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察隅修整时筹划好的川藏中线,起点位于从邦达到昌都的公路上,是一处无名三岔路口。然乌出来到邦达的这段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即鼎鼎有名的川藏南线,国道G318。09、10两年似乎是川藏线骑行和徒搭人数大幅度暴增,热度逐年飙升的开始。骑过川藏交界处的连续烂路,经历东达山、觉巴山的陡坡和这一带常年阴雨天气的折腾,从左贡开始大伙儿总算能得以喘口气,休闲几天,并开始准备迎接林芝地区温和湿润的空气和应接不暇的美景。这两天我要走的方向与进藏大队相反,由然乌往邦达去,这路正骑的队伍数量庞大,反骑的却寥寥。
许久没有过的放松和闲适,睡到自然醒,十点多,在街上吃了碗米线,和在然乌湖捡到我的队伍告别。清晨的国道相当热闹,蓝天之下,送货的卡车,自驾的越野车,修路的、修车的、办事的,骑车的,徒步的,各式交通工具,目的不尽相同的人们个个整装待发。刚过然乌走廊不久,发现后车胎不知什么时候扎了胎,已经没气了。在一条小河边补胎,正好在河水里寻找内胎上的破洞。空气干爽,带着些许凉意,河水也冰冷刺骨。
到八宿要翻过安久拉山,坡度不大,不到三小时就到了垭口。熟悉的平缓山头,山顶上积水形成的小湖如旧。下坡时被一团黑云压在身后,大段的笔直的路,两侧是开阔的高原草场。冷风瑟瑟,马上就要下雨了,拼命往前面的小镇赶,远远地已经看到房子了,可最终还是躲不及。刚开始几分钟雨真像一盆水一样从头顶浇下来,穿了雨衣也扛不住,湿透了,冷的哆哆嗦嗦,在一家小卖店躲了会儿雨,管老板要开水,吃了碗泡面。
歇了一会儿,还没来得及惆怅,雨很快已经停了,天重新放晴,继续走。巧的是在这段路上还碰到了之前在雅卡村借宿的那个女老师和她老公一起开车去昌都。看到我以后,他们减了速跟着我并排开车,聊了几句,说这两天正好去县上办事。许久没有过的长长的下坡路,终于不用紧绷神经担心路上的坑坑洼洼和拐弯,平坦的路面,完美的风向,带回久违的驾驶感。温暖的夕阳,连绵的高山,隔一会儿身边就有汽车驶过,汽车和路面及空气摩擦还有发动机的声音,高低不同,每辆车都带起一阵风。
以往不喜欢路上有太多车,尤其是大型车辆,可是这条路上汽车带给我的确是不同的感觉,很多车上的人和我问好,挥着手互相打招呼,说话要用喊得。山间的大河含情脉脉,层层叠叠的浮云在大地上投下阴影,一切在自己眼前飞速掠过,这顺风的下坡好似能让心也御风而行。下坡路太顺利,五点多就到了八宿,在街上没看到什么车友,看来邦达到八宿来的主力大队还没来,明天将反爬著名的怒江72拐。其中包含44公里连续上坡,海拔上升将近两千米,真是让人充满豪情斗志的一个大坡。光是想象一下就已经恨不得马上出发了。
傍晚时候旅店又来了几个车友,还是在校学生的样子,问我是哪里过来的,不好解释明白,就说是从相反的方向,问我是一个人么,我说是啊。可是与预期不一样的是,车友的第一反应,你真的是一个人?真的是骑过来的么?还是从相反方向么?第二天还要反爬72拐?不太可能吧。心里有点发闷,也管不了太多了,赶紧收拾好行李,准备休息。晚上在睡梦中模糊听到有人说八宿到邦达的路上发生了局部泥石流,旅店有几个人是午夜以后才到达的,旅店后院的狗叫了很久。早上六点钟起床,收拾好,检查车况,立即出发,也不知道路到底能不能走通,只能上路再看。在到达业拉山山脚前将近40公里路基本都是缓下,局部泥石流的路段昨天晚上已经抢修过了,路边还停着施工的车辆。不过有个别地方烂泥还是没过了车圈。粘在车圈上的泥太多了,有两次车轮根本转不动,不得不停下清理车圈。
又赶上晴天,整段路还没修好,在爬坡前和爬坡初期都是土石路,过了烂泥路段后,土石路变得干燥,施工扬起的灰尘工地的废料,漫天飞扬。有车过的时候,卷起大片的浮土,连人带自行车车都沾上一层薄薄的土。路过经典的修整点废弃饭店时,想起往年这里的热闹。那是个下雨天,柏油路还没开始修,在72拐的泥巴路上放完坡后,十几个车友一起在这里躲雨,互相攀比谁身上和脸上的泥最多。今年没有了雨,也没有了同伴。一人一车的行程,有时肆意,有时无奈,偶尔落寞。
