陈洪缓的艺术之路,早年关注与涉足市并文化,取象于民间艺术,成就于版画。经过易整以散、易散以整的反复磨砺,至晚年趋向散逸,求变出新,达到文人画舒缓迂徐的境界。如代表他艺术高峰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其塑造艺术形象常常流于过分夸张以至改变形体比例,从而形之于“奇崛不凡”、气敛神藏以及力劲而不露的画面效果。人们对于陈洪缓独特的造型、怪诞的艺术风格给予“高古奇骇”的评价,从这幅画的风格可见一斑。尤其是描写“五胡乱华”背景的题材,联系现实环境,他有比常人更为敏感、更为深切、更为理性的认识。通过此图,也折射出明末清初离乱动荡剧变时代的精神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