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谈话中纠正别人的错误
在谈话中纠正别人的错误,很容易让对方下不来台。一般来说,人在谈话中容易犯的错误有:说错字,常识性错误,记忆错误,认识错误,等等。事实上,由于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经验阅历都不一样,有些时候,难免会说错字,在某个常识性问题上出错。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在公众场合纠正他的错误,等于是否定他的能力和地位。而且,他会认为你是故意为难他,让他当众出丑。
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的戴尔·卡耐基,可谓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老手”。然而年轻的时候,他也曾犯过小错误,就是在谈话中纠正别人的错误。
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他右边的一位朋友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朋友说,他所引用的那句话出自《圣经》。但卡耐基知道朋友错了,他很肯定地知道那句话的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
为了表现优越感,卡耐基忍不住纠正他。没有想到,对方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的著作?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位朋友一时下不来台,不禁有些恼怒。
当时,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他的左边。葛孟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多年。于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证。葛孟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脚,然后说:“戴尔,你错了,他是对的。这句话的确出自《圣经》。”听了葛孟的话,那位朋友高兴地走开了。
在回家的路上,卡耐基有些生气,问葛孟:“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著作。”“是的,当然。”葛孟回答说,“《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非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他并没在征求你的意见,为什么不保留他的脸面?”
通过这件小事,卡耐基从葛孟身上学到: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放过去也无伤大局,那就没有必要去纠正;如果非得纠正,应该在私下场合,并使用委婉的语言和语气。这样,不但能保全对方的面子,维持正常的谈话气氛,还能使你有意外的收获——在对方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纠正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纠正的吗?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
公众场合少说方言
在公共场合交谈时,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不能用方言。这样做,一是不自掉身价,二是尊重对方。首先,说方言,在有的人看来是降低自身的做法。这就如同小学时学的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俺们(方言)是下等人用的。”其次,也许你认为说方言是表示没有把对方当外人,而在对方看来却是你不尊重他——因为他一是听不懂,二是你把他的身价也降了。
有两个场合,尤其要注意不能用方言,一是办公室,二是聚会。
1.办公室。
办公室里的同事来自五湖四海,方言更是五花八门。方言本无错,但不注意场合在办公室说方言的行为却是错的。
某公司招聘一名销售,来自重庆。上班第二天,她便给同事上了一堂方言课。这天,她刚进办公室便着急地翻弄自己的办公柜,还用纯正的重庆话自言自语道:“糟了糟了,我的孩子不见了!”“你的孩子不见了?报了案没有?”“不要着急,我们分头去帮你找!”“你冷静一下,想想孩子是在什么地方走丢的!”同事你一言我一语,劝她先冷静,干着急也没有用。她一听,顿时笑得前仰后合的,过了许久才止住了笑声:“谢谢你们,我的孩子没有走丢,而是我刚买的那双‘鞋子’不知道放在哪里,一时间找不到了!”经她这么一解释,大家才知道在重庆方言里“鞋子”和“孩子”发音相同。这一场虚惊可算让大家长了见识。
办公室不是你家的后花园,它是办公的地方,如果大家都说方言,工作交流和沟通就成为问题。而且,用普通话沟通本来就是对其他同事的尊重。如果两个同事在办公室坚持用方言交流,旁人难免会一头雾水,甚至琢磨他们是否在说些不可告人的事儿。
2.聚会。
有一个上海人,邀请外省的一位好朋友参加家庭聚会。没有想到,这位外省朋友到了他的家里不到半个小时就匆匆离开了。原来,这个家庭聚会上的人几乎都用上海话交谈,他的这位朋友不仅听不懂,且感觉自己是个“外来户”。所以只好走人。
聚会用方言交谈是错误的做法。这一方面让人觉得你有小团体主义,另一方面让人以为你利用方言谈论对别人不好的话。此外,你用方言与同乡交谈,让别人有受到排斥的感觉,就如同上例中那位外省朋友的感受。这会破坏聚会的气氛,有失礼貌。
多倾听,少说话
有人说:“上帝之所以会给我们每个人两只耳朵、一只嘴巴,意思是希望我们听进去的要比说出来的多一倍。”
当别人都在专心听某人发言,你却在下面用大家都能听到的声音对某人作出评论,让人不胜其烦;别人正围在一起商讨解决方案,听到只言片语的你就贸然开口,让人感觉你是“半瓶子水晃荡”。这些令人讨厌的行为,不仅说明你没有礼貌,且说明你不懂得尊重别人。
不管别人说的话你是否感兴趣,你也最好能够认真地倾听。因为这样表示你尊重对方,这也是我们在人际交往当中必须注意的。
对方在与你交谈的时候,讲的都是自己在某些方面比较有见地的想法,或是自己的一些经验之谈。而这些,或多或少对我们都会有一点用处。无论是任何人都有自己在某方面优于别人的长处,他们的这些长处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当然,正常的交谈总是有来有往、有问有答的。如果一方一味地说,另一方一味地听,或者一方对另一方的话不置可否,沉默不语,这说明交流发生了故障。
