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距离要因人而异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曾经将人类的社交区域划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亲密距离一般是夫妻和恋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时一般在15厘米以内,远距离接触时一般在15到44厘米之间。个人距离一般具有一定的防备性,和熟人交往时距离通常为46到76厘米。和陌生人交往时则为76到122厘米。社交距离是一种比较正式的交往的距离,一般处于1.2到3.7米之间。公共距离则是公众场合你和其他听众保持的距离,范围至少在3.7米以外。
针对不同的区域,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距离,有时候可以亲密一些,有的场合则要保持安全距离。而在这些不同类型的社交中,我们始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即便再亲密的关系也不能过于亲近,即便是再陌生的人,也不能盲目地疏远,凡事保持适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
刺猬法则实际上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法则,它从人性心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人试图适应外界环境的一个过程,表明了人在和外界接触中期望达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就是一种稳定而舒适的人际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的状态下,我们往往可以在社交中游刃有余。
自己人效应:成为“自己人”,啥事都好商量
1860年,林肯参加美国的总统竞选,当时他的对手是财大气粗的大富翁道格拉斯,道格拉斯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目中无人、狂妄自大,总是喜欢用钱来摆平一切。为了打败林肯,他租来一辆装修豪华的列车,然后四处发表演讲,他还讥讽林肯只是一个乡巴佬。事实上道格拉斯一度处于优势地位,因为美国的总统大选其实就是一个金钱游戏,谁的经济实力雄厚,谁就有更多的机会。
林肯没有被对手的强劲实力吓住,那时候他坦然地坐在朋友用来犁地的马车上四处巡演,他动情而坦诚地说:“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他们都是无价之宝。此外,我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办公桌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林肯先是表明了自己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太多的竞选资本,但最后话锋一转,认为选民才是自己最大的资本,这样一来实际上将选民当成了自己人来对待,无形中就拉近了彼此的关系。后来也证明了林肯策略的高明,正是因为“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这句话,使得林肯绝地重生,击败了对手而顺利成为美国总统。
事实上,从心理学上来说,林肯的策略其实就是打造一种“自己人效应”,所谓自己人效应实际上是指人们往往会将那些和自己相似或者存在共同之处的人当成自己人来对待,这时如果一方提出某些要求,或者宣传某种观点,那么另一方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因此这个效应的关键在于,如果你想要让别人接受自己、认可自己,那么首先就要让对方成为自己人,让对方觉得你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是处于同一立场上的,这样能够有效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能够消除彼此之间的隔膜和警戒,这个时候你提出的观点或者要求才会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自己人效应是一种非常好的交际策略,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摩擦与隔阂,能够更好地接近对方而不至于遭到排斥。这种策略在很多场合都会被用到,比如当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为了争得对方或者第三方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就应该先和别人套近乎,这样才能更顺利地打通关系。还有我们在试图劝说犯错者的时候,往往会遭到对方的排斥和反抗,这时可以先不把对方当成批评的对象,而把对方当成自己人看,让对方觉得你和他是站在一起的,这样对方才愿意放下戒备和敌意,认真听你分析,你才有机会循循善诱。
当然,我们想要将对方当成第二个自己来对待,需要把握好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比如说引起共鸣。最常见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好共同点,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生活环境、相近的性格特征、相同的立场和角度、相近的价值观,这些都能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所以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找到更多的相似点,这样才能抓住对方的心。
心理学家纽加姆曾经对大学生做过一个实验,他从各个宿舍中抽走了一批学生,然后对他们的人格特征、思维习惯、价值观做了分类,之后将他们放在公共宿舍里生活。一开始同一个宿舍的人会主动靠在一起,显得更为亲密一些,而那些来自不同宿舍的人则会疏远一些。但是4个月之后,情况发生了改变,那些有着共同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人开始走得很近,其亲密程度甚至超过了同宿舍的人。纽加姆由此得知在这个共处过程当中,自己人效应渐渐发生了作用,它将同类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然,想要让对方成为自己人,除了寻找共同点之外,我们的待人态度也很重要,既然是自己人,我们就要用平等、信任的眼光看待对方,让双方的位置处于同一水平和层次上,我们不能居高临下,不能表现得过于高傲、自私。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善待他人,要懂得给予对方关怀,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得对方的信任。
比如美国内战期间,格兰特将军率领北方军队打败了罗伯特·李将军带领的南方军队,战后,罗伯特·李被俘,而且即将因为叛国罪而被判处死刑,但是格兰特将军却认为罗伯特·李只是听命行事的将军而已,并不是罪魁祸首,而且他还是一个军事天才,值得留下来让他为国效力。当然罗伯特·李为人宁死不屈,坚决不肯归顺,格兰特于是准备亲自去劝说,罗伯特·李认为格林兰特是来羞辱自己的,所以坚决不肯开口。可是格兰特非常耐心地坐在他身边,就像老朋友一样诉说两个人同在西点军校时的往事,在交谈中,格兰特没有半点的架子,反而时时关怀和询问对方,又称对方为老同学,还表达了对对方军事才能的赞美。这让罗伯特·李觉得很难为情,最终他还是同意归顺北方,成为了军队的将领。
其实自己人效应是一种主动示好的方法,它通过立场、价值观、目标的一体化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而消除心理上的戒备和隔阂,这对于陌生的、敌对的人来说,作用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效应,以便为自己积累更多不同类型的人脉。
