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女孩不受伤害
关于如何教育女孩子不受到伤害,这是很多家长目前最关心,每个女孩都是一朵娇艳的花朵。她们美丽,但是脆弱。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教导女儿如何不受到伤害,这是家长应该也是必须要做到的。
教师,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然而,某地一个村办小学的教师却忘记了自己神圣的职责,将贪婪的黑手伸向了天真无邪的女学生。
2001年3月至2002年11月期间,他对所教班级的6名女生进行多次强奸猥亵。第一次得逞后,他又选择了第二名、第三名……第三名女生由于反抗遭到了他的毒打,但事后也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家长。
学校对老师行为的约束只是保护学生不受侵害的一个方面,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在与同令人或成人接触的时候能够掌握一个适当的尺度,知道什么样的情况有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伤害,从而加以防范,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两方面长期的教育。
孩子们对眼前这个世界中存在的种种危险是不了解的,越是这样她们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越大,她们把自身的安全完全交到了一个她们并不真正了解的他人手中,而作为家长是不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正起到了正确引导孩子教育孩子的作用了呢?
可是家长们多半还处于欲说害羞难以启齿的情况,中国的传统理念是回避向孩子传播性知识的,为了避免性侵犯家长多是含蓄的对女孩子说没事别老和男生在一块,正是家长这种模糊不清的态度无形中屏蔽掉了孩子获得性知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无意中增加了孩子伤害的几率,给孩子提供正确了解性知识的渠道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才识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与十年前相比,我国的性教育工作已经完善了许多,但是在如何防范性侵犯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学校和家长能将防范工作做在前面,使心存邪念的人没有可乘之机,毕竟孩子经不起摧残。
一,寒暑假期间,大量孩子会独自在家,或者有长时间脱离父母的看管,父母和长辈应该怎么告诉他们安全和防止受到性侵害的知识呢?公安部的博士王大伟,著名的安全防范专家是这样说的:
他在英国留学时了解到,英国警察巡逻的时候,一般会带一些小熊玩具,上面写着“小裤衩小背心,神圣不可侵犯”。
“咱们把英国这句话翻译成中国话,就是:小裤衩小背心,不许别人摸啊。然后我再把它编成一个童谣: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裤衩都穿好,里边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
王大伟博士说,教孩子们防范性骚扰和性侵犯,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教孩子说“你得防大色狼”,他听不懂呀,但是你告诉他:“小裤衩小背心,不许别人摸。”多明白啊!
除此之外,如果家里有个闺女的话,家长还可以用给小熊宝宝贴红、绿纸条的方法教育孩子。你跟孩子说,你要觉得人身上哪儿不让别人摸,就在那个不让人摸的地方贴红纸条,你要觉得能摸的地方就贴绿纸条。
等孩子贴好纸条后,家长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寓教于乐。
二,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防范性侵犯的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与孩子及时地沟通,教给他们性科学的基本常识和防范知识,当发现孩子有异常时,应当以关怀的态度问明原因,查清事实,如果当孩子告诉您他遭受到性侵犯时,家长更应该以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帮助孩子尽快走出阴影。
(1)家长与孩子及时沟通
(2)发现孩子行为、性格有异常时,及时查明原因(3)孩子受到性侵害后,以最大的耐心和关怀鼓励孩子走出阴影三,受侵害事件发生后,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出阴影?
这就需要母子之间的关系达到某种默契,孩子发生什么样的问题,他都会跟自己的母亲去讲,她把自己的母亲当成自己最真挚的朋友,而讲完之后不应该受到指责、谩骂或贬低,受到尊严方面的伤害。而应该受到爱护般或帮助一样的教育。每一个家长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期望自己的孩子仍然能够长大成人,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和合格的父母,这是每一个家长内心的想法,所以这些家长应该热情和希望,去关心孩子,鼓励他们的成长。
家长小贴士:犯罪分子常用的9种方法:
1.引诱:“吃糖吗?”“吃麦当劳去?”
2.问路:“带我去医院好吗?”
3.欺骗:“我是**,正在执勤。”(有的还身穿假制服)4.吓唬:手执尖刀,一脸凶猛。
5.检查:“有身份证吗?”
6.可怜:“我晕倒了,扶我一把。”
7.劫持:乘你不备,或威胁劫走。
8.麻醉:喝饮料,或投毒。(这个不多见。)
9.装熟。“我认识你爸爸。”“你是小刘吧?”
