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交对人 做对事
41655600000031

第31章 交对人,你不能不懂的心理策略(1)

在人际交往中,需要讲究很多策略和技巧,而这些策略和技巧实际上源于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现象,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心理学现象,我们能够了解和解释人际交往中一些常见的现象,能够准确把握别人心中的想法。通过学习和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现象,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人心,掌握更多恰当的交际技巧,同时防止触及交际的禁区。

喜欢效应:喜欢引起喜欢,你喜欢他,他才喜欢你

音乐家莫扎特堪称一个音乐神童,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显示出了出众的音乐天赋,因此很受别人的喜欢,当时他跟着父亲在欧洲进行巡演,知名度非常高。就连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皇后也非常喜欢他。某一次,莫扎特在宫廷表演之后,皇后忍不住亲了亲这个音乐神童,皇后的善举让莫扎特很开心,他也因此非常喜欢皇后。而当路易十五的情妇彭巴杜女侯爵冷淡应对莫扎特时,莫扎特显得很生气,他对别人说:“这个女人是谁,也不来亲亲我,连皇后都来亲我呢!”正因为这样,莫扎特非常排斥这位彭巴杜夫人。

很多人都认为莫扎特太过高傲,但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只是一种人之常情,当别人喜欢你时,你自然会更容易喜欢上对方,而当你喜欢上对方时,对方显然也会对你产生良好的影响。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就是“喜欢效应”,也被称为“相悦定律”,可以说喜欢是相互的,也是会传染的,只要有一方表示出了好感,那么另一方必定会做出积极的回应。

其实这就像是力的相互作用一样,人与人之间也存在这种情感上的互动性,换句话说,你愿意别人善待你,那么首先要发出一个讯号,要懂得主动去善待他人,要主动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的尊重和爱戴。比如说微笑,其实微笑就是一个表达善意和喜爱之情的方法,而微笑本身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当你给予别人真诚的微笑时,即便是陌生人,他也会对你的微笑做出回应,也会放下心中的戒备,对你产生好感。

喜欢效应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喜欢,都希望赢得别人的信任、尊重和爱戴,而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那么就不妨成熟运用喜欢效应,先让自己主动表达喜欢和尊重之情,先展示自己的善意,当对方接收到你的诚意时,会产生安全感,所以往往也会对你产生好印象,也会慢慢喜欢你这个人。

汽车销售之神乔·吉拉德非常重视自己和客户的关系,当然为了维持这份关系,他总是善意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客户。众所周知,乔·吉拉德非常擅长利用名片来为自己打广告,每见到一个顾客,他就会递出自己的名片,当然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经常给人递名片往往会让某些顾客感到厌烦,因此对方很可能会随意丢弃,要么就很快忘记这件事。为了让对方更加善意地对待自己,他每个月都会为自己的13万名顾客寄去一张贺卡,在贺卡上,他清清楚楚地标注每个人的名字,而且都会写上“我喜欢你”这几个字,好让顾客感受到他的诚意。

正是因为这样,乔·吉拉德才能够赢得顾客们的喜欢,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够平均每天卖出5辆车,并且连续十二年创造了销售业绩第一的神话,他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卖车人”。其实乔·吉拉德就是很好地利用了喜欢效应,先对顾客们表示自己的敬意和喜欢,等到对方感受到他的诚意,自然会反过来支持他的工作。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还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一些,希望自己可以赢得别人的欢迎,所以如果有人愿意真诚对待我们,我们也愿意真正对待对方。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到一个测试者,然后将有求于他的人分成三组,其中一组专门对测试者进行正面的评价,表现出欢迎和喜爱,第二组则是尽量说出测试者的负面信息,专门刺激对方,第三组则是正反评价都有。

尽管测试者知道这些人都有求于自己,但是他最终还是对那些给予自己正面评价的人更多的优待,尽管这些正面评价不一定都是事实,但是测试者被人夸赞之后还是更多地倾向于帮助那些对自己示好的人。这个实验刚好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说好话的人,对他人示好的人,通常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对待,毕竟好话和好的态度都能够感染到别人,能够激起对方的好感和尊重。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平时的交往中,应该尽量说一些对方喜欢听的话,应该表现出恭敬和迎合的姿态,要尽量表现自己的好感,只有这样,对方才会愿意和你亲近,也才愿意信任和尊重你,这样相互之间的关系就能够更进一步。

