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空泛说教。
人们往往容易因为自己地位比别人高,年龄比别人大,挣得比别人多,潜意识里就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别人有经验,比别人懂得多。因此往往在谈话时容易带有说教的腔调,当然,不能完全把说教一棒子打死,有时的确也有正确的忠告,但这些忠告也经常因带有说教腔引起谈话对象的逆反情绪,而不被接受。
既然是要说服教育别人,那么就该注意如何使别人接受你的意见,所以要力避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而是要拿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
3.自作聪明。
生活中,有一类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摆出一副什么事都知道的架势,因此在言语上,总认为别人说得不好,考虑得不周。其实,他的意见也高明不到哪儿去,或者根本牛头不对马嘴,让人既好笑又好气。
自作聪明的人往往特别爱说话,总认为自己的意见比谁的意见都好,爱大着嗓门到处嚷嚷,以炫耀自己“万事通”的本领。其实,他属于典型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对付这类人,比较好的办法是给他出难题,让他当众出丑,几次之后,他就长记性了。
4.话题无聊。
有的人,低级趣味,由于缺少健康、高尚的情操引导,往往爱关注无聊的琐事,爱探听别人的秘密逸闻,有时是为了增加他闲谈的资料,有时是为满足他的好奇心。这类人,还会把这些秘密逸闻添油加醋,然后传扬出去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对付这类低级无聊的人,当他向你发问时,你最好不要直接答复他,只需转弯抹角地让他发觉自己的问题只是废话就可以了。
5.言而不实。
言而不实的人与自我吹嘘的人是有区别的,前者在有些时候说的也不完全是假话,更多的时候是确有其事,只不过话从他嘴里出来就走了样了,或有夸大,或有虚构。而后者是讲的主题只有一个,即他自己。
言而不实的人说话很少有“谱”,要么与事实不符;要么说一套做一套。因此,对于言而不实的人,你最好只是姑且听听,有必要时再自己调查核实一下,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
看人说话,切忌哪壶不开提哪壶
俗话说“看人下菜”,同样的道理,在社交场合,我们也应该看什么人说什么话,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语言稍有不慎,就会犯了别人的“忌”,这也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地位、不同场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不同,因此在社交中,必须学会利用他们的心理需求而选择说他们喜欢听的话。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朱元璋做了皇帝。有一天,朱元璋从前的一个穷朋友从乡下赶来,一直跑到南京皇宫大门外面,在他的苦苦哀求下,皇门官进去启奏说:有旧友求见。朱元璋叫传他进来,他就进去了。见面的时候,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他说得好听,心里很高兴。细回想起来,隐约记得他的话里包含从前的事情,所以就封了他个御林军总管。这位会说话的穷朋友从此就做起大官来。
这个消息传到另外一个穷朋友那儿,他想:同样是小时候一起玩的人,他去了有官做,我去也不会倒霉的。于是和朱元璋一见面,他就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地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了嘴里。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放在手上一并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朱元璋等不得他说完就大声说:“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两人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为什么一个做了大官,另外一个却落得个被斩首的下场呢?这就是同样的一句话,有人说出让人笑,有人说出让人“跳”的原因。第一位穷朋友很懂得眼下的朱元璋和他不再是过去的朋友关系,只有用君臣关系的身份说话,才能投其所好。尽管隐隐约约地提到儿时不光彩的事,但没有伤害朱元璋的尊严,还讨得朱元璋的欢心,做了大官。另一个朋友不懂“看身份说话”的道理,仍然用朋友的身份直率地说话,尽管两人所说的内容完全相同,但后一位穷朋友却揭了朱元璋小时的狼狈相,伤了朱元璋的尊严,所以落得个被杀的下场。可见,看人说话,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在社交中是相当重要的。
语言中的礼仪细节
在生活中,不可否认有许多人在人际交往中是以谈吐取人的,对待一面之交的人尤其如此。而语言中的礼仪细节,往往决定着一个人说话是否得体。这些细节主要包括发音、声音、语气、条理、措辞等。做好这些细节,才能使语言准确、鲜明、简练,才能顺畅沟通。
1.发音——准确。
只有发音准确了,别人才能听懂你在说什么,也才能起到交流作用。口齿不清、含含糊糊都让人听起来费劲,且有失自己的身份。而读错音、念错字,则会让人笑话。正如前苏联艺术语言大师阿克肖诺夫所说:“吐字不好,不清楚,就像是键子坏了的破钢琴似的,简直叫人讨厌”。
发音准确,其实也很容易:一是养成勤查字典,随时正音的良好习惯;二是利用看电视、电影,听广播等有意识地听辨,矫正自己在发音吐字方面的毛病。
2.声音——优美。
