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诚信教育的不到位,一些青少年对于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与基本道德要求相差甚远,这些孩子中,有的人认为,生活中的不诚实并不一定带来麻烦或消极的后果,只有当不诚实、诺言、作弊式骗术被发现或戳穿时,才会如此。否则,不仅没有什么坏处,甚至可能得到许多本不该得到的好处,如逃避惩罚、赢得赏识、得到高分、牟取暴利等。
对于不诚信的孩子,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道德劝告”加“纪律规训”,苦口婆心告诉孩子不要做不诚信的事,不诚信不是好孩子;另一方面是对不诚信的孩子进行惩罚。但这些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们远离不诚信、远离谎言。主要原因在于消极后果不一定出现和对不正当利益的诉求。有基于此,诚信教育要从方法上改弦易辙,要让孩子们懂得,讲诚信并不是为了维护与增加自己的利益,而是要尽到做人的本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不诚信、撒谎的心理过程,并找到克服这种心理过程的条件和方法,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后果如何,一个人都要讲诚信,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什么样子的父母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如果要孩子做一等“个信守承诺的人,那么首先父母就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一个正面的信息,在孩子对待其他人的时候,才会做出正确的行为。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里吃饭,到了中午,朋友没有来,吴起为了守信用等朋友一起吃,就没吃午饭。后来,天黑了,朋友还是没来,吴起为了守信等朋友一起吃饭,结果晚饭也没吃成,就这样,他饿了一天肚子,一直等到第二天家里的仆人将朋友接来才和朋友一起吃了饭。
讲信用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只有守信用,他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守信用,他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培养孩子具有诚信的品质远比让孩子通过一门课程更加重要,这将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父母应该注重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从小就教育孩子守信用、负责任。告诉孩子,是没有人愿意和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交往的。
教导孩子信守诺言做一个诚实的人,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要诚实、不说谎、信守诺言、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如果经常说谎,会令人觉得你的话不可靠,即使说的是真话,别人也可能仍然不相信。
我们要学会诚信,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的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冼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真谛;诚信是一轮千古以来金赤朗耀的圆月,唯有与高处的皎沽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就让我们诚实一些。再诚实一些吧!
宋庆龄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父母一直教育宋庆龄要说话算数,要谨守诺言。对此,小庆龄一直铭记心间。
一个星期天,父亲采耀如准备带着全家去朋友家做客。孩子们都穿好了礼服准备出发了,宋庆龄穿戴好后正在钢琴前弹奏着动听的旋律。
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着我们呢!”
听到妈妈的喊声,宋庆龄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着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
“怎么啦?”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庆龄停住了脚步,不解地问道。“今天我不能去的伯家了!”庆龄有些着急地说。
“为什么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着女儿说。
“妈妈,爸爸,我昨天答应小珍,今天她来咱家,我教她修剪迭花。”庆龄说。
“我原以为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事呢?这好办,以后再教她吧!”父亲说完,便拉着庆龄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庆龄边说边把手从父亲的大手里抽回来。
“那也不要紧呀!回来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修剪迭花不也可以吗?”妈妈说。
“不!妈妈,您不是常说要信守诺言,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怎么可以随意改变呢?”宋庆龄不停地摇着头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罗莎蒙黛(妈妈对宋庆龄的昵称)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吗?”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接着说:“那就让我们的罗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庆龄,在客人家吃过中午饭。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进门,宋耀如高声喊道:“亲爱的罗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宋庆龄回答说:“小珍没有来,可能是她临时有什么急事吧!”
