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智慧女孩的方法
43719300000003

第3章 自信是促使女孩成长的原动力(2)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应创设丰富的家庭环境并充分利用,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原有经验水平提供不同的可操作玩具。通过孩子对玩具的自由摆弄让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等,让孩子学会学习,实现孩子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安静、优美的环境能对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不易疲劳。相反,噪音污染、杂乱无章的地方就会使人烦恼,心情压抑,易与疲劳。因此,室内布置整齐和谐,井然有序,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在孩子上学伊始,就要为孩子创造益于学习的家庭环境。其一,要为孩子安排安静整洁的房间供孩子读书学习,配备书桌、学习用品以及工具书等;其二,建立全家人共同遵守的生活制度,如晚饭后,在孩子学习的时间里,家长也读书学习,不大声说笑,不看电视,不为小事打断孩子的思考,不允许相互干扰等,促使孩子从小就热爱学习。

(2)帮助孩子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做作业是巩固、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然而孩子的天性是自由天真、好奇心强、贪玩,常常会因为贪玩忘记了做作业,或因玩得时间过场而不能保证高质量完成作业。作为家长,应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做作业与玩的关系,既保证孩子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又不过分强制性地去压抑孩子的天性。首先要教育孩子重视作业。在孩子做作业时,家中一定要保持安静,家长说话、做事最好不要弄出太大的声音,更不能随便中断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感到做作业与家长做重要的一样是严肃的,使孩子明确学习是自己责任,懂得学习自己的首要任务,必须用心认真完成,切实养成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

(3)父母要鼓励孩子的自由探索和操作,让孩子活动中自主地选择,参与,探索,决定和表达,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而不必对孩子的探究做过高的知识要求,不说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一些建议。在孩子认识新的事物时,不要急于告诉孩子是什么,为什么,尽量给孩子时间去发现。因为对于人的终身发展来说,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比学习本身重要。此外,父母还应细心观察孩子的各种活动,关注孩子在各种活动中行为表现,了解孩子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父母还应敏锐的感知孩子所面临的困难,通过提供情报一些问题情境语,对孩子的学习给予有效的支持。因为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孩子自学,父母的及时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需要父母长期有意识地培养。

(4)与孩子一起分析、梳理学习问题,具体到每天要做的几个方面内容。就是说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帮助孩子上,而不是发火。注意,安排学习要抓住重点,不可面面俱到。时间利用率要高,保护孩子的耐力。

孩子的学习,是每一位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而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学习,也是每一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位爱自己孩子的爸爸妈妈,能为孩子做的便是本着顺应自然的原则,配合孩子发展的阶段,适时给予刺激,在日常生活处处营造学习的环境,一次对话,一点延伸,一篇故事都可启发智力的突破,最重要的,是“退一步”,让孩子独立去挥洒他们的天空。

3.让孩子独立行动

如果你的孩子是小学生,她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性了,能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了。父母要大胆的让孩子独立行动,特别是孩子提出独立行动的要求,更应满足。如让孩子独自上街买东西;让孩子自己去看画展;甚至让孩子一个人到较远的亲戚家去做客。当然,孩子独立行动,父母要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和交通知识。

月月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女孩,一年暑假妈妈带她去一个避暑山庄旅游,月月很开心。那里有山有水景色非常美。妈妈问:“你想去爬山还是去小溪边游水啊?”月月回答说:“妈妈咱们去小溪边玩吧,那里面肯定有好多小鱼小虾。”但是妈妈却说:“我想去山上看看风景。”月月很吃惊地看着妈妈说:“妈妈,我们不能分开啊,那我跟着你。”妈妈拍拍月月的肩膀说:月月,你现在已经是大女孩了,可以自己去活动了,不要总跟着妈妈。”她递给月月一跟鱼竿,并鼓励她说:“月月别怕,妈妈已经跟管理处的爷爷说好了,他会带你钓鱼和捉小虾的,大胆地自己去玩吧!你肯定能行的。妈妈很想吃月月捉的鱼和虾呢!”就这样月月跟着爷爷逮到许多的鱼和虾,还学做了美味的鱼汤。这一天过得既开心又充足,她开心地跟妈妈说:妈妈以后我们就分开旅游吧,我要自己一个人去探险。”

