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走遍世界
45072900000018

第18章 神奇的万岛世界

相传,一群勇敢无畏的探险家,乘坐一只随时可能被大海吞噬的小船,出发去遥远的海岛寻找金羊毛。一路上,在茫茫的大海里,他们遇到那些满怀嫉妒的神和奇形怪状的妖魔的阴谋毒害;狂风暴雨又摧毁了船身,撕破了船帆,折断了桅杆,历尽艰险到了海岛上。又与死守着金羊毛的凶龙进行了搏斗,终于取得了金羊毛,回到了故乡。这是古希腊的一则神话,曾引起古代人们到大海探宝的幻想。

大自然的威力,有时候是不可思议的。火山的喷发,居然可以造成一座座的海岛,矗立于大洋之中。在南太平洋洋面上,有许多组群岛,就是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太平洋有一个著名的火山环带,被称为“太平洋火圈”。许多活火山,就是沿着这个火圈分布的,而大洋洲的许多岛屿,就位于火圈之上,也称火山岛。

不仅仅在这个圈上,在整个太平洋的广阔地区,都有十分活跃的火山活动。如果在浅海,一次火山喷发就可以形成一个新岛。但在深海,火山从深达四五千米的海底,要经过多次喷发和逐渐堆高,露出水面,才最后成为高耸的火山岛。被称为“热地”的夏威夷岛,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尽管它不属于南太平洋。夏威夷岛是由5个火山岛组合成的,其中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68米,在海下面还有4900米,因此火山的实际高度为9000米以上。这样高的火山峰,在历史上不知要经过多少次火山喷发才能形成。

夏威夷的火山确实别具一格,它不像日本富士山那样有圆锥形的山峰。它的坡度很小,故称为盾形火山。这种火山活动比较“文静”,虽然喷发次数频繁,但很少有猛烈的喷发或爆炸现象,也没有大量的气体和水蒸气喷射,因而人们乐于来此观赏火山喷发的胜景,因而也是科学工作者研究火山现象的好地方。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种火山所喷发的熔岩物质含矿质不多,而铁质矿物却很多,因此较为稀薄,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当火山喷发时,熔岩均匀、平静而迅速地从火山口沿山坡漫流,形成平缓的玄武岩山块。熔岩有时可流出80千米以外,蔚为壮观。

马里亚纳群岛北部的9个火山岛中有3座活火山,其中帕甘岛的帕甘峰高509米,峰顶上空经常烟云弥漫。这样的海岛,具有很大的军事价值,在岛屿适当的位置上设置炮垒,即可成为军事要塞。因为海云缭绕,水空一色,岛上目标隐蔽,常成为敌舰通过的巨大威胁。

如今,在太平洋还可以看到现代火山的继续形成,也就是说,可以看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火山岛的现代过程。

汤加群岛西南部的法尔坦岛,在过去的世纪中,经几次海底火山爆发已经露出海面,只是由于海浪的磨蚀损耗,在海面几经浮沉,时隐时现。在它的南面有几个海底活动火山,还未露出海面。与汤加紧挨着的卡奥岛和托福亚岛,则是两个从海底冒出来的火山峰,它们保持着完美无缺的、未经侵蚀破坏的火山锥。

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所经历年代的不同,火山岛受风化侵蚀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别。许多火山岛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山体破碎,地貌复杂的低地河谷形成了肥沃的土壤,特别适合甘蔗、香蕉等热带作物的生长。有些地方,如斐济群岛的火山岩风化层,则形成锰和金的矿床。

一种极微小的生物,竟能建造出可以居住人的岛屿,使万物滋生其上,你说奇怪不奇怪?这种微小的生物是什么?就是珊瑚虫。珊瑚虫所建的岛,名叫“珊瑚岛”。

珊瑚虫是一种从古生代奥陶纪就一直繁衍至今的水螅型腔肠动物。这些大自然的奇妙建筑师,却是体态玲珑、色泽美丽的娇弱生物。说它娇,是因为它的生活条件很苛刻:海水的温度不能低于20℃,年水温差不超过7℃,海水含盐度在3‰左右,深度不超过30到60米,并且必须海水清洁,没有污染。

