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祭保护神(有的村寨亦称为白神)偏寨张元春(苗族,83岁)介绍:24日天不亮时,祭保护神。要用一把伞、一只白公鸡、一根三个枝杈的五倍子树杈、香纸等。据说,因保护神衣衫很破,怕人看见,要用伞遮,而且天不亮就要送走。焚香敬酒后祈祷说:“今天是良辰吉日,才请你们诸位神来保佑我们大家。我们摆三个银杯,斟上最好的米酒,打着彩伞,焚着纸钱,请你们即席就位。”祈祷毕,把鸡杀掉,敬祭一下,然后拿回去煮一煮,并看鸡眼以卜吉凶。如两眼全睁或全闭则为吉。若一只睁一只闭,则为凶。煮后再拿来献祭,巫师祷告说:“刚才的鸡是生的,你们吃不得,现在煮熟了。请你们用餐。吃好后,请你们就位。”巫师先送保护神吃一点,自己也陪着吃一点。
芳寨刘永利介绍:24日早晨,要用一只白公鸡,一把茅草,一根三枝杈的五倍子树枝、香纸、酒肉等祭白神。祭文大意是,白神从什么地方来,去过什么地方,办过什么好事,有多大神通。我们给白神白鸡、香纸、酒肉等,请他来保护我们大家兄弟姐妹平安。祭词很长,大概要唱一个多小时,全寨男子都站在那里陪祭。
为啥祭祀要用白公鸡?他们解释说:白公鸡是苗族人民心目中的一个神,模样象人,全身穿白衣服,非常破烂,但又挺干净。白天他不好意思到寨子来,只有夜里来寨中保佑我们苗家,鸡叫时又走了。苗族古歌说,蝴蝶妈妈生了十二个彩蛋,变成了雷公、龙、蛇、姜央和这个白神。白神本事很大,立屋安门划龙舟等,都要敬他。
关于祭祀为啥要用五倍子树枝。苗族几个老人解释说,五倍子长得能通天,可以把保护神送上天去。
第二种:祭龙舟
塘龙寨吴苟沙介绍:塘龙寨划龙舟前,不杀鸡祭保护神,而是面对龙舟烧点香纸即可。
第三种:祭家族神
据杨家寨杨秀文(苗族,53岁)介绍:五月二十四日天亮出发前,要在江边杀一只白公鸡祭家族神。意即活人去玩,请祖先也来玩。活人玩,也请祖先来保护。同时,杨家寨也祭保护神,仪式同于其它寨。出发前的祭祀仪式,多由巫师(寨老、鼓主)主持。祭祀毕,水手每人拿几根芭茅草,意即斩鬼的大刀。鼓主喊:“父老兄弟们,都划龙船去吧。”划船绕本寨水塘一周,始划向赛区,才把茅草扔掉。
3、龙舟上人员的构成及其禁忌:
鼓主:是龙舟节活动的主角。由全寨选出最有威望的长者担任。他坐在母船首,背靠龙头,面对水手,按一定节拍击鼓(仅作为一种仪式,并不指挥水手的划行速度)。他重要的职责是,在举行龙舟节的几天里,每天蒸两大桶糯米米饭,准备几只鹅,二三十斤肉,一坛酒都要抬上船,供船上的人员吃。这些年,有些寨子改为水手自己带饭,鼓主只做一些菜,备少量酒招待。
锣手:由鼓主从本家族中选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子担任。但要男扮女装,佩带银饰。他面对鼓主,按鼓的节拍击锣,锣鼓奏出“咚咚哆”“咚咚哆”的声调,应是九保的形象。
水手:三十二人。每组四人,分别站于子船的八个槽内。他们是划船的主力,决定划行的速度,一般由年青力壮的棒小伙担任。
撑篙:一人,要选择经验丰富船公担任。他站立船头,掌握船的航向。在抢线冲刺时,更起重要的作用。
舵手:一人,另有帮手三、四人,在关键时刻划船。他们居船尾,协同撑篙者调正船的航向。
铳手:一人,由胆大心细者担任。在龙舟经过村寨时和必要的场合放两眼铳铁炮,以壮龙船声威,并告诉亲友接龙。
管帐:一人,由鼓主本家中人担任,在龙舟中间,负责接收登记鼓主亲戚所送的礼物。
指挥:一人,居母船之首。他指挥水手的划行节奏,也有的船以其他人指挥。划龙舟的有关禁忌主要有:、第一,家中有产妇未满月的男子不许靠近龙船。1982年,芳寨的两个家中有产妇的人没有回避龙舟,寨老各罚他们一只公鸭,杀了祭龙舟,向龙舟赔礼。
