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来由于军务繁忙,睡觉吃饭都不安稳。幸得你母亲贤惠能干,让我没有内顾之忧。我曾说读书人贵在立志,还担心什么美名不能彰扬,还担心什么家庭不兴旺发达。我在以前挑灯夜读,虽食菜粥也暗自咬牙励志,这种情景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不要承袭了我遗留给你的恩惠特权,便去骄傲放纵。读书应当有恒心,千万不要喜新厌旧。你可以将每月功课写明告诉我,作诗几首,作文几篇,点读经书几卷,点读史书几卷,必须做到详细不漏,这样我的心里就会欢喜无比。写字每天早晨至少须临一百个字。自农历五月初一日起,天气渐渐热起来了,早起为佳。早起一个小时,便多学分知识。早晨空气清新,这个时候做事,处处容易得到自然界的情趣。我们家本来就是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名门贵室,岂容出现没有出息的儿子。勤劳与朴实是我处世立身之道,“有恒”二字又是勤劳俭朴的根源,我虽在军营里,还每天写一页字,看二十页书。看过之后,用朱笔加以圈点批注,每天必须了结这些学习内容才感到安心。偶尔遇到事务繁忙,即使第二天补写补看也觉得心里不舒服,所以必须忙里偷闲来做这事。然而这个办法还是下策,所以必定早起数小时来做这些事。绝不肯今日耽搁,说有明天可以补上;也不肯以明天有事,今天预先去做。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觉苦。我希望你将我的方法试试看,牢牢记住“有恒”两个字,则对于晋代陶侃在军中坚持以早晚运砖百块来励志勤力是为了什么,你就可以悟出其中的道理了。希望你刻刻留心。
【评析】
彭玉麟以自身经验反复告诫其子,读书要有成就,关键在于“有恒”
二字。天资聪明的人如果读书没有恒心,终究是半桶水;反过来天分不高的人如果持之以恒,反而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种教子读书的方法,富有辩证哲理。
作文切忌冗长枝蔓
【原文】
为文忌枝蔓。汝摇笔辄求冗长[1],拖泥带水,益觉其无渭,可见近日读书之不力。文章有意,意尽则止。又有气,气充则止。文有辞,辞足则止。画蛇而添足[2],不为世笑者几希。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辄:总是;就。冗长:写文章废话多,写得很长。
[2]画蛇而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译文】
写文章切忌不着边际,中心不突出。你动笔总是追求长篇大论,写得很长,拖泥带水,越发让人觉得不知所云,可见你近来读书没有下工夫。
作文章要有意,意尽就行了。作文章又要有气,气充就行了。作文章还要有辞,辞足就行了。画蛇而添足,不该写的东西也要写,这样的文章,很少有不为世人所取笑的。
【评析】
初学作文的人不是抓不住中心,就是什么都想写进去,这是工夫不到家的缘故。彭玉麟指出其子在这方面的毛病之后,告诫他必须引起特别注意,不要小看了这个问题。这是因为,作文章不单纯是技巧的问题,而是文学修养是否到家的问题。
力戒浮华逸乐【原文】
汝性日疏懒,乃不知作家书,骨肉之情何其疏?忆余少年时,盼家书之至,若获万金。汝祖母书不来,则惊甚于风鹤[1]。不敢云孝,第觉挚爱之心盎然也[2]。处境略优,即当思来处不易。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3],汝岂未之见耶?乃厌粗粝而饫肥甘[4],御锦绣而弃杼轴[5],此即趋凶触吉、自取堕落之道。君子固穷,穷者剥之境而复之几也。小人则时时求逸乐,逸乐乃凶神恶煞之饵[6]。所以杀庸俗者。吾起身贫窭[7],近跻高位[8],但知守缺而不敢求全,常引“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之理以自警[9]。奈何汝竟骄满,悖逆其长上哉[10]!曾帅尝名其所居曰“求缺斋”[11],诏其子孙曰:
“宁求缺于-生,而求全于堂上。”汝可将此语时时反复忆诵之。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风鹤:“风声鹤唳”的省称。形容惊慌疑虑不安。
[2]第:但。盎然:充盈、洋溢的样子。
[3]朱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着有《治家格言》一书,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流传甚广。
[4]乃:竟。粗粝:糙米。饫(y俅):饱食。
[5]御:用。此处指穿;服。杼轴:杼,梭子;轴,筘。都是织布机的主要部件。此处用以代指一般纺织品。
[6]饵:诱饵。
[7]贫窭:贫穷。
[8]跻(j侃):登;上升。
[9]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昃(z侉):太阳偏西。
[10]悖逆:狂悖忤逆。悖:违背;违反。
[11]曾帅:指曾国藩。
【译文】
你的性情一天天松散懒怠,总是不知道写信给我。父子骨肉之情怎么能够如此疏远呢?回忆我年少时候,盼望家中书信来到,就如同得到万金。你祖母的信不来,我就惊慌得坐立不安。我这种表现不敢说是孝顺,只觉得是挚爱之心洋溢。一个人在处境稍微优越之时,就应当想一想这种优越来之不易。朱柏庐先生所着《治家格言》一书,你难道没有看过吗?
