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智慧女孩的方法
43719300000046

第46章 积极有效地开发女儿的全面才能(5)

小女儿赵安吉在未成年时,已经负责处理家里的账单,将圣诞卡的邮寄名单输入电脑,并接听晚上的电话。有的家长把让孩子帮自己做家务,仅仅看做是帮自己的忙。因为自己有时间可以把家务做得很好,就不让孩子做。有的家长让孩子帮着做,孩子刚开始往往是帮“倒忙”,而不再让孩子干。更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舍不得让他一起参与家务,这样,孩子会养成以“家务活可以不必干”的习惯,或者用“不会干”、“干不好”为理由来推脱。这种好逸恶劳的习惯一旦养成,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都会起到一个消极的影响。看来从小培养女儿做家务是对其日后成才的重要依据。

2.引导孩子用游戏的心态做家务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学习做家务既是学习,也是游戏。为了让孩子感到做家务是件快乐的事,在引导孩子学习家务前,父母不仅需要认识以下一些问题,还得了解如何处理的方法,同时父母也要知道,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唯有愉快、自主自发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1)各年龄段的孩子动作技巧、认知程度、体力、耐心均不相同,因此父母对孩子做家务的要求,应视孩子能力范围而定。不宜超过,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

(2)要与孩子一起做家务,面对孩子越帮越忙,把现场搞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时,要耐住性子,教孩子改正及正确示范方法。

(3)“多容忍、少责备”,在指导孩子的时候,口气要温和,不宜破口大骂,要有耐心、有步骤地、以游戏的方式和心态教导孩子学习。

(4)父母本身对做家务的态度要端正。勿让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举止察觉出做家务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此外,夫妻俩对家务的分工要妥善安排,免得孩子产生“做家务是女孩的事情”的错误观念,应让孩子有正确认识,“家”是属于每个人的,所以屋里的每一件事,大家都有义务去做。

(5)在满足宝宝好奇与学习的动机时,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不让孩子自行拿取危险物品,父母要替孩子拿。较大孩子可教其正确使用方法和动作,以确保安全。

(6)无论孩子做得如何,别忘了给予他赞许和鼓励,让孩子知道:他所做的事对全家都有很大的帮助,还是家里不可少的一份子呢!或者是让他感到他所做的每件“小事”你都注意到了,只因为他年纪小,能力、耐心都有限,自然不如大人做得纯熟,但是没有关系,熟能生巧,妈妈知道你很努力了。

人生需要很多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如果为了眼前的利益,只注重学习,踏入社会遇到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仍会有空白的缺陷。只是单纯的学习,也不符合成长规律。教会孩子做家务看似简单,但是从中让孩子认识到真正的获取知识,是从每个具体事情中获得的,而且把每个具体事情的细节都弄懂了才能积累起真正的学问。所以家长不要以耽误孩子学习,忽视培养孩子的这项技能。

不要嘲笑女儿对问题的推理和分析

判断和推理是逻辑性思维,爸爸、妈妈必须在孩子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去发展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幼稚的推理嘲笑孩子,以免挫伤孩子对问题推理的积极性。

日常生活和实际活动是孩子思维发展的源泉。有位年轻的妈妈是这样引导自己的孩子从玩水的活动中增长智慧的:一盆水,此外是积木、竹筷、铁钉、曲别针、塑料盖、玻璃球……让孩子自己去玩。孩子将各种东西放进水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到水底。孩子在玩耍中发现,木质的、塑料的都是轻的,于是做出凡是轻的东西都能浮在水面上的肯定判断。

重的东西都沉在水底,铁钉是重的,玻璃球是重的,所以铁钉、玻璃球沉在水底。当爸爸拿出一只空铁盒问孩子:“这只铁盒会沉还是会浮?”孩子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沉”。可当盒子放进水中,却高高地浮在水面上,孩子在摆弄盒子时发现盒子是空的,空盒子尽管是铁的,也能浮起来。孩子在玩耍中探索,在玩耍中进行比较概括和判断推理,认识各种物体的体积、重量、形状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欢欢的妈妈很早就发现欢欢很喜欢通过观察,推理问题。一次吃早饭的时候,爸爸吃早饭的速度很快,妈妈和欢欢才吃到一半。爸爸就起身出门了。这个细节没有逃过欢欢的眼睛,她煞有介事的边吃边说:“我想爸爸今天有点反常。”妈妈奇怪地说:“为什么呢?”欢欢答道:“爸爸吃的那么快,我猜他今天上早班。”一看欢欢说对了,妈妈立刻表扬了她的有心和超强的分析能力。

孩子的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大人的有意培养。其实,这里没有什么诀窍,无非就是在生活中做有心的爸妈,多引导孩子观察。在我们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多问她几个为什么。并且,一定要耐心等待孩子的分析和回答,不要动不动就急着“教”孩子。

比如,家长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每天都能看到一只小狗拴在路边的小树桩上,突然有一天发现今天小狗没有拴在路边,这时家长就要积极的开动孩子的问题推理能力了。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启发孩子:“你能给出小狗不在的10个可能性吗?