第二,水手不许翻卷裤腿,不许穿鞋,不能说翻字,害怕翻船。
第三,不许妇女靠近龙舟。据刘永刚介绍,龙最怕妇女,特别是坐月子妇女和他家里的男人。传说,一个妇女在河里洗孩子尿布,龙非常生气,要把河水吸干,大河被吸走六尺,小河被吸走一尺五,天旱起来了。龙托梦说,以后再在河里洗尿布片,你们就没有水划龙舟了。从此,妇女去河里洗尿布,一定不能让人看见,特别要避开龙舟和划龙舟的人。
此外,划龙船也有规矩。五月初五在平兆划龙舟,一定要等下游的船到后在潭中划一周,上游各寨才能开始划,说是上游先划了天要旱。据说,上搞仰的龙船是火龙、鬼船,一划天也要旱,所以各寨一齐反对搞仰参加,解放前曾联合起来砸过搞仰寨。1979年后,因区政府支持,上搞仰才能参加龙舟比赛,但仍有不少寨反对,却无可奈何。究竟原因,我们曾从服饰、语言、生活习俗等方面对搞仰寨进行考察,发现与他寨并无差异,且互相开亲。所以推测:一种可能是上搞仰寨与其它寨不是一个氏族部落。另一种可能,是否上搞仰与其他寨发生过械斗冲突,结成冤仇而积久成习。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4·接龙送礼
龙舟沿江而行,经过每个寨子,都要放铳炮,划行一周。鼓主的亲戚早已从各个寨子赶到,在就近码头等候,放鞭炮迎接,谓之接龙。龙舟靠码头后,接龙的亲戚手执牛角杯或小碗,给鼓主及船上的每个人敬酒,然后献上衣物。
按这里苗族的规矩,鼓主的对头亲(即姻亲)和至交好友(包括姑妈、舅舅、女婿)要送大礼,有猪或羊,甚至有人送头小牛。还有送红绫者,一般的为五尺。鼓主其它亲戚朋友(包括妻舅、对头亲的家族、鼓主兄弟、堂兄弟的亲戚和其它远亲),也要送几尺红绫、鸭、鹅等。船上的管帐把礼物一一登记上礼薄。礼物轻重与亲戚关系的远近相对等,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亦可视家境好坏对这种规矩有所变通。如姑爹的家族家境好的,可送羊。困难些的,要送鸡、鸭,但不送是不可以的。那个寨龙舟上挂的礼多,证明其亲戚多。没有亲戚当鼓主,就没送礼的机会了。这种情况下,往往这个寨嫁出的姑娘要送礼给全寨的人。鼓主每接受一家的礼物,船上有人用《龙舟歌》唱道:“你拿酒来敬龙,龙给大家雨水。你送给我们一头猪,龙送给你们子孙,对于送大礼者,鼓主在以后要回赠。鼓主在这一年的龙舟活动中收入是大于支出的,收礼的单子都要保存,每年都要看一次,以便还礼,所还的礼要比收的礼重。收到的猪羊等牵到后边的后勤船上,鸭、鹅、红绫等都绑在船头,以炫耀鼓主德高望重,亲朋众多。据场坝吴通礼说:1943年,他家作了一次鼓主,得了17头猪,12只羊,300多只鸭鹅。芳寨刘永利说:1985年,他父亲作了一次鼓主,得了14头猪,24只羊,366只鹅,鸡鸭比鹅还多些。鼓主这次收了礼,以后遇到送礼者家中婚嫁喜事、上梁立屋时,是要略高于收到的数额回敬人家的。作鼓主尽管很荣耀,但作一次鼓主还一辈子帐,有的人临终前还未还清。所以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次鼓主,极少有人作两次。
5、比赛
组织者:据老年人回忆,最初由各寨老联合组织比赛事项。民国年间,245由地方政府和乡绅共同组织。吴通礼回忆说:在他当施洞镇镇长时,由镇公所和江对岸的江西街(属施秉县)上的税务所与乡绅共同筹款组织比赛活动。解放后,即由县政府拨款,由施洞区政府组织比赛及奖励事宜。
龙船编组:一般两三只船为一组。据施洞镇文化站站长刘诗龙说:1979年后,他们把参赛船按其竞技水平分为甲级船和乙级船,同级船之间抓阉编组,釆取单淘汰的办法,每组只取第一名,然后第一名之间再划,决出名次。
