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这才是日本史
4473800000012

第12章 《大宝律令》

法制化建设

天武天皇上台过后,坚持大化改新的方向,把改革推向了深入,巩固了大化改新的成果。

之前,天智天皇曾经为了渡过难关,向大贵族们妥协,部分恢复了部民制。在天武天皇手里,坚决顶住压力,使国有化进程大幅度加快,部民制被全面废除,贵族手里的所有矿山、湖泽、山林和田地均被收归国有。

同时,着力加强法制化建设,巩固革新成果,在他主持下,大和王朝于681年二月,开始编纂《飞鸟净御原律令》,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典。

天武天皇亲自策划了一场造神运动,对大和王朝的起源进行了精心的包装和策划。在这个充满智慧的创意中,天武天皇创造性地突破了君权神授思想的局限,制造出天神下凡统治人间日本的神话,最终奠定了日本“万世一系”神权皇国的理论体系。

天武天皇如果出生在现代,应该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广告策划。

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天武天皇的处置则大失水准。

天武天皇自己就是通过非正常手段夺取天皇之位的,按理说应该对确定皇位继承人的重要性有较清醒的认识才对。

谁料他自己也在确定继承人的问题处置不当。

天武天皇本来早已确定草壁皇子为太子,后来却又让自己很喜欢的另一个儿子大津皇子参与朝政,错误地传递出一个有意以大津皇子为继承人的信息。

这个举动留下了后患。

草壁皇子本身性格比较软弱,身体又不好,大津皇子觉得自己有希望,更能够胜任天皇这一领导岗位,于是开始网罗手下,积蓄力量,与草壁皇子展开了针锋相对的竞争。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那么在天武天皇死后,多半又会以武装械斗的方式来确定谁来当日本的老大。

所幸的是,草壁皇子的母亲,也就是天武天皇的皇后——菟野皇后是个心狠手辣的女强人。她力挽狂澜,及时地制止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大规模武装械斗。

686年九月,天武天皇与世长辞。

菟野皇后马上临朝称制,以阴谋造反,蓄意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罪名迅雷不及掩耳地将大津皇子其及其同党30余人全部逮捕。

十月,大津皇子被逼自杀。

大津皇子死了,草壁皇子仍然没有当上天皇。因为朝堂上还有不少或明或暗的反对势力,菟野皇后不放心让软弱的草壁皇子直接面对那些政坛老油条。

她临朝称制一称就是两年多。这期间,她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耐心细致地做大和朝廷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为草壁皇子继任天皇做宣传,当喉舌,成效显着。

可惜的是,草壁皇子的身体太差,没等到菟野皇后为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便一命呜呼了。好在留下了一个儿子,叫轻皇子,时年七岁。

轻皇子年龄太小,敌人又太狡猾,菟野皇后只好自己亲自出马,于690年四月就任天皇之职,是为持统天皇。

持统天皇继承了天武天皇的未竟事业,沿着革新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

作为革新工作制度化的重要成果,天武天皇手中开始编纂的《飞鸟净御原律令》,在持统天皇的关心下最终得以编纂完成,并于689年正式出版发行,共计22卷,算是大部头着作了。

持统天皇是一位注重自身修养、全面发展的领导干部,文学水平很高,善于吟诵汉诗。除此之外,还是一个优秀的法制工作者,对法制化建设工作尤其上心,喜欢干制定法律法规的事情。

为了集中精力去编纂法律法规,697年二月,持统天皇主动退居二线,把天皇之位让给了自己的孙子——年仅15岁的轻皇子。

轻皇子即位后,就是文武天皇。

大宝律令

文武天皇用过一个年号,这个年号很出名,就叫“大宝”。

大宝这个年号之所以如此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与一部在日本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法典发生了联系。

那部法典以大宝为名,叫《大宝律令》。

《大宝律令》于大宝元年编纂完毕,大宝二年正式出版发行,所以叫《大宝律令》。

《大宝律令》以《唐律》为蓝本,计有律六卷,令十一卷,律相当于刑法,令相当于是民法、诉讼法等诸多法律法规的综合。

《大宝律令》是日本法制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成果。它明确了日本的各项政治制度和组织原则,进一步将大化改新以来的改革成果制度化,同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法的形式进行规范。

《大宝律令》的颁布,标志着日本社会进入了法制较为完备的封建制社会。

在公元718年的时候,《大宝律令》有过一次修订升级,升级版的《大宝律令》根据当时的年号定名,叫做《养老律令》。

很有必要简单说下《大宝律令》的具体内容,以下的内容比较枯燥,还请各位读者大人耐心观看,因为这对各位读者大人理解本书中涉及到的日本官制、军事体制等内容有很大的好处。