一位诗人曾经这样说道:在人世之间,没有比悦耳动听的声音更中听的东西了,也没有比尖锐刺耳的声音更难听的东西了。这位诗人的话,充分说明了声音美在谈话中的重要意义。
有的人得天独厚,嗓音动听悦耳,有的人先天条件可能差一些,但这并不是决定因素。声音条件不理想的人照样也能成为讲话动听的人,关键是看后天如何训练。例如语速的调整就可以弥补语音的缺点:声音尖细的人,要放慢语速,这样听起来就不那么刺耳了;声音低沉的人,要适当加快语速,这样听起来就不那么沉闷了。
3.语气——谦和。
生活中,有的人说话不注意语气,平时说话大喊大叫的,或者经常以命令、批评的语气说话。这样并不好。有一个好的口气,人家容易接受,容易听得进,许多东西只要人家肯听了,其实就成功了一半。反过来,有时候说话的语气不好,反会激起很大的矛盾。
想使语气变得谦和其实很简单,首先要把你说话的对象看成是和你一样的人。少一点命令的口气,多一点商量的语气;少一点管理的口气,多一点服务的口气;少一点惩罚的口气,多一点帮助的口气。拿批评来说,假如你在批评一个人的时候,把责备的话“你怎么能这样做呢”变成“可不可以这样做”,“你要是这样做就好了”等,别人就容易接受了。
4.条理——清晰。
有条不紊的谈话,让人很容易领会;反之,杂乱无章的谈话叫人难以领会,使人厌烦。
有一次笔者与一位朋友同去看电影,出来后互相交流观感,笔者问朋友:“你觉得这部电影怎样?”朋友说:“不怎么样!全是胡编乱造,这样的故事谁信?太不真实了。哎,那个坏蛋可真狡猾,可最倒霉的还是他的女朋友,姑娘那么好,却死了。民警不行,太笨了。公安局的人要都那样,一个罪犯也抓不着。不过也够迷惑人的,开始我还以为出租车司机是杀人犯呢!……”听了朋友的话,笔者心想:电影是胡编乱造,可你的说话也够“胡编乱造”,语无伦次,意思模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了。
所以,正像任何行动都会有目的一样,人只要说话就有一定的目的。目的决定了任何谈话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中心明确,才能解决说话的集中性、连续性和条理性的问题。日常说话不论简单还是繁杂,都要主旨明确,要言不繁。
5.措辞——准确。
措辞不准确,就会词不达意,容易引起他人误会。有一个笑话,就是说明措辞不注意逻辑会引发误会的。
说孙二过生日,邀张三、李四、王五、赵****对夫妇到家做客。约定时间已过,赵六夫妇还没来。孙二等得不耐烦,就说:“怎么搞的?该来的不来?”张三夫妇听得不对劲,耳语:“如此说来,我们可能是不该来的吧?”便悄悄溜走了。孙二摆好饭菜一看,张三夫妇走了,又着急不满地说:“怎么搞的?不该走的反倒走了!”李四夫妇听后嘀咕:“这么说,我们准是该走了。何必还要赖在这儿呢?”于是,这两位也伺机溜走了。孙二一看又走了两位,恼火至极,叹道:“咳,我又不是说他俩。”王五夫妇听后,对孙二说:“既然你不说他俩,那么就是说我俩了!”这两人也气愤地走了。
这个笑话虽有些夸张,但充分说明说话注意用词的前提与逻辑的重要性。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没有约定俗成,就不能成为信息的载体、交流的工具。而在这约定俗成的复杂的语言世界中,只有措辞得当,才能避免误解。正所谓“言不在多,达意则灵”。
这些话是不该说的
语言文明是人的素质最直接的体现。要做到语言文明,除了不说脏话外,还应不讲粗话、黑话、怪话和荤话。
粗话,指粗俗不文的话。简单说,就是低俗、粗鲁的话。比如“小妞”、“老头儿”、“老娘们”等。粗话与脏话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是言语粗俗,大多情况下“上不了台面”,但不是绝对不能上台面,比如在东北话中,“老娘们”一词泛指成年的已婚女士,但是年龄还没到成为老太太的岁数。称呼老娘们,有时候有点亲切,比如老公称呼老婆;而后者则更多是指骂人的话,完全上不了台面。但无论上了上不了台面,粗话都是不应该说的。说粗话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缺乏教育的表现,它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黑话,是指遁词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过去一般指土匪、盗贼、强盗之间用于联络的话,如“踩盘子”、“踩点子”,指事先侦察要劫的对象;又如“并肩子”,指朋友。如今,土匪、强盗早就没有了,但是他们所说的黑话却留了下来。这些黑话,有的保持原样,有的被人改进了,比如“下海”,原指去做舞女、妓女,现指改行从商。
说黑话显得匪气,让人觉得你是“在社会上混的人”,容易让人产生反感、厌恶情绪,不愿同你交往。生活中,很多人说黑话,主要是出于好玩,或者出于炫耀。比如,笔者一次乘公交车,见一小青年坐在座位上,从上车开始打电话,一直到我下车也没看他停下来,打个电话本无可厚非,但见过这样打电话的人还真的不太多。只见他拿起电话,声音洪亮,“瓢把子”、“条子”、“马子”、“点子”……此类语言不绝于耳。弄得乘车的人都不时侧目看他。
说到怪话,网络是有一定贡献的。事实上,现实中的很多怪话,除了少数是影视作品贡献的,大部分都是在网络上兴起的。比如“雷人”、“囧”、“斑竹”、“恐龙”等。这些话,对于经常上网的人来说,可能能理解。但对不经常上网,或者从不上网的人来说,就是“天书”。
这里,并不是反对人们在网络上说这些话,而是说尽量不要将这些话生活化。因为这样会影响人际交流。也许你会认为自己跟得上潮流,甚至认为对方“OUT”(落伍)了,但在很多人看来,你那不过是肤浅、浮躁的表现。
经常把绯闻、色情、“荤段子”挂在嘴边,会使你显得低级庸俗。有的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场合,喜欢讲“荤段子”;还有的人,喜欢在聚会上讲桃色新闻,这些,都是自降身份、有失礼仪的行为。有人说:“天下事可分为两种:一是可做不可说之事;二是可说不可做之事。”而荤话则属于“可知不可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