竞赛规则及裁判监督:航程一般为100米至200米,比赛时,各寨代表和区政府组成裁判小组。每只船相距两三米,旁边有一汽船担任监督和救护,由区派出所随汽船监督,各船不得岔入别船航道。如有犯规,得了第一名也不算。比赛开始以铳炮为号,群舟竞发,争先恐后。
奖励及奖品:最初只争名次,划胜了全寨荣耀,也预示今年运气好,收成好。民国年间始发奖品。据吴通礼回忆:他当镇长时曾和税务所联合筹款,打制小银牌,上有“龙舟竞渡纪念”字样,颁给参赛各龙舟。解放后。区政府和县民委给取得名次的龙船颁锦旗和奖金五、六十元。
(五)比赛结束后的活动
1·聚餐庆祝
五月二十七日下午龙船回寨后,鼓主要从所得的礼物·中挑出一头最大的猪宰了,请全寨所有男子聚餐。近几年,有的寨选不出鼓主,大伙也要凑钱聚餐,谓之“打平伙”这样的聚餐,妇女不得参加。对此,她们一点儿也不多心,认为男子划龙船辛苦了,应归他们享受。聚餐的男子席间唱感谢鼓主的歌:“鼓主家好心肠,灯光照得亮堂堂,请大家来宴饮,老少都吉祥”等。
2·选鼓主聚餐后,即推选下一年的鼓主。鼓主的条件是:一要家境在中等水平以上,否则承担不了那么大的经济支出;二要亲戚多,这样接龙送礼的人才多,显得荣耀;三要在寨内有威望,办事公道;四要儿女双全,且男孩多于女孩或男女相等。新鼓主选出后,老鼓主和寨内老人即把锣鼓送到他家,并放鞭炮以示庆祝。新鼓主略备酒菜,招待大家。同时,也要唱歌:“今年他家划,明年你家划,送鼓到你家,明年我们再来。”等。新当选的鼓主,要给亲戚每家送一包糖。但过去是不送的,因为鼓主一选出,很快各寨都知道了,再送包糖去,就有催送礼之嫌,被通知到的亲戚不送礼,面子也过不去。从新鼓主选出后,就标志着下年龙舟节的筹备开始了。近几年,有的寨子没有人当鼓主,划龙舟则一般由寨老或村长出面组织,费用大伙儿平摊。
3·接龙舟上岸及龙舟,龙头的存放
赛后一二天,全寨男子即把龙舟抬到岸边的船廊里。船廊按船之长度所建,一般长约25米左右,七间八拄,硬山顶(见图示)。龙头一般存放在住房宽敞清洁的人家。也有的寨(如塘龙)传统上放在寨老家。划龙舟的铜锣,各寨都看得很珍贵,由鼓主妥为保管,有的甚至埋在地下,只有划龙舟时才拿出来。鼓则放在公共场所,因为过其它节日时人们跳舞还要用。
(六)龙舟节中的饮食习俗及禁忌
龙舟节是大规模的社会互动和亲戚朋友的聚会,哪里划龙舟,哪里就是亲朋的聚汇地。特别是大端午节,每家的亲戚客人多则百人,少则四、五十人。这些与苗族传统的饮食习惯相结合,形成龙舟节饮食习俗的鲜明特色:
1·饮食习俗
男主人陪客:节日中,妇女灶上锅下,忙里忙外,所以陪客人吃饭者是男主人,妇女有时只陪女客。若是经济困难的人家,男主人陪重要亲戚吃完后,就回避了,由妇女陪客人。这样,客人吃得差些,也无可非议,因为主人不在嘛。如果男主人陪客人吃得不好,就要招来不好的名声。
包粽粑:小端午即包棕粑,串亲戚,但不及大端午节隆重。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妇女回娘家都要挑棕粑,必须是双数,一斤多一个,有的多达160个。在此期间,新婚媳妇回娘家者,更必须送棕粑。棕粑要请专门的人包,一斤米一个,包作长方形,外形要美观大方。家贫者可包得小些,但必须是120个,12个扎一捆。因为在苗族观念中,“十二”表示圆满,以一年有十二个月之故。除此外,还包三角形粽子曰“羊角棕,给小孩吃。
重酒不重菜:苗族向来重酒不重菜。若碰见赴宴归来的客人,不问“你得肉吃没有?”而是问:“你得酒吃没有?”被问者则回答:“得了,吃醉了。”这样才显示主人家热情好客。龙舟节中更是如此。虽然家家杀鸡鸭宰鹤,甚至杀猪,但鸡鸭鱼肉通常都是一锅煮,煮熟切成不同的形状,装入碗中即可,极少有人家七碟子八碗的小锅单炒,事实上也来不及。其它蔬菜也很少吃,以肉为主。但家做米酒却是必不可少,热情的主人频频劝酒,把客人灌醉才尽兴。若遇到贵客登门,更显热情十分,进门时先喝两牛角酒杯,吃罢出门时,也要喝两牛角酒杯。席间唱歌劝酒,每曲一杯,美酒欢歌,令人陶醉。