竟然在吃的方面厌弃粗粝而饱食美味,穿的方面喜欢锦绣华服而抛弃布衣常服,这是一种趋向凶险、远离吉利、自取堕落的做法。德行好的人固然贫穷,也能够正视现实,努力改变外部环境而使之恢复到原有之境。品行不好的人则时时追求安逸享乐,安逸享乐乃是凶神恶煞的诱饵,能吞食庸俗低下的人。我出身于寒微之家,近来才登上高位,只知守缺而不敢求全,常常引用“日中则偏,月盈则亏”的道理来提醒自己。为什么你竟然自骄自满,悖逆自己的长辈呢?曾国藩大帅曾经把他居住的房子命名为“求缺斋”,教训他的子孙说:“宁可自己一生有所欠缺,也要尽力求全于父母,讨得他们的欢心。”你应当将这句话时时反复回忆牢记才对。
【评析】
彭玉麟告诫其子,应在富裕之时想到贫穷之时,时刻存有一种不骄不满、不偏不倚的心态。同时要多孝顺父母,不要疏远了亲情。
应当懂得奢侈浪费的害处【原文】
闻家中修葺“补过斋”旧屋[1]。用钱共二十千串[2],不知何以浩费若斯,深为骇叹。余生平崇尚清、廉、慎、勤,对于买山置屋,每大不为然。见名公巨室之初,独惜一敝袍而常御之[3]。渠寻见余,辄骇叱何贫窭如此[4]。余非矫饰[5],特不敢于建功立业、享受大官大名之外,一味求田问舍,私图家室之殷实[6],常思谦退,留些有馀不尽之福分待子孙享受,莫为我一人占尽耳。对于开支用度,亦不肯浪费多金。是以起屋买田,视作仕宦之恶习,己身誓不为之。不料汝并未请示于我,遽兴土木[7]。既兴土木之后,又不料汝奢靡若此也。外人不知,谓吾反常,不能实践,则将何颜见人?今小民庐舍被焚,归无足蔽风雨者,都露宿郊原,卧草荐上[8],官员亦多贫乏,兵丁久缺饷银,而吾居高位食厚禄,乃犹有馀资以逞奢,是示人以盗廉俭之虚名,非所以同甘苦者矣。小子狂妄,使予赧愧。窃念汝祖母在日,必不能任汝妄为,此亦汝母姑息之弊也。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修葺(q佻):修缮;修补。
[2]钱二十千串:钱两万串。
[3]敝袍:破旧的长衣;破袍子。御:用。特指“穿”。
[4]辄(zh佴):总是;就。贫窭:贫穷。
[5]矫饰:故意做作。
[6]殷实:富裕。
[7]遽(j俅):匆忙;惊慌。
[8]草荐:草垫子。
【译文】
听说家中修缮“补过斋”旧屋,用钱共计两万串,不知为什么会耗费这么多,我为此深感惊异叹息。我生平崇尚清正、廉明、谨慎、勤劳,对于买山建房之事,常常感到实在没有必要。刚开始会见名公巨室的时候,我唯独爱惜一破旧袍子,常常穿着它,他们见到我这样,就惊异得大声责骂我为何贫穷到如此地步。我并非故意做作,只是不敢在自己建功立业、亨受大官大名之外,一味地追求田地房屋,私下谋求家室之殷实,常常思索着谦虚退让,留些有余不尽之福分让子孙享受,而不要被我一人占尽了。对于日常开支用度,也不肯浪费较多的钱财,所以对于起屋买田之事,我视为做官的人的恶习,自己立誓不这样做。不料你并未事先请示征得我的同意,就匆忙大兴土木。已兴土木之后,又不料你奢侈浪费到如此地步。外边的人不知内情,还以为我一反常态,不能实践自己的话,这样我将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人?现今贫民百姓的房屋被烧掉,回到家里又无足以遮蔽风雨的东西,都露宿郊外的原野上,睡在草做的垫子上,官员也多贫乏之人,兵丁久缺饷银,而我身居高位,享受朝廷丰厚的待遇,才有多余的资财给你用来挥霍,这就是盗用廉洁、俭朴之虚名来示人,不能真正做到与一般人同甘共苦了。你这小子狂妄无知到了这种地步,真使我感到羞愧脸红。我私下里想到你祖母如果活在世上,必定不会允许你这样任意妄为,这也是你母亲对你姑息迁就带来的害处。
