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在这一章里老子告诉我们,圣智、仁义与巧智三者,是绝对不能鼓励的,这样做就会与“道”相背离,招致祸端。正如人如果不安守本分喜欢用小聪明,那就有灾祸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恢复人的自然本性的观点,对我们这个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本章所阐述的重点。
老子在本章所阐述的观点,透露出这样一个道理,一个领导者只有使人们认识到智慧的根本、人的本质,才能使人们有所归属。没有了所谓的圣明,揭去了虚伪的包装,才能有实实在在的安定。人的本来面目应当是遵循大道的规律、顺应自然。恢复了本质的朴素,没有了仁义与不仁义的分别,也就没有了对与错的概念,也不存在贵贱之差异了。没有分别之心,自然也就不会有争夺心。那么人与人之间也就自然而然地和睦了,我们的生活也会自然而然地回归于安详与幸福了!如果人不安守本分喜欢用小聪明,那就会出现小灾祸。
生活中总有一些经常耍小聪明的人,聪明固然是造物者的一大恩赐,但是假如聪明过度,反而会危害到本身的生存,聪明反被聪明误。对聪明人来说,是这样。如果你本不聪明,而故作聪明状,那就更不是滋味了。因为你会由此而玩弄了你自己。
事物是复杂的,不顾客观实际,一味循着自己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卖弄点小聪明,是愚人的行为,是招灾引祸的根源。多点踏实,多点考虑,应是自作聪明者的座右铭啊!
“智慧应用一”
从前,有两个人结伴穿越沙漠。走了一半路途的时候,水喝完了,其中的一个人因为中暑而几乎不能行动。于是,身体比较健康的那个人决定把中暑的同伴暂时留下来,自己去寻找饮用水,然后带回来给同伴喝。
这个人临走以前把一支枪留给同伴,并且一再叮嘱说:“枪里有五发子弹,我走以后,你每隔两个小时向空中开一枪,枪声会指引着我前来与你会合。”说完,就满怀信心地找水去了。
躺在沙漠中的中暑者在同伴走后心中充满疑虑:同伴能找到水吗?能听到枪声吗?会不会根本就没打算回来救我呢……到了傍晚的时候,枪中只剩下一发子弹了,可是找水的同伴仍然没有回来。中暑者心中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相信同伴不会回来了,自己不久就会死在沙漠之中。他开始设想,自己死后,甚至不等到死掉,秃鹰就会飞过来啄食他的身体……想着想着,他终于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在绝望之中将最后一发子弹射入了自己的太阳穴。
最后一声枪声响过后不久,去找水的同伴带着水赶回来了,他还带来了一队骆驼商人,不过,等待他们的只是中暑者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