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一)
39780700000004

第4章 蒲松龄

清代小说家

(1640年—1715年)

小传

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集志怪小说之大成的《聊斋志异》的作者,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19岁考中秀才,晚年成贡生。他一生秉性耿直,愤世嫉俗,以塾师为业,但他富有文才,在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方面都有一定成就,尤以创作狐鬼小说最为擅长,借谈鬼说狐,针砭时弊,书写个人感情,成为这类文言小说中最富现实性、思想性的作品。

代表作品

《聊斋文集》

《聊斋诗集》

《柳泉词稿》

《聊斋俚曲》

《农桑经》

中学语文课文收录

《崂山道士》

《促织》

“童年”

柳泉居士的由来

蒲松龄出生在淄川一个小康人家,祖上已有考取功名的,所以他父亲也想挣个科举功名,无奈到三十岁还没考上秀才,再加上子女又较多,日子渐渐困难起来。

蒲松龄的父亲对子女期望很高,希望他们能成才,所以亲自教蒲松龄读“四书”、“五经”,学习写八股文。

蒲家房屋坐落在淄川县蒲家庄,庄东头有一处洼地,那里有一口井,井里的水永远是满的,夏天雨季更是自溢流出形成小溪,所以又叫“满井”。

在井旁还有一棵大柳树,绿阴蔽天,一片清幽景色,夏日太阳当头照,坐在树下,微风袭来,流水丁东,好不惬意。

蒲松龄幼年常在这里玩,成年后也喜欢这里的清幽,他曾自豪地说:“给个蓬莱仙境,我也不换。”所以他就自号为柳泉居士。

“创作准备”

素材源自生活

蒲松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门第不高,所以从小就混在普通农村孩子们中间:抓田鼠,捕蟋蟀,带着猎狗抓兔子;逢年过节跟着他们一起耍灯笼、唱小曲、演小戏。

他学会了一些民间小调,自填新词,都是一些反映普通人的生活情趣的通俗曲词,如《雨夜思夫》、《丑女自嫁》等,这些作品把普通人的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诙谐幽默。

蒲松龄还将社会上传说的新闻编成说唱故事,有一篇鼓词《青州衡王府被抄涝洼豆腐匠买妻》,讲述了清朝刚建立时,派兵到青州抄没了明朝的衡王府,把宫女装到布袋里卖,卖豆腐的王小二还没娶上媳妇,便去买了一个,回家解开布袋,却是一位老婆婆。这个故事听起来好像有点滑稽,但却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中的真实情况。

蒲松龄是在清朝取代明朝的动乱中长大的。当地的农民没有文化,世代以讲带有怪异性、传奇性的故事为消遣,寄托爱憎。大动乱之后,更产生了很多奇闻异事,成为田间村头、屋檐树下经常谈论的内容。少年时期的蒲松龄听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他也像喜欢民间小曲一样,学着记录编写一些神怪故事来。

蒲松龄31岁时,到江苏宝应县做过一段类似今天的公务员,具体就是给知县办理文案方面的事务。江苏宝应与山东淄川的多山和丘陵地形有所不同,江淮水乡清新秀丽,别具一番风光,这使得他诗兴勃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写了一百多首诗,辑为《南游草》。同时,他仍把主要精力放在搜集狐精鬼怪的故事方面,为他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成名作的诞生”

借鬼怪以言志

蒲松龄的真正成名是在他死后半个世纪。山东莱阳人赵起杲在浙江严州做知府,鉴于《聊斋志异》深为人们所喜爱,便将他所得的几种手抄本,会同刻书家鲍延博进行整理,重新编辑,刻印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青柯亭刻本。

此书一出,随即风行天下,翻刻的本子竞相问世,并且相继出现了评点本、注释本、图咏本,还有各种名称的选本。二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畅销的书,直到今天,各种聊斋版本,仍然层出不穷,加上各种戏曲、连环画、电影、电视,《聊斋志异》在中国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聊斋志异》很早的时候就走向了世界,现在已有日、英、法、德、俄、越南、朝鲜、瑞典、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等二十多种语言的译本和选译本在世界各地流传。

