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是一种低调做人的哲学,也是弱势图强、险中求进的做事策略,更是赢得人生、成就事业的低调姿态。低头的同时,却在暗中前进;处于弱势,却并非真弱,只是为了减少阻力,避开障碍,这不失为一种睿智的做人之道。
1、风头不可出尽,便宜不可占尽
李白曾说,“人贵藏辉”。一个人如果锋芒太露,就会招来怨恨与嫉妒,更容易树敌,聪明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会刻意夸耀自己、不会故意锋芒毕露,而是懂得在复杂的环境中低调做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若想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做到保全自身、适者生存,就应该懂得适时低调。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够冷静、务实地做人,这也是低调做人的基本要求。
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不但要战胜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狂妄、咄咄逼人的张扬行为,还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凡事低调一点,才能够避开意想不到的冷箭;不露锋芒、不抢风头,才可以在“林”中独秀一枝,才可以解得各种罗网。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天,国王与许多人一起出游,他们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来到一座景色迷人的大山上,山上住着很多小猴子。
国王与随行人员沿着小路踏上山来,小猴子们见到行人后便纷纷向四处躲藏起来。然而,却有一只小猴子不但不逃走,反而跟随着国王,从一棵树上蹦到另一棵树上,好像是在引起国王的注意。
国王没想到会有小猴子在身后跟着他,他走着走着,突然决定在此打猎助兴。国王拿出弓箭,拉满弓,然后向远处射。没想到这只小猴子竟然跳了起来,朝着国王射箭的方向冲了过去,它恰好接住了那支箭。
国王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又拿出一支箭,搭到弓上,选了一个距离猴子比较远的一棵树,上面站着一只红嘴巴的鸟。
国王的箭迅速地朝着红嘴巴的鸟射去,但是小猴子的反应非常灵敏,几乎是与箭同时腾空而起,向箭的方向迅速飞跃过去,不偏不倚,恰好又把箭抓到了手里。小猴子用手举着国王的那支箭,摇晃着脑袋,满脸的得意,似乎在向国王挑衅。
国王看着这只淘气的小猴子,很生气,他召集随从们一起准备好弓箭,然后一声令下,随从们向着小猴子的方向万箭齐射,小猴子来不及躲闪,被乱箭射死。
国王看着被射死的小猴子,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这只猴子本来很有灵性,动作灵巧、敏捷,若是再多修练几年,必成大器,但是遗憾的是,它总想炫耀自己,这是过分炫耀自己的下场。”
树大招风,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不会处处显示自已比别人有能耐,特别是关键时刻,都会小心谨慎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以避免惹祸上身,这样做人才不会吃亏。
商代末期,商纣王终日沉浸在“酒池肉林”、“声色犬马”之中,凡是直言进谏的忠臣都一律被处死。有一次,他宴饮数日而忘记了当时的日子,问左右的人,大家都不知道。于是,他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心想:“一国的主人竟然让本国的人们忘记了时间,这个国家就要面临危险了。一国的人都不知道时间,而唯有我一人知道,那自己的处境就更危险。”于是,他对使者推辞说自己喝醉了酒,也记不清具体的日子。在残暴昏庸的纣王面前,箕子如果为显示自己的记忆,“清醒”地说出具体的时间,他的“清醒”恰好是商纣王“糊涂”的反衬,他未必会得善果。
商界巨子李嘉诚在儿子步入商界时,曾经这样训导儿子:“树大招风,低调做人。”成功人士都深谙“风头不可出尽,便宜不可占尽”的道理,这也是一种处世与做人的哲学。
聪明睿智的人大多不张扬,而是以愚蠢自守;多闻善辩的人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故意展示自己,而是以浅陋自守;勇武刚强的人不会总是表现自己的勇猛,而是以畏惧自守;大富大贵的人不会过分宣扬自己的财富,而是以节俭自守;仁德广施天下的人不会故意显露自己的仁德,而是以谦让自守。做人如果可以做到这种地步,就会避免招致迫害与摧残。
