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
厉王虐,国人滂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烈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中的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穆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受不了这暴虐的政令了!”厉王听了非常愤怒,找来卫国的巫师,派他们去监视那口出怨言的人。只要卫国巫师回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从此百姓就没敢说话的了,在道路上遇见,只能相互以眼神示意。周厉王却得意洋洋,告诉召穆公说:“我能消除百姓的指责议论了。人们不敢说什么了。”
召穆公说:“这是阻塞人们的言论啊,封民之口其后患更超过阻塞河流。河流壅塞而溃决就会一泻千里,伤害人一定很多;封塞民口,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要开通水道,使它畅通流泻;治理百姓的人也应开导他们,使其畅所欲言。所以天子处理政事,让公卿以至烈士进献讽喻之诗;让盲乐师进献民间乐曲;让史官进献古代文献;让太师进献劝诫的箴言;让无眸子的盲人吟咏公卿、烈士所献的诗歌;让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的诗文;让百工进行劝谏;让平民百姓把他们的话传上来;让近侍尽心规劝;让王室同宗来弥补天子的过错,监察朝政;盲乐师和史官以乐歌、史籍提供教诲;让国内元老将那些规劝、教诲的文字加以整理,然后,由天子斟酌处理。因此政事顺行,就不违背事理。”
“人民有口,犹如土地上有山水,财物用度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又如土地上有高原、洼地、高低良田,衣服、食物也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大家用口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反映出来了。推行好的而避免坏的,这就是使财用、衣食丰富起来的治国方法啊。人民内心考虑的事都能从口头上表达出来,就应该成全其好的而照它施行,怎能加以壅塞呢?如果壅塞其口,那么能维持多久呢?”
周厉王不听召穆公的意见。于是百姓再也不敢讲话。过了三年,百姓发生暴动就把厉王驱逐到彘地去了。
要虚心听取朋友的建议
中国古人说得好:“做人无点真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没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头人,处处有碍。”此处的花子比喻人的表面好看,像个绣花枕头。
意思就是说为人做事必须诚恳,否则就会变成一个绣花枕头,不论什么事情都不踏实。反之,做事如果没有一点圆通灵活和随机应变的本事,就等于一个没有生命的木头人,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阻碍。
在交友中,更要注重应有个真诚的态度,胡雪岩在生意场上交朋友就十分明白要示之以诚的这个道理。
嵇鹤龄和胡雪岩能够成为朋友,以一个读书人的身份,还是一个有几分实实在在的傲气的读书人的身份,与胡雪岩这样一个只知道“钱眼里翻跟头”的商人结为拜把兄弟,就是因为胡雪岩倚重他,实心实意帮助他显示出来的感人的诚意。
嵇鹤龄书读得相当不错,在仕途上却很不得志,只得了一个“候补”的职衔,很有些怀才不遇之恨。加之性格耿直,与浙江官场那些有生杀大权的官儿又格格不入,因此一直也就遥遥无期地候补着。王有龄得到湖州知府实缺的同时,也得了督府黄宗汉交办的另一件难办的美事:平息新城县饥民造反。
王有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以抚代剿的策略,因而需要有一个能够担当此任的人前往新城。排来排去,这个人非嵇鹤龄莫属。
但嵇鹤龄不予合作,一方面是妻子新丧,面对妻子留下的无人照看的一双儿女,心情本就十分抑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他一直候补全无进项,已经落魄到妻子的丧事都是靠当衣物家具筹钱料理的,心中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泄。
好事与他无缘,而如此难办的差事却想到了他,他也就把定了一个宗旨:即使自己有能力也有把握将这件事摆平也绝不去为此效劳。
为了帮助王有龄,胡雪岩自己出面做嵇鹤龄的“说服”工作。胡雪岩做工作的方式很特别,他不是用通常的晓之以理、诱之以利,甚至开始都不做任何的应酬结识的客套。
嵇鹤龄妻子新丧,还在“七七”之内,他备好香烛纸钱祭品,不等通报就“闯”进嵇家,摆出香烛,十分真诚地拜祭嵇鹤龄之妻。与此同时,他又赎出了嵇鹤龄为料理妻子丧事当出的衣物家什,让当铺送回嵇家。