由于《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共延续了四十多年,总共有将近500篇的作品,这其中包括没有正式的刻版,因此作者在生前并未获得多大的文名,而这其中每一篇的具体诞生过程,又千差万别,这就注定了我们不能像介绍一般作家那样具体、集中。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蒲松龄借鬼狐神仙,抒情写志,其内容仍然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蒲松龄一生数度求取科举但都落第,这引起了他对科举制度的不满,于是他创作了《司文郎》、《于去恶》、《贾奉雉》、《三生》、《书痴》等一系列对科场考官冷嘲热讽的故事。

“巅峰之作”

《聊斋志异》的鲜明主题

蒲松龄一生未进仕途,大半生都是在本县做塾师。他的生活清贫俭朴,他的文学活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业余的,然而他的态度却是执著的,一部《聊斋志异》耗费了他一生的心血。尽管他生前并不知道这会给他带来多大的荣誉,但死后却因此使他的名字大放光彩。人们认为《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自然也成了他创作的巅峰之作。

《聊斋志异》的书名有两层含义:“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也是蒲松龄写作这部书的地方;“志异”,因为这部书所写的内容大都是狐媚、花仙、神鬼的故事,所以叫“志异”。

《聊斋志异》这部书里的花妖鬼狐,大都具有人性,平易可亲,故事情节也很惊险曲折,虽然是用文言文写作,但文笔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感染性也很强,加之作者在创作中往往借助故事的曲折性来揭露或嘲讽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聊斋志异》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聊斋志异》里描写得最多的是有关爱情的故事,如《婴宁》、《香玉》、《莲香》、《鸦头》、《细侯》、《连城》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大胆地主张婚姻自由。这些故事里,女方一般都是神仙鬼狐、木魅花妖,以及各种鸟兽、鱼虫的精灵。作者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使故事更加吸引人,另一方面由于所写的是人类以外的生灵,因而更便于抒发心中的热情,而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也是这部书创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如《促织》、《席方平》、《梦狼》、《窦氏》、《商三官》等。《促织》里写那些官员只知玩物,不顾人民死活;《席方平》里描写官员、吏绅互相勾结,欺压凌辱善良人;《梦狼》里揭示出做官的秘诀在于巴结上司,只要上司欢喜了,你不论怎样营私舞弊,也都没有关系了;《商三官》写一个士人“以醉谑忤邑豪”,便被“嗾使家奴乱捶”致死!这一切,都说明了贪官、污吏、地主、豪绅四位一体,重重压在劳动人民的头上,是何等可恶!

揭露科举的弊端和丑恶,是此书的另一个重要主题。作者首先指出一般考官都是没有才学的,他说:“簾内诸官,皆以此等物(指坏文章)进身,恐不能因阅君文,另换一付眼睛肠肺也。”《贾奉雉》里写道:“考官没有才学便罢了,更可恨的,乃是不但不明,而且不公,私通关节,竟成为半公开之事。”《书痴》里的颜如玉对郎生说:“君之所以不能腾达者,徒以读耳。试观春秋榜上,读如君者几人?”由于这样,真正发愤读书者,便“频居‘康了’之中,则矱发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了(《叶生》)。

“趣闻轶事”

绸缎包的都是狗骨头

一次,蒲松龄身着布衣应邀赴新城王的寿宴,席间一些穿绸挂缎的权贵人物想奚落蒲松龄。一个矮胖子怪声怪气地问:“久闻蒲先生文才出众,怎么老不见金榜题名呢?”蒲松龄微微一笑说:“对功名我已心灰意冷,最近我弃笔经商了。”另一个瘦高个儿装出吃惊的样子说:“经商可是挺赚钱的,可蒲先生为什么衣着平平,是不是亏了本呢?”蒲松龄叹了口气说:“大人说的不错,我最近跑了趟登州,碰巧有人从南洋进来了一批象牙,大都是用绸缎包的,我觉得用绸缎包的总该名贵些吧,我就多要了些,只要了少许用粗布包的,谁知带回来一看,用绸缎包的却都是些狗骨头,而用粗布包的倒都是真象牙。”

会意的人捂着嘴在笑,那些权贵个个面红耳赤,却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