好多人往往追求个性张扬,喜欢率性而为,不懂得委曲求全,结果却处处碰壁,甚至惹祸上身。做人处世,适度地保持生命的低姿态,对于许多事情,要明白一些轻重,分清一些主次,适时内敛,少出风头,可以避开一些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智慧点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掩饰自己的“秀”也是做人处世的一种技巧,一种艺术,一种境界,是一种真正的人生大智慧。掩饰自己真实的一面就是精明内敛,使自己免受伤害。
2、以弱斗强,反客为主
世事无常,人生不可能永远处于强势。泰山压顶时,如果先低头弯一下腰,将来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否则头损腰折,就永远没有挺直腰板的机会了;身处弱势,可以磨炼人的胸襟与胆量,还可以使人激发越挫越勇的斗志,从而可以掌握以弱图强的主动权,使自己反客为主。
懦弱与弱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人若能够冷静地面对弱势,并不代表懦弱。真正坚强的人不会因处于弱势而心虚力怯,而是会抓住弱势中的机会,使自己获得由弱转强的突破。相反,如果处于弱势,却心弱胆怯,不思进取,就会被他人抓住弱点,结果只会一败涂地,无翻身的机会。
以鸡蛋碰石头是自不量力的愚蠢行为,只有头脑简单的拼命三郎才会这样做。面对坚硬的石头,与其白白送命,不如避其锋芒,等自己也变成石头,或变成比对方更大的石头时,再有所行动,才是明智之举。
东汉时,陕西一带的羌人因不堪忍受朝廷繁重的徭役负担,发动多次起义以反对汉朝的统治,并不断地击败朝廷的官军。为了稳定局势,汉安帝任命朝歌长虞诩为武都太守,派他前去镇压羌族人民的起义。
武都的羌人听此消息后,在由朝歌往武都的必经之路陈仓与崤谷之间,派了数千人阻止虞诩赴任。
虞诩只带了少数的护送士卒,无法与羌人的数千人抗衡。敌众我寡,不能强行通过,虞诩决定在陈仓附近停下,然后采用调虎离山之计。他一面派人到处散布谣言说:“太守已向朝廷上书,请求增加援兵,待援兵一到,就向武都进发。”一面派兵在营房周围修筑工事,做出等待援兵的样子。
羌人见此情景,认为虞诩因为兵少胆怯,暂时不敢过陈仓。于是,就把兵力分散到附近的州县,去筹集粮草、招兵买马,准备对抗汉朝的大部队。
虞诩见羌人果然中计,就乘其不备,连夜向陈仓进发。一夜间,行军一百多里,悄悄地过了陈仓。羌人发觉后,赶紧聚集兵力追击,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在后面紧紧追赶。
过了陈仓后,虞诩又生出一计,他让士兵在做饭时,多挖一口灶,并且每天增加一倍,同时也加快了行军的速度。在后面紧追的羌人发现汉军驻过的地方灶坑逐日增加,认为朝廷的援兵已到,于是,始终不敢接近虞诩的队伍。
到了武都后,虞诩发现郡中的士兵总共不满三千人,而城外的羌人却有数万人,正从东、北两面围攻过来。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虞诩又生一计,传令让士兵藏起强弓,先用小弓向羌人放箭。
羌人见汉军的箭矢力量弱,于是不把虞诩的队伍放在眼里,全力向城里发动进攻。等到羌人离城很近时,虞诩命士兵换上强弓,每五支箭瞄准一个人。硬弓强矢,箭无虚发,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打得措手不及,急忙下令停止进攻。
为了迷惑羌人,虞诩又想出一计。次日一早,虞诩选派一支精壮的士兵队伍,不断地更换衣甲,从城东门出去,从北门进来,如此反复地走来走去,给羌人造成大批兵马在不停运动的假象。城外的羌人不清楚城内究竟有多少汉军,所以不敢轻易发动进攻。几天后,羌人下令撤兵,撤退途中,遭到虞诩事先设下的伏兵攻击,伤亡惨重。
从朝歌至武都,虞诩一路上运用自己的智慧,无往不胜,虽处弱势,却不惊慌、不恐惧,忍弱斗强,终于打败了对手。
将以弱斗强的策略,应用到现代社会的经商、谈判中也是妙不可言。原本胆大如牛,却表现得胆小如鼠;原本足智多谋,却表现得寡言讷语。目的只是为了蒙蔽对手,伺机夺取主动权,让对手防不胜防,制造出其不意的效果。
日本航空公司与美国航空公司要洽谈一项合作业务,日方派了三名代表与美方谈判。作为卖方的美国公司为了抓住这次绝好的商业机会,特地挑选了几名精明干练的高级职员前往谈判。
谈判刚一开始,美方就开始宣传自己的产品。他们将产品宣传图像和一些宣传资料贴满了整个谈判室,而且花费了三个小时,利用幻灯机按照好莱坞电影的方式放映了公司产品的介绍。这样做,一方面是在向对方展示自己公司的强大实力,另一方面是在向三位日本代表做一次精妙绝伦的产品宣传。
放映结束后,美方代表得意洋洋地站起身打开电灯,他们的笑容中流露出了取得谈判胜利的信心。其中的一位向日方的三名代表问道:“你们是如何看待我们公司的产品的?”