在美国一档知名的节目中,主持人问一名小男孩:“你长大后当什么呀?”小男孩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引擎都熄灭了,你会怎么办?”小男孩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主持人继续注视着小男孩,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着小男孩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使得主持人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男孩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了吗?你懂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既是听的艺术,又是每个人必须知道的礼仪。
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当中,在与他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多倾听,少说话,这是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了对方,对方也会尊重你,他才会继续与你交往,你就会有可能在与他今后的交往当中有所收益。
站在别人的角度开口
有些时候,我们很难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衡量某一事情。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当一个人面对严重的难题时,如果他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事情,原本疑惑不解的问题可能就变得豁然开朗,他的说话方式也会自然地改变。
生活中时常发生这样的事:他即使真的错了,也不承认。在这种情况下,责备他是没有用的,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你站在他的角度上想想“他为何会这样”,其中一定有他的道理。探寻出隐藏的原因来,你便了解了他,了解了他的个性,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多年来,道斯常到离家不远的公园中散步和骑马,以此作为消遣。道斯非常喜欢橡树,所以每当看到公园里一些树被烧掉时,他就十分痛心。这些火差不多都是由到园中野炊的孩子们造成的。有时火势很凶,必须叫来消防队才能扑灭。公园的角落里有一块牌子,警告人们不要在公园玩火,违者罚款。但由于牌子在角落里,很少有人看见它。公园里有警察,负责骑马巡逻,但他对自己的工作不太认真,火灾仍然时常发生。
有一次,道斯又看到公园失火,就急忙跑去告诉警察快叫消防队,可没想到他却说那不是他的事。道斯非常失望,于是以后道斯再到公园里散步的时候,就担负起了保护公园的义务。当他看见树下起火时就非常不快,急忙上前警告那些野炊的孩子,用威严的辞令命令他们把火扑灭。如果他们不听,就会恐吓要把他们交给警察。
就这样,道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感,全然没有考虑孩子们的感觉。结果呢,那些孩子怀着一种反感的情绪暂时遵从了。转过身去的时候,他们又生起了火堆,并恨不得把整个公园烧尽。
几次之后,道斯学会了使用技巧,他懂得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于是他不再发布命令,甚至恐吓。而是说:“孩子们,玩得高兴吗?你们在做什么晚餐?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生火,直到现在我仍然很喜欢,但你们知道在公园里生火是很危险的吗?我知道你们几个会很小心,但别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来了也会学着你们生火,回家的时候却又不把火扑灭,这样就会烧掉公园里的所有树木。如果我们再不谨慎的话,我们就不会再看到这里的树木了。在这里生火,还有可能被警察抓起来。我不干涉你们的兴致,我很愿意看到你们开开心心的,但我想请你们在离开时,把火用土埋起来,并把火堆旁边的干枯树叶拨开,好吗?你们下次来公园玩时,可不可以到山丘的那一边,就在那沙坑里取火,那样就不会有任何危险了。多谢了,孩子们,祝你们玩得快乐。”
这样的说法,产生的效果可好多了!孩子们听了之后都非常听话,而且很愿意接受和合作。他们没有被强制服从命令。道斯为他们保全了面子,双方的感觉都很好,因为道斯在处理这件事时,完全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考虑的。
无独有偶,哈姆也是利用这种方法修补了夫妻感情。
哈姆过去经常抱怨太太把过多的时间都用在修理草坪上:他太太一周至少去草坪拔草、施肥和剪草两次。而哈姆却认为草坪和三年前刚搬来时一样,并未变好。当他把这话说给太太听时,自然就破坏了他们的夫妻感情。后来哈姆认识到了自己的愚蠢。他试着从太太的角度考虑:她确实喜欢草坪,是因为她从中找到了乐趣。于是哈姆决心改变自己。一天晚饭后,太太又去修理草坪,哈姆也跟了出去,帮助太太一起除草、施肥,他们边干活,边愉快地谈话,他的太太非常高兴。从此他经常帮助太太修理草坪,并称赞她干得好,草坪比以前好看多了。于是,夫妻间的感情日益加深。
古拉得·力伊帕在《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一书中,这样说:“把别人的感觉和观念与自己的感觉和观念置于相同的位置,并把它表现出来,这样谈话的气氛就会融洽起来。当你在听别人谈话时,要根据对方的意思来准备自己将要说的话,那样,由于你已理解和认同了他的观点,他也就会理解和认同你的观点。”如果你永远都能按照对方的观点去想,从他人的立场看事,这就足够成为你一生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避免谈话的雷区
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我们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有人说要注意对方的喜好、对方的身份、交谈的目的等。但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避免谈话的雷区。谈话的雷区有许多,需要在日常谈话中不断总结积累。以下这些雷区则是在谈话中必须避免的。
1.自我吹嘘。
自我吹嘘的人,说话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几乎每句话都会出现一个同样的字“我”,这个无限重复的“我”,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
有个女孩,每次见到朋友都会吹嘘有多少人追求她,对此骄傲得有点不可一世了,自我吹嘘的语气中还在瞧不起朋友,就好像朋友在她面前是灰姑娘似的。而她的朋友总不好意思揭穿她或者同样吹嘘自己。
其实,大言不惭、吹嘘自我的人到头来反而给人家留下浅薄和无知的印象。同时,他那过分关注自我、忽视旁人的“自我中心”最终会沦为“自我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