投射效应: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二十世纪,当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大受欢迎之后,日本商人看到了商机,于是也准备生产和出售芭比娃娃,但是生意很快遭受打击,半年只卖出了少量的产品。原来日本厂家误认为日本人也和美国人一样喜欢大胸长腿蓝眼睛的洋娃娃,可事实上这种照搬模式完全曲解了日本国民的心理。最后厂家决定做出修改,将胸部缩小,腿缩短,眼睛则改成了咖啡色,这时候,芭比娃娃才正式在日本流行起来。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犯下类似的错误,会因为自己的某些想法和特征而轻易揣度他人的想法和行为,认为别人也和自己一样,也具有某种行为特征。比如本身是善良的人,就会误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本身喜欢算计的人,常常认为其他人也和自己一样喜欢算计别人;本身能做到某件事的人,一定认为其他人也能够做到。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你是你,其他人则是其他人,每个人的思维和能力都是不一样的,
之所以会出现以己度人的现象,往往就是因为投射效应引起的,投射效应是一种认知障碍,是指当人们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时,往往会认为他人也具有这样的特性,他会将自己的意志、情感、思维和特性投射到别人身上并强加于人。
心理学家罗斯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找到80位学生,然后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四处走动,结果48位学生觉得自己愿意这么做,而且他们认为这并没有什么,相信多数学生都愿意做这件事。可是另外32名学生则拒绝这么做,他们觉得大概没有多少学生愿意神经兮兮地背着牌子在校园里走来走去。罗斯发现学生们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测,都认为自己不会做的事,别人肯定不会去做,而自己乐意去做的事情,多数人也肯定愿意去做。
投射效应会使人产生失真的认知和感觉,当我们看到别人时,通常就会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情感和倾向,认为对方也和自己一样。这种倾向于按照自己的为人标准来感知他人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认知偏差,它很容易忽视对方的实际情况,而你的强加干涉只会让对方觉得很为难也很不舒服,甚至很可能会导致交际关系的破裂。
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投射效应包括情感投射和不客观的认知,情感投射是指我们依照个人的情感倾向和喜好来决定事情,我们常常认为对方也和自己是一样的人,因此我们习惯性地和别人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且强制他人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我们常常不管别人的想法,也不知道对方是否感兴趣,是否喜欢,而一旦别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我们会认为对方有意和自己抬杠,或者认为对方不理解自己。
在感情投射中,最常见的就是那些独裁自我的人,他们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自说自话,根本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而且他们认为只有自己的东西是正确的,别人需要接受自己的想法。很多独裁专制的老板就具有这样的倾向,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一定会迎合所有人的观点,而对于平时的工作要求和任务,你只能照办,只能无条件地接受。
投射效应第二个常见的表现形式表现为认知上的不客观,也就是说我们常常会陷入主观判断之中,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越来越看重,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则越来越讨厌,对自己喜欢的人,他看到的优点越来越多,而面对那些自己讨厌的人,对方身上的缺陷则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认知不客观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行事,常常过度吹捧和美化别人,要么就过度贬低和丑化别人。这种行为完全没有从客观出发,实际上会让人产生一种思维惯性,而且惯性会越来越大,感情的倾向性会越来越明显,最终可能会走向极端。
比如说有些父母会对不同的孩子产生偏见,对于自己喜欢的孩子,常常到处宣扬和赞美,觉得他的优点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不喜欢的孩子来说,则经常无缘无故进行责骂或者讽刺,而且越来越觉得不满意。我们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也会这样,常常越来越亲近那些自认为好的人,而越来越疏远那些自认为不好的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有两个秘书,其中一个秘书为人很细心,因此罗斯福非常喜欢,而另一个秘书常常丢三落四,这让罗斯福觉得很生气,时间一久,罗斯福的这种偏见越来越严重,他常常无端就责骂那个粗心的秘书,认为对方一无是处,而那个细心的秘书则什么都好。那时候他准备辞退粗心大意的秘书,不过有一次罗斯福为了一份文件而苦恼,他一连问了很多人,也没有人给出什么好的建议,结果那个粗心的秘书却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罗斯福这时候才意识到原来对方也是有很多优点和长处的,而自己因为感情用事差点辞掉了他。
正因为投射效应容易失真,容易对人际交往带来伤害,我们平时一定要避免被这种效应所影响。我们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看待问题,不能因为自己怎么想,别人就一定会怎么去做,毕竟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每个人的想法和行为会出现不同。因此,我们在评价和猜测他人的时候,不能只看到自己的想法,而胡乱地将其投射到其他人的身上,这样做对其他人并不公平,同时也会让我们犯下各种错误。
出丑效应:自曝己短,受人欢迎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很精明的人常常会做一些糊涂事,很多聪明人会做出一些傻事,一些很完美的人常常会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有时候我们觉得非常奇怪,但事实上这或许只是别人有意而为之,目的在于当众出丑。也许你会觉得很荒唐,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更加完美一些,怎么会有人故意在人前出丑呢?但事实上就是如此,有些看上去很完美的人总是会适当适时地犯一些低级错误,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人如果从不犯错,那么未必是一个真正受人欢迎的人,而事实也证明,这些犯错误的人最后反而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欢迎。
其实这就是一种出丑效应,意思是指那些平时很精明很完美的人常常会不经意或者刻意犯下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不仅没有影响个人的形象和声誉,反而会让大家觉得这些人和常人一样也会犯错,从而赢得更多人的欢迎。出丑效应实际上是在迎合大众的心理和思维,通过对缺点的展示来满足大家大众化、生活化、亲民化的一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