嵇鹤龄知道胡雪岩是王有龄倚重的人,刚刚见到他时还心存戒备,但在胡雪岩这一番事情做完之后,不仅戒备防范之心尽数解除,相反还对胡雪岩生出一种由衷的佩服。
胡雪岩此举正是示之以诚,这样一来,有两个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一,从感情上打动嵇鹤龄。嵇鹤龄丧妻不久,除不多的几个气味相投的知己朋友之外,还没有多少人来吊唁,胡雪岩对他的亡妻的真诚祭奠,以及由此见出对于嵇鹤龄中年丧妻的不幸表示同情,一下子就打动了他。
第二,帮在实处。嵇鹤龄一直没有得到过实缺,落魄到靠着典当过活的地步。帮在实处,便更真情,使嵇鹤龄更没有理由不感动。
而且,更绝的是,胡雪岩知道嵇鹤龄有一种读书人的清高,极要面子,是绝不肯无端接受自己的馈赠的,因此,他为嵇鹤龄赎回典当的物品,用的是嵇鹤龄自己的名号,并且言明,赎款只是暂借,以后嵇鹤龄有钱归还时,他也接受。
这样,不仅解决了实际的困难,而且也为他争回、保住了面子。有这两端,我们也就难怪嵇鹤龄这样一个十分傲气的读书人,会对胡雪岩这一介商人的行为刮目相看了。
胡雪岩的做法,其实也就是我们今天常常说到的做人的工作要动之以情的规则。
动之以情,要人相信你的情是真的,自然要示之以诚。事实上,胡雪岩如此相待嵇鹤龄,虽然也是为了说服他而“耍”出的手腕,但在胡雪岩的心里,也确实有真心佩服他而诚心诚意要结识他的愿望。
胡雪岩虽是一介商人,但他时常为自己读书不多而感到遗憾,因此也十分敬重真有学问的读书人。
从这一角度看,胡雪岩对于嵇鹤龄的真诚,也是不容猜疑的。后来为了解决嵇鹤龄的困难,他还亲自做媒,将王有龄夫人的贴身丫环嫁给了嵇鹤龄。
胡雪岩在结交嵇鹤龄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对人的理解,以及由此显示出来的示之以诚的方式所起到的作用,给人的启发是深刻的。
动之以情,示之以诚,话说明了人人都懂,但具体做来,关系却极大,是值得我们细察的。
在现代人际交往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有一个朋友很欣赏你,在各种场合、各种时候、各种情况下非常地关心和爱护你,而你只是很舒服、很温暖地享受这份友情,却不懂得也应该以同样的真诚去回报他,那么这一段将来会发展得枝繁叶茂的友谊,也许就会中途夭折。
交友贵在真诚,要有一种能做到无怨无悔地付出的心怀。希望自己能交到一个为你生为你死的朋友,首先自己要具备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勇气。假如自己对朋友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想也不要去想。
战国时齐相靖郭君门下有一门客叫齐貌辨,此人毛病多,其他门客都不喜欢他,惟独靖郭君例外。门客士慰为此谏请靖郭君,但靖郭君不听,于是士慰告辞离开了靖郭君的门下。
孟尝糊私下也为这事劝说过靖郭君,靖郭君大怒说:“即便把你们都杀死,把我的家拆得四分五裂,只要能让齐貌辨先生满足,我也在所不辞!”他让齐貌辨住在上等客房,让他的长子侍奉。
过了几年,齐威王死了,齐宣王继位。宣王不喜欢靖郭君,靖郭君被迫辞官,回到封地薛处居住,仍跟齐貌辨在一起。在薛地住了没多久,齐貌辨向靖郭君辞行,请求让他拜见宣王。
靖郭君说:“大王不喜欢我到极点了,您去必定遭难。”
齐貌辨说:“我本来就不是去求活命的,我一定要去!”靖郭君劝不住他,只好同意他去见齐宣王。
齐貌辨到了齐国都城后,齐宣王听说了,非常生气地等着他。
齐貌辨拜见宣王,宣王说:“你就是靖郭君言听计从,非常喜爱的那个人吧?”
齐貌辨回答说:“喜爱是有,至于言听计从根本谈不上。有两件事说给您听听,大王您就知道了。一件事是,当初大王作太子的时候,我曾对靖郭君说,‘太子耳后见腮,下斜偷视,相貌不仁,像这样的人悖理行事,不如废掉太子,改立卫姬的幼子校师。’靖郭君流着泪说,‘不行,我不忍心这样做。’如果靖郭君听从我的话并这样做了,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祸患。二件事是,靖郭君回到封地之后,楚相昭阳请求用大于薛地几倍的地交换薛城。我劝他说,‘应该答应他。’靖郭君不同意,说,‘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薛地,现在虽被后王所厌恶,但我忠于先王的心仍旧没有变,我如果将薛地换给别人,怎么对得起先王呢?’这两件事可以证明靖郭君对您的忠心。”
齐宣王听后长叹,神情激动地说:“靖郭君对我竟爱到如此地步,我年龄幼小,这些都不知道。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
齐貌辨回答说:“好!”于是,靖郭君来到国都,穿着齐宣王所赐的衣服,戴着齐宣王所赐的帽子,佩着齐宣王所赐的宝剑。
齐宣王亲自来到郊外,流着眼泪迎接靖郭君,并请他出任齐国宰相。
靖郭君的东山再起,正是由于有齐貌辨这个生死可托的朋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