超限效应:人人都有底线,不要让人不耐烦

我们都知道弓很有弹性,拉得越满,箭就射得越远,可是拉弓的人一定要懂得控制幅度,因为弓的弯曲也有一个底线,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那么弓就容易折断。由此可知,凡事要懂得控制,要把握分寸,尽量适可而止,一旦超出了事物承受的极限,那么就可能会造成破坏,带来不利影响。

人际交往也有一定的底线,确切地说应该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每个人的忍受能力也是有限度的,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能够超出这个界限,否则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适。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超限效应,意思是说,当同一个刺激对人的作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频率过高的时候,会使个人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使人产生不耐烦的心理体验。简单来说也就是某种刺激超出了你个人的承受能力,那么你可能会做出抗拒。

一般来说,超限效应往往会出现在某些特定生活场景当中,比如说很多人看问题过于尖锐,常常会对他人提出批评,要么就处处针对他人,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忍耐的限度,你总是和对方过不去,那么等到对方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发起反击。

卡耐基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也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他早年曾在一家报社上班,报社的主编是一个非常严苛的人,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不允许职员出任何错误。有一次,卡耐基将一篇社论交了上去,结果第二天稿子就被主编退了回来,上面打满了红色的圈和密密麻麻的修改,不仅如此,主编还将他叫到办公室里训斥一顿。卡耐基原本以为被骂上两句就没事了,至多就是重新修改一下,可是主编那天却很生气,一个劲儿地骂他,他在办公室里足足站了三个小时。那天卡耐基窝了一肚子的火,而看到主编似乎意犹未尽,他最终将稿子扔了过去,然后发誓再也不干这份鬼差事了。主编听说卡耐基要离职,心里非常后悔。

批评往往不受人待见,还有那些平时喜欢喋喋不休的人,他们也比较惹人厌烦,因为这种人每次一说话都是没完没了,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他们非得说上几个小时,对于一个观点总是翻来覆去讲个不停,对于一件事也是重复来重复去。不仅如此,他们还总是喜欢在你耳边唠叨个不停,时间一长,谁也没有办法忍受。

美国短篇小说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去教堂,他最初觉得牧师的演讲很动人,于是决定捐一笔钱,10分钟之后,牧师还继续站在台上演讲,马克·吐温有些不耐烦了,于是赌气地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觉得很生气,于是决定不捐钱了。过了很久,牧师才结束这段冗长的演讲,马克·吐温忍无可忍了,为了发泄一下,他干脆从用来捐款的盘子里偷偷拿走了2块钱。

除了以上的这些行为,还有一点我们也需要注意,那就是不能太过热情和执著,比如说很多人非常热情,常常会善待他人,可是热情过度了,就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曾经说过一个小故事,有个叫杰米扬的人非常热情好客,常常请朋友来家中作客,有一次他请朋友喝鱼汤,尽管对方根本不想喝,但好客的杰米扬总是一碗又一碗地盛鱼汤给对方喝,结果那一次对方喝得很败胃口,之后就再也不到杰米扬家里来了。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过度热情要不得,不能表现得太过亲密了,也不要过于黏人,不要频繁和他人接触。有些人为了表示亲近,为了进一步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常常会刻意靠近对方,刻意黏住对方,可是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都需要一些自由,你如果跟随得太紧了,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这样不仅不能讨人喜欢,而且还会招人烦。最常见的就是某些打广告或者销售人员,一两次和你接触,你可能会对他们产生一些印象,甚至想要购买他们的产品,可是当他们每天都三番五次地在你面前说来说去的时候,你就会产生厌恶和逃避心理,不愿意再和对方有任何牵扯,而且还巴不得对方一件东西也卖不出去。

超限效应实际上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诫我们不要重复地刺激别人,也不能过度刺激别人,与人交往时要适可而止。其实很多时候,你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你在提醒他人要注意什么,你在不停地向对方示好,你在争取对方的理解,但是频率和强度一定要适中,不能太过分了。都说过犹不及,一旦你的做法超过了对方所能容忍的界限,那么你可能会好心办坏事,让人感到不爽,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做呢!