不料一位日方代表满脸疑惑地说:“我们还不明白贵公司的意思。”这句出乎意料的回答大大伤害了美方代表的信心,笑容顿时凝结在脸上。他问:“你们哪里不懂,我们可以加以解释。”日方代表彬彬有礼地说:“实在抱歉,我们全部不懂。”
美方代表强忍着心中的怒火,问道:“那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懂的?”日方代表表现出一副愚钝的表情说:“自始至终就没有弄明白你们的用意。”日方代表的话给美方代表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为了挽回局势,考虑到公司的利益,美方代表又不得不耐心地重新放映宣传片,这次的速度明显放慢了许多。
影片放完后,美方代表再次问日方代表:“这一次总该明白了吧!”三名日方代表若无其事地回答:“还是不懂。”美方代表彻底失去了信心,声音低沉地说:“你们……你们到底希望我们怎样做?”这时,日方的一位代表慢条斯理地站了起来,说出了他们的条件。
由于美方代表受到了严重的挫伤,于是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了对方的条件。结果,对此次交易作出的决策,美方代表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显得十分被动,损失不小,日方大获全胜。
寻找恰当的时机,在对手防备心理降低的情况下使对手措手不及,往往可以使事情向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商场上,大多数商家都在用弱势来掩对方耳目,实际上,看上去的弱势背后却蕴藏着重大的心机,在等待时机成熟时给对方以致命一击。
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弱胜过坚硬,无为胜过有为。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境界。
智慧点拨:
以弱斗强不仅可以为自己寻找机会,还可以消磨对方的信心与斗志。虽然很想得出结果,却不表明心迹,然后静待时机,待对方精疲力竭时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3、忍辱图强,弱势终成赢家
忍辱的基本要求是掩饰自己的目标和动机,必须把目标和动机“藏之胸臆,秘而不宣”,而且,时间上要足够长,忍的功夫要到家,这样才可以实现日后崛起。
忍辱图强是中国人做人处世中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一大亮点,是低调做人的一种优秀策略,它的意义博大精深。
无数实践证明,采用这种策略,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人的作用十分重大。可以说,古今中外成就大事业者绝大多数都是深谙此道的高手,因为不懂忍辱图强的道理而败的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西汉初年,匈奴首领冒顿自立为王,草原为之震动,这给它的邻邦东胡形成了一种震慑。为了扼制匈奴的势力,东胡向匈奴不断地发起挑衅,企图灭掉匈奴。
匈奴人生活在西北部的草原上,个个强悍、善骑。匈奴人有一匹千里马,皮毛油黑发亮,全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此马日行千里,曾为匈奴立下过汗马功劳,被视为宝马。东胡听说此马后,便派使者到匈奴索要这匹宝马,对于东胡的无理要求,匈奴人一致反对。
冒顿明白东胡的挑衅用意,但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他知道,“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于是决定忍痛割爱,将宝马献给东胡。他对臣下说:“东胡之所以向我们要宝马,是因为与我们是友好邻邦。区区一匹千里马又算得上什么?如果拒绝东胡的要求,这样有失邻邦和睦。”于是,他就把宝马拱手送给了东胡。
虽然冒顿表面上不与东胡做对,但暗地里他却在偷偷地壮大实力,明修政治,养精蓄锐,等待有朝一日能够灭掉东胡。
东胡王得到千里马以后,非常高兴,他认为冒顿胆小怕事,于是更加狂妄。冒顿的妻子年轻貌美,端庄贤淑,深得民心。东胡王听说后,心生邪念,派人去匈奴说要纳冒顿之妻为妃。
匈奴群臣闻此消息后,无不感到羞辱与愤怒,大家发誓要与东胡决一死战。
冒顿非常气愤,他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感到非常屈辱。但是他明白东胡三番五次向自己发起挑衅,是因为东胡的力量强大,如果双方一旦发生战争,实力悬殊,匈奴必会战败。
于是,他强作笑颜,劝告群臣说:“天下女子多的是,而东胡却只有一个,怎能因为区区一个女人而伤害与邻邦的友谊?”他又把爱妻送给了东胡王。随后,他召集群臣,指明东胡气焰嚣张的原因,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鼓励大臣们内修实力,外修政治。群臣听冒顿分析,都按照冒顿的要求兢兢业业地工作,以图日后报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