同时,提醒女孩子们上街不要戴金项链,因为这样会让人对你产生劫财劫色的想法,你就有了危险。如果后边有人尾随的话,女孩子们要赶紧往人多的地方逃,千万别往黑胡同里跑。
男孩女孩独处不要超过30分钟,
正确引导孩子的异性交往
孩子进入初中,家长,特别是女孩子的家长,最担心孩子出现早恋问题,这种担心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一旦陷入早恋,往往会影响学业。担心归担心,我们又不能不让孩子与异性交往,为了既能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又避免早恋,我们首先应该了解青春期异性交往发展的特点。
据专家研究,青春期异性交往发展特点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朦胧期”:女孩子9岁至11岁左右,男孩子10岁到12岁左右(大约小学四、五年级至初中一年级),是性别意识觉醒期。此时男女孩子性机能尚未成熟,但已确认了自己的性别角色,对性别差异敏感,男女孩子在一起感到拘束、害羞,往往采取疏远和躲避的态度。而对成年的异性,又往往表现出过分的亲昵与依恋。
第二个阶段是“爱慕期”:女孩子11岁至13岁左右,男孩子12岁到14岁左右(初中一年级)。此时,男女生在一起觉得有意思,异性之间互相观察、欣赏的兴趣增加,注意异性的谈话、表情、动作。而且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举止,想给异性留下好印象。对于异性之间的接触,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浮想联翩。然而,此时异性之间的好感是泛泛的,没有具体对象。
第三个阶段是“初恋期”:女孩子13岁到15岁左右,男孩子14岁到16岁左右(初中二年级至高一)。这时,男孩女孩的性机能发育基本成熟,内心开始萌发初恋的“幼芽”,在年龄相近的异性中,发现喜爱的对象,会给予特别的注意和关心,感情上希望多接触、多交往,而理智上又有种种顾虑。这一时期,异性同学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或者一次活动中的出色表现都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吸引力,都会让他们沉醉其中。这时候的孩子特别注意自己的外貌和打扮,表现出心神不定。
第四个阶段是“钟情期”(大约进入高二以后):钟情,就是很专一的倾慕、爱恋某个异性。此时,往往出现“痴情男女”,一旦相爱,便不顾一切。
由于涉世未深,对人生没有充分认识,往往陷入其中难以自拔,一旦受挫,会意志消沉,产生厌世心理,有的还可能走上放纵自己的道路或者轻生。
以上是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普遍发展特点,而每个孩子会有自己的特殊性,家长应随时观察了解孩子的表现,给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在此,给家长提几点参考意见:
1.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超前教育引导,防患于未然对于处在朦胧期的孩子,要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性别角色,在与异性同龄孩子交往中要大方、诚恳,克服拘束、害羞心理。而与成年异性交往,不宜过分亲昵。父亲对于女儿,母亲对于儿子要特别注意,适度亲近,不要过分。
对于处在爱慕期的孩子,要教育孩子尊重异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仪表和文明礼貌,多关心班集体的事情,为集体出力,男女同学坦诚合作。不随便盯看异性同学等。
对于处在初恋期的孩子,家长要教育引导他们多参与群体活动,尽量减少与异性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特别是不要跟某一位异性同学过多地单独接触,避免萌发初恋之情,牵扯精力,影响学业和全面发展。教育孩子与异性交往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便打闹,不动手动脚。
对于处在钟情期的孩子,要教育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和集体生活,用意志力克制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感情需要,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做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让孩子懂得“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成人成才的关键。要正面地严肃地对孩子进行婚恋观的教育,排除不正确思想意识的干扰。
2.父母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
夫妻之间感情的融洽程度往往会影响孩子感情的发展和今后的婚恋观。所以,在家庭里面,夫妻之间要做到感情和谐,在日常生活中,要表现出对对方的真诚关心与人格的尊重。在孩子面前不要说带有性别歧视的话,诸如“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男人都特别坏,没有好东西”之类。另外,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做过分的亲昵动作,不要穿过于暴露的衣服。
无论在什么场合,家长都要注意文明礼貌,尊重异性,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
3.正确对待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既不能听其自然,也不能捕风捉影有的家长对孩子与异性交往不闻不问,顺其自然;也有的家长严密监视,捕风捉影,随意训斥。这两种极端都是不对的,很难使孩子形成正常的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4.对于确实出现早恋苗头的孩子,不应盲目苛责,强制压服,要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孩子走出早恋的漩涡
