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这才是日本史
4473800000056

第56章 蒙古人来了(2)

可恶的元人,太没有礼貌了,至少让我把家门报完再射啊,真没面子,我死不瞑目。

就这样,日本方刚开始就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与日本军队混乱的组织相反,元军的进攻就极有章法,不愧为纵横天下打得欧洲各国联军溃不成军的一流劲旅。

元军分别以十人、百人、千人和万人为各级作战单位,设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和万夫长。其中,千人队为主要作战调动单位,指挥体制先进有效。元军指挥官在高处观察敌情,击鼓鸣金,统一指挥部队进退,部队调动得心应手,如臂使指。

击鼓鸣金,这个在中国战争史上再普通不过的军事指挥方法,居然也给日本武士带来不小的麻烦。

日本武士没见过什么世面,他们的战马更没见过世面。它们从未见过战鼓和铜锣,被其巨大的声响吓到了,到处乱窜,有的还掉头就跑,把日本武士的后背直接卖给了元军。等日本武士好不容易把受惊的战马安抚下来,已经又倒下了好些人。

进攻时,元军列队前进,集团作战,讲究配合协同,与日本武士遭遇,立即中间分开,从两头合围,聚而歼之。士兵多数只穿轻甲,机动力强,配备战刀、长矛和大斧等武器,近身作战相当强悍。

元军的武器装备也有极大的优势。元军使用的弓采用了先进的工艺,属于性能优良的复合弓,弓身和箭支均较短,射程和威力远远大于日本武士使用的竹弓。日本的竹弓有效射程一般在六十步(一步等于一点五米)以下,而元军的弓射程都在一百步二十步以上,少数特制的强弓更可以达到惊人的三百步射程。

弓箭射程不足的问题,让日本武士在与元军的对射中很是吃亏。

自己穿的麻将甲虽然样式新颖,颜色鲜艳,在元军特制的短箭矢前却毫不管用,可以被轻易地洞穿,而且人家元军隔老远就一箭将自己人射翻,自己还得硬着头皮跑上好一段距离才能射到人,而且弓箭威力又差,射中了元军也不一定能将人家射死,强悍点的元军有的身上都插了好几支箭还是活蹦乱跳的,相反,自己人只要是被元军射中了基本上就丧失战斗力了,因为元军的弓箭不仅射程远,威力大,箭矢上还喂了毒,只要一中招,基本上立马被丢翻,没丢翻的也至少是小儿麻痹。

回回炮扔的是震天雷日本武士那个郁闷啊!

更郁闷的还在后头。

元军拥有日本武士闻所未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回回炮和震天雷。

有些不是那么严谨的资料上说,元军攻打日本时使用了火炮,回回炮就是火炮,那其实是很不准确的。

虽然火药发明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但火炮在这个时候还根本没有出现。火药兵器仍然停留在以抛射方式发射爆炸燃烧类火药兵器的阶段。

真正意义上的火炮出现在元朝中期。元朝至顺三年造的铜铳是典型的早期火器,尽管口径小,身管短,但已基本符合炮的定义了。

之所以有些资料会说元军使用了火炮,应该跟震天雷的别称有关。

所谓“震天雷”,是用生铁罐子,填装火药。发射前先计算目标远近,然后加上一定长的引线,引线点着以后,用抛石机或以人力发射出去。在它刚刚到达目标的时候,引线正好点着罐里的火药,轰隆一声就炸开了。爆炸的响声,据说百里以外都能听见,所以叫做“震天雷。”

震天雷在金国以及南宋军队中广泛使用,威力巨大,有罐子形、葫芦形、圆体形、合碗形四种制式,因为人力投掷距离过短,并且容易造成误伤,主要用于守城从城墙上点燃了往下扔,属于守城利器。

蒙古人因为长期同金国以及南宋作战,所以也掌握了这种火器。宋军通常把震天雷称为“铁火炮”,但铁火炮却不是我们通常说的那种火炮,只能算是早期的炸药包,估计错误就是由此引发的。

那回回炮又是个什么东东呢?

回回炮实际上就是个大型抛石机。

(回回炮示意图)回回炮是由阿拉伯人制造,所以称为回回炮。回回炮与普通抛石机相比,威力更为巨大。高约三丈,可射一百公斤重的炮石达数百米远,再高的城墙也能越过。回回炮在蒙古人攻打襄阳时发挥了重大作用,史称“中人立毙,中地下陷三四尺”。

回回炮最开始是扔石头的,但蒙古人又有震天雷,自然就改扔震天雷了。根据史料,已经可以确定在攻打花剌子模的战斗中,回回炮的炮弹就已经改扔震天雷了。

所以,在文永之役中,往日本武士脑袋上扔的是由回回炮发射的震天雷,而不是什么火炮打出来的炮弹。根据竹崎季长找人画了文永之役绘卷来看,元军用回回炮扔出去的是合碗形的震天雷。

震天雷厉害啊,爆炸时火光四溅,声音又大,还冒烟,杀伤半径也不小。

日本武士连带他们的战马,哪里见过这玩意儿啊!

运气不好的,位于震天雷杀伤范围内,被炸得血肉模糊,肢体横飞;运气好的,没被炸死,也被吓得半死,一个个面如土色,浑身战栗。他们的战马更是被震得屁滚尿流,无法控制,指东打西,满世界乱窜。

这什么玩意儿?

