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当代中国文化1000问
45106900000018

第18章 文化产业(5)

一是科学界定当政关系问题。要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地位,党委部门既要依法发挥领导作用,但又不能以党代政。目前真正实现“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目标尚有一定的难度,党委与政府的智能分工需要进一步科学界定。二是如何解决政府智能交叉的问题。长期以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各个门类分别属于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等多个部门管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政府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缺位与越位并存等诸多问题,也不利于我国对外文化合作与交流。越位方面的表现是政府过多地干预文化市场的微观运行;缺位则表现在文化产品的质量、价格、资本准入、市场执法等方面政府监管不到位。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来,全国9个试点地区按照中央的要求,实行了不同级别的机构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机构整合的过程中并没有同步解决机关人员分流的问题。政府人员过多,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仍有待下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时统筹解决。三是如何实现“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目标。2003年开始启动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明确提出“经营性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以产权改革为主要内容、以股份制为主要财产组织形式的深层次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同时在文化领域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已经取得重要进展的情况下,国有文化单位尤其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垄断性文化行业的深层次改革却刚刚开始。目前,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在推进“管办分离”方面已有所进展,但如何实现与所属企业的“政企分开”,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还有待继续进行探索。

何谓文化产业政策创新

文化产业政策创新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突破原有政策模式,以新的政策规范将产业的文化内涵和最重要的发展原则、组织构架、运作机制、管理模式等固定下来,使产业的发展更多地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上。二是指以制度化的方式为产业未来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一个上升空间。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对文化产业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积极的产业政策是文化产业在新形势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保障。

如何贯彻落实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

贯彻落实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求我们确立起在新经济时代促使文化产业优先发展的意识,为此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领导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促进文化产业顺利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要加快建立起文化产业正常运行的基本制度框架。在政府层面上,要认真组织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做好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工作,使各地文化产业有序发展。要改变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提升市场机制在合理配置现代文化资源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文化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时,保障各种区域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的合理流动,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档案馆、科技馆等公益性机构及少数特殊的国办艺术院团,其投入主要通过国家财政获得补偿。其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采取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和拍卖出售等方式,逐步实行企业化改造,实行完全独立的经济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文化企业之间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行优势互补,促进资产、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二、要求鼓励和放宽各种社会资金投放文化产业,对于新兴和创新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安排一定的政策性款项用于发展各类文化产业,设立省、市多级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市场型文化资产经营公司。积极研究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应对措施,加快制定民族文化产业的保护和扶植政策,采取积极措施,扶持本土文化产业发展。要积极调整文化产业资产存量结构,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文化资源的创新活力,将本地区的“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产”,“虚拟资产”变为“实有资产”,将原有的“休眠资产”变为“活跃资产”,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升级。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兴办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文化经营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税费减免、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国办文化产业一视同仁。同时,在不减少现有地方财政总量的情况下,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增加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专项投入。文化产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允许作为国有资本金投入产业经营,并通过差别税率政策促进地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三、产业制度政策创新的基础是产权变革。当前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改革产权制度,提升产业品级,推动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比如:①以扩大引进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方式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②以产业间并购、联合的方式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③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贡献法则,通过产权置换,以扩大经营者和知识创新人员的持股比例的方式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④大力推动社会办文化产业和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如北京对民营文化中介机构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以此改变目前文化产业领域国有资产垄断,产权结构过于单一的状况。要切实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行业壁垒和投资主体单一化的状况,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体制办文化产业的新格局。重视更多地利用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真正实现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四、文化产业组织的创新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努力克服文化组织管理体系中“行政手太强、市场手太软、社会手太小”的局面,加快“五个方面的转变”。

什么是“五个方面的转变”

“五个方面的转变”是指:一、文化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权归还给文化产业单位,通过代理机构管理文化,集中精力抓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正确发挥文化部门的管理职能。二、由文化部门独家办文化向全社会共同办文化转变。实现文化体制由直向式向横向联系式转变,实现文化投资主体由国家一元化向社会多元化转变,形成多层面办文化格局,形成全社会办文化的强大合力。三、由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办文化向按生产要素类型办文化转变。四、由多头管理向统一管理过渡,提高管理效能。五、文化企业单位由行政的附属物和生产车间向现代企业转变。文化生产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谋取自身发展。