“没有来,那我的小罗莎蒙黛一个人在家该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对女儿说。“不,小珍没有来,家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为我信守了诺言。”宋庆龄说。听了小庆龄的话。宋耀如夫妇满意地点了点头。
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宋庆龄始终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这与她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要让孩子对父母心悦诚服,做到诚实守信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信用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父母要取信于孩子,就要对孩子讲真话、讲实话,不要轻易对孩子许愿,一旦承诺就要兑现。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诚信与否对孩子诚信观的形成至关紧要。对父母来说,需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不在孩子面前夸口,胡乱许诺。承诺太多而又不能兑现,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会大大降低。孩子如果提出什么要求,不要随口就答应,而是清楚地告诉孩子,可以还是不可以。
(2)对孩子做出承诺后,最好立刻把承诺写在一个随身的记事本上,提醒自己及时的兑现。父母应该关注和尊重孩子和孩子之间的“约定”。
例如,父母计划周末带孩子去爷爷奶奶家,但是孩子已经答应了周末去小朋友家玩,那么父母就应该尊重孩子和小伙伴的有约在先,不可以强迫孩子服从父母的安排而失信于他人。
(3)如果发现孩子撒谎,切忌不问缘由的惩罚孩子。正确的做法是耐心地启发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孩子承认了错误,父母应该谅解孩子并说一些鼓励的话。
爱孩子,就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人是他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己挥霍浪费、无所事事,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有些父母自己看不起读书人,却要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等等。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主要原因是父母只注重言教,而不注重身教。
(4)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须首先做到。父母不仅是一种权威,而且是孩子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成为孩子的参照。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对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糟糕。
(5)切忌对孩子施以讹诈。许多父母习惯说:“如果你考不到前三名,就不带你去游乐园!”这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坏,因为他们会效仿父母,学会动不动就讲条件。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兑现不了,应及时给孩子解释,向孩子解释清楚,并要道歉,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事后父母应设法兑现孩子的承诺。因为孩子对大人说的话是一向当真的。否则,久而久之,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他们也会学着这样做。
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作为父母应该把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纳入素质教育范畴,从小给孩子以严格的守信教育。
诚信是一种力量的源泉,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它能帮助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把握好方向。父母应用自己的言行,把“诚信”二字刻在孩子心中。
信任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信任是阳光,它能使曾经弯曲过的小树,伸直躯干,吐出新芽,茁壮成长。信任是土壤,它有着肥沃的肥料,能让花开得更艳,能让树长得更高。
我和女儿爱聊天
新学期开学了,很多家长和老师诉苦:“终于把孩子送学校了,再在家里待下去,我就要被她气死了。整天看电视、上网,怎么说也不听,就是和我对着干……其实孩子有这样的变化并不是孩子变坏了,而是他们步入了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青春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他们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自主意识增强,对爱情有了懵懂的意识和追求,对性问题有很大困惑,对父母的说教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等。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不能说教压制,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孩子沟通交流。
如果一个男人暴戾残忍,那么他从小一定在心灵上受到过很大的伤害。当一个幼小的孩子充满惊惧而表现得极其叛逆,那么家长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不会奏效,甚至会适得其反,只有用温和的方式,真诚地和孩子交流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为什么教育孩子时最好要用温和的建议呢?
