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智慧女孩的方法
43719300000030

第30章 别忽视培养女孩的表达能力(2)

在向孩子进行解释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通俗易懂。有的父母把向孩子解释原因当作是一种说教,一句通俗的话就能说明的问题,偏偏要大肆地讲一通生硬的道理,非要逼得孩子乖乖点头才肯罢休,这种说教式的解释是令孩子讨厌的。二是简单明了。对孩子做解释,用简简单单的几句就够。而有的父母一对孩子说起话来就婆婆妈妈、没完没了,这样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三是就事论事。有的父母在解释理由时。很容易产生极其丰富的联想,明明在说这件事,一下就扯到了其他毫不相干的事上。比如本来是要解释周末不带孩子去公园玩耍的理由,结果却变成了批评孩子上次数学没有考好。这样的解释显然是偏离主题的,是不能让孩子信服的,它的最大害处是,久而久之,孩子会拒绝听父母的任何解释。

3.一旦说“不”,就要坚持下去

拒绝孩子之后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出尔反尔,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大人说话不算数,父母以后也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有的父母在拒绝了孩子之后,可能会觉得于心不忍,就干脆又满足了他们。有的父母可能拒绝后叉后悔了,就收回了自己说过的话。其实,不论原因如何,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出尔反尔的行为……即使孩子哭了,也仍然要坚持原来的决定。

如果拒绝孩子后又发现有不妥之处,可以在以后来弥补,但不要当场反悔。特别是不要因为孩子的撒娇、哭泣就改变决定,因为这样的做法其实间接强化了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他们以后就会用撒娇、哭泣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

4.让孩子明白什么值得拥有

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是值得拥有的,以及怎样去拥有它们。比如,当孩子想买一个新书包时,父母拒绝了。这时,可以向孩子解释,他的书包本来就很新,完全不必要重新再买一个,用同样的价钱买一本新书,或是买一个新玩具都比买书包有意义。

同时,父母们也不要无偿地答应孩子的各种请求。从小就要让孩子懂得要获得任何东西,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父母在答应孩子的要求以前,可以让孩子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果孩子完成了任务就满足他们的要求,如果完成不了就不能满足。比如,孩子提出要买玩具,父母可以要求他们洗一次碗或者扫一次地。想要得到的东西越贵重,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多。这样,一方面对父母而言,在满足孩子要求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而言,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东西,他们肯定也会更加珍惜。

5.怎么让No变成Yes

有正当理由向孩子说“不”,不是说你就可以扯着嗓子竖着眉毛向孩子吼了。孩子都有逆反心理,硬逼着孩子按照你的要求来,就是有天大的理由,他也不接受。有时候,对这些小机灵鬼,我们得讲究点儿“智谋”,要善于变换方法,达到我们的目的。

6.用肯定代替否定

“不”说多了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和亲子的冲突,甚至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这个词的反复,会大大降低它的效力。因此,家长不如用其他语言表达你希望他做的事情,甚至是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说“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要比“你不听话,看吧,饭洒了一地”更能让孩子增加对你的信任。

常问女儿“为什么啊”

人为什么要睡觉呢?兔子为什么跑得那么快呢?孩子总会不停地问问题,他们无休止的问这问那经常把大人们搞得很尴尬:他们离奇的“问”,也常把大人弄得瞠目结舌。孩子是世界的新客,他们对世界从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问,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开始;问,是他们探究世界的内在动力;问,是他们观察发现世界的最好方式;问,是他们好奇心得到满足的突破口。所以,面对孩子的提问,我们要“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也许,他就是未来的科学家,你就是发现鼓励他的伯乐。

1.肯定孩子爱问的习惯

孩子在小时候对所听到的、见到的、小手摸到的都觉得很新鲜,这也是一种经验,他们的知识是由不同的经验而逐渐扩大的,对于很多事好奇,因而产生疑问,疑问就是儿童智慧之芽,若大人不让他的疑问得到满足,无形中将会摘掉茁壮中的智慧之芽,是很可惜的。古人云:“学贵多疑。”不疑不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多疑好问,通过思考解决了问题就获得了知识,就更有学问。

面对这些无休止的发问。父母应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找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培养孩子爱问的习惯,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思多问。当孩子向我们提出问题时,应尽量给孩子以较圆满、正确的答案,并不失时机地肯定、表扬孩子爱动脑筋的习惯。

孩子爱问,同时催促父母要爱学,当孩子的问题已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意答案的时候,我想将有两条路可走:第一、父母必须及时充实自己,看书,上网,看报等查找资料,以备不时之需;第二就是让孩子自己学会寻找答案,可以培养孩子自己看书,自己研究,自己发现,当她找到正确的答案之后再给予鼓励,孩子会乐意自己发现答案的。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爱迪生小时候就非常爱问问题,他甚至问自己的母亲为什么自己不能够孵出小鸡。上学以后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像爱迪生一样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他们的小脑瓜总是装满了“为什么”。许多人都对孩子那些异想天开、稀奇古怪的问题不加理会,或者轻易否定。爱迪生的妈妈却认真地对待,细心地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这对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使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不至于泯灭,从小就能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爱迪生一生的成就就是有力的佐证。当你遇到“为什么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星星”、“为什么地球是球形而不是个正方体”这类问题时,不要头痛,更不要厌烦,耐心一点,认真一些,甚至鼓励孩子多问问题,说不定你也能培养出一个发明家、科学家。

与女儿平等交流

许多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喜欢把自己置于家长的权威位置上,喜欢对孩子下命令。事实上,这种命令式的话往往让孩子产生反感,由此使其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如果父母能够调整自的心态,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朋友这种角色,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平等的对话,孩子反而能够倾听父母的每一句话。