【评析】
在封建社会里,做大官的人一般都讲究排场,为子孙拼命积聚田地房屋等方面的资财,而彭玉麟反对这样做。他的理由是,自己一生谨守“清、廉、慎、勤”四字,生活力求俭朴,而其子大兴土木,浪费钱财,有碍于他的声名;下层民众因连年兵灾,生活困苦不堪,已经到了食不饱腹、衣不暖身的境地,做大官的人家如果铺张浪费,大讲排场,既于内心不忍,又为公议所不容。这种教子俭朴的方法很是实际具体。
妄求非分之心不可有
【原文】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吾家近来宽裕,乃从分内得来。分外之物,得之不祥;非义之财,悖入则悖出[1];此皆不可轻易收受。人能自知所欲为正当,则饥唯思食,寒唯思衣,渴饮而倦眠庶可已。食而必肥甘[2],已非分,失饱之旨矣。衣而必锦绣,已非分,失暖之旨矣。烹龙井雀舌,卧锦茵华褥,亦不过解渴安神而已。思此可以省却许多贪心,息不少无谓争执,必也受之无愧,磊落光明,乃使鬼眼神钦[3]。否则似吾家声,授受多或且疑暮夜之苞苴[4],请托众或且视亲善似营苟者矣[5]。关起两扇墙门,不问叫鸡骂狗事,又何尝失了宦家子弟身分?读破万卷书,可销千般虑。两偏不为,乃欲妄议乡里是非黑白耶[6]?妄议之不足,乃欲逐逐无度量分界耶?宜深改其过恶,勿惮[7]。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悖:相反;违反;错误。
[2]肥甘:美味食品。
[3]鬼服神钦:鬼神都信服钦佩。
[4]或:有人。且:将。苞苴:以财物贿赂或指行贿的财物。
[5]营苟:谋求苟且。
[6]乃:竞。逐逐:急于得利的样子。
[7]惮:害怕;怕。
【译文】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就会有欲望,如果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不会无所追求。如果这种追求没有限度界限,就不会不引起纷争。我们家近来宽裕,这是分内应得的。分外之物,得之不是好事情;不义之财,违背正道而来必然会违背正道而去。这都是不可以轻易收受求取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自知其欲望为正当,那么他在饥饿的时候只考虑吃的,寒冷的时候只考虑穿的,口渴的时候饮水,困倦的时候睡觉就可以了。如果吃的必定要做到美味可口,已经是非分了,这就违背了吃是为了饱肚子的本意。穿的必定要做到绫罗绸缎,已经是非分了,这就违背了穿是为了取暖的本意。你要知道,即使是烹食龙井茶和雀舌之类的珍品,睡着锦绣的垫子和华丽的褥单,也不过是解渴、安神而已。想透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省却许多贪婪之心,止息不少无谓的争执,必定受之无愧。能做到磊落光明,鬼神都会对你信服钦佩。否则像我们家这样的声望,授受多就会有人疑心我们日夜以财物去行贿和接受别人的贿赂,请托多就会有人把亲善的人看做是谋求不正当利益的人了。如果你关起两扇门,不理外边发生的闲事,又何曾失去了做官人家子弟的身分?你要懂得读破万卷书,可销千般忧虑的道理。如果能做到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怎么还会想要去妄议乡里的是非曲直、黑白好坏?妄议是非本不足取,竟然还想去逐逐求利以致连限度和界限都没有了呢?你应当痛改自己的过错和恶习,不要畏惧。
