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咖啡,苦涩之后便有甜香盈口。这样的情态正是“危机”最好的写照。
危机乍临,天崩地裂,令人手足无措。但其实,危中藏机,如果能善用危机,必能绝地逢生,另辟新天地。
而要善用危机,首先要善识危机。记住,重要的不是客观事实,而是如何看待客观事实的主观视角。
乐观地看待危机,不但可以排除掉那些伪装而成的危机,也便于更积极地应对真正的危机。
而最好的危机应对之道,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直面真相,无论真相有多么残酷。因为只有真相才能拯救危机。
当然,应对危机,最忌讳单打独斗,一定要积极发挥组织中“人和”的力量。
东坡、佛印以及世界的未来
世界是客观的,视角却是主观的。正是主观的视角决定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地球内核完全液化,地壳开始漂浮位移,美国完全消失了,绝大多数国家都消失了,地震、海啸在短短几天内接二连三,卷席了整个地球!
这是好莱坞根据玛雅人的神秘预言拍摄的灾难大片《2012》中极具冲击力的场景。随着影片在全球的热播,吸引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人们联想开去,这个世界似乎已经陷入悲观主义的控制:气候灾难!人口灾难!权力腐败!价值观和道德感的沦丧……
一时之间,人们对于地球和世界的未来变得忧心忡忡。有人知道一切已经无可挽回后就自暴自弃,决定及时行乐;也有人还不甘心束手待毙,决定立即展开行动来拯救地球,拯救人类。但就在余波未尽的时候,加州大学玛雅文化研究专家却提出,由于玛雅历法和现行的公历的换算错误,世界末日并不会在2012年到来,而是会推迟几十年。
虚惊一场,还是闹剧一场?
但德国的社会学家马蒂亚斯·霍尔茨看到这个消息后的反应必然是莞尔一笑。因为在一片末日论的喧嚣中,他一直秉持相反的看法。他生性乐观,相信只要善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此想到了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相互询问自己在对方眼中是什么。东坡说,在他眼中,佛印就像是一堆狗屎。但佛印却毫无愠意,淡然一笑,说东坡在他眼中是一尊佛。苏东坡无比得意,回到家中,将此事向妹妹说了。没想到苏小妹却说:“大哥你输了,你的境界和佛印大师差远了。”
东坡惊问其故。苏小妹说:“佛印心中有佛,故所见皆佛;大哥心中有狗屎,故所见皆狗屎也。佛印心净,大哥心秽也!”东坡听后,惭愧万分。
东坡自然不是佛,佛印又何尝是狗屎?但“东坡视角”却将佛印视为“狗屎”,而“佛印视角”却将东坡视为“佛”。世界是客观的,视角却是主观的。正是主观的视角决定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这个故事其实是告诉我们:
你用什么方式看待世界万物,世界万物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或者说,重要的不是客观事实,而是认知的视角。
马蒂亚斯·霍尔茨选择用乐观主义(而不是甚嚣尘上的悲观主义)来看待这个世界及其存在的问题。一旦戴上乐观的眼镜,情况便大为不同。
所谓的“危机”其实可以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其实并不是危机。比如森林火灾。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媒体的报道中将某个阻止了森林大火的护林员视为英雄。但其实火灾是自然选择的一部分,可以使森林年轻化。如果没有定期的火灾,许多森林群落最终反而会变成不毛之地。像德国吕讷堡的松树林,就因为没有森林火灾而永远消失了。
第二类危机则在很大程度上是某些利益群体利用人类的认知错误而人为制造出来的,其目的自然是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私利。比如媒体为了强行挽留受众日渐流失的注意力,不惜夸大其辞,哗众取宠。一群气候学家断言,地球平均温度异常的状况一直存在。证据是在一个世纪之内全球气温上升了0.4℃。这一平淡无奇的论调在经过编辑部各层级人员的层层加码修饰后,出来的报道就变成了“地球将像我们的邻居金星一样,变得酷热难耐——这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物理学家带来的可怕预报。英国著名教授史蒂夫·霍金已经能够预见到我们这个星球的灭亡。”这一类的“人造”危机,只要我们用质疑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现实,铲除我们的认知误区,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第三类才是真正的危机。而用乐观的视角来看待这类危机,其中的大多数也并非无可救药。
当然,我们首先要声明一点,乐观并不是要自欺欺人地否认问题的存在以及问题的严重性。当我们正视危机及现实,并开始真正行动起来(而不是坐而论道,夸夸其谈),人类的智慧与力量就会发挥作用。尽管我们绝无可能根除所有的危机与难题,但鸟儿飞过,天空必留下痕迹。任何一点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每种行为,每个微小的表现,都会在世界形态学的硬盘上留下记忆。
事实上,就长期而言,悲观乐观、积极消极其实并无多大区别。但就短期而言,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导致的结果却判若云泥。
所以,佛也好,狗屎也罢,一切都在于你的选择。而马蒂亚斯·霍尔茨的结论则是:这个世界会好的,与其在绝望中坐等毁灭,不如在希望中努力奋争。这个结论不但适用于应对大至地球的危机,也适用于应对小至各类组织的危机。
让我们戴上玫瑰色的眼镜,满怀希望与憧憬,来面对这个貌似已深陷危机的世界!