当孩子能独立行动时,她与大人的矛盾就开始了。不过由于孩子弱小,大多时候都任凭大人摆布。大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从而影响他们健康成长。有时,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天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这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还不够了解罢了。

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单独跟她外祖母住在乡村庄园里。这小女孩显然想打开花园里人造喷泉的龙头,以便能看到喷水。但正当她要这样做时,突然把手缩回来了。她的外祖母鼓励她开龙头,但这小孩回答说:“不,保姆不喜欢这样。”于是这位外祖母试图说服她,对她说我允许你这样做。一想到马上能看到喷水,小女孩既高兴又满意地笑了起来。然后她伸出了手,但是快要接触到水龙头的时候,她又把手缩了回来。很明显,并不在场的保姆的禁令,比身边外祖母的鼓励具有更大的力量。

在童年期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他的感官处于一种创造性的状态时,他特别容易受到暗示。在这个时期,成人能够悄悄地潜入儿童之中,用他的意志激发儿童的意志,使儿童产生变化。

让孩子自由地做一些选择,是培养他们形成乐观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父母在大多数事情上不能不做主。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但有些事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比如听任孩子画白马而不是画花草。

当然,随着孩子的长大,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更重要的事情。

教会女儿怎样“随意生活”

作为家长,大家都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但有时候我们很难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有时我们可以和其他人一起反思我们做过的和我们正在做的事。在中国我见到的一些人,说现在的孩子问题是越来越大。但是中国不是唯一有此问题的国家。当前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学习的压力也逐年增长,怎样给孩子“减压”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医院儿童病房里来了一个小女孩,她被家长送来了5次,每次都说是胃疼,其中其中有两次是在半夜被救护车送来,医生检查了很多次,没有发现任何和胃有关的问题,后来把他送到了心理疾病科,她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心理医生跟孩子交谈并和她在一起玩,开始时是给她读故事,问她喜欢读书吗?她看着医生说想跟她谈些事情,“在每天早上五点钟,我就醒了,一醒了就肚子疼,胃疼,因为一想到要到学校读书,而我读得不是很好……”她是在跟自己的身体谈话,就像有的大人要做讲演时就往厕所跑,也会因为紧张而胃疼,参加考试时手会发抖,事实上我们也会跟自己的身体进行交谈。那么如何能更好帮助孩子做得更好呢?

首先我们作为人有最基本的需求,马斯洛所提的“需要层次论”第一层是生理需要,应该怎么帮助上学的孩子呢?调查表明,如果孩子早上没有吃早饭上学,学到的东西就会很少。所以孩子上学前要吃丰盛的早餐,如果给孩子吃太多的糖,就很难集中思想,太多的可乐和甜食会导致多动的现象。还有睡眠方面,要想保持清醒头脑,夜里一定要睡得好,这跟习惯有关。虽然不是很容易,但非常重要。在挪威,如果是周一到周五,孩子睡前要求多玩一个小时,家长会说不,明天要上学,到了周末可以。但是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想让他们上最好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分数要求都很高。一些孩子,从早到晚在学校学习,上实习课,有时周末还要去。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帮助到孩子。身体和放松跟学习是同样重要的。联合国有一个决议条款里提到儿童权益问题:要为孩子提供适当的休息,娱乐时间,有创造性的活动,孩子应该参与文化,艺术的活动。我们让孩子上夜校,周末的补习班,我们的孩子还有时间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吗?你们会喜欢这样的生活吗?这些是满足孩子基本生理上的需求。

第二是安全需求,在我国,家长把所有的关注给了孩子,这些孩子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满足他们任何需求,也可能并不是他真正的需求,而是需要别人的关注,也可能大人容易妥协。调查表明,我们用一些友好的方法给孩子建设性的意见,对孩子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适当给孩子一些压力,让他能够做得更好,这也是必要的,给孩子一些压力是好的,但太多的压力就不好了。

第三种需求是归属感和被爱的感觉,当我们友好严格说“是”和“不是”时,孩子就会有安全感,会觉得父母关心我,爱护我,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他们都很关心我。为孩子以后走上社会跟人打交道打下很好的基础。

第四是受尊重的需求,这跟安全感有关但又更进一步,会觉得自己是重要的人。如果你打孩子很厉害,不会给孩子建立起自尊。我们对待孩子应该像期望别人如何对待我们一样。自我尊重是说我是很重要的人,虽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需求。