吃流水饭:过节时,因为客人特别多,吃饭则用长条矮桌(若不够用,就续木板),客人围座两边。大锅菜大桶米饭早就做好。谁来谁吃,甚至不大熟悉的人来吃饭,主人也会热情接待,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质朴大方的美德。
2·饮食习俗中的禁忌:
一是龙船出发前祭祀用的鸡,洗煮时都要选懂得规矩、清洁卫生的妇女搞。鸡要单独煮,煮时不能翻过,否则要翻船。
二是为龙船上做食物要选清洁卫生的老年妇女担任。煮饭时不能弄翻任何东西,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淘米水及洗桶水划完龙舟才能倒掉,垫樽脚的不能乱动。煮饭时,不能盖樽盖等等,否则也要翻船。
三是水手在龙舟上吃饭要用手抓,不能谈论饭熟不熟之类的话题。妇女虽然不准靠近龙舟,但舟上的人可以抓给他们吃。
四是不能坐在门褴上吃饭。喝酒时,先要用筷子沾点酒弹在地上,以示不忘祖宗。
(七)龙船节中的服饰
龙船节是这里苗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届时衣着打扮,必倾其所有,银饰盛装,令观者赞叹不巳。不同身份的人服饰亦不尽相同。
鼓主:头戴黄色马尾斗笠,衬以黑缎瓜皮小帽,帽顶系五色丝线缨。身穿兰或青色团花缎右偏襟长袍,外套兰色或青色缎马甲,类若清代人之打扮。脖项挂前宽后窄的硬项圈一两只,项圈上嵌有二龙戏珠纹样的微凸图案。
锣手(童):一般为鼓主家族中之男童,尽着女装。头戴银凤冠,冠上嵌以二龙戏珠与丹凤朝阳纹样,额前遍饰小银玲,脑后垂镶有银泡的两根飘带,颈戴银项圈两三只,身穿黑绒上衣,绣有花鸟图案。前后腰间系有遍饰银泡的围腰,腕戴三四只银手钏。随鼓声击锣,动则银片摇颤,叮当有声。
水手:一律头戴竹丝马尾斗笠,铜丝绕边,上插银饰(近年也有戴一般斗笠者),身穿黑褐色明光发亮的家织布对襟中式上衣,腰围饰有银泡的五彩绣花腰带,着兰阴丹布长裤,手执五寸叶浆,显得精神焕发,伶倒精干。
据说,最初龙舟之上须有戴纸斗笠、披蓑衣者,意为祈雨。近年已无披蓑衣者。
姑娘:龙舟节中,衣饰打扮最令人到目者,莫过与年轻姑娘。在天气凉爽的早上和傍晚,他们一个个银饰盛装,或聚簇嬉戏,或游方对歌。其服饰较之锣手之女妆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富有者银雉高翘颤颤悠悠。唯头绾高髻,横别银簪,耳坠银环,长者垂肩,重者每只达半斤,一动三摇,晃晃悠悠,方显出苗家女儿本色。天热时,脱去银饰盛装,头包家织彩色格布头帕,身穿各式便装,但仍不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姑娘们银饰盛装,一方面是向小伙子们显示自己的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另一方面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勤劳与财富。全身银饰重达一二十斤,甚至二三十斤者,非千把元莫属,贫穷家无力置办,懒惰之人,望尘莫及。
小伙子:龙舟节期间,即使平时着汉装的年轻小伙,也要穿上藏青色或黑褐色家织布对襟中式上衣。参加划龙舟的小伙子,因江水把衣服弄湿了,嫌不好看,也要另换一身干净漂亮的民族服装。他们一个个打扮得风度翩翩,以博得姑娘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