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图文科普-生命的探索
42718900000053

第53章 直立行走和手脚的分工

上面讲了人的显著特征是直立行走,这个本领是怎么来的呢?这与古猿生活环境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猿从树上到了地面,最早主要吃植物根块,这必须去刨。怎么刨呢?过去在树上往往是前肢攀援,后肢能灵活地抓到小鸟,但到了地面,无东西可攀援,自然用后肢支撑身体,前肢去刨根块,前肢自然刨不开,就拿起身边一些自然工具如石块、木棍去刨。

南方古猿依靠集体力量,依靠手,利用天然的石块、树枝去御敌,去寻食。

到地面,遇到了更多的猛兽,怎么办?既没有尖利的爪牙来自卫,又难以以快跑来躲避,过去本能地爬到树上躲避,现在地面树木越来越少,无处可躲,求生的本能使他们用前肢挥着树枝,抛掷石头,大喊大叫,把猛兽吓跑。

古猿使用自然工具是生存斗争的需要,在这斗争中,猿自身经过漫长艰巨的历程,前后肢在慢慢变化着。

最初树上的古猿骨骼关节比较灵活,这便于树上活动;到了地上,太灵活了就站不稳了,但为了生存,前肢要寻找食物,要御敌,迫使后肢支撑身体站立,站不住,再站,反反复复,坚持不懈,知难而进,历尽艰辛,终于脱胎换骨,前后肢骨胳分化越来越明显。在地面上使用天然工具与骨骼的变化互为促进:脚趾缩短些了,脚板长得宽阔些了,这就能够更好地支持全身的重量。慢慢,古猿的下肢由“活”变“死”,站不住变成站得住了。古猿开始蹒跚地走了,在这过程中,胸部也逐渐发达起来,腹部底下的骨盆长得大些了,更加像个盆。以后就能挺直身子,昂着头走路了。

古猿能直立行走了,随着下肢能力的变化,上肢随之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自由,上肢发展为制造工具、使用工具的手,下肢则用来行走,手脚正式分工。这为猿以后更频繁地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