一条珊瑚虫自然渺小之极,直径不到1厘米,然而“众志成城”,几千万万珊瑚虫联合起来,就可建造巨大的珊瑚岛。当它们在海洋底部的石质高地上白手起家时,各自从海水中猎取浮游生物和海澡等食物,经过消化后,分泌出一种石灰质来建造自己的安乐窝。这种安乐窝室室相通,便于在食物养料方面互通有无。就这样,老一辈死后留下自己的遗骸,新一辈继续生殖繁衍。在一块业已形成的半斤重的珊瑚石上,居然可以聚集25000个珊瑚虫的后代。天长日久,为了追求食物和阳光,珊瑚就像树木抽枝发芽一样,向高处和两旁越伸越高,越长越大,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雪中红梅;有的如开屏孔雀;有的像鹿茸;有的如蜂巢,红的、白的、粉的,构成一幅幅可媲美龙宫的缤纷世界。在珊蝴丛的空隙中,居住着种类繁多的浮游生物,它们吸引了无数大大小小的鱼类来找寻美味。这些小动物死后,它们的遗骸和浪涛冲击下来的珊瑚碎片一起,填塞了珊瑚丛中的空隙和洞穴。新的珊瑚虫又分泌出石灰质把它们胶结在一起。这个过程不断地继续着,直到露出水面,就成为一座珊瑚岛了。

珊瑚岛开始是没有泥土的,到处是珊瑚和贝壳的残骸风化而成的银光闪闪的珊瑚砂,成为吸引飞鸟的地方。随着岁月的流逝,上面慢慢堆积起肥沃的鸟粪,以后有了较深的泥土层,使万物得以生长。

珊瑚岛若靠近大陆或一般海岛的边缘,就叫做“岸礁”;有的珊瑚岛离大陆海岸较远,伸展在大陆或岛屿的外围,形状有如座座古代的城堡,被称之为“堡礁”;还有一种珊瑚岛,它四周连接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环,则称为“环礁”。环礁外临波涛汹涌的大海,而里面则是风平浪静的浅水湖,我们叫它泻湖。

泻湖,一般指的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淤积成的沙嘴,或沙坝所封闭或半封闭而形成的湖泊。其中完全与海洋隔绝的,又称残迹湖,如杭州西湖就是典型的残迹湖。这里所说的泻湖,指的是被珊瑚环礁堵成的海湾,所以也叫礁湖。泻湖或礁湖通常有一个甚至几个缺口可和大海相通。泻湖一般水深几十米到几百米,风平浪静,水波不兴。它不仅可以当做舰艇的天然良港,还可以当做水上飞机场,而平坦的礁岩上的沙地,又可成为陆上飞机降落的场所。

大多数环礁呈椭圆或圆形,有几个破裂口,成为进出的水道。其外形结构一般是向海一侧的最外缘为暗礁,往上就是白得耀眼的沙滩。汹涌的波涛拍打着沙滩,涛声如雷。从沙滩再往上就是环礁了,宽度通常在1公里左右,上面长满椰树和其他耐盐渍的植物,形成一条林带。越过林带,又是白沙滩,再下去就是风平浪静的泻湖。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这样赞美过环礁和泻湖:“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像在那无边的海洋中,会有那样低平的陆地;在那汹涌澎湃的怒海中,会有如此平静的泻湖,这是何等对比鲜明的动人景象啊!”

在一些已经露出海面的岩礁上,有的已经有了深厚的土层,椰树、木瓜、香蕉、面包果树等长得密密麻麻。徒步泻湖边洁白的沙滩,令人不忍投足,到处是跟着潮水涌上来的五光十色的大小贝类、肥大的海参、两三尺长的大龙虾,还有金枪鱼、鳗鱼、鲱鱼、螃蟹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太平洋万载烟波,水天茫茫,洋中群岛套群岛,千奇百异。但按地理特点和居民人种成分,可划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岛群: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

西部的美拉尼西亚,意即“黑人群岛”。美拉尼西亚人皮肤深褐色,身材矫壮,头发细软而卷曲,是一种混血的黑人。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土著居民中,美拉尼西亚人(包括巴布亚人)占80%以上。美拉尼西亚分布大体上在经线180度以西、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斐济、新喀里多尼亚、新赫布里底群岛等。

中部的密克罗尼西亚的分布比美拉尼西亚分散,大致在美拉尼西亚以北。密克罗尼西亚意为“微型岛群”,它有2140多个微小岛屿,其中只有100多个岛有人居住。瑙鲁、吉尔伯特群岛、美属关岛和“太平洋群岛托管区”等,都在这一岛群上。这里的居民主要是密克罗尼西亚人,属蒙古人种,他们兼有美拉尼西亚人和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肤色比美拉尼西亚人浅,比波利尼西亚人深。

波利尼西亚位于密克罗尼西亚以东,北起夏威夷群岛,南至新西兰,西从图瓦卢往东直抵复活节岛,包括西萨摩亚、汤加、库克群岛、托克劳群岛、线岛群岛、凤凰群岛、纽埃岛等等,散布的海域最为广阔,岛屿数目也最多,故称为“多岛群岛”。这一地区居住的主要是波利尼西亚人,为欧印混合的高加索人种。他们身材魁梧,肤色淡棕,头发黑而直,与美拉尼西亚人形成鲜明对照。在太平洋岛屿中,波利尼西亚的文化历史是最悠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