刺猬法则:适当的距离才产生美感

科学家们发现,在寒冷的气候中,刺猬们通常都喜欢靠在一起相互取暖,可是刺猬身上到处都长满了长长的尖刺,因此当它们彼此之间靠得太近时,身上的刺就会刺到对方,这时候它们就本能地分开,可是分开后,又感觉到寒冷难耐,于是会再次尝试着靠拢,受到针刺之后又再次分开,之后又想办法靠拢。经过几次实验和摸索,刺猬慢慢找到了一个非常适中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刺猬之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取暖,同时又保证不会让身上的刺刺到对方。

根据这些现象,科学家总结出了一个重要的法则,那就是“刺猬法则”,也被称为“距离效应”,研究人员认为人与人之间其实也和刺猬之间一样,也会有相互依靠的需求,但同时也会相互伤害。心理学家就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一旦有什么东西离自己很近,就会想办法排斥掉,因此当两个人表现得很亲密的时候,彼此很容易受到伤害。但是另一方面来说,人与人之间存在协作关系,也存在相互帮助的需求,我们渴望和其他人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以此来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竞争能力。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像刺猬一样,要在彼此之间寻找一个适中的距离,这样既不会保证靠得太近而互相伤害,也不会担心离得太远而难以相互扶持和帮助。这种刺猬法则对于生活有很多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更是非常重要。

很多人认为夫妻之间就应该保持如胶似漆的关系,可事实上,没有自由空间的夫妻关系往往不稳定,也不长久。很多人觉得朋友之间应该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应该分享各自的私密,可事实上朋友之间一旦没有秘密可言,就失去了一个缓冲区,这样一旦发生冲突,友情很容易破灭,而且彼此受到的伤害也会很大。有人认为上下级的关系应该推心置腹,没有任何东西值得隐藏,但你会发现,一旦自己一心一意、坦诚地为别人卖命时,很容易被人利用和出卖。

其实距离才能产生美,所以人际关系的处理也需要把握适当的距离,这就像放风筝一样,想要让风筝飞得高,那么就要懂得放长手中的线,但是也不能彻底放手,一旦放手,那么风筝也就飘远了,而它最终会摔折在地上。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掌握刺猬法则呢?

(1)尊重对方的私人空间

美国总统华盛顿在成立美利坚合众国之后宣布退出政治舞台,回到了老家当农民,村民听说华盛顿回来了,都很高兴,于是差不多每天都有人来登门拜访,尤其是到了晚上,大伙儿总是一起到华盛顿的家中,希望能够和华盛顿聊聊天。华盛顿白天干活,晚上还想要读一点书休养一下,可是热情好客的村民总是搅得他不得安宁,完全占用了他个人的读书空间。万般无奈之下,华盛顿只好搬家离开了。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私人空间,每个人都需要一点自由,你不要去干涉别人的自由,如果你管得太多,干涉得太多,那么就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有很多人喜欢一天到晚跟着别人,要么就成天窥探别人的私密生活,看上去非常亲密,但事实上彼此之间很容易发生误会和冲突。而且你越是靠近对方,对方就越是要躲避。

(2)不可亲密过度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一开始两个人非常恩爱,普希金也成天都和妻子黏在一起,可以说是如胶似漆。但正是因为长久地保持过度亲密的关系,使得妻子对于婚姻爱情渐渐失去了兴趣,反而到处参加舞会,和其他贵族王孙们牵扯不清。普希金为了妻子不得已而和别人决斗,最终死在别人的剑下。

为了显示彼此的感情深厚,很多人都喜欢和别人更为亲密一些,无论做什么往往都和对方黏在一起,虽然两个人越是靠近,接触的机会就越多,可是摩擦力往往也会越大。当两个人亲密无间的时候,一旦出现什么矛盾,彼此之间很可能会因为没有缓冲区、没有退让的余地而产生重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