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智慧女孩的方法
43719300000005

第5章 自信是促使女孩成长的原动力(4)

2.学会在失意中肯定自己

失意中肯定自己不容易。一旦学会在失意中肯定自己,你就等于在

和失意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开导孩子也是一样的。这次做不好下次肯定能够做好。俗话也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家长要学会夸奖的艺术和技法,要常常对孩子说:“你能行!”“妈妈(爸爸)相信你!”“你做得好!”“你棒极了”!“你的进步真大”!“我喜欢你这样做!”

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父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鼓励,会使孩子更能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能挖掘出自己的潜力,会使她更能肯定自己,进而超越自卑、强大自我,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学会放松,把责任教给内心的“成功机制”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成功机制”,就是平常所说的进取心。但进取的动力不能靠压力和强迫,而是肌体的健康和目标的确立。一个具有积极自我暗示的人不会轻易放弃目标,但假如这时身体过分紧张,也不利于进取心的发挥。所以,当孩子很累了或生病了的时候要让她学会放松,比如:告诉孩子,你今天发烧了,要好好的休息,妈妈已经帮你请好假了,就不要去学校了,好好放松大脑,别再想那些英语单词和课文了,等你病好了,妈妈会帮你补好课的,保证不落课。让孩子把责任心教给内心的成功机制。一旦孩子的身心都获得了调整,重整旗鼓后自然会别开生面。

尊重女儿的人格

如果对某些家长说,您应该把孩子当人看待,肯定会引起家长的反感:我自己的孩子,疼不够,爱不够,家庭的未来都寄托在她身上,能不把她当人看待?难道我会把她当做小狗、小猫?往往当某些家长对孩子宠爱得无以复加的时候,孩子往往失去了人的尊严;当孩子不令家长满意,家23长恨铁铁不成钢、滥施惩罚的时候,孩子往往也失去了人的尊严。

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才能学会尊重他人。在家里,父母要从小就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这样培育出的孩子,走上社会就能够独立。许多父母对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理解,小小的孩子有什么人格呢?

其实小孩子也渴望尊重,怎么会没有人格呢?所以,认为孩子没有人格的父母,就不会尊重孩子的人格,也就不容易把孩子教育好。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许多父母常以自己的“权威”威慑孩子,甚至动之以武,有时让孩子当众出丑。有时稍不随心,就在孩子身体上烙上自己的手印。不可否认,父母的愿望是好的,是为了教育孩子成材。但有一个事实父母必须明白:你伤害了孩子,让孩子的人格遭到侮辱,孩子对父母失去了尊重和信任,教育的效果就降低了。

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经过长期的科学的教育,孩子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维护尊严、保证权利的前提下进行,才可能培养出“人才”来。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会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强。凡破罐破摔的孩子,首先是失去了自尊,为什么失去自尊,因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下列的现象,家长看看你是不是也犯同样的错误了:

1.家长是司令,孩子是士兵

司令对士兵的要求就是无条件地服从,父母高高在上,一副威严的面孔,指挥孩子的一切,例如:你必须好好念书,给我考大学;你必须给我上××班,不爱上也得上,没商量;你的前途,服从我的设计……这样指挥,已经把孩子当成一架“小机器”。

2.无条件的溺爱

爱需要理智,宠爱往往走偏。视孩子为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要高档,穿要名牌。只要求念书,什么活也不用干,即使孩子该干、能干的事情,也一律由父母包办代替……在这种状态下,孩子还能学会过正常的人的生活吗?孩子做人的尊严在父母笃深的宠爱中被抹杀了。

3.训字当头,不许发言

有的父母误把“训”当教育,天天训孩子,有事没事训几句。最令人遗憾的是,不允许孩子解释,更不许提出不同意见,不能表态:“懂了”,“是”,“我改”。这种情况下,孩子也没有了尊严,没有了权利。

4.讽刺挖苦,精神虐待

有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脱离实际,非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排在班上前几名。如果有的孩子成绩处在中间或偏下状态,一些家长的话就很难听了:“你不要强,没出息”,“我看你是榆木脑袋,开不了窍了”,“你太笨了,这点功课都学不好,还指望你干什么”,“老师教你的知识,你全就饭吃了”,“就你这德性,长大等着喝西北风吧”,“钱是白花了,好吃的白给你吃了,废物点心”……这样的讽刺讽刺挖苦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什么?是奋起的勇气,还是难言的疼痛?是增强做人的自信,还是越来越灰溜溜的?恐怕不是前者。

5.滥施惩罚,不顾后果

有的家长不只口头上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还滥用惩罚。据调查发现,从城市到农村,有8%-12%的家长对孩子常常采取打一顿的方法。挨打的孩子,往往开始害怕,过一段时间就被打“皮”了,更难教育。触及皮肉的结果,可能造成灵魂麻木,或者造成怨恨反抗心理,孩子的人格就会扭曲。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一气之下,把孩子打成重伤,甚至命丧黄泉,成终生悔恨。

1992年11月13日,武汉市一名小学生被父亲捆起来吊在房子横梁上,因呼吸衰竭死亡;贵阳市一名7岁小学生被父亲用火钩烙成重伤,父亲被送上法庭;1987年12月21日,青海省年仅9岁的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因为期末考试两门课成绩低于90分,由于害怕,向家长隐瞒,被亲生母亲毒打4个小时后死去……类似的例子每年都发生若干起,实在令人痛心。

以上列出的几种现象,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针对以上现象,父母需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施教言行,认真想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道理。那么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呢?