【评析】
彭玉麟严格要求其子不要有非分妄求之想,尤其在生活上不要追求享受,在为人处世上不要多管闲事,不要盛气凌人,不要背后议论别人的是非长短,一意专心读书,培养自己的涵养品性。
取人之善和与人为善好处多
【原文】
古圣人之道,诲人以善言[1],薰人以善德[2]。曰善与人同,其徒以善教人、以善养人者,善言善德或有限,则又贵取诸人以为善。人有善则取以益我,我有善则取以益人,彼此尽陶冶感化之功,故善端无穷,而善源不竭。君相之临朝抚元元[3],师儒之诲人于不倦[4],莫大乎与人为善。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诲人:教导人。
[2]薰人:影响人。
[3]元元:庶民;众人。
[4]师:效法。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
古代圣人之道,是教导别人要以善言善语,影响别人要以好的品行。
要与别人一同都达到善的境界,仅仅是以善言善语去教导别人、以好的品行去影响别人的话,自己言语品行有时还不够好,那么又重在于吸取别人的善来作为自己的善。别人有善则取来弥补自己之不足,我有善则拿去弥补别人之不足,彼此尽其陶冶感化的功效,所以善的发展无穷,而善源则不会衰竭。帝王宰相临朝治事,安抚黎民百姓效法孔子的诲人不倦,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与人为善。
【评析】
彭玉麟在篇中指出,要用善言善语去教导别人,用好的品行去影响别人,同时也要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人与人之间相互熏陶影响,便能使“善端无穷,善源不竭”。并且君臣治事,对待黎民百姓,最重要的也是与人为善。
详示刚柔之道
【原文】
强凌弱,众暴寡[1],势利之天下岂自今日始?唯有坚毅卓立之精神足敌之。从古跻帝王卿相之尊者[2],有是精神。为圣贤豪杰者,有是精神。
临难不畏,逢敌不惧,故能不亢不卑而成大事业。余性素刚强,每喜与京都名公巨卿之作威作福者寻仇[3],亦未尝无卓立坚毅之精神。不畏强御[4],务使欲心敛迹而后已[5]。近来入世稍深,觉天地间刚柔不可偏废。太刚则易折[6],太柔则易靡[7]。刚非暴戾恣睢之谓也[8],强矫可已[9]:柔非卑弱懦下之谓也,谦退可已。创家业则刚,乐守成则柔。与名公巨卿论国事则刚,与兄弟母子论享受则柔。若名已立而功已成,广置田园,大兴土木,劳工而疲财,乃自满之象,非谦退之道也。其业易隳[10],其名易裂[11],非吾所乐闻也。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暴:欺。
[2]跻(j侃):登;上升。
[3]寻仇:作对;过不去。
[4]强御:强暴有势力。《诗·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5]敛迹:隐藏起来;不敢再出头露面。
[6]易折:容易折断。
[7]易靡:容易倒下。
[8]暴戾(l佻):粗暴,残酷凶恶。恣睢(su侃):任意胡为。
[9]强矫:坚强有力。
[10]隳(hu侃):毁坏;堕落。
[11]裂:裂开;分开。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