第五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他们有取得成功的愿望,想避免失败,对家长来说,孩子面临学习困难很难处理,如果学校给孩子压力太大,老师对学生说,你做得还不够好,而家长也是这样对孩子,就是跟老师一样,是给他严重压力。作为家长,我们很清楚孩子是尽力还是偷懒,不是鼓励孩子变得懒,如果迫使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对他是有害的。他压力太大时就会跟身体说话,如果想让孩子取得成绩,很重要的是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好奇心会使每个孩子成为探险家,会走上社会发现新的东西,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教育女儿不能给她太多的压力,同时如何教导女儿“减压”是必要的,当然这个度的把握是要靠家长来掌控的。只有教会女儿怎样随意生活,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帮助女儿消除自卑感

菲菲8岁了,正在上小学一年级。在班上她算是比较大的孩子了,可是她整天还是很忧郁的样子,性格很内向,很少很同学一起玩。每天下课,别的同学大呼小叫的从教室涌向操场,菲菲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位置上。老师走过来问菲菲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待着,菲菲解释说因为她耳朵上有一个小疤痕,老师问她疤痕有多大,别人看得到吗?小女孩说疤痕不大,并且她已经用长头发盖住了。老师感到不可理解,便问她:“既然盖住了,还有什么好介意的呢?”菲菲却回答说:我比别人多了块疤,怎么能不苦恼呢?”

其实,小女孩的疤痕和拿破仑的矮小、林肯的“丑陋”、罗斯福的瘫痪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自卑,反倒还各自闯出一番辉煌的成就!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孩子有自卑感,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导致孩子自卑的心理因素,主要是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较差。当他们自己遭遇挫折,或者听了别人的负面评价之后,既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也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所以开始自卑。

1.性格缺陷导致自卑

有这样一句关于性格的名言:“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一个孩子自信还是自卑,他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胆小的孩子比勇敢的孩子容易自卑,心胸狭窄的孩子比开朗的孩子容易自卑,没有主见的孩子比善于分析问题的孩子容易自卑。

有一个女生称自己是“一个无用的女孩”。她为什么认为自己无用呢?因为她这样想:“我想在初一的第一次考试中一定考一个好成绩,结果我失败了,只考了67分,这次测试给我这个从来没考过80分以下的女孩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次测试使我丧失了认真学习的信心,使我丧失了勇气和力量。我是不是太没用了?”从这个女生的问题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导致她自卑的性格因素。

至于那些对别人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心胸狭窄的孩子,他们更容易自卑。家长、老师和同学正常的提醒、建议,在这些孩子看来,可能就受不了,觉得别人在歧视自己,因此产生了自卑。也正因为如此,同学们可能就会冷落他们,因为和这样的同学一起说话、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太累了。这样就更加剧了这些孩子的自卑心理,形成非良性循环。

2.负面评价让孩子自卑

在一次调查中,有474名中小学生觉得自己之所以会产生自卑,是缘于下面的一些因素。在别人给中小学生负面的评价中,有80.2%来自家长。有一个孩子来信说:“虽然语文成绩得了一个‘优’,但有很多题都有一些小问题,结果老师就说:‘你是个典型,一点儿也不聪明。我要在家长会上让你的家长知道你有多笨。”有些孩子就是因为别人总说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也就渐渐觉得“我真的不行”了。这是暗示产生的结果。

有一个本来什么事情都不放心在心上的女生来信说:“我渐渐地长大了,那些天真活泼逐渐消失了。老师的批评、考试的失败、同学的讽刺、朋友的不理解、父母的错怪……都促使我变得孤僻起来,不愿和别人交往了。”

(1)鼓励孩子学习,增强自信。

有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时,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住。”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她老师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儿就落泪了,然而她回答说:“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椅子上一分钟都坐不了,现在能够坐三分钟了。别的父母都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孩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学生,这次你孩子排49名,我怀疑她有智力问题,你最好带她去医院检查下。

回家的路上她哭了,回到家,看到诚惶诚恐的孩子时,她振作了精神:“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你能够细心些会超越过你的同桌。”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发现孩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亮了。

第二天上学,孩子比平时起的都早。孩子上初中时,又有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孩子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还是告诉孩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你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了,孩子把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给了妈妈,边哭边说:

“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