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云影收茶声(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38038000000011

第11章 书相

《周作人自编集》由止庵先生校订,基于某些文字上的机缘巧合,得了《鲁迅的青年时代》这本。若按普通女生的手掌大小,书的宽度不足巴掌长,长度正合一个巴掌纵深,拿在手里很是精巧。读书是个面子活儿,一本书捧在手里,厚度、大小、颜色、封面设计都能影响这本书在人心里的分量。一本色相、文字、寓意俱佳的书,拿起来容易,放下便极不容易了。而《鲁迅的青年时代》,便可称得上四角俱全。无论是雨天、雪天、霜露天、艳阳天,拿出来读,你都不会因了外界而对这书生厌。能做到这点,第一个,出版社的格调基本是成功的;第二,校订者也是成功的。说白了,内外兼修。这才赋予了书以“精巧”与“成功”的味道。

书,取之于木,量木而制,而木有内相与外相之分。一本书,应该在到达读书人手中之前效仿树木的艺术性,多一些曲折,多几分回味,春荣冬枯、夏茂秋衰。因此从本质上窥测,也至少要对得起制造它时所用这颗树四季轮回的生命形态。这样看来,其实大多数的出版社还是不够认真,花足了功夫博取眼球的须臾之悦,可一旦视线离开,那些繁花皆盛的页面,落的只字不剩,落得一片白茫茫真干净。反之而观,一些态度十足认真的出版社,谨言慎行的设计每一本书的装帧和气味,这样的情况,便多了许多喜爱藏书的人,藏书和读书人的也多了一份额外的乐趣。

单有了外相还不足,对内相需要更为严苛的讲究。纵然是一本旅途中随手翻开的杂志,也需要出版人和编辑进行千万次的锤炼。在去往浙江绍兴鲁迅故里之前,《鲁迅的青年时代》这本厚度不足一厘米的书,在各种各样的天气里,在不断起伏的情绪下,从一厘米翻到最后竟至于厚度增加了半公分,划划写写,这里添张纸条,那里夹张便签,都是为书里提到的内容做的一些番外笔记。也许这是读书不成功的一个表现,书的内容假设全倾入心内,一本书从眼里心里合上的一刻起,实体便可以不存在,甚至脱离了书的实体,读书的人可以信口说出这书里所表达的东西。但这样严格定义读书的成功与否,本身就存在定义错误的疏漏。假使一个人做不到在读完一本书时回忆起书里的内容,而这书里的一字一句也仍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的行为与思想。书末处曾有篇《关于鲁迅》的文字里提到,鲁迅从小喜欢博读杂览,对野史尤甚。而他关注野史的这种行为乃是一个人在生命里对事物进行探究时最为深入和重要的活动。一个活人为自己写传记,如果能够避开个人生命里的污点,那自然着墨不多,而村言野史正好起到了弥补性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生前不愿让他人看到的他那些不光明的过去,基于此,野史的趣味和吸引就比正史更要具有鲜活的逼迫性。

内相并无好坏之分,单以这样粗简的方式对其内容进行列次排名,是极不公平的事。就像人一样,并不能笼统的说一个人是好是坏。一个人,可以像一本经典传阅的好书一样,但不免里面也会出现错字、别字、标点符号有误、语句不通的地方。最严重的情况是,社会的道德认知和范畴已经无法给予或者界定一本书是否符合大众阅读,当然,这种情况人力无法改变。譬如《红楼梦》,起初曹雪芹在撰写完这本书后,清王朝以儒家的主流价值观要求和约束人们日常的生活及行为,对于里面作者所传达的道家思想及行为是予以禁阅和传播的。儒家常常教导人要遵循三纲五常,女子要三从四德,按照这样的要求,林黛玉对爱的自由和追求是不能被接受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份婚姻必须规规矩矩。而正是这样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书籍却像入夜春雨一样,浸润在千家万户的烛火之下,因为它里面包涵了对解放爱之自由的深深控诉和向往。因此,借阅、传阅、抄阅、私下印阅,历尽了几世浮沉,《红楼梦》却仍然能够作为经典继续流传。假如一本书的内相,经得起时代拷问,经得起人性变更,价值观的变换,那一本书的内相无论是善是恶,至少对人的影响起了一种不可转移的作用。

书相,亦如人相。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也都有了共通的特性,都可成友。譬如日常我们所称的“书友”,实则是人将自我本身幻化为书的角色,人与人的碰撞、交流,基于对书的阅读和攀谈,便外加了书友的身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书友,并且数量可以很多。一旦这样的书友关系濒临破灭,那便是两本书的内容已经无法有了很好的交流,基于字句的、语法的、思想的、排版布局上的种种不合,“书友”一词便可以轻松隐退。这样的关系,解释到人的关系上,显得尤为简单和顺。

如书之友,在苛求了内相与外相的统一后,你便做了太多了减法。每减一次,如剜肉的锥心之痛。当下决绝的弃之不顾,为后来择书提供了豁然开朗的出口,也许不经意之下,你打开社交圈和书柜,发现能看到的内容这么稀缺,你翻来覆去的找,精华难掩,敝履欲遮,抛入眼球的少之又少的,索性,那些剩下来的都是生命里最值得长久记挂的。因此,在漫漫无边的岁月里,你更加努力的择书、买书、读书、扔书,而后继续同样的过程。相信也正是这样的一种举动,才能为后世留下更多可供诵读的经典之作。人复如是,作为朋友,我们现阶段所了解和掌握的,也许下个阶段就会缺了标点,错了词句,你也只好忍疼割去。这样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相互的温柔的厮杀,无刀、无枪、无剑、无戟,这样的厮杀是公平的,更是和气的。

可唯有如此,才能遇到更好的书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