在道上碰到一个白色面包车,车顶上看到绑着一台自行车,车里有人朝我挥手,原来是今年过来骑川藏的某只学弟。在东达山爬坡时他晕在路上,后来去医院检查,竟得了肺炎,在高原上很危险,只好放弃了骑行。现在正搭车往拉萨方向走,聊了几句,学弟拉着我跟他一起照了两张像,虽然相会时间很短,但是偶然看到以前熟悉的人,很欣慰,我们方向相反,照相后便继续各自前进。
怒江,终于又见面了,沿江而下,江面不如云南那般汹涌惊人,但已经有携卷泥沙,无可阻挡之势。下坡终于到了尽头,开始出现连续的“拐”,即发卡弯,回头弯。反爬72拐算是正式开始了。一个折一个折的往上爬,适应了节奏之后,发现坡度和路况比想象好些,虽然路上仍有很多浮土。骑到几公里处,迎面碰到骑川藏的大队人马,从一个车队“打劫”了一副刹车线。前前后后遇到的没有一百人也有几十人,当骑得最慢、出发最晚的几个人也过去以后,路上开始静了下来。在山脚的藏式茶馆遇到几个正在休息的司机,一块吃午饭,他们让我多吃点,好有力气爬山,于是请我吃了不少牛肉,土豆和饼。一路上都在修路施工,每隔一段就是工地,有挖掘机和工人,修路的工人看到我,有的惊讶,有的好奇,有的给我加油,有的聊上几句。把72拐的土石路修成柏油路也真是个不小的工程,天知道前前后后到底经过了多少处工地。
渐渐民居越来越稀疏,坡度变陡,海拔不断升高,感觉这里才算是爬坡真正的开始,连续而单纯的快速上升。离开山脚后,从一开始的遥遥无期到渐渐能看得到来时的路,头顶上不远处就是的一段一段的路,远方有疑似垭口的山头。再没碰到车友了。整个下午的天气还是很好的,不知从哪里开始路面已经有柏油路的样子了,修路扬起的尘土少了很多。我一直蹬着车轮。沐浴着午后的阳光,干劲十足,在每一段路上的目标都是头顶上方的下一段路。72拐是最壮观的就是大段的坡路都在山的同一侧,连续的发卡弯,一层一层从山脚铺到垭口。骑了很久,来到一个拐弯处,上去之后发现这里视角很好,回望走过的路和远处的群山,没想到竟然骑了这么远。
怒江72拐,留作纪念的一张照片
夕阳西下,天开始变凉,太阳的温度变得勉强,浮云变成懒怠的灰色,风停了,心情也不那么愉快了。车上没装码表,感觉海拔已经接近垭口,仍然有零星的工地和人家。似乎不敢再花时间和精力发呆或者想点什么。爬坡时呼吸和节奏比速度更重要,一旦中断就很难恢复,推车和过多的休息有弊无利。念叨着不能停,不能推,直到自己彻底麻木,好像变成了一台骑车的机器,忘掉了劳累,最后身体也仿佛不复存在。一天的行程中,除了等推土机作业停下之外,既没有推也没有停下长时间休息。我一边骑一边数着拐,在一个拐弯处,阳光仍在,俯视已经在脚下的拐,心里涌起一股豪气,坚持,再坚持一下,再熬一会儿,就到了。忘记最后一共数出多少个拐,总之不是72个。
太阳终于到了山背后,天快黑了,看着前面的路在两公里以外拐弯,灰蒙蒙的天和山的影子,界限已经逐渐模糊,路过最后一个修路工地,工人们要收工了。有趣的是其中两个工人,简直像藏区的小孩子一样,在我后面喊着号子推车推了几十米。和他们说再见,直到彻底离开对方视线之外,随后周围的环境陷入了一篇死寂,全身的力气和信心随着阳光的消逝、气温的降低而被一点点带走。
看着周围似乎没有更多的海拔要上升了,心里想着不远的地方拐弯过去就要到垭口,可是拐弯后却发现前面大约三公里处,又出现一个拐。像蜗牛一样骑到视野中前进方向的最后一个拐,公路却无情地继续向前蜿蜒,好像刚刚长出来的一样。抱着希望自欺欺人地鼓励着自己,而后失望,无奈,却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继续重复,这样的过程,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次,不知不觉中,终于看到前面不远的地方好像真的是垭口了,对面的路真的是在下降,但又不敢百分之百确信,直到清晰地看到路牌、经幡,麻木的自己似乎才被激活。下车,静静的站在路中间,这样留给自己的一点时间,享受一个人的垭口。此时是晚上8点半,一算今天44公里大坡大约搞了9个半小时。算不上什么拿得出手的速度。只是仅仅坚持到了垭口,就已经开心的不得了,不过在这里不能彻底松懈,要抓紧下山。