首先,清除头脑中的封建家长制余毒,改变“我说你听”、“我打你受”

那种支配一切、指挥一切的错误观念。孩子必须管教,但又必须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个平等成员。父母与孩子,既有“领导”关系,又有“同志”关系。

在施教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孩子年幼无知,认识可能片面,可能错误。父母了解了,才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其次,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父母对孩子的爱,天经地义,但是决不能信马由缰,走向极端。任何事情,物极必反。面对孩子,父母应有一种自控意识,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即使在孩子令自己特别生气的情况下,也要暗示自己;我如果失控,教育就会失败。

其三,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不论孩子的大小,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这就是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父母要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让孩子拥有自主权、选择权,独立去完成。当预见到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时,父母可先让孩子想办法解决;若完成任务确有困难,父母要采取“帮助而不是替代”的态度,去帮助解决。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不畏困难的精神、健康自我意识等良好个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会女孩要懂得自尊、自爱

对于父母来说,教会女儿自爱,这是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这份礼物会让她拥有成长的动力和勇气,爱自己,接受和宽容自己,坦诚地与自己进行沟通,真正认识自己,既不自以为是,也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知道什么能使自己真正幸福和满足。培养自爱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到自己有价值,尊重孩子的天性,接纳孩子的本来面目,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价值得到承认的“个体”。

女孩都渴望别人能够“怜香惜玉”,可是世人并不都如此,与其祈求别人来珍惜自己,不如自己来宠爱自己,自己维护自己。一个女孩子,要让自己的“美态”长盛不衰,必须要懂得自尊自爱。作为父母,无法给孩子天使的翅膀,但一定要给孩子做人的尊严。

有女儿必做的两件事:

1.尊重女儿的隐私

上初中的露露有写日记的习惯,妈妈很支持她,但是让露露苦恼的是妈妈总想检查露露的日记。看看她每天做了什么,露露把日记藏进了抽屉里还加了把小锁头。这让妈妈很生气。多次和露露提出想检查下露露的日记,都被露露拒绝了。母女俩闹得很不愉快。其实露露知道妈妈只是想了解她的思想动态,但是她就是不想给妈妈看自己的日记。

其实与孩子沟通应该注意方式方法,不然他们一定会有逆反心理。

你必须把自己降低到孩子的高度,这样才能用“童心”看待事物,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保留自己的小秘密。与父母保持距离和对隐私越来越强的渴望,是孩子传输信息的一各方式,这个信息是:“我属于我自己,你没必要知道我的一切,我正在发现我自己,我不需要你监视着我,看我如何发现自我。”这个年龄,与以后随之而来的青少年时期对隐私的渴望,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的阶段。父母没必要对这个问题诚惶诚恐,觉得我的女儿以前很乖,现在不乖了。甚至把自己的紧张情绪加注到女儿身上。你要学会尊重她,用朋友的方式和她沟通,如果她愿意和你分享也要站在朋友的立场帮她分析问题。如果她不想告诉你,也别气馁,尊重她给她空间,她自然会对你敞开心扉的。

2.教会女儿自爱

告诉女儿,爱他人先要学会自爱,学会人格独立,多读书提升自己的学识充实自我,做像书卷一样耐读的女孩。爱自己才会爱他人,懂得爱是付出不求回报,爱是无私不是独占。

告诉女儿,要学会做强者。女孩子具有娇弱的特性,但是父母决不能为自己的女儿贴上“弱者”的标签,我们虽然不必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阳刚之气的假小子,但是父母应该根据女孩子特有的柔与韧,让女孩子成为一个刚柔并济的女性,以便适应以后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无论是风吹还是浪打,在未来的世界里,父母不可能替女儿去承担,她必须自己承受一切。那些不能独立的女孩子就成了“浮萍”,如果不想看到自己的女儿“顺水而流,随风而逝”,就要培养女孩子的独立自爱,让她有自己的世界,有独立的操作能力,在将来的生活中,不必依赖任何人。

永远说“我爱你”(安全岛和加油站)

哲人詹姆士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家长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能否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热情的鼓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的解决,更具有深刻的意义。家长善于赏识孩子,就意味着他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

1.赏识教育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当时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王友,并令王友放学时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王友怀疑的接过糖果后,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果

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时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说完,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陶先生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了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我的糖果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人在社会中生存,都希望自己的学习、工作、人品等受到赏识。那么,我们的孩子呢?他们同样需要老师、家长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