元军会打雷啊!

日本武士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这是什么样的恐怖敌人啊,这仗简直没法打了。

蒙古人很厉害日本武士的防线在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不支的迹象。

但是,日本武士的战斗意志也着实顽强,虽然死伤惨重,却仍然没有溃散。

尽管占有较大的优势,元军打得也很艰苦,打了整整一个白天,才将日本武士击败,使其退守太宰府。

元军在高丽将领金方庆的率领下,先是攻下了日本武士重点防守的百道源阵地。负责防御的松浦氏和原田氏遭到沉重打击,松浦一族多数战死,原田氏战败逃窜,百道源战场日军伏尸如麻。

日本《八番愚童训》记载了当时日本武士的惨状:

“蒙古数万人,毒箭雨射,中则立毙;为画一备,以承我冲击,左右迥围之,协力合击,无一人得生脱者”。

元军随即向鹿原推进。沿途受到了陆续投入战场的日本武士猛烈地抵抗。

元军一部从博多湾东部箱崎方向登陆,占领了岸边松林后,负责防守的大友赖泰部队挡不住元军的猛攻,向东南方向撤退。元军占领箱崎得手后,迅速出兵从背后夹击百道源方向的日本武士。

在百道源西边的赤坂高地,元军遭到了日本武士疯狂地反击。肥后国的御家人菊池二郎武房和大友侘磨赖秀率领二百余骑疯了一般冲入元军大队当中,高呼着奋力厮杀。这两百余骑很快就被元军围住,一顿刀砍枪戳,将其杀伤一大半,主将菊池二郎武房和大友侘磨赖秀都被打落马下,但在其郎党武士的拼死救护下得以逃脱。

日本北九州各地武士先后赶到战场,依旧不搞协同配合,按照一族一门的方式一队一队轮番进攻元军。一队打完了,再上一队,占领赤坂高地的元军见日军人多,赶忙向鹿原方向撤退。

时近傍晚,战斗已经持续了一天,多处重要阵地均被元军占领,日军难以支持,不得不向太宰府的那个水军基地——水城撤退,准备在那里建立最后的防线。

元军发扬连续作战的传统,奋力追杀逃窜的日军,一直咬住日军不放。

不过在撤退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斗的进行。

元军的副统帅刘复亨在抵近侦查时,被日军前线指挥官藤原景资发现,这家伙箭射得很准,一箭过去,就把刘复亨射伤落马。

好在日本的弓箭只挨上一箭,一般死不了人,刘复亨还能走能说能吃饭,只不过心理上留下点小小的的阴影。

领导落马,元军攻势稍挫,此时天色已晚,加之地形不熟,不便作战,所以最终元军停止了追击,在占领区域烧杀一番后全部退回了船上。

日本方面,将残兵集结在太宰府水城,准备迎接第二天元军更加猛烈地攻击。

这一夜,对于日本武士来说,无疑是难捱的一夜。元军的强大战力以及先进的武器,都给武士们造成了强烈的震撼。他们相信,第二天的战斗会更加残酷。

敌人不见了不过,元军也并非如想象中那么轻松。

日本武士顽强的战斗意志也给元军将领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元军也出现了不小的伤亡,而且一队一队不断出现在战场上的武士,也给元军将领造成了错觉,产生了对日本军力的误判,认为日军的军队数量难以计数,远远超过元军人数。

元军统帅祁都召开了军事会议。他对日本方面顽强的抵抗产生惧战心理,而且认为日军军力数倍于元军,实在难以取胜,打算撤兵。

就这样,元军连夜扬帆远走,向高丽方向撤退。不过,由于运气太差,途中遭遇暴风雨,很多战船被打沉,损失惨重,最后,只有三分之二的部队安全返回了高丽。

元军部队损失,连上战斗伤亡,总计有大约一万三千五百人死亡,其中多数应该是死于暴风雨造成的沉船事故。

文永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阳光普照大地,太宰府的武士怀着忐忑的心情,抱着必死的决心,集结好了队伍,准备迎接与元军最后的决战。

但是,武士们很快发现,敌人不见了!

那还打什么仗啊!赶紧找吧。

武士们沿着昨天丢失的阵地一直找到了博多湾。

只见海面上碧波荡漾,一望无垠,水天之间,海鸥在展翅翱翔,不时发出一两声清脆的鸣叫,好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原本排得密密麻麻的元军战船居然一条也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直到几天后,在博多湾外的志贺岛,一艘遇难的元军船只被日军发现,上面的二百二十名元军被俘虏。从这帮人口中,日本武士才知道元军于二十日当晚就撤退了。

就这样胜利了?

日本武士欢呼着,任激动地泪水在脸上恣意流淌。

这是八百万诸神对日本的眷顾,日本是神国,是不可战胜的神国,吹起暴风雨消灭元寇的风是诸神恩赐的神风。

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胜利,让日本举国陷入了巨大的疯狂和喜悦当中,进而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拜神运动,以感谢诸神出马摆平外敌入侵。

接到征日行动失败的消息后,我们的忽必烈大汗脸色铁青,他阴冷地盯着放在案上的地图,目光长久地停留在日本列岛所在的位置,狠狠地丢下一句话。

日本,蕞尔小邦,我会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