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论政宽猛《左传》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郑国执政大夫子产有病,对子大叔说:“我死之后,你必然执政。只有具有道德的人能够以宽大的政策让百姓服从,那德行次一等的人不如采取严厉的政策。火很猛烈,百姓看见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很柔弱,人们因亲近喜欢而轻视它,所以,很多人死在水里。因此宽柔很难。”子产病了几个月就死了。
大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施行宽柔,结果,郑国强盗很多,他们聚集在萑苻之泽。大叔很懊悔,说:“我早听从先生教诲,就不至于走到这一步。”于是调动步兵去攻打水泽的强盗,将他们全部杀死。强盗稍稍有些收敛。
孔子说:“好啊!政策宽柔,百姓就轻慢。轻慢,就要用严厉的政策来调正。但是,太严厉了,百姓就要受到摧残,受到摧残就必须以宽柔的政策来调和。用宽大来调和严厉,又用严厉来补充宽大,政事因此而调和。《诗经》上说:‘百姓辛劳,可使安康,加惠中原,安抚四方。’这是说实施宽柔。这首诗又说:‘不可轻易放纵小恶,以此约束不良之人,遏制盗贼暴虐,他们从不怕法律严明。’这是说用严厉来纠正。这首诗又说:‘安抚远方,怀柔近处,安定我王室。’这是说用和谐的手段来使国家安定。又有一首诗说:‘不急不缓,不刚不柔,施政从容不迫,各种福禄聚头。’这是和谐的最高境界!”等到子产逝世,孔子听到这消息,流着眼泪说:“他的仁爱,是古代贤明政治的遗风啊!”
为人处事要重视
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都可能会有一点矛盾,比如夫妻矛盾、婆媳矛盾、兄弟矛盾等等,究其原因,可能都是因为“礼”没做到位。那有人就要说了:一家人还需要讲究什么礼节啊?其实并非如此。曾国藩说:“家和则福自生”,“福”从“和”中来,而“礼之用,和为贵”,所以,一家人在一起融融洽洽,和气蒸蒸,就不会有什么矛盾了。相反,夫妻之间两相计较,婆媳之间彼此扯皮,兄弟之间相互争斗,像这样的家庭又怎么能和睦呢?
现代家庭一般都是三口之家,家庭关系比较单纯,因此矛盾也就相对较少,但矛盾少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相反,这种矛盾以一种更精细、更微妙的形式存在着。总之,只要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家庭这一关系,那就不可避免的会有矛盾存在。家庭矛盾并不可怕,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矛盾也是很正常的。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遇到自己会跟自己过不去的事,更何况是每天都在一起的家人呢?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兴趣、观念和相对的独立性,这就会使双方产生一点分歧,这个时候如果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坏情绪,都不讲“礼节”,那矛盾就产生了。或许有人会说,我可以不理,去躲或逃,但你知道即使你躲过了,矛盾依然存在。所以,解决家庭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求和”。
左宗棠也说过:“家庭之间,以和顺为贵”,就要看家庭中成员是否尊重对方的独立性,是否理解并宽容对方的性格、兴趣和观念。“和顺”并不是在矛盾产生的时候才表达出来,而是在于平常的生活中自然而然要这样做的,要时时刻刻有解决和防止矛盾的意识,所谓:“防患于未然”。如果家庭成员都能随时随地的对家人尊重、爱护,那即使是遇到不同的意见,也就会静下心来彼此进行商量,而不是因为一点私利就要与家人扯破脸皮,相互抵触,这是多么的愚蠢。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如果夫妻关系处理不好,那将直接影响家庭的其他关系,夫妻不和,往往导致婆媳之间不和。那么该如何对待和处理夫妻关系呢?当然你首先得承认自己是爱他(她)的,如果谈不上爱他(她),也就不可能关心、体贴对方,虽然现在不是要求“举案齐眉”的封建时代,但夫妻之间最起码的礼节还是必要的。另外,不要太过于计较对方的爱,因为爱情是脆弱的敏感的,你越计较,爱就越稀少;在家庭中,你创造的爱越多,你获得的爱也就越多;你越是吝啬你的爱,当然你获得的爱就越少。
夫妻之间之所以会离婚,就是因为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那到底是谁让矛盾严重到这个地步的呢?这是两个人的错。一般情况下,离婚之前,夫妻之间会有一段“冷战”期,这个时候,如果其中有一方能暂时放下自己的观念和独立性,耐心地与他(她)好好谈谈,如果确实没有任何可挽回的余地,或对方根本不领情,那婚姻也就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你也就没有必要再强求了。另外不管是夫妻矛盾、婆媳矛盾还是兄弟矛盾,还有一个解决的小方法,那就是荀子所讲的:“无宿问”,说的就是当天的矛盾,当天解决,不要等它过夜。如果都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将各自的观点说出来,大家在一起共同商量、讨论不是很好吗,没有必要弄得“反目成仇”,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只要做到这一点,夫妻之间也好,婆媳、兄弟之间也罢,都会珍惜和理解对方的观点,那矛盾也就渐渐弱化了。解决家庭矛盾,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应该以“和”为出发点,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孟子这样说:“我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我,自己要反躬自省,自己的仁爱是否有不到的地方;我以礼待别人,别人却不理睬我,自己要反躬自省,自己的礼仪是不是不周到。”如果家庭成员都以“仁爱”为先,“礼仪”为重,那又怎么会有矛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