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成功必读的古文观止
45166800000036

第36章 晁错论苏轼

心木苏询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土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缱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篓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犬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做将领的办法,首先应该锻炼意志和胆略。泰山在面前崩塌而脸色不变;麋鹿在旁边突然出现而眼珠也不转动一下,然后,可以控制战争利弊的变化,可以对付敌人。

凡是用兵要崇尚正义,不义的战争,即使有利也不能轻举妄动。这不是因为一动就有利害攸关的事,而是将来可能会出现无法对付的局面。只有正义才可以激励士兵,战士因正义而激起义愤,才可以连续作战。

凡用兵的方法是,没有战争的时候要积蓄财力物力,临战的时候要养精蓄锐,打起仗来要培养军队的志气,获胜以后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小心做好烽燧报警工作,严格做好瞭望工作,使种田的人没有顾虑和担忧,用这办法来积蓄财力物力;重重地犒赏士兵,使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整,就用这办法来养精蓄锐;获得了小胜,更要抓紧训练,遭到小挫折,更要鼓励他们,就用这办法保持军队的志气;用人时不要完全满足他的欲望,就用这办法培养旺盛的斗志。所以,士兵常常怀着义愤,怀着欲望而不能全部满足。义愤不全部爆发就有更多的勇气,欲望没有全部实现就仍抱有希求。所以,即使并吞了天下,士兵仍不厌战,这就是黄帝之所以打了七十仗而士兵仍不懈怠的缘故了。不保持他们的斗志,即使仗一打就胜了,这军队就不能再用了。

凡是做将帅的要有智谋而又威严。凡是当士兵的要愚昧一点。有智谋便深不可测,威严便不可冒犯。因此士兵都能抛开自己的想法而听从号令,这样怎么能不愚昧一点呢?只有士兵愚昧一点,然后才能同将帅一同去拼命。

凡是军队要行动,要了解敌方的主帅,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可以采取冒险行动。邓艾用绳子把士兵坠下悬崖偷袭蜀国,如果不是刘禅昏庸无能,那么,邓艾即使有百万军队也可以轻易地被绑起来。邓艾他本来就轻视刘禅才这样行动啊!所以,古代有才能的将领,能够用兵力去试探敌方,同时又用敌方的兵力来检验自己的强弱。因此,撤军还是迎击,完全可以作出决定。

凡是担任统帅的方法,知道战争是正义的才可以起兵,了解形势才可以交战,懂得节制约束才可以用兵。知道战争是正义的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沮丧,懂得节制约束就不会陷入困境。看到小利不行动,看到小患不躲避。因为小利小患不值得施展我的才能,这样,才有可能对付大利大患。只有加强培养军事技能而又珍重自爱的人,才能够无敌于天下。所以,一次忍耐可以准备好上百次的勇猛冲锋,一时冷静可以控制上百次的轻举妄动。

军队都有长处和短处,敌我双方都是这样。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利用它,但敌方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藏搁置起来,他却一定要和我角斗,怎么办?”我说:“我方的短处,我故意张扬,把它显露出去,使敌方怀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保持加强它,使敌方轻视麻痹,而落入我的陷阱。这就是运用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的人,要使士兵没有顾虑而有所依仗。没有顾虑,就知道战死不值得惋惜;有依仗,就知道己方在战争中不至于一定失败。拿着尺把长的木棍,面对猛虎,就会高声呼喊着挥起木棍打过去,空着手遇到一只蜥蜴,也会吓得变了脸色往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可以带兵了。打着赤膊握着剑柄,就是乌获也不敢逼近;戴着头盔,穿上铠甲,靠着武器睡大觉,就是孩童也敢拉开弓射杀他。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凭靠着有利的形势来巩固自己。能凭靠有利的形势来巩固自己,力量就绰绰有余了。

如何在下属面前树立威信

“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些格言说明人们要能做到言行一致,讲诚实讲信用,是做人的学问,也是作为一个领导者树立威信的学问。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不是用强有力的手腕,甚至是使用暴力来征服人心的,而是以自己的德行来对待人、感召人,这才是一个使下属心服口服的领导者的风范。说话守信,行为适中,待人以宽,律己以严,这些都是符合“中庸”之道的,在下属面前能做到这些,也就有了人心和威信。

普鲁士陆军元帅布吕歇尔是德国历史上一位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他率领大批部队要赶去增援前线的部队。但已经不分昼夜行了两天两夜,将士们都疲惫不堪,而且道路泥泞。布吕歇尔身先士卒,不停的激励士兵们加油:“快点,勇敢的将士们——向前,再快一点。”士兵们个个汗流浃背,真的是精疲力竭了,布吕歇尔还是不停的替他们加油:“将士们,我们必须全力前进,必须准时到达目的地。我已经答应了前方的部队,你知道吗?你们千万不能让我失信!”在他的激励和感召下,将士们一鼓作气,终于及时的到达了目的地,赢得了战斗的先机。

能够以诚信待人,就能获得他人的信任。领导者立信于上,下属就能遵守于下;领导者示信于人,就能得到人才和人心。那么,领导者的威信就在于此了。

朱元璋起兵攻破采石矶后,大军直指集庆,水陆并进,接着攻破了陈先兆的军营,降伏大量士兵和物资。而朱元璋并没有像项羽那样坑杀降兵,而是从中挑选了几百名精壮的士兵,直接归纳于旗下。这些个士兵们很是惶恐,朱元璋了解他们的情况后,便想着怎样才使他们信任自己呢?当天晚上,就让这些士兵进入营区站岗放哨,自己卸下盔甲就寝,而且还把自己原来的将士们调开,只留下冯国用一人侍睡在榻前。那些投降的士兵们见朱元璋如此,也都决定跟随他。在攻打集庆城时,冯国用就率领着这几百士兵,首先冲锋陷阵,在蒋山下一举击溃元军,接着朱元璋集结各路人马,攻下了南京城。所以说,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没有威信,就不能诚服他人;没有威信,也就不可能使役人。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尊重和体谅下属也是领导者树立威信的好的方法。老李平时待人责全求备,员工们时常在私下里议论甚至是骂他。七月份老李又承包了一项工程,由于时间比较紧,所以老李决定让员工们加班。就是因为一件小事,让老李认识到和员工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的重要。

这天老李在工地上注意到小方搬运木头十分懒散,他就很生气地骂起来:你在干什么?没吃饭啊?给我抓紧点。小方很平静地回答说:好的,老板。不一会,老李从其他员工口中了解到小方由于昨天加班,手被划伤了,他本可以去接受治疗的,但他还是坚持留了下来。得知这个情况后,老李走到小方身旁,说:真是对不起,我刚才不应该发火的。现在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手吧。小方和其他的员工们听老板这么一说,大家都很开心的笑了。之后,老李与员工们的相处更加的和谐了,工程也很快就完工了。

一个好的领导者就应该多多体恤下属,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胡乱的责怪他们,要不自己的威信扫地不说,你这集体也就不可能团结一致。所以说,一个领导者的威信对于领导和管理下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威信直接决定着领导者的成功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