文化市场如何破解“条块分割”的难题

近年来,由于文化消费需求和国家扶持政策的双向推动,文化市场迅速发育,但还很不健全。目前,我国文化市场正处于从行政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型的初级阶段,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市场准入初步放开,但出版、广电等领域的国有垄断性经营依然如故。政府监管存在着越位和缺位并存的问题。二是文化市场条块分割严重,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三是文化产品市场发展迅速,但还不够健全,行政干预依然突出。四是文化要素市场特别是体现文化特点的版权(著作权)市场建设还处于空白状态。

目前,影响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传统的“条块分割”的文化管理体制,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与现行的政治体制相关,而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还有一定难度。为此,要创新发展模式,以发展多元市场主体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和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培育一批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混合经济结构的大型文化流通企业,同时把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提上日程,加快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提高监管水平,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规范发展的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创造条件。

我国对文化产业是如何支持和引导的

“十五”期间,文化部把文化产业放在整个文化建设的全局加以谋划,置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战略高度加以研究,努力为繁荣文化艺术增添新的活力,为国民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由此,文化产业地位日益提高,发展不断加快。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文化部先后下发了《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各地文化部门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有些地方还成立了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意见,使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全国上下的一种普遍共识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投资热点。文化部命名了42个各具特色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了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博览会和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为产业的发展搭建交流、合作和贸易的平台。一批国有、民营龙头企业迅速成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轮廓初现。另外,我们依托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和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加强人才教育培训,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也日益壮大。

“十五”期间,全国文化部门管理的单位累计新创文化产业增加值147938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45841亿元,增长448%。

如何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的具体措施如何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现在发展文化产业大政方针已经明确,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合时宜的旧的错误的观念,这些旧的错的观念会妨碍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这些观念中解放出来。

首先,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坚决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必须坚决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二是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实现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的模式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模式转变。三是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改革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转变经营和管理方式、严格财务、成本、质量和营销管理,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和充分发挥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有利于多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的机制。四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营水平。其次,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团。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要以资产为纽带,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要求,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形式,有序推进集团化建设,组建大型文化集团;另一方面已成立的集团要加快“化学”整合的步伐,加快内部改革,加快职能转移,加快资产重组,加快制订规划,尽快成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力量。最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宏观管理。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问题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要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健全和规范行业组织,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业单位依法运营的宏观管理体制;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执法水平,建立起体现文化产业发展特点、适应法制建设总体要求的政策法规法系;必须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整顿市场秩序,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对外交流,建立起吸收国外优秀文化和先进技术、抵制腐朽文化,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格局。同时,十分注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何谓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资源,其中包括历史资源、民俗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等。它蕴藏在历史文化传统之中,存在于社会文化状态之中,弥漫在整个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创造过程之中。它既以一种可感的物质化、符号化形式存在,又以一种思想化、智力化、想象性形式而存在。它主要以人为载体,具体展开为三种形态:①符号化的文化知识。前人创造的图案、语言、绘画、音乐、造型、传说、方案等,它可复制、加工、转换、融入文化产品之中。②经验性的文化技能。由人掌握的一种活的技能,包括写作、歌唱、舞蹈、绘画、演奏、编程、设计等各种程序和技巧,可用于文化生产过程。③创新型的文化能力。这是文化人突破前人模式的独创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体现为创造性的构思、创意、主题、灵感、方案、决策等。这是文化生产的核心资源。它决定了文化产品的独创性,是最有价值和最稀缺的,也是不可穷尽、无限延伸的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但是,文化资源是一种动态的、非独占的、可再生的精神财富,文化资源优势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创新、创意能力的强弱才是决定文化资源占有多寡和开发利用成效大小的关键。因此,用全新的理念审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下,显得格外重要。

如何保护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