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在血液循环中,心脏起着“泵”的作用。
心脏收缩时,“泵”出血液,使血液能流经全身;而心脏在舒张时,又能把血液抽吸回到心脏。就这样周而复始,维持血液循环流动不已。
心脏每收缩1次,“泵”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在安静的时候,心脏每次约输出70毫升血液。
心脏每1分钟泵出的血液量,称作“搏输出量”,为5升左右。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心输出量的多少,与机体代谢水平密切相关。例如,在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可达25~30升。这是由于输出量增加和心率加快的结果。
心率在安静时,每1分钟的跳动次数,可变动于60~100次之间。
心率过快,会使心输出量减少,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太慢,如果每分钟低于40次,也会引起心输出量减少。
心率为什么能维持在不快也不慢的水平呢?这同样是由于神经的调节作用。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调节。
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在一般情况下,两种神经都具有一定的紧张性,也就是经常保持一定的兴奋性,同时控制着心脏的活动。这种紧张性主要来源于脑内的心血管中枢。
位于延髓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平时都有紧张性活动,分别称作“心迷走紧张”和“心交感紧张”。由于心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平时都有紧张性,所以能使心跳不快也不慢。
但是当人体在活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所以心跳可以加快。在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时,引起心率过快,如“阵发性心动过速”。
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时,则引起“发作性心动过缓”。
心率过速或过缓,都可以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从而使脑部血流量减少,以致出现短暂的晕倒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