有的中学生确有早恋苗头,写情书、单独约会、卿卿我我。家长知道了,往往怒火中烧,采取强迫措施,严厉对待,棒打鸳鸯。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不良后果。有一个学校搞了这样一个调查,放暑假的时候,有一批谈恋爱的同学都回家了。结果发生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受到父母干涉;一种情况是父母没去管他。假期结束回来,学校统计成功率的时候,结果是受到干涉的成功率高!这种事情越受干涉越容易成功。
中学生的恋爱一直被称为“早恋”,是不被允许的。尽管现在已有专家建议停用“早恋”一词,但并不表明大家已能接受中学生恋爱。据对部分家长和教师的调查了解到,家长和老师还是非常担心中学生恋爱。但是,中学生的恋爱并不会因为家长、老师的担心而消失。相反的,中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出现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的苗头。”事实证明,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一旦中学生出现恋爱现象,老师、家长表现出来的往往还是束手无策,最常用的就是“软硬兼施”。先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没有效果的话,那就只好“围追堵截”,最后的结果要么是“抽到断水水更流”,要么是孩子与父母、与师长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真正令家长满意的不多。
要想站在孩子的角度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还是要了解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的情感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朦胧的情感。这是青少年恋爱的萌芽,在青春发育初期,也就是在初中低年级较为常见。表现为对异性的好感,并有亲近的欲望,模仿性强,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的味道,变化快、目标不确定,平时在学生中传说的“谁和谁好了”即属此类,这并不是真正的恋爱。这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师长的建议,也最容易反复,教师、家长应注意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经常性教育,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以转移他们注意力。
另一种就是真正投入的恋爱,具有强烈的情感。这在初中三年级和高中学生中表现明显。他们不再是玩儿戏、“过家家”,而是真正投入感情。而且真正坠入情网的中学生,情感总是热烈的。由于他们爱幻想的关系,会把自己所爱慕的对象,想象成天上少有、地下无双,并执著地追求。
并且所有早恋者在遭到干预时都会表现出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坚忍不拔,哪怕是最没有性格的孩子,这时也无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这是最让我们头痛的。
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现代的青少年已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单纯、幼稚,可以对家长的话言听计从。对于有恋爱倾向的学生,切忌蛮横地指责和干预,因为干预只会加速他们感情的爆发。我们要在尊重他们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并且把这种感情珍藏起来,自觉地终止恋爱行为,防止陷入感情的漩涡,避免给自己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即使是对待真正谈恋爱的孩子,我们也应该讲究策略。
有一位妈妈这样来引导自己情窦初开的儿子,一个秋天的晚上,母子俩在林荫道上散步,上初二的儿子很认真地对妈妈说:“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就爱在女孩子面前表现得特别好,可是我越想表现好我就越紧张,我就显得越笨!”他还跟妈妈说了,他对某一个女孩很有好感。这位妈妈当时就想自己也是那么过来的,所以没有批评他,反而对儿子说:你这种想法在你这个年龄是很正常的,但是将来你长大了,你回过头来看现在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并不懂得什么叫爱,还会觉得很可笑。另外还说:你既然想要一个女孩喜欢你,你就要在魅力、人品、气质、才华等各方面做得出色点。因为没有一个女孩子会喜欢一个在各方面毫不出色的男孩。这次谈话可以说非常成功,从此以后,儿子有什么话都能对妈妈说。
还有一位细心、机智、聪敏的妈妈,这样帮助女儿走出感情的风暴。
女孩是一名高三学生,成绩很好,班上有一位男生,是她学习上最强劲的对手,她内心对这位男生一直不服气,又一直超不过他。后来,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竟然很快热乎起来,相互帮着找复习资料,一起看通宵电影……他们“早恋”了!班主任着急了,爸爸发怒了,任课老师、要好的同学都在指责他们。在爸爸的训斥下,这位女生用她自己的话说竟然上了“邪乎劲”,准备与爸爸拗上了。可是她的妈妈这时却非常冷静,她先找那男生进行了两小时的长谈,稳定了男孩的情绪,因为男孩家此时也闹翻了。
回来后,又从女儿最关心的这位男生谈起,诱女儿说出自己的感觉:“他是才子,我就是很羡慕他,为了他,死也值了。”女儿话虽这么说,心里却越来越虚,心理防线渐渐崩溃。妈妈此时又用激将的方法说:“我是家庭主妇,你是不是想做小妇人了!”女儿被激怒了,说:“小妇人就小妇人,我当定了!”妈妈没气恼,倒很轻蔑地说:“原以为你们的事挺像回事,其实是小孩过家家,连他也承认,他被你的成功所吸引。你也一样,想想,没有了这些成功,你们还有什么?”说着就要去烧女儿十数年来的奖状,“小妇人还要奖状干什么!”女儿被惊醒了,难道自己寒窗苦读十数年的收获就这么废了?自己的前程,明天怎么办?
以后的事当然不用多说,女孩忘我的学习了两个月,最后拿到了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自己再回想曾经发生过的事,就像光风霁月,轻轻划过,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