这时孩子可能就会说:“小狗的主人生病了;小狗的主人搬家了;小狗离家出走了;小狗的主人再也不喜欢来这边玩了;甚至连小狗病了,小狗不幸离开人世了,等等。也罗列上去了。

这个时候,是欣赏孩子尽情挥洒想象的最好时机。孩子给出的答案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荒谬的。不管怎样,首先,家长必须认真倾听,对她做出的每一次独立分析,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思路停顿的时候,家长要不厌其烦地问孩子:“还有什么呢?”其次,家长一定不要急于打断孩子的思考,让她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一切知识,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直到她确定,没有其他的可能了。有时,即使孩子不能给出任何答案,家长还是可以通过一步一步地启发,让她不断接近成功。有些家长,似乎是急脾气,总迫不及待地想把完美的知识兜售给孩子。其实,抢在孩子之前说出你的标准答案,除了显示了大人比孩子的高明,给孩子的,更多的是对自信的打击和对别人的依赖。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家长训练孩子对问题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1)让孩子在玩耍中探索求知。知识不全靠机械的记忆,知识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发现获得,孩子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越多,就越能促进判断和推理思维的发展。

(2)教孩子学用“是……”“不是……”“因为……所以……”等句式,发展孩子的语言,以养成判断推理的习惯。

(3)满足孩子寻找事物原因以及事间本质联系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主动探索周围世界的奥秘。耐心地、准确地给孩子解答“为什么”,引导孩子去发现“为什么”。

生活中,通过一次次这样有趣的小练习,相信所有孩子的观察生活、逻辑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都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的。

根据女孩自身特点培养特殊才能

1979年6月,我国教育部门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等教育。

访问团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

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个,加、减、乘、除的简单算数还要掰指头,却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掉个头,好像易如反似的。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活动则乏人问津。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

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有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无独有偶,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教育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部分也有四段文字:

中国的小学生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手回答,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吃早点。

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他的意思是学生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

中国的学生学习勤奋;他们的学习成绩非常高。可以预测,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25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获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却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国专家的预言都错了。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天赋,当时中国的学校只承认一种,那就是把课堂上灌输给他们的知识写在试卷上的天赋。美国的学校则承认孩子各有各的天赋,并且在教育工作中让他们竭尽全力张扬他们的天赋。要想使预言不再出错,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的前程,现中国父母要做的也许不是帮助学校把孩子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自己孩子的天赋不再受学校的“侵害”。

现在不重视孩子早期教育的父母不多了,但深谙教育之道的父母还是很少。相当多的父母还不知从何着手。他们或者盲目仿效别人(别人为孩子购置了一架钢琴,自己也买一架),或者买一本育儿的书照章办事。结果别人成功了,自己却破财费力白费工夫。道理简单,孩子天赋并不都在此。由此可见,及早发现孩子的天赋,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培养措施,才是科学的教子之道。那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呢?

1.你给孩子机会了吗

父母要想发现孩子的天赋,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让孩子接触各式各样的知识,鼓励孩子参与广泛的活动,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因为很难说孩子的天赋在哪儿,所以如果不给他提供广泛的机会,他们就无法表现出来。现在有的父母把孩子一天到晚关在家里做作业,也就是把孩子表现天赋的大门给关上了,只留下了一条路——从课本和做题中获得分数的路,而这条路未必是孩子的最佳成才之路。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供各种机会,留心观察孩子在各种表现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孩子的天赋,往往表现在他们最感兴趣、最专注、最擅长的领域,所以应该鼓励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并给孩子创造条件。

父母可以与孩子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如果孩子对一项活动聚精会神,在某一类活动中玩的时间长,表现特别好,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地给他们提供更多此类的机会。有的孩子听到音乐就想动,这个孩子可能比较擅长肢体活动,这是父母需及时发现并注意培养的。细心敏感的父母常常能注意到孩子的不同寻常之处。

美国花样滑冰运动员汉密尔顿出生时体弱多病,医生断言他活不到一岁。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汉密尔顿八岁时,去看姐姐滑冰,他被晶莹的冰上世界打动了,回家后跟父亲说他也想滑冰。

父亲满足了他的心愿,教他滑冰,带他到滑冰场。又有谁能想到,他后来成了一个冰上之星,被人们称为“冰场上的精灵”。假如汉密尔顿没有去看滑冰,假如他的父亲因担心孩子体弱多病而拒绝了他的请求,汉密尔顿后来能这么绚丽吗?

让孩子广泛地涉猎各个领域,广泛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从中发现孩子的天赋。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后,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这就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捷径。

2.让爱好顺其自然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父母要善于发现这种潜能,并积极进行引导,只有顺应孩子的才能进行培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理论上来说,挖掘孩子的优势潜能是“补强法则”的一种体现。“补强法则”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提出来的。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根据美国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反复出现。比如,有个小女孩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周围的小朋友都说她穿的裙子好看,那么,她就会喜欢穿这条裙子。

其实,这种强化的动因来自周围人的尊重和赞赏,使孩子自身产生了一种愉悦和自豪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就会让孩子获得自尊与自信。在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则就是,父母要给每个孩子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让他们都尝到成功者的喜悦,以此获得自信。不管哪个孩子,必然会有一些特殊的才能,只要父母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就一定能够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