只有真相才能拯救危机
要想拯救危机,首先就必须把真相告诉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令人痛心的真相!因为只有真相才能让执迷不悟于本位利益的人清醒过来,把目光移向全局的考量。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但谁也不会想到,史蒂夫·米勒这个以其冷静、坚强和睿智拯救了数十家深陷危机的美国大企业而被《华尔街日报》冠以“危机处理先生”称号的商界大腕,竟然也会依赖一个“心理导师”般的女人——他年长的妻子麦姬。在麦姬面前,米勒脆弱、无助,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在母亲面前哭诉自己在外面世界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在米勒所写的《扭转乾坤》这本书里,他连如此有损男人尊严,有损成功人士光辉形象的细节都披露无遗,这足以让我们相信,米勒确实将危机拯救的真相和盘托出了。
对,就是“真相”!
要想拯救危机,首先就必须把真相告诉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令人痛心的真相!因为只有真相才能让执迷不悟于本位利益的人清醒过来,把目光移向全局的考量。
1979年,当克莱斯勒风雨飘摇、贫困交加之际,就连本地的熟食店都要他们付完现金才答应将三明治送到会议室来。但利益相关者们还是虎视眈眈着这头即将“瘦死”的骆驼。几家为克莱斯勒提供过贷款的大银行,以为他们对克莱斯勒的资产享有优先权,就叫嚣着要逼克莱斯勒破产,然后由他们接收资产。而诸多的小银行也抢着要分走自己的那一杯羹。
但是,米勒把真相公之于众,帮助克莱斯勒避免破产其实就是在帮助他们自己,与其坐视克莱斯勒变卖资产来偿还高额的贷款本息,不如帮助它渡过难关,或许还有收回全部贷款的希望。如果克莱斯勒被推向破产的深渊,没有任何人能够得到好处,甚至连整个国家也会因为依靠克莱斯勒谋生的数万名工人的失业而遭受打击!
就这样,米勒在联邦政府的支持下,说服了400多家银行与克莱斯勒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没有惨遭肢解变卖的克莱斯勒很快恢复了生机。到了1983年,克莱斯勒的账户上已经有了足以还清政府担保的所有的12亿美元的贷款,比预定的还款期限整整提前了7年!
米勒在接手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时候,原来的首席财务官在得知他要上任之前的几个月就把财务上的问题作了美化处理。但是,公司的养老金计划中有20亿美元的缺口,还有30亿美元的医疗保险金没有支付。这么巨大的资金缺口能靠纸面上的修改而弥补吗?
不能勇敢面对真相,永远无法击败危机!
把真相告诉所有的人,这是米勒忠告我们如何拯救危机的第一个真相!而米勒紧接着告诉我们的第二个真相要更加无情一些。
那就是:无情才能清醒!