其实,父母和孩子的交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独断的。首先在家庭中,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虽然是子女的角色,但他们也应该受到尊重。而要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比如,女儿小艳放学回家后,抱怨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她大声斥责。妈妈听后把腰一叉,用质问的口气说:“你干什么坏事了?”小艳瞪起眼,很生气地说:“我什么也没干。”“不会吧,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斥责学生。”小艳重重地坐在椅子上,一副不开心的样子盯着妈妈。

妈妈继续责问:“那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小艳很倔强地说:“什么也不做。”如果这样再问下去,母女之间一定会对立起来,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此时,妈妈改变了她的态度,用一种友好的语调说:“我肯定你当时觉得很尴尬,因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斥责你。”小艳有些怀疑地抬头看了妈妈一眼。妈妈接着说:“记得我上四年级时,有一次只是在算术考试时站起来借了一支铅笔,老师就让我下不了台,我感到十分尴尬,也很气愤。”小艳露出轻松的样子,很感兴趣了:“真的?我也只是在上课时要求借一支铅笔,因为我的铅笔不够用了。我真的觉得为这么简单的事,老师教训我,不公平。”“是这样。但你能不能想出办法,今后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呢?”“我可以多准备一支铅笔,那就不用打断老师讲课而向别人去借。”“这个主意不错。”母女俩于此达成共识。

家长跟孩子交流要注意说话方式,往往方式改变了,沟通的结果也就不同。例如:不要说“跟你说了多少遍,进门后一定要随手关门!”而要说“有礼貌的人应该进门就随手关门,因为这是对屋里的人的尊重。”不要说“每天都要我叫你起床,你到底起不起床?”而要说“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起不起床是自己的事,不应该让别人来叫。”不要说“你是个最懒的孩子了,有谁像你那样把自己的房间弄得这样脏?”而要说“我看你有必要收拾一下自己的房间了,要不客人进来参观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了。”不要说“我说的话你怎么不认真听呀?这孩子老是心不在焉。”而要说“妈妈有件重要的事要跟你说你要认真听,我讲完后还得让你帮我办个事。”不要说“我刚说完你就忘记了,是不是不想听呀?”而要说“今天是不是精神不太好,要不要我再重复一遍,你再认真地听一下?”

由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为合格的父母,必须要学会站到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尽最大的努力去获得孩子的信任,才会避免亲子关系中的抵触和逆反,获得相互的理解和沟通。

父母想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对孩子永远保持真诚

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不要有任何虚假。这就要求父母能客观地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感受什么以及做什么。除此之外,真诚还意味着父母要向孩子敞开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当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时,父母可以坦白自己很灰心;如果父母对孩子很生气,直接对孩子表露这种感受比用隐讳的方式更好。

2.放弃大人的自我意见

父母应该明白,大人的世界是大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不一样的。如果父母硬要用成人世界的要求来对待孩子,势必会在亲子关系中发生许多问题和不愉快。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放弃自我成见,试着用“孩子世界”的眼光来了解和认识孩子。

3.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思考

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作为父母应该学习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从孩子的位置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换位思考还是一种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快速拉近与孩子心灵距离的有效方法。

4.纠正孩子不肯主动讲话的坏习惯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说:“我家孩子上学时就拥有了自己的房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喜欢一回家就关上门,而且还把门反锁上。

开始我们认为孩子独自在房间里会安心看书。没想到她自成绩一天天下滑。我们一气之下,干脆把孩子房门上的锁给撬掉了。谁知孩子更绝一回到家,照样关上门,然后再用凳子把房门堵上。我们家里买了电脑,我们说什也不敢让孩子上网。但女儿干脆借了一大堆碟片,关了房门独自欣赏,任凭我们在门外喊破喉咙也不开门。我们给了孩子独处的空间,但却使孩子和我们越来越自远,这孩子到底怎么了?”那么怎样纠正孩子不肯主动讲话的坏习惯呢?

(1)找准孩子不肯讲话的原因。对症下药。一些心理专家认为,造成孩子不肯主动讲话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天生性格孤僻,好独处,不喜欢与人交往;父母孩子之间存在着观念上的巨大差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代沟”。父母经常看不惯孩子的言行,动不动就横加干涉,孩子很反感,因而用沉默表示反抗;学习竞争压自大,紧张学习之后,需要独处,自我调整,而不愿说过多的话。因此,父母应该仔细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和孩子进行深入沟通。千万不要用粗鲁、蛮横的态度对待孩子。要让孩子主动说出心理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2)在一般情况下,家长对孩子不肯主动讲话不必过分忧虑。孩子的交往面很狭窄,他们的生活阅历不多,因此,当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时,他们一般不会主动讲话。与此同时,孩子们对所谓的成人礼节,比如见面寒暄,对他人假装热情和关心等,很不感兴趣。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人物置之不理。

(3)为孩子挑选一些特别有趣的玩具。许多惯性玩具和声控玩具,可以改变孩子过分内向的性格。这些玩具一般很好玩儿,孩子会情不自禁地追逐这些玩具,或者被这些玩具弄得捧腹大笑。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就会变得乐观、开朗和自信。

(4)让孩子自然地融入公众场合。有意识地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或社交活动,让孩子能适应陌生的环境。指导孩子在公开场合应该注意什么礼节,怎样和他人打招呼,和他人聊天等。当然,孩子毕竟阅历比较浅,很难像大人那样在公开场合舒展自如。相反,孩子们大都害怕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那样他们会感到很不自在。因此,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在公开场合感到很轻松,很自在。

父母只有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和孩子的良好沟通,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家庭开个竞技场,看谁说得“快、准、好”

不少父母都感觉同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有时候,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会逮着个错误跟父母计较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

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怎样让我们的沟通更有趣呢?从以下几方面好好体会摸索,相信与孩子会越来越近,“越说越投机”不是难事。

1.家庭游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