首先,温和的建议能减缓孩子的心理压力,多数孩子都害怕批评,这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负担。一旦受到了父母的呵斥,这种负担便会转化为“心理压力”,孩子会因为考虑到父母将怎样处置而变得焦虑不安,精神紧张;同时,自我保护的本能又会促使孩子做出“心理防御”,以至于在父母面前不敢也不愿道出真情。这时,倘若父母能用和蔼的态度、温和的建议开导、说服孩子,他们就会获得心理上的宽慰,紧张的神经会渐渐松弛,情绪稳定了,父母的说教也就容易接受了。
其次,温和的建议减弱乃至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许多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过分严厉的斥责,可以说他们是伴着训斥声长大的。在这些孩子眼里,父母不可亲近,而且令人憎恨。由于情绪的强烈对立,所以对父母的要求往往一概拒绝,有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调皮捣蛋与父母对着干。可见,严厉斥责只能使孩子的对立心理更趋激化。
温和的建议,心平气和地就事论事,会对孩子产生良性暗示,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诲。如长期坚持这样做,自然会消除逆反心理,而且自觉按照父母所讲的道理去学习、生活和做人。
再者,用温和的建议与孩子谈话,可以缩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彼此的亲密关系。相反,那些热衷于保持父母的“尊严”,对孩子声色俱厉的训斥,往往会阻碍父母与孩子之间心理的沟通和感情的交流。
总之,用温和的建议与孩子沟通,比较合乎孩子的心理要求和特点,它有助于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的沟通,从而使孩子尊重父母、信赖父母,自觉自愿地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
如果父母用命令的口吻告诫孩子,孩子就会拒绝,因为他们感到对你的让步就意味着自己的软弱和不自主。经常听到有些父母高声亮嗓地吼孩子:“闭嘴!”“父母说话时别插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也会态度强硬起来,变得蛮不讲理。
其实,客气地用温和的语调征求孩子的意见,他们会乐意去实现你的愿望。如果你改换成温和的口吻,表示重视孩子的意见,友好地问:“你是怎样想的?”或者说:“我想和你商量一下,你说怎么办才好?”你就会看到孩子会很认真地考虑和关心你提出的问题。
一天心理诊所来了一对母女,俩人都一脸气愤的样子。妈妈抢先说道:“吃着饭,滔滔不绝就开始讲起了班上某个男生的事情,说什么球打得好,人也长得帅,歌唱得还一流。一想起这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针对妈妈的批评,茜茜也不示弱:“我平时都不怎么和我妈交流,她总是听风就是雨,然后唠唠叨叨没完。那天吃饭觉得妈妈心情还好,就和她聊了两句我们班的一些事,谁知还没说完,她就发火了,对我吼道:‘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你管人家男生怎么样干吗?这么大的闺女了也不知道害臊!’我听了觉得特委屈,我们班确实有女生对那个男孩有好感,有的甚至给他写‘情书’,可我对他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和妈妈说这个事就是觉得好玩,谁知道她突然就翻脸了。”
茜茜觉得妈妈过激的举动让自己很难接受。妈妈也对女儿倔强的样子表示不理解,“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气得心直颤,拿起筷子就给了她一下。”
“有理讲理,干吗动手打人!”茜茜觉得妈妈对自己特不满意,虽然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级能排前十名,可妈妈总不满意。拿到考试成绩就开始埋怨,一直埋怨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总之在她眼里我就是不合格,这次干脆就打死我算了!”茜茜向心理医生诉说。
妈妈则表示对茜茜的表现很伤心,“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她别扭,总觉得她不够努力,不够优秀。一见她在做的事情和我安排的不一样,我就生气,有时甚至很绝望。她也好像故意在跟我作对,我让她做的事,她总是找理由不做,还时不时地给我脸色看,她以前很乖啊!”
这件事像导火索一样最终使母女间的矛盾全面爆发,两人几天不说一句话,也不正眼看对方。后来女儿干脆搬到了亲戚家住,和母亲闹起了“分居”。
其实,如果妈妈能和茜茜说得婉转一点儿,以聊天的形式,间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或许就不会发生这种尴尬的局面。这都是妈妈“粗暴”的结果。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不妨先放下“打骂”或“粗暴”的管教方式,不妨尝试一下使用温和的建议,或许真的能收到预料之外的良好效果呢。
1.做个好脾气的爸妈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正错误和学习的过程。因此,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不能发脾气或自我失控,而应该以理解、体恤和宽容孩子为出发点。唯有如此才能够做到理智、平静地面对和处理孩子身上的问题。
2.就事论事提出建议
有效的建议都是有的放矢的。父母对孩子提出建议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否则,无效的建议提的太多了,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3.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
父母给孩子提建议是应该的,但千万不能抱着“孩子一定要听从”的想法,否则,一定要孩子听从,那就不是“建议”,而是“命令”了。孩子也是人,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对于父母的建议,他们听取不听取,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千万不能采取压制或胁迫手段。
4.爱意融融,用温情打动孩子
对孩子的建议,要包含无限的真诚和浓浓的爱心,因为只有这种温情脉脉的建议才能最有效地打开孩子的心灵,被孩子听取。“未成曲调先有情”,教育孩子只有动之以情,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父母能够用温和的春光去照耀孩子的心,孩子就会在愉悦之中成长。
女儿问题多家长先“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