作为危机处理的高手,米勒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果断而镇静。这些品质正是各大企业纷纷请他解决危机的原因。但是,作为丈夫,当米勒跟随救护车将罹患脑癌、生命垂危的麦姬送往医院的时候,米勒和每个病人家属一样伤心欲绝,忧心忡忡,心烦意乱。这也是一种危机。关心则乱,无情才能清醒!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企业危机的处理。如果危机处理者对企业充满着感情,往往不能冷静行事。所以,从企业的外部寻找一个像米勒这样的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从局外入局,和此前的企业没有利益瓜葛,也就不容易受利益驱使而做出倾向性的决定。
当然,米勒之所以能够在“拯救危机”上战绩辉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家族带给他丰厚的积蓄,使得他即便是丢掉了工作也能够继续过着丰裕的生活。正是因为利益对米勒的影响度不大,米勒才能时刻保持着局外人的心态,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危急局面。
而对于其他无法像米勒如此洒脱面对利益的危机拯救者来说,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局外人的心态也是非常管用的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摆脱个人利益的羁绊而将着眼点置于全局。
第三个真相就是,不要因为公司陷入危机而否定所有的员工。
在困境公司里,通常会藏着很多被弱智无能的领导和组织挫败了的“千里马”。而你所要做的是,把他们找出来,并委以重任。
米勒曾先后三次担任危机中的联邦默高公司的临时CEO。从第一次开始,他就挽留并重用了前任CEO的助理朱迪·约翰斯顿。米勒非常倚重朱迪,而朱迪也从未让他失望。
当米勒撤换了伯利恒钢铁公司做假账的首席财务官后,他找到了一匹足以替代的“千里马”——年轻的部门主管勒恩·安东尼。这个职位低微的小年轻被提升到关键职位,和其他几个同样被米勒发掘出的人才,共同承担起了拯救危机的重任。而米勒甚至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撤换掉整个原来的管理层,以使企业机构更加精简。
米勒带给我们的第四个真相就是:要享受危机带来的好处。
危机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伴随危机而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你无须受到官僚主义的羁绊,可以快速独自做决定。
当米勒为了拯救克莱斯勒而疲于奔命时,他的一位老朋友达里奥·弗杜戈路过纽约,前来造访他。米勒突然意识到,弗杜戈正是可以帮助他处理财务问题的最佳人选。于是,午夜时分,米勒和弗杜戈一起敲开了克莱斯勒副总裁约翰·戴在宾馆的房间,约翰·戴穿着睡衣,几分钟内就给达里奥·弗杜戈下了聘书。而这在平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实际上,大企业的危机往往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辉煌成功而产生的。这其中的根源就是官僚主义的滋长。而危机正是一个铲除官僚主义的大好良机。
米勒揭示的最后一个真相则又要回到他和麦姬貌似反差很大的关系上去了。那就是:危机会让人筋疲力尽、心力交瘁,作为拯救者要尽情释放自己的脆弱,而不是生硬地伪装坚强。
当米勒1979年从福特公司空降深陷危机的克莱斯勒公司,平生第一次扮演“危机处理先生”角色的时候,大家都是连续超负荷工作。一个名叫杰瑞·约克的经理要在会上介绍一份长达50页的报告。坐在米勒身旁的杰瑞刚刚读了第一页,就对米勒说:“要不你来读吧?”说完,他便一头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当时,所有的人都以为这个看起来很健康的人已经不幸死去。幸运的是,他只是因为太过疲累而昏倒了。
而当米勒在拯救德尔福公司最为关键的时刻,麦姬去世了。但米勒发现,当他为麦姬的去世而悲恸不已、身心疲惫的时候,世界并没有停止转动,工作仍然铺天盖地向他扑来。特别是担心破产的工人群起而罢工,甚至打出“米勒不值1美元”的标语。而米勒的本意是为了率先垂范、降低成本而主动提出只领1美元年薪的。
总之,危机会无情地耗尽一个人的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随时都会让你崩溃。拯救危机是一场持久战,如果你缺乏让自己尽快宣泄压力的渠道和方法,你很快就会狼狈不堪地败下阵来。
从这个角度讲,如果米勒没有麦姬这么好的一个“心灵导师”,可以听他倾诉,可以帮他出谋划策,恐怕米勒也不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
当然,尽管米勒拯救了很多深陷泥潭的大公司,但他也不是常胜将军,他也经历过滑铁卢。坦诚的米勒在书中如数呈现。对我们来说,他的失败同样值得我们重视及学习,因为这也是真相之一。
用两个字击败萧条
“盛和”两个字,平平淡淡,朴实无华,但真正有用的大智慧并不一定是光彩炫目、冠冕堂皇的,真理往往隐藏在已经过千锤百炼的平凡之中。一个“因和而盛,因盛更和”的企业,在任何的经济寒冬中都不会衰败,反而会迎雪怒放,花满枝头,既盛且和,益盛益和。
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也许是这个世界上对付世界性的大萧条最有办法的人。因为,只要拿出他名字的一半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了。