《大宝律令》模仿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置二官八省一台和五卫府。

二官是主管祭祀的神祗官及最高行政机关太政官。神祗官要高于太政官。

神祗官主要分管与神的交流相关工作,也即祭祀工作。

太政官相当于内阁,最高级别是太政大臣,以下按职务高低排序是左大臣、右大臣和内大臣,其下还有大、中、少三级纳言,统辖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省八省。

太政官中的高级官吏称为公卿。公卿这个词汇使用频率很高,往往是与“武家”这个词对应使用。

下面介绍各省的具体职能分工:

中务省主要工作是侍奉天皇,代天皇拟稿写材料加发布命令等宫中一切政务,相当于秘书处。

式部省相当于吏部,主要掌管人事任免和官员的绩效考核,权力很大。

民部省相当于是户部,管理地方户籍、收税、交通、建设等工作的部门。

治部省相当于是外交部和礼部的综合,管理处理外交事务、高级领导干部的户籍管理、监督宗教界人士的礼仪,也裁判一般老百姓的婚姻诉讼。

兵部省是管理日本武装力量的部门,这个不用多说,天皇看谁不顺眼,要派人扁他,就归兵部管。

刑部省,看名字就知道其职能范围,管理诉讼的审理、判决、刑罚执行。

大藏省有点复杂,大体相当于是财政部,管理各政府机构收支、地方特产税(租庸调制中的调)、货币、金银、物价的部门。

宫内省相当于是内务府,主要工作是管理皇室的私房钱以及地方敬献的各种贡品,另外皇宫内的门卫、厨房、保洁等工作也由宫内省管。这个工作在中国一般是由太监干的。

一台是指主管纪检监察事务的弹正台,相当于中国的御史台,乱说话、生活作风不检点,就可能被弹正台请去喝咖啡。

五卫府指警卫宫廷的卫门府、左右卫士府和左右兵卫府,卫府兵可说是日本的中央直属部队,相当于中国王朝中的禁卫军。

日本的官员品级也模仿中国,设一到九位品级,每位分正、从两级(九位则分大初位和小初位),三位以下各级还分上、下。六位以上官员可以上殿参加朝议,称殿上人,六位以下则称殿下人。

最初正一位的太政大臣仅授予皇族,并且经常由天皇法定继承人兼任,总摄朝政。作为人臣,能够当的最高官是左大臣,其次为右大臣,都为正二位。

在行政区划上,全国划分畿内、七道,下设国、郡、里(后改为乡),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国司由中央派遣,郡司则任命当地豪族,里长由里内的居民中选择。

所谓“畿内”,是指统治中心的五个国(大和、河内、山城、摄津、和泉),所谓“七道”,是指东山道、东海道、北陆道、山阴道、山阳道、南海道和西海道,每道下辖数国。

畿内五国(五畿):大和、山城、摄津、河内、和泉,东海道十五国: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上总、下总、安房、常陆,东山道八国:近江、美浓、飞驿、信浓、上野、下野、陆奥、出羽,北陆道七国:若狭、越前、加贺、能登、越中、越后、佐渡,山阴道八国: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山阳道八国:播磨、美作、备前、备中、备后、安艺、周防、长门,南海道六国:纪伊、淡路、阿波、赞岐、伊豫、土佐,西海道九国二岛:筑前、筑后、丰前、丰后、肥前、肥后、日向、萨摩、大隅、壹岐岛、对马岛。

日本分国图军事组织上,采取的是中央设立五卫府,地方上由各国国司掌控地方部队。此外在九州设太宰府管辖下的防人司,以防异国入侵(主要是防范中国),在东北方的陆奥设镇守府,主要是防备虾夷。

所谓虾夷,是日本东北部地区的土着居民。大和王朝与虾夷族发生过长期的战争,通过血腥的征伐,最终将虾夷族的土地收入版图。

日本武家最为重要的官职——征夷大将军,其来历就是源于与虾夷的战争。

《大宝律令》重新规定了国民的身份等级,全部日本人都被划分为良民和贱民两个等级。所谓良民,也称公民,包括皇族、贵族和广大自由平民,也包括半自由的农奴;而贱民则指改新以后仍未被解放的奴隶,包括世代守卫皇陵者,以及公私奴婢等。良民和贱民不能通婚,一旦通婚生下子女,也都归为贱民一列。

文武天皇虽然因为《大宝律令》的颁布,在日本历史上的知名度很高,但他在位时间却不长。

707年,文武天皇驾崩,皇子很小,无法真正料理国政,于是文武天皇之母即位,是为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上台后,估计是认为原来的都城风水不好,因此立即安排人另选风水宝地营建新的都城。新都叫平城京,位于今天的奈良市。

710年大和王朝正式迁都平城京,也标志着日本历史迈入了奈良时代。公元710年至784年,历史上称之为奈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