垭口的牌子上写着当年军队修路留下的标语“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太阳光马上就要消逝,没有见证,没有雀跃的垭口,只有牦牛还在路边淡定地吃草,除此以外空无一物。路边有一个小小的水洼,山背后仍有深蓝色的天空和最后一点金黄的夕阳,可是水洼却已经无法映出他们的倒影。依稀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被拉得细长,仿佛能伸到地球另一头。天气开始变得真正寒冷,幸运的是天气仍然晴好,没有下雨的迹象。留恋着垭口,但时间已经不允许了,必须马上开始放坡。沿路没有人也没有车,十几公里的柏油路,一开始还能看到清晰的路的轮廓,后来渐渐变暗,电筒放在驮包里面,身上很冷,实在不想停车,也不想耽误更多的时间,头上恰好有一轮明亮温柔的弯月,索性就着星光和月光,拿柏油路白色中线的反光当路标。眼睛适应光线后,发现这样的路面其实也挺亮堂的,心情随着下坡的流畅路感和美丽的星光月光不由得微微欢畅起来,只是当下这情况不允许什么宣泄的行为或更多奇怪的想法冒出来。最后终于看到山凹里远远地出现一大片灯光,黑暗中,小镇的灯火是那么地温暖,让人向往。
一共竟骑了14个小时,九点半到达邦达,街道最热闹的就是驴友车友常住的一家专门接待青年人的小旅店。那个时候感觉到整个身体里有些什么东西流动,暖暖的,像热血也像热泪,想说些什么,想和老友们坐在亮堂堂的灯光下,一起吃着美餐,配上几两小酒,聊天,唱歌,弹琴,大吼,放声大哭或者大笑。可是现实里只有我和我的破车,被汗水浸透的衣服,脏兮兮的驮包,一个被掏空能量的人。实在太累了,没有一点力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把车放下,在饭厅里随便找个位子坐下了,来来往往甚至没有人注意到我,没有什么心情自斟自浊。床位早就没有了,只有好心的老板问我是不是反骑的。这会儿已经不供应晚饭了,但老板还专门帮我下了一碗热汤面,最后店里的仓库被腾出来给我住了。一大碗面条,带汤全部吃下肚子,分分钟连渣都没剩下。
这是怎样的一天啊!这样的路既有人能够一鼓作气,早早完成,也有人会分成两天来走,或者半途搭车。对于我来说,这并不是我不可想象的路,但是以前也并没有在一天之内爬过这么长的连续上坡。我知道我最终能够到达,却不能想象这一天里的每一份每一秒是如何度过的。路的长度是有限的,经过时间流逝,不论是享受着还是煎熬着,最终都会到达终点,但这时间流逝的过程中你并不是仅仅原地等待,必须不断地前进,也只有不断前进才有希望,稍有松懈就会怕自己失去本该充裕的时间。
这一天,就像人生的一个微型缩影。从一开始的遥遥无期,路途中在午后的阳光里不断爬升时的平静欣喜,到黄昏时刻的焦虑疲惫,抓不住的一切,甚至麻木虚无到只剩惯性,以及最终不经意间到达的垭口,到垭口后仍不能休息,下坡的百感交集。累,但能够承受,放弃,是没想过的,因为路和方向是确定的。这也许是我喜欢骑车的原因。比起这普通而又难忘的一天,人生就艰难太多了,有些时候,我们既不知道方向在哪,也不知道该如何到达,需要投入多少,需要等待多久,没有一样是确信的。甚至有时候,会想着,至多就是这辈子都到达不了的远方而已。不断往前走,歇一歇,继续往前走,总会到达一个什么地方吧,就这样想着,竟然也走了不少路。
想起看过的记录真人真事的一些电影,如果是叙述比较短的时间内激烈打斗或其他戏剧性的镜头,往往能拍的十分好看,让人聚精会神拍案叫好,可是拍摄一个漫长枯燥不断重复的人生过程,却太难让观众感同身受,比如自行车电影极速苏格兰,还有讲骑行川藏的转山,比如一些记录科学家、作家或音乐家的影片,这些影片中戏剧性的旅行见闻,人生阶段,才是重头戏,常见的,往往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瞬间。可是平常路上,在到达这些瞬间之间,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普普通通的日子,那些坚持、煎熬、动摇、等待,却只有几个镜头,如果大部分镜头给了它们,观众大概也就剩不了几个了。而我们的人生,即便有观众,也同样只能看到你的个别瞬间而已,这些缺失的东西,就是每一个人必须独自走过的旅程吧。成长的路上,有时会有人陪伴,可是大部分时候都是孤单的。独行的夜路,